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行派

[拼音]:kaiyuan jieliu

[英文]:broaden sources of income and veduce expenditure

中國古代的一種理財思想。開源是指促進生產、增加社會財富;節流是指輕賦薄斂、撙節支出。即主張理財之道在於積極發展生產,培植財源,同時注意減輕百姓負擔和節省政府開支,達到民富國也富的目的。

這一思想最早由春秋時期思想家孔丘提出。他認為治國之道在於安民,民貧則怨,民富則安。統治者不應當濫用民力,而應當保證農時以發展生產,增加民間財富,通過民富達到國富。《論語·顏淵》中關於“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的論點集中反映了孔丘重視培養財源的理財思想。戰國時期的思想家墨翟也很重視發展生產和節省支出,他認為農作物的豐歉,決定著社會財富的多少和人民生活的苦樂。同時他竭力反對奢侈浪費,主張節用。在《墨子·七患》中關於“其生財密,其用之節”的觀點,集中反映了墨子的節用裕民思想。後來荀況兼取了孔丘和墨翟的思想,提出開源節流的理財思想。荀況所說的開源節流的流,不僅指節用,而且包括輕賦薄斂政策。他說:“故田野縣鄙者,財之本也;垣窌倉廩者,財之末也;百姓時和、事業得敘者,貨之源也;等賦府庫者,貨之流也。故明主必謹養其和,節其流,開其源,而時斟酌焉”(《荀子·富國》)。就是說理財治國之道,在於從鼓勵生產這一根本入手,要輕賦薄斂使百姓按時耕種以廣開財源,同時努力節省政府支出,才能充實國庫並留有後備以防意外。開源節流思想對中國封建社會的理財思想有深遠的影響,以後代開明理財家所推崇。

參考文章

開源節流造句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