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宮碑

[拼音]:Maxie’er Jihua

[英文]:Marshall Plan

《歐洲復興計劃》的通稱。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爭奪全球戰略的重點-歐洲的擴張計劃。1947年6月5日,美國國務卿G.C.馬歇爾在哈佛大學發表演說,首先提出援助歐洲經濟復興的方案,故名。他說,當時歐洲經濟瀕於崩潰,糧食和燃料等物質極度匱乏,而其需要的進口量遠遠超過它的支付能力。如果沒有大量的額外援助,就會面臨性質非常嚴重的經濟、社會和政治的危機。他呼籲歐洲國家採取主動共同制訂一項經濟復興計劃,美國則用其生產過剩的物資援助歐洲國家。1947年7~9月,英、法、意、奧、比、荷、盧、瑞士、丹、挪、瑞典、葡、希、土、愛爾蘭、冰島16國的代表在巴黎開會,決定接受馬歇爾計劃(1948年4月,德國西部佔領區和的裡雅斯特自由區也宣佈接受),建立了歐洲經濟合作委員會,提出了要求美國在4年內提供援助和貸款224億美元的總報告。1948年4月3日美國國會通過《對外援助法案》,馬歇爾計劃正式執行。計劃原定期限5年(1948~1952),1951年底,美國宣佈提前結束,代之以《共同安全計劃》。美國對歐洲撥款共達 131.5億美元,其中贈款佔88%,餘為貸款。

馬歇爾計劃實施期間,西歐國家的國民生產總值增長25%。馬歇爾計劃是戰後美國對外經濟技術援助最成功的計劃,是美國壟斷資本利用美援拉攏西歐盟國,抗衡蘇聯,抑制西歐人民革命運動,爭奪西歐市場的重要手段,它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和歐洲經濟共同體的建立奠定了基礎,對西歐的聯合和經濟的恢復起了促進作用,同時,也緩和了美國國內即將發生的經濟危機。

參考文章

什麼是馬歇爾計劃世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