中國歷史上選官制度的雛形閱讀及答案
中國歷史上選官制度的雛形閱讀及答案
一、現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l-3題。
中國歷史上選官制度的雛形,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末期的民主制時期。《禮記?禮運》描述當時情形說:“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這裡的“選賢與能”即當時自然而然形成的選拔公職人員的規程。中國古代堯、舜、禹“禪讓”的傳說,具體反映了當時選拔人才的情況。
夏商以來,開始了“家天下”。(《禮記?禮運》記述當時“大人世及(即宮位世代相傳)以為禮”。《尚書?盤庚》雲“古我先王亦惟圖任舊人共政”,可以證明這一點。這種官吏“世及”的制度,即世官制。至奴隸社會鼎盛的西周,世官制也進入鼎盛時期。那些擔任王重或諸侯國官職的大小貴族,均遵照嫡長子繼承的原則代代相襲,佔有封地,所以也就世代壟斷官職。春秋時,出於爭霸鬥爭的需要,一些大國突破世官制的框架,實行明賢制度。到了戰國,社會變革更加劇烈。隨著奴隸制的崩潰和封建制的確立,惟功惟賢的新選官制度逐步建立起來,世官制時代終告結束。
秦漢是我國古代出現的空前的大一統時期。為了封建王朝的長治久安,統治者在選官方面創立了察舉制。此制選官,先經官吏察訪,然後推薦給中央予以任用。薦舉的標準,主要看德行、才能,而非全靠家世。漢武帝以後,此制逐漸向規範化發展。東漢末,由於“天下興兵,衣冠世族,多離於本土,欲徵源流,遽難委悉”(《通典?選舉二》),故魏王曹丕接受吏部尚書陳群的建議,乃立九品中正制。這實際是一種發展了的察舉制,其具體做法就是各州郡縣的地方長官,將本地的人才按照幾種不同的等級推薦上來,政府據此授以官職。應該看到,九品中正立制之初,具有選賢用意,但不久即被門閥勢力左右,成為世族把持政權的工具。
隋唐之後,九品中正制遂為新興的科舉制所取代。所謂科舉制,是一種考試選官的制度。它的基本特點:即“一切以程文為去留”,換言之,就是說白了能否釋褐為官要憑考試成績。此制產生於隋,確立於唐,大發展於北宋。明清時期,科舉制達到了極盛。作為成熟的重要標誌,是科舉與學校教育的完全合流。學校儲才以應科目,而科舉必由學校。
這種“學校—科舉”培養選拔人才的模式,從當時世界範圍來看,無疑是十分先進的。但由於明清兩代的科舉完全籠罩在封建文化專制主義之下,加上八股文內容空虛,形式呆板,所以科舉制也開始走向沒落。1904年,清政府舉行了最後的一次科舉考試,從此,實行了一千多年的科舉制便宣告終結。
(節選自黃留珠《中國古代的選官制度》,有刪改)
1.下列各項是對我國不同時期選官制的解說,其中正確的一項是( )
A.“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原始社會時期,考察選拔官員主要依據的是被選者個人的品行與才幹。
B.“古我先王亦惟圖任人共政”,夏商以後的“家天下”時期,擔任官職的大小貴族有一部分遵照嫡長繼承的原則相襲,確保世代壟斷官職。
C.“天下興兵,衣冠世族,多離於本土,欲徵源流,遽難委悉。”戰爭造成了人才的大量流失,政府選拔官員困難,九品中正制的建立完全徹底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D.“一切以程文為去留”,用考試的方式按照規定所寫文章的好壞來選拔官員,是科舉制與以往官員選拔制比較明顯的不同之處。
2.下列對文章內容的表述,其中正確的一項是( )
A.隋唐以後的依據考試成績而不論出身來取士的科舉制,是對以往門閥勢力限制人才的一種有效突破。
B.春秋戰國時期,出於爭霸需要而逐步建立的惟功惟賢的新選官制度,宣告了奴隸制的崩潰和封建制的確立。
C.秦漢以來建立的以個人德行才能為衡量標準的察舉制,使中國古代的選官制度日趨規範化,確保了大一統封建王朝的長治久安。
D.相比起“天下為公”時期任人唯賢的禪讓制,“家天下”時期開始的任人唯親的`世襲制是一種明顯的歷史倒退,沒有任何歷史意義。
3.根據原文提供的資訊,下列推斷錯誤的一項是( )
A.自夏商周三代到明清,中國古代的選官制度隨著時代的不斷推進,隨著社會的不同需要,發生著相應的變化。
B.從最初的禪讓制到最後的科舉制,不難看出,無論在哪個朝代,人才的選拔和任用都是統治者極為看重並著手開展的一項重要工作。
C.選官制度的改變與更替,體現了不同時代對於人才的不同需求,其中對個人自身的德行和才能的要求始終是第一位的。
D.相比於我國古代其他的選官制度,科舉制形成的時間最晚,它持續的時間最為長久,其人才選拔機制是十分先進的,對我國近現代社會所產生的影響也很深遠。
試題答案:
1.D(A.“原始社會時期”在願文中為“原始社會末期的民主制時期”。B.“有一部分”在原文中為“均”。C.這只是九品中正制建立的原因,而且文中沒有說解決了此問題。)
2.A(B.說法倒置因果,隨著奴隸制的崩潰和封建制的確立,惟功惟賢的新選官制度才逐步建立起來。C.屬於無中生有,察舉制並不是中國古代選官制度規範化的標誌;衡量標準既看個人才能和德行,也看家世,逐漸向規範化發展是在漢武帝以後。原文沒有提及這種制度確保了封建王朝的長治久安:D。看重血統和任人唯親不是一回事,世襲制也不能說就是一種倒退,此項混淆了概念。)
3.C (並不始終是第一位的,說法過於絕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