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函式

[拼音]:Luoji Shanmai

[英文]:Rocky Mountains

北美科迪勒拉山系東帶山脈的主體。縱貫加拿大和美國西部,北連馬更些山脈和布魯克斯山,南與墨西哥境內的東馬德雷山脈相接。全長4500公里。海拔一般為2000~3000米,最高峰埃爾伯特山4399米。

白堊紀末褶皺成山,經長斯風化,於第三紀末再度隆起,並伴有廣泛的火山活動。山體範圍大,構造和地形複雜,南北差異明顯。黃石國家公園以北的北落基山,東部在長列褶皺和衝斷層構造基礎上,以北北西—南南東走向的條狀山脈和斷層谷地相互間隔為特徵;西部在美國境內深受切割,山嶺和谷地間錯分佈。黃石國家公園至懷俄明盆地的中落基山,寬度較大。西部褶皺與衝斷層構造發育,條狀山脈與谷地相間;東部以單一背斜隆起為主,山體斷續延伸,走向不一,其間隔以寬廣的向斜盆地。懷俄明盆地以南的南落基山,由2組南北向的平行背斜褶皺山脈組成,出露前寒武紀結晶岩,山體高聳,有埃爾伯特山等48座海拔在4200米以上的高峰,為整個山脈最雄偉的部分。第四紀時,落基山區經受了強烈的冰川作用,角峰、冰斗、U形谷等冰川侵蝕地貌分佈很廣,海拔較高的峰巒還有現代冰川,地處高緯的北落基山尤為明顯。(見彩圖)

山區植被具有垂直分異的特點,垂直帶圖譜受制於高度、 緯度和坡向。 如森林帶的上界自南向北逐漸降低;下界則溼潤的西坡較低於乾旱的東坡。黃鬆、道格拉斯黃杉、帳篷鬆、落葉松、雲杉等針葉樹種分佈較廣。

北美大陸重要的氣候分界線。對極地太平洋氣團東侵和極地加拿大氣團或熱帶墨西哥灣氣團西行起屏障作用,導致大陸東、西降水的巨大差異,並對氣溫分佈產生一定的影響。西以冬雨為主,除北緯40°以北的沿海和迎風坡降水較多外,年降水量皆在500毫米以下,冬季氣溫則高於同緯度東部各地;東以夏雨為主,除北部高緯地區和緊靠山地的部分大平原地區降水較少外,年降水量都在500毫米以上。

北美大陸最重要的分水嶺,除聖勞倫斯河外,北美幾乎所有大河都發源於此。山脈以西的河流屬太平洋水系,山脈以東的河流分別屬北冰洋水系和大西洋水系。

北美東西交通的天然障礙。但也有少數山口可通鐵路和公路,現有9條鐵路穿越。

礦產資源豐富,為北美著名的金屬礦區,加拿大境內蘇里文的鋅,美國境內比尤特和賓翰的銅、銀、鋅、鉛,科達倫的鉛、銀、鋅,科萊馬克斯的鉬等,都很著名。伐木業主要分佈在蒙大拿州和愛達荷州北部較溼潤的山區。畜牧業(牛、羊)主要分佈在南落基山,山地用作夏季牧場,盆地為冬季牧場。耕作業只限於土質較好、有灌溉條件的谷地或適宜旱作的地區。

山區景色奇特優美,隨著交通的發展,旅遊業迅速增長。有落基山、黃石、大蒂頓、冰川等國家公園以及月火山口、恐龍、大沙丘、甘尼森河布萊克峽谷等遊覽勝地。山區城鎮較小,大部分隨採礦業發展而興建,或為交通、遊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