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弦函式、餘弦函式影象教案及反思
正弦函式、餘弦函式影象教案及反思
篇一:正弦函式、餘弦函式影象教案及反思
教材分析
三角函式是基本初等函式之一,是描述週期現象的重要數學模型,是函式大家庭的一員。除了基本初等函式的共性外,三角函式也有其個性的特徵,如影象、週期性、單調性等,所以本節內容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另外,學習完三角函式的定義之後,必然要研究其性質,而研究函式的性質最常用、最形象直觀的方法就是作出其影象,再透過影象研究其性質。由於正弦線、餘弦線已經從“形”的角度描述了三角函式,因此利用單位圓中的三角函式線畫正弦函式圖象是一個自然的想法.當然,我們還可以透過三角函式的定義、三角函式值之間的內在聯絡性等來作圖,從畫出的圖形中觀察得出五個關鍵點,得到“五點法”畫正弦函式、餘弦函式的簡圖. 教學目標
1.透過簡諧振動實驗演示,讓學生對函式影象有一些直觀的感知,形成正弦曲線的初步認識,進而探索正弦曲線準確的作法,養成善於發現、善於探究的良好習慣.學會遇到新問題時善於調動所學過的知識,較好地運用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絡,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透過本節學習,理解正弦函式、餘弦函式圖象的畫法.藉助圖象變換,瞭解函式之間的內在聯絡.透過三角函式圖象的三種畫法:描點法、幾何法、五點法,體會用“五點法”作圖給我們學習帶來的好處,並會熟練地畫出一些較簡單的函式圖象.
3.透過本節的學習,讓學生體會數學中的圖形美,體驗善於動手操作、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帶來的成功愉悅.滲透由抽象到具體的思想,加深數形結合思想的認識,理解動與靜的辯證關係,樹立科學的辯證唯物主義觀.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正弦函式、餘弦函式的圖象.
教學難點:將單位圓中的正弦線透過平移轉化為正弦函式圖象上的點;正弦函式與餘弦函式圖象間的關係.
教學用具:多媒體教學、幾何畫板軟體、ppt控制元件 教學過程 匯入新課
1.(複習匯入)首先複習相關準備知識:三角函式、三角函式線。遇到一個新的函式,非常自然的是畫出它的圖象,觀察圖象的形狀,看看有什麼特殊點,並藉助圖象研究它的性質,如:值域、單調性、奇偶性、最大值與最小值等.我們也很自然的想知道y=sinx與y=cosx的圖象是怎樣的呢?回憶我們是如何畫出它們圖象的(列表描點法:列表、描點、連線)?
2.(物理實驗匯入)影片觀看“簡諧運動”實驗.得到一條曲線,它就是簡諧運動的圖象.物理中把簡諧運動的圖象叫做“正弦曲線”或“餘弦曲線”.有了上述實驗,你對正弦函式、餘弦函式的圖象是否有了一個直觀的印象?畫函式的圖象,最基本的方法是我們以前熟知的列表描點法,但不夠精確.下面我們利用正弦線畫出比較精確的正弦函式圖象. 推進新課
新知探究 提出問題
問題①:作正弦函式圖象的各點的縱座標都是查三角函式表得到的數值,由於對一般角的三角函式值都是近似值,不易描出對應點的精確位置.我們如何得到任意角的三角函式值並用線段長(或用有向線段數值)表示x角的三角函式值?怎樣得到函式圖象上點的兩個座標的準確資料呢?簡單地說,就是如何得到y=sinx,x∈[0,2π]的精確圖象呢?
問題②:如何得到y=sinx,x∈R時的圖象?
對問題①,第一步,可以想象把單位圓圓周剪開並12等分,再把x軸上從0到2π這一段分成12等份.由於單位圓周長是2π,這樣就解決了橫座標問題.過⊙O1上的各分點作x軸的垂線,就可以得到對應於0、2π等角的正弦線,這樣就解決了縱座標問題(相6432當於“列表”).第二步,把角x的正弦線向右平移,使它的起點與x軸上的點x重合,這就得到了函式對(x,y)(相當於“描點”).第三步,再把這些正弦線的終點用平滑曲線連線起來,我們就得到函式y=sinx在[0,2π]上的一段光滑曲線(相當於“連線”).如圖1所示(這一過程用課件演示,讓學生仔細觀察怎樣平移和連線過程.然後讓學生動手作圖,形成對正弦函式圖象的感知).這是本節的難點,教師要和學生共同探討
對問題②,因為終邊相同的角有相同的三角函式值,所以函式y=sinx在x∈[2kπ,2(k+1)π],k∈Z且k≠0上的圖象與函式y=sinx在x∈[0,2π]上的圖象的形狀完全一致,只是位置不同.於是我們只要將函式y=sinx,x∈[0,2π]的圖象向左、右平行移動(每次2π個單位長度),就可以得到正弦函式y=sinx,x∈R的圖象.(這一過程用課件處理,讓同學們仔細觀察整個圖的形成過程,感知週期性)
操作結果、總結提煉:①利用正弦線,透過等分單位圓及平移即可得到y=sinx,x∈[0,2π]的圖象. ②左、右平移,每次2π個長度單位即可. 提出問題
如何畫出餘弦函式y=cosx,x∈R的圖象?你能從正弦函式與餘弦函式的關係出發,利用正弦函式圖象得到餘弦函式圖象嗎?
意圖:如果再用餘弦線作餘弦函式的圖象那太麻煩了,根據已學的知識,教師引導學生觀察誘導公式,思考探究兩個函式之間的關係,透過怎樣的座標變換可得到餘弦函式圖象?讓學生從函式解析式之間的關係思考,進而學習透過圖象變換畫餘弦函式圖象的方法.讓學生動手做一做,體會正弦函式圖象與餘弦函式圖象的異同,感知兩個函式的整體形狀,為下一步學習正弦函式、餘弦函式的性質打下基礎. 討論結果:
把正弦函式y=sinx,x∈R的圖象向左平移個單位長度即可得到餘弦函式圖象
正弦函式y=sinx,x∈R的圖象和餘弦函式y=cosx,x∈R的圖象分別叫做正弦曲線和餘弦曲線點.
提出問題 問題①:以上方法作圖,雖然精確,但不太實用,自然我們想尋求快捷地畫出正弦函式圖象的方法.你認為哪些點是關鍵性的點? 問題②:你能確定餘弦函式圖象的關鍵點,並作出它在[0,2π]上的圖象嗎? 活動:對問題①,教師可引導學生從圖象的整體入手觀察正弦函式的圖象,發現在[0,2π]上有五個點起關鍵作用,只要描出這五個點後,函式y=sinx在[0,2π]上的圖象的形狀就基本上確定了.這五點如下: (0,0),(3,1),(π,0),(,-1),(2π,0).
因此,在精確度要求不太高時,我們常常先找出這五個關鍵點,然後用光滑的曲線將它們連線起來,就可快速得到函式的簡圖.這種近似的“五點(畫圖)法”是非常實用的,要求熟練掌握.
對問題②,引導學生透過類比,很容易確定在[0,2π]上起關鍵作用的五個點,並指導學生透過描這五個點作出在[0,2π]上的圖象. 討論結果:①略. ②關鍵點也有五個,它們是:(0,1),(3,0),(π,-1),(,0),(2π,1).
學生練習鞏固:1。用五點法作出函式y=sinx在[0,2π]上的`圖象;2. 用五點法作出函式y=cosx
在[0,2π]上的圖象 應用示例
例1 畫出下列函式的簡圖 (1)y=1+sinx,x∈[0,2π];(2)y=-cosx,x∈[0,2π]描點並將它們用光滑的曲線連線起來
課堂小結
以提問的方式,先由學生反思學習內容並回答,教師再作補充完善.
1.怎樣利用“週而復始”的特點,把區間[0,2π]上的圖象擴充套件到整個定義域的?
2.如何利用圖象變換從正弦曲線得到餘弦曲線?
這節課學習了正弦函式、餘弦函式圖象的畫法.除了它們共同的代數描點法、幾何描點法之外,餘弦函式圖象還可由平移交換法得到.“五點法”作圖是比較方便、實用的方法,應熟練掌握.數形結合思想、運動變化觀點都是學習本課內容的重要思想方法.
3.課後請同學們利用三角函式線(把單位圓8等分)來作出正弦函式圖象?(思考為什麼要進行8等分)
教學反思:
這節課從整體上看,比較圓滿完成了既定的教學目標:正弦函式、餘弦函式的影象,以及掌握五點法,利用五點法作出函式的影象,注意函式之間的內在聯絡。學生掌握了三角函式的定義之後,自然而然就會去研究函式的性質,而研究函式的性質一般從函式的影象入手,本節課學生的動手操作要求較高,需要學生在練習本上畫圖;這節課從教學過程看,邏輯行強,過渡比較自然,幻燈片製作精美,特別是幾何畫板的控制元件,讓學生能夠直觀看到影象的變化趨勢,還有電子白板的靈活運用,可以使用新建螢幕頁,讓學生看到我們老師如何操作,給學生示範。
當然,在教學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前面複習回顧的內容用時過多,導致後面的時間有些緊,例題可以講一個詳細的,後面讓學生完成;正弦函式的影象分析透徹之後,對於餘弦函式可以略講。
篇二:教學設計與反思
一、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內容是高一數學必修4(蘇教版)第三章《三角恆等變換》第一節的內容,重點放在兩角差的餘弦公式的推導和證明上,其次是利用公式解決一些簡單的三角函式問題。 在學習本章之前,已經學習了三角函式及向量的有關知識,從而為溝通代數、幾何與三角函式的聯絡提供了重要的工具。本章我們將使用這些工具探討三角函式值的運算。本節內容不僅是推導正弦和(差)角公式、正切和(差)角公式及倍角公式的基礎,對於三角變換,三角恆等式的證明,三角函式式的化簡、求值等三角問題的解決有重要的支撐作用,而且其推導過程本身就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
二、學生學習情況分析
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兩角差的餘弦公式的推導及證明”,用到的工具有“單位圓中三角函式的定義”和“平面向量數量積的定義及座標表示”,都屬於基礎知識,內容簡單,容易理解和接受。但是在向量法證明的過程中,向量夾角的範圍是[0,π],與兩角差α-β的範圍不一致,學生對角的範圍說明不清,是本節課的難點。
三、設計思想
教學理念:以“研究性學習”為載體,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的能力。
教學原則: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與探究能力的培養,體現學生個性的發展與小組合作共性的融合。
教學方法:先學後教,小組合作,師生互動。
四、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瞭解用向量法推導兩角差的餘弦公式的過程,掌握兩角和(差)的餘弦公式並能運用公式進行簡單的三角函式式的化簡、求值。
過程與方法:自主探究兩角差的餘弦公式的表現形式,經歷用向量的數量積推導兩角差的餘弦公式的過程,並能獨立利用餘弦的差角公式推出餘弦的和角公式,理解化歸思想在三角變換中的作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驗和感受數學發現和創造的過程,感悟事物之間普遍聯絡和轉化的關係。
五、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兩角差的餘弦公式的推導及證明。
難點:引入向量法證明兩角差的餘弦公式及兩角差範圍的說明。
六、教學程式設計
1.情境創設,課上展示。
課前探究:
課上展示:請同學們展示一下課前所得到的結果吧。
設計意圖:課前以問題串的形式給學生指明研究方向。問題層層遞進,從特殊到一般,使學生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坡度性。既讓學生容易上手,又讓學生在研究過程中慢慢深入與提高。
主要目的:讓學生自主發現兩角差的餘弦公式的表達形式。
透過課上展示,學生把課下研究出來的成果與全班同學共享,產生共鳴,為進一步研究兩角差的餘弦公式做好準備,同時增強表達能力及自信心。
2.合作探究,小組展示。
探究一:兩角差的餘弦公式的推導
問題4:問題2中我們所得到的結論對於任意角還成立嗎?你能證明嗎?
問題5:觀察我們得到結論的形式,你能聯想到什麼呢?
探究二:兩角和的餘弦公式的推導
問題6:你能根據差角的餘弦公式推匯出和角的餘弦公式嗎?
問題7:比較差角的餘弦公式與和角的餘弦公式,它們在結構上有何異同點?
透過小組展示,各個小組之間產生思維的碰撞,迸出火花,得到新的靈感與智慧。從而培養學生團結協作與小組合作的能力。
3.鞏固知識,例題講解。
例1:利用兩角和與差的餘弦公式證明下列誘導公式:
例3:化簡cos100°cos40°+sin80°sin40°
設計意圖:教師對各小組展示內容做適當點評,並且對“向量法證明的優點”,“向量法證明過程的完善”,“向量法中向量夾角與兩角差的範圍的統一”做簡要講解。
例1,例2都是公式的直接應用。例1讓學生體會誘導公式將餘弦的和差角公式推匯出正弦的和差角公式,為下節課埋下伏筆。例2中根據cos15°的值求sin15°的值,tan15°的值的過程都是為推導正弦和差公式,正切和差公式做鋪墊。
變式將例2中具體的角變成抽象的角,利用同角三角函式公式求解。在由sinα的值求cosα的值或由cosβ的值求sinβ的值時,要注意根據角的範圍確定三角函式值的符號。 例3:是公式的逆用,培養學生逆向思維的能力,讓學生對公式結構再認識。
4.提升總結,鞏固練習。
提升總結:針對上面的3個例題,談談你學到了什麼?
(2)利用兩角和差的餘弦公式求值時,應注意觀察、分析題設和公式的結構特點,從整體上把握公式,靈活的運用公式。
(3)在解題過程中,要注意角的範圍,確定三角函式值的符號,以防增根、漏根。 設計意圖:主要以學生總結為主,老師做適當點評及補充。
七、教學反思
本節課主要以學生的自主學習、小組合作為主,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提高了學生髮現問題、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情境創設中利用三個問題讓學生在課前提前熟悉本節課所學的內容“是什麼”,“我能得到哪些結論”,調動了學生的思維與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但是
但是如果給出影象,則又會限制數學優秀的學生的解題思路與方法,這對矛盾是由學生的差異所決定的。教師在課堂上應指導、啟發學生,注意教學的示範性,明確解題的規範性,實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知識的跨越。總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我們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以學法帶動教法,為高效課堂保駕護航。
篇三:正弦函式餘弦函式影象教學反思
由於學生已具備初等函式、三角函式線知識,為研究正弦函式圖象提供了知識上的積累;因此本教學設計理念是:透過問題的提出,引起學生的好奇,用操作性活動激發學生求知慾,為發現新知識創設一個最佳的心理和認識環境,引導學生關注正弦函式的圖象及其作法;並藉助電腦多媒體使教師的設計問題與活動的引導密切結合,強調學生“活動”的內化,以此達到使學生有效地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的目的,感覺效果很好。
課後反思:
比較成功的地方:
1.教學思路清晰,各個環節過渡比較自然,課堂教學設計得比較緊湊.
2.教學設計對於正弦曲線、餘弦曲線首先從實驗入手形成直觀印象,然後探究畫法,列表,描點、連線——“描點法”作圖,對於函式y=sinx,當x取值時,y的值大都是近似值,加之作圖上的誤差,很難認識新函式y=sinx的圖象的真實面貌.因為在前面已經學習過三角函式線,這就為用幾何法作圖提供了基礎.這樣設計比較自然,合理,符合學生認知的基本規律.
3.利用正弦線作出y=sinx在[0, 2?]內的圖象,再得到正弦曲線,這裡藉助角週而復始的變化,體會後面性質“週期”,這樣的設計由區域性到整體,符合探究的一般方法.
4.對於“五點法”老師讓學生透過觀察、學生討論、進一步合作
交流得到“五點法”作圖,也是本節課中一大的亮點,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思路.
5.透過展示課件,生動形象地再現三角函式線的平移和曲線形成過程.使原本枯燥地知識變得生動有趣,激發學生的興趣.
6.在得到正弦函式的圖象後,透過一個探究,引導學生利用誘導公式,結合圖象變換研究餘弦函式的圖象,體現了新課改中倡導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學理念,有利於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意識. 需要改進的地方:
1.時間的把握要恰當,否則會影響課堂後面內容的安排.
2.在由正弦函式的圖象得到餘弦函式的圖象的探究過程中,設計了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學思路,但學生對“合作—交流”的熱情不夠,不太主動——在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方面做得不夠好.
3.由於匯入的過程時間稍長,加之本節課的容量過大,儘管在例題的教學過程中及時的改變了教學策略,把例1中的第(2)小題交由學生練習,還是導致了學生練習時間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