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合群相關作文20篇

有思想的人,到哪裡都不會合群 篇1

高三作文 ,1189字

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再次讀屈原的《離騷》,卻突然對這句話產生了些許感慨。恍惚間,眼前又浮現了那個落魄的身影,兩次流放,早已令他身心俱疲,唉,可憐一生為國,忠心耿耿,卻終究抵不過小人讒言、寵妃嗔語。

這個汨羅江畔孤立的人啊,再也不復當年三閭大夫的意氣風發,可他還是放不下對故國的掛念。而當國家破滅的訊息傳來,他毅然選擇了以死明志,以死正節,不是沒有復興的抱負,而是他知道,這個時代,沒有願意與他一同實現那個理想的人。最終,滔滔江水帶走了他,卻留下了他的魂!而我的思緒,則是定格在了他說出那句話時的頹然和不甘: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好一個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有思想的人,必然不會合群。所以你被流放到了這裡,只是那些人都不會在意,而越是有思想的人就越會感覺到孤單。

赫胥黎曾說,越偉大、越有獨創精神的人,越喜歡孤獨。我想,不是誰喜歡沉默寡言,而是他們已經習慣了無人理解。沒有人可以分擔痛苦,甚至沒有人可以分享喜悅,於是他們都變得沉默,變得喜歡孤獨,變得只會與自己交流。

記得小時候有一次過年,家裡來了些客人,還帶來了幾個小孩子,跟他們差不多大的我很快與他們玩到了一起。開飯之前,每個孩子都到廚房的案板前領到了一塊煮好的肉,肉塊不大,也沒有新增什麼,但每個人都吃的津津有味。我剛剛吞下嘴裡的肉,卻看見奶奶從煙霧繚繞的廚房裡出來,咳了兩下,抄起圍裙擦了擦手,便又端著兩個碗走進了廚房。我突然心中一動,這肉好像奶奶還沒吃過呢。於是我再次跑進廚房,來到案板前,踮起腳四處尋找。

站在一旁的姑姑見了,問我:“你在這裡找什麼呢?”我抬起頭:“姑姑,剛才的肉還有嗎?”姑姑的臉上立刻沒了笑容,輕輕拍了我一下:“你這小饞嘴,你都吃了別人吃什麼?快出去,帶著弟弟妹妹們玩。”我愣了一下,低著頭默默地走出了廚房,看著一群什麼都不懂的小孩子,什麼也沒有說。

我做錯了嗎?不知道。我在一干尚且只知道自己的小孩之中想到了給奶奶要一塊肉,這本就不合群,更不會被理解,恐怕誰都不會相信一個幾歲的孩子居然會在這個時候想到別人,甚至,呵呵,這些不相信的人裡,竟然還包括了多年後的我。但是我做對了嗎?或許吧。我只是在錯誤的時間,做了一件不被理解的事,而我知道那是對的,就夠了。

那些不被理解的人,也都不把時間浪費在無謂的事上,他們之遵從自己的意願,因為除了他們自己,再無人能知曉他們心中所想。所以李白孤身遊歷,浪跡天涯;所以司馬遷忍辱負重,編修史記;所以李時珍四處尋訪,編撰本草;所以阿基米德舍忘生死,醉心研究;所以達芬奇堅持畫蛋,終獲大成;所以華羅庚廢寢忘食,煮表作蛋。只有喜歡孤獨的人,才能不受紛繁世界的干擾。孤獨,可以說是瘋子的必需品質,而瘋子與天才,僅有一線之隔。

不要因為沒有人理解而失落,更不要因為孑然一身而悲傷,相信那句話吧:每一個有思想的人,到哪裡都不會合群。

合群 篇2

國一作文 ,658字

我們每個人都離不開集體,可僅僅是在集體當中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需要合群。

什麼是合群?我理解為適合群體,即適應,且與群體中的人合得來。思想與群體一致,這便是合群。如此,便引出一個問題,人為什麼要合群?要解釋這個問題,首先應該思考合群有什麼好處?這個問題,我想從這幾個角度進行分析:別人、自身、集體。

別人:即是你合群對別人的好處。你遇到了個不合群的人,你提出什麼,他都要反對,或者一直陰沉著臉,說話愛理不理,把氣氛搞得烏煙瘴氣。讓人掃興的人,你心裡可會高興?那麼反看,懂得察言觀色,會帶動氣氛,這樣別人會不高興?讓別人高興,就可以讓一些人免於針對你,讓你少一個對手。

自身:合群對自身好處。若是你合群了,自身首先會樂觀向上,與其他人打成一片,成為好友。眼光再放遠一點說,便是多一個朋友會救你一命。此外,合群的心情也會大好。只要合群,首先要注意言辭,不經意的語言會讓人傷心。所以,合群對情商有一定的考驗。

集體:合群對集體有何好處?對群體的好處當然是直接的。不合群,會影響自己,或者他人的情緒。整個群體的三觀不能一致,這樣的群,再有一隻老鼠屎壞了一鍋湯,群體裡出了一個不合群的人,真的可以對群體造成重大影響。

從以上三個角度得出一個結論:我們要有合群的願望,有處理好人際關係的能力,更應該和優秀的人在一起,自己會更優秀。

回答了這個問題,就又可解答最初的問題,人為什麼要合群?可需要注意的是,合群也不能一味附和。保持自己的個性,也是十分重要的,不要在群體中當一個變色龍,不斷轉換自己的顏色,而忘記了自己本來的顏色。

談談城鄉環境綜合整治 篇3

國小五年級作文 ,431字

從去年春季開始,我們靖民鎮開展了城鄉環境綜合整治。

自從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從我做起的活動開始,社群的人們天天開著麵包車,緩緩地開在馬路上,左看看,右瞧瞧,看見路上有什麼垃圾,趕緊叫清潔工叔叔們掃一掃,見到哪一戶人家門外有垃圾或者擺了一些攤位都叫人們搬進去,就是在農貿市場周圍的馬路擺的零時攤位,也叫人們搬到市場裡面。

最近,人們聽見要選“清潔”家庭和“不清潔”家庭,家家戶戶都時時勤拂拭,勿使塵埃染。經過一個多月的評選,我家評為了“清潔家庭”。我都不好意思說了。這話說來也真是的,我家是搞修理的,那些拿來修的壞電器,只能在外面修理,修理完之後,媽媽立刻把地掃乾淨,可是調查的人來得不是時候,我們掃乾淨時他不來,修理時他偏要來。

沒過多久,社群保潔人員把一些伸到公路上的樹枝砍了,又栽上了新的小樹苗,還把一些沒有房子的空地,開闢成的花園,栽上了樹,現在的花已經發出陣陣清香了。

我希望我們的地球乾淨一些,我們愛地球,地球才會愛我們,我們一定要愛護環境。

《群鳥學藝》讀後感 篇4

讀後感 ,322字

《群鳥學藝》講了這樣一個故事:許多鳥都向鳳凰學搭窩,貓頭鷹、老鷹、烏鴉、麻雀才學了一點兒就以為會了,一個個半途而廢;只有小燕子一直專心致志地聽,認認真真的學,所以,小燕子搭的窩即漂亮又暖和。

看了這個故事,我深受啟發,我覺得我們有時和故事裡的動物很相似。比如,我在課外學了一些成語可是沒有真正理解它們的意思,在說話或寫作文時亂用,鬧出了不少笑話。就是因為我像烏鴉它們一樣只求一知半解的結果。

又如,上數學課做題時,我們有的同學學會了一種解法,就不再聽了。其實,一道題有時會有幾種解法。我們應該認真地聽老師一種一種地講,像小燕子那樣專心致志地學,這樣才能學得紮實。

《群鳥學藝》中的小燕子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我們要向它那樣認認真真,踏踏實實地學習。

溫故而知新——談整理複習心得與收穫 篇5

國小六年級作文 ,690字

同學們,我們每一天都沉浸在知識的海洋裡,每個新知識的學習就尤如“撈珍珠”的過程,而整理複習就像什麼呢?對了,就象把一顆顆寶貴的珍珠串成鏈子。這樣,我們撈到的珍珠就不容易丟失,還放便尋找和運用了。我每學完一個單元之後都會進行一次整理複習,而且我還喜歡把整理出來的知識用手抄報的形式表現出來。下面我說說我是怎樣進行整理複習的吧!

一、先看看這個單元都有哪一些知識點,把這些零散的知識點在草紙上列舉出來。

二、再想這些知識有什麼聯絡,把知識的脈絡弄清晰。接著我根據內容的需要,採用合適的形式把知識結構圖畫出來,如我最喜歡用的是大括號形式和表格式,我覺得這兩種形式最能體現知識之間的關係了。而對於一些比較零散的知識,我就用列舉法,或樹形圖等。每次選擇結構圖的過程,就是鍛鍊我思維組織能力的時候了,我喜歡這種自由選擇,又能體現創造力的鍛鍊機會。

三、知識結構圖整理出來後,我再考慮每個知識點有哪些需要注意的或提醒的。我會把一些重點題型列舉出來,還把一些易混、易錯的題型進行對比呢!

四、為了使內容更充實、有趣,我會增加一些課外知識哦!另外,如果你想使版面更美觀,你就得適當的配上一些圖案了,還要色彩斑斕哦!

經過這樣的複習,我對整個單元的知識就有了一個系統的瞭解了,對知識的來龍去脈也特別清晰,應用起來也就遊刃有餘了。我喜歡整理複習,每經過一次整理複習,我都有新的收穫,不但知識掌握得更牢固,整理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在版面設計方面我也有了一些心得了。老師說我學習的綜合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同學們,如果你也認真整理複習的話,你的知識也一定會掌握得更好,能力也一定會有提升哦,我們一起加油吧!

《叛逆的蛋殼組合》讀後感 篇6

讀後感 ,718字

今年暑假,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書,書名叫《叛逆的蛋殼組合》。讀完它後,我得到了一些啟發和感受。

故事的大概內容是:

有一個“非主流”女生吳童,在老師和家長的眼裡,她興趣廣泛、個性張揚。而且最不能容忍的是,她總是喜歡搗鼓一些和學習無關的東西,比如她和她的好朋友凌揚波、韓笑組成的“蛋殼組合”;又搞了一個阿狸黨,做快遞業務。她們的快遞名叫“比爾斯莫急宅送”,最後還惹出不少的亂子。

因為太過張揚,又不專心學習。“蛋殼組合”因此被老師和家長們聯合封殺,她們不允許彼此交往和遊戲。是聽從命運的安排,還是繼續執著於她們現在的友誼?這時,一個男孩子告訴她們,“你們三個只要彼此珍視這麼多年的情誼,誰也拆不散你們的”。她們在老師和家長們的關注下,發明了紙上QQ得交流工具,繼續著她們的友誼。

後來,吳童她們三個來到了教育基地學習。吳童跟班長的“冰雪女王”江冰蟾,比較愛哭的盛欣怡住在208宿舍。她跟江冰蟾的關係時好時壞,因為她的好友凌揚波和韓笑很討厭江冰蟾,所以她們的關係不太好。在一次吃飯的時候,盛欣怡幫大家拿筷子,但是被另一群人給碰到了地上,當吳童想幫她撿筷子的時候,看到盛欣怡的眼淚一顆顆的落到地上,教官叫她和凌揚波去把筷子洗好。在洗筷子的過程中,凌揚波說盛欣怡很討厭,吳童也覺得她老是哭,也有點討厭。後來,吳童聽說盛欣怡的媽媽去世了。原來,她常哭是有原因的!媽媽去世了,肯定會不開心的。吳童替盛欣怡感到難過,主動地和她去玩,讓她忘記傷心的事。慢慢地,她們彼此都變成了好朋友。

讀完這本書,我覺得同學之間的友誼是要靠大家去珍惜的,也要培養的。我們不光要跟成績好的,愛玩的人交朋友,還要和一些成績不好的,愛哭的人交朋友,這樣我們才會進步,才會更快樂!

談三愛 篇7

國二作文 ,843字

祖國,乘載著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是我們華夏五十六個名族的搖籃,她哺育著我們,她的存在,為世人寫下了歷史的讚歌,為後來的進步更上一層樓。

如果我問你們為什麼要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我想你們一定有一千個、一萬個理由吧,“因為我們為祖國自豪,我們為自己是中國人感到驕傲,所以我們要更加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

是啊,我愛我的祖國,就像魚兒愛波浪,無論我走到哪裡,祖國都在我的心窩,我愛我的祖國,就像小狗愛吃肉骨頭,無論我走到哪裡,祖國都在我的心窩。因此,每次國旗升起的時候,我都是那麼激動,那麼嚴肅。每次上學,我的紅領巾都戴的那麼整齊!

愛勞動,現在是我們每個人該思考的問題了。我們是家裡的“小公主”、“小皇帝”,基本上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完全沒有勞動意識,常聽爺爺奶奶說:“她們還小,什麼也不會幹,還是我來幹”。沒想到:現在雖是嫩嫩的肩膀,但將來還得支撐起一個家呀!不是所有人一生下來就什麼都會幹,要靠雙手,靠勞動去學。我每天放學回家,立刻寫完家庭作業,然後去幫父母洗車,現在我都成了洗車小能手。

要實現我們的夢想,需要有智慧、有勇氣和實力。就像羅馬不是憑空造成的,有夢想卻沒有行動,最終只會成為鏡中花,水中月,有夢想胡亂作為,只會離我們的夢想越來越遠。因此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愛學習,會讓我們變得更強,愛學習,我們才能在知識的海洋裡暢想。自古至今,中外的能人智者,都是愛學習才會使他們成為自信、自強、自立的一代青年。我們班的馬毅洋、馬孟雨等同學,他們堅持認真聽講,上課前預習,課後複習,每次考試他倆不是第一就是第二,教育局辦的學生作品展總是有她們的文章展現。這就是我身邊多好的榜樣。

愛勞動,才會讓我們感受到爸爸媽媽每一滴辛勤的汗水,愛勞動,會讓我們變得更加成熟。

愛祖國,會讓我們的心胸更加廣闊,愛學習,會使我們的見識更加遠大。祖國是一個人的心靈之軀,只有愛祖國,愛學習,你才會更加地傳承中國的傳統文化。讓我們一起做一個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的優秀少年吧!

那群大雁在我心中 篇8

國三作文 ,756字

記憶深處,一群大雁在無邊無際的天空中翱翔……

考試失利,獨自坐在自家院裡思考著,腦海裡一幅幅畫面切換著:考試前幾天坐在燈下學習到深夜、考場上奮筆疾書……,為什麼我的付出沒有回報?我的心情實在是糟透了。

那正是秋高氣爽的時節,但我覺得這風中還存著暑季的悶熱,我煩悶到了極點。這時,媽媽走過來坐在我的身邊,仰頭看到天空中正在遷徙的那群大雁對我說:“你看,這群大雁飛得多整齊呀!”我注意力開始集中在這群大雁上了,媽媽又補充說:“在這整齊的背後,離不開大雁的努力。如果其中一隻大雁飛不動了,會有其它的大雁來托住它,讓它休息,但如果它不再飛,雁群會將它丟下。就像你現在考試失利了,我們可以在我幫助你、安慰你,但你如果因此一蹶不振,我們也會束手無策。”

我恍然大悟,原來最主要的原因還在我自己身上。即便老師、家長、同學們都來幫助我,我不努力,也一樣不能取得好成績。媽媽又接著說:“而且,每隻大雁不是都在遷徙前才學會飛行的。你也是一樣,不能‘臨時抱佛腳’,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日積月累才能煉得紮實真功。平時學習‘認真’固然重要,‘學習方法’得當更會事半功倍。”

此後,我便在日常學習中注意學習方法:課堂上認真聽講,聽懂老師講的每個知識點,日常練習做錯的題都集中記錄下來。快考試的時候,除了溫習課本上的基礎概念,再把日常練習做錯的題重點看一下,知識就記牢了。我的學習也更加輕鬆,學習成績也有所提高。藍天中的那群大雁也牢牢地鎖在了我的心中。

每到快失去信心的時候,我就抬頭仰望,回想當年的那片天空,天空是那樣的藍,藍得像一塊水晶,又透又亮,當中還少不了一群不懈奮鬥的大雁,它們張開翅膀,在天空中執著翱翔……。一想到這兒,我便信心大增,又埋頭到書本中去“奮鬥”,為我日後的“翱翔”做好準備。

那片天空是那麼的藍,那群大雁是那麼的難忘。

談人生 篇9

議論文 ,630字

人生像一杯清茶,淡淡地才好;人生像潭清水,透明的才好;人生像杯咖啡,苦澀的才好,人生就像一場戲,認清自己才好。

在科技發達的今天,在物慾橫流的社會,人逐漸成了被財、權、勢所迫使的行屍走肉。每個人都在忙碌,都在追求,成為了生活的奴隸。

我們都向往,嚮往那達官貴人們的生活;我們都渴望,渴望那高管貴族的權勢。可到了入土的那一天,我們又能帶走什麼呢?只能帶走我們的軀體—那唯一真正屬於我們自己的東西。

人生在世,無需太多追求,能擁有自己便好。

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毅然決然的辭官歸隱,過起了自己的田園生活,於是便擁有了“悠然見南山”的自己;蘇軾一生命運多舛,可他仍樂觀豁達,在一無所有中找到了那個“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自己;李白懷才不遇,一生流浪漂泊,居無定所的生活造就了性情豪邁的他,於是他在流浪中找到了“直掛雲帆濟滄海”的自己;李清照生在書香門第,本應是大家閨秀的她後來命運卻一波三折,在起起伏伏的生活中,她擁有了“人比黃花瘦”的自己……

人生的價值不在於自己擁有的財富,權勢的多少,而在於擁有自己的程度的深淺。看淡眼前的物質,看清現在的自己。

我們這一生並不長,眼一閉不睜就過完了,而在閉眼之前我們總在往自己身上裝名利權勢,豈不是自討苦吃?因而能再離開這個世界之前認清自己,擁有自己就很好了。

人生是幅畫,絢麗多彩的顏色不是名利,而是自己;人生是海洋,其中的寶藏不是錢財,而是自己的價值;人生是片夜空,當中最耀眼的星,不是權勢而是你自己!

我學會了合作 篇10

國一作文 ,794字

中學生活既令我們受益匪淺,又讓我們難以忘懷。一個月前,我邁進了中學的大門,一個月之後,我學會了合作,體會到了合作成功的快樂……

這一節是生物課,教室裡氣氛熱烈。原來,這節課大家要在老師的帶領下做一次探究實驗,這對剛上初中的我們來說,怎能不新奇?老師講完課後,大家要開始做實驗了。

老師發給每組一個大盒子,裡面裝有溼土,一塊玻璃板,一張紙板和10只鼠婦。實驗剛開始,我們組遇到的問題就多如牛毛,組員們爭先向我彙報:“報告組長,這隻鼠婦光榮犧牲了!”“報告組長,那隻鼠婦不聽話……”問題把我腦袋都撐大了。“停,停,停!”我不耐煩地揮揮手:“我們把鼠婦裝進盒子裡,蓋上板子,它們在裡面愛怎麼跑就怎麼跑!我們幾個人,根據分工,在外面仔細觀察。”“遵命!”說著,大家七手八腳地吧鼠婦抓起來,關在盒子裡。“計時開始!”我一聲令下,計時員開始計時,六七雙眼睛目不轉睛地盯著盒子裡的鼠婦,彷彿這裡裝的是無比貴重的珍寶。雖然等待的時間只有90秒,但這90秒卻是那麼漫長。“時間到!”同學們迫不及待地開始數:“一、二、三……”“明亮處3只,陰暗處6只還有一隻光榮犧牲!”我鄭重其事地將資料報告給記錄員,記錄員認真做好記錄。“現在進行下一輪實驗!”計時員又開始計時,大家又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了。校園裡陽光明媚,幾隻鳥兒在枝頭不斷歌唱,溫暖的陽光撒在每個同學喜悅的笑臉上,陣陣歡快地笑聲飛出教室,在校園上空飄啊,飄啊……我心想:“雖然實驗的過程並不順利,但每個同學都毫不灰心,以百分之一百的熱情去做好自己的工作,這種團結合作的精神多麼令人感動啊!”心中的感動化作一股暖流,滋潤著我的心田……

這五次實驗均以成功結束,這成功背後,少不了我們每個人的努力,少不了我們大家的團結合作,實驗時,大家各盡其責,團結協作,並肩奮鬥,實驗後大家共同歡笑,共享成功的喜悅。

合作是快樂的,更是幸福的!跨進初中以後,我學會了合作!

漫談莊子與《莊子》 篇11

國二作文 ,938字

我如何以空洞的言辭,來描繪一個遨遊九天之外,桀驁不羈的靈魂呢?

我如何以笨拙的口舌,來道出一卷汪洋恣肆,渾厚雄奇的大道至言呢?

太初有道。這道混混沌沌,是萬物的源頭,是宇宙的秩序;天上星辰藉著這道執行,地上萬物藉著這道生長消亡。“真人”擁有這道,便懷抱宇宙,背倚日月,超脫功名生死,與萬物渾然一體。莊子便是半個“真人”,他窺探到了大道的蹤跡,使用手中神奇的妙筆,啟蒙世人愚頑的靈魂。於是,一部曠世奇書—《莊子》,從他的筆下誕生了。

一部《莊子》,不像儒家的刻板說教,不像名家的炫目巧辯,更不像法家的壓抑苛刻,夜讀《莊子》,是精神的洗浴,是在遼遠的大道中暢行,是在怪誕的寓言裡翱翔,是在空靈的詞藻中悠遊。自由奔放的文風、深邃悠遠的狂想,將文學與思想結合到近乎完美的程度。賞文之奇麗,悟道之幽隱,讀罷一篇,心神暢快淋漓,自覺胸中清風習習,飄飄然輕盈若飛。

莊子,姓莊名周,戰國時宋國人,繼承並發展了老子的道家學說,著有《莊子》一書。他一生清貧,擁有才能卻不屑於入仕為官,只做過漆園吏一類的小官吏。他像謫仙一樣悠遊四方,釣於濮水,遊於濠上,談論大道,直至終了。

有人說,莊子的思想是消極的悲觀的,我卻不以為然。莊子的歸隱,乃是為了探尋深遠的大道,自由自在,還璞歸真,楚王願把國事託付於他,他卻漫不經心地答道“吾將曳尾於塗中”,這並不是消極的態度:功名利祿對於他來說輕如薄霧,不足為道,而忙於國家政務,更是背離他的理想。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人,只有順其自然,不去違背其中的規律,才能獲得“大治”。況且一個悲觀消極的人,會在妻子死後“鼓琴”嗎?會幻想自己化為蝴蝶,翩然流連於花間嗎?外物與自我,在他的認識中已經渾然一體,是對立而統一的;得到與失去,無非是物質的存在形式的改變,並沒有真正的得到與失去。正因為看開了,他才能保持平和喜悅的心境,不受外物的紛擾,持守本真。

因此,大道是質樸而玄妙的。莊子眼中的理想社會,同樣是質樸的,是桃花源R的無量胸懷呢?我在這裡講說莊子,談論的豈不是聖人的糟粕嗎?“予嘗為女妄言之,女亦以妄聽之!”

就讓這“大道”的精神,寄身於“聖人的糟粕”,一代一代源遠流長吧。

正如莊子自己在《養生主》篇末打的比方:“指窮於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

“舌戰群儒”讀後感 篇12

讀後感 ,746字

經典名著《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前往江東,為說服孫權抗曹而“舌戰群儒”的故事情節,讓人們津津樂道。從現代的角度看來,“舌戰群儒”涉及到辯論的智慧與技巧。

如何在與別人進行一場辯論時佔據優勢呢?“舌戰群儒”的小說故事中給出了幾個關鍵點。首先是將對方先捧後摔,欲抑先揚。列舉事實證據,暗示對方能力不行。比如,“群儒”中的張昭一上場,就先用三顧茅廬前的“自比管樂、如魚得水”等事實將諸葛亮抬高,再列舉諸葛亮跟了劉備後的種種敗績,諸葛亮你不是承認自己挺厲害的嗎,為什麼跟劉備後地盤反而變小了呢?如果張昭碰上的是普通人,這“先捧後摔”一招肯定讓對方啞口無言。但他遇到的是諸葛亮,巧妙的是諸葛亮運用了以下幾個辯論智慧點化解難題。

張昭列舉的事實俱在,諸葛亮只能強調自我境界:道德不忍奪同宗之基業,戰略上別有良圖。人在江湖混,無非靠兩點:人格與能力。中國人在傳統上崇尚人格魅力,把個人的道德境界看得比能力還重要。再來,諸葛亮用更多種種有利於自己的事實,比如說自己客觀條件差、照顧百姓等等,但就是在這麼差的條件下取得了各種勝利。最後搬出名將韓信也曾如此不堪,古人即使這樣能成就大業。我諸葛亮至少做了些實在事,而你張昭卻只會紙上談兵。

“孔明欲效儀、秦之舌,遊說東吳耶?”步儒直接點出諸葛亮就是來忽悠江東免費抗曹的。但步儒用錯了典故,蘇秦張儀在歷史上算是正面人物,想要黑諸葛亮還用錯了人物。所以諸葛亮抓住他這個錯誤直接攻擊完勝,而繞過是不是來忽悠的問題。

總而言之,“舌戰群儒”中涉及幾個關鍵的辯論要點。第一,先捧後摔,讓對方順著你立的杆子往上爬。第二,比不過能力事實就比道德境界。第三,能力與人格都不過的話,就跟優秀的古人比抬高自己。第四,最後一招,對方言辭錯誤可以以此開闢新的辯論點,或是直接繞過問題忽悠對方。

我們的群 篇13

高二作文 ,1103字

《戰國策》上有這樣一句話“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自古以來,就是有“群”這個概念的。志同道合的人相聚就成為了群。正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被劃分在一個類群裡的人自然有著相近的價值觀,他們會為了共同的目標奮鬥,即便他們互不相識,也會有一種深深地心理認同感。於是,每一個群體都有了各自的特點以及文化。且不論這些“群”的性質,但有一點是相通的:他們都是時代發展的產物。每一個“群”都帶著鮮明的時代烙印。

在春秋戰國時期,有這樣一群人,他們被稱作:刺客。他們的人生信條就是,士為知己者死。他們不是殺人不眨眼的殺手,而是一群有著共同信仰的士人。他們有著過人的膽識和謀略,為了心中的正義,為了報答恩情,赴湯蹈火亦在所不辭。我想,這正是一種俠義精神的體現。專諸,聶政,要離,荊軻……令人不禁想起那易水河畔的送別:“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探虎穴兮入蛟宮,仰天呼氣兮成白虹”。儘管他們大多數最後成為了悲情英雄,但他們的精神足以令後人敬仰。正是這樣的一群人,堅守著自己的道德底線,用俠義行走江湖,用信仰點綴生命。而這也正是現代人所缺失的品質。在這個下限不斷被重新整理的時代,在這個遇見摔倒的老人都要考慮扶不扶的時代,在這個貪官汙吏遍地都是的時代,人們缺失的正是一種信仰。我不知道現在國人的信仰是什麼。當信仰鬼神、信仰孔孟早已成為過去,也許當下功名利祿才是大多數人所追求的東西。經濟的飛速發展給我們帶來了優越的生活,可道德素養的滯後不前,正是這種發展所帶來的最大的悲哀。這個社會就是一個“群”,充斥著銅臭味的群,“群”裡的人們在金錢的海洋裡苦苦掙扎。但我相信,美好的東西不會消失,終有一天我們會找回自己的信仰,不再去觸碰道德的底線,不再只為了名利而生活在痛苦之中。

還有一個大師輩出的時代,正如千百年前的百家爭鳴,那就是民國。在那樣一個新舊思潮相碰撞的年代,在那些戰亂四起,動盪不安的歲月,在那個希望與絕望混雜的時代,大師輩出,百花齊放。這些嚮往光明、批判現實的文人們組成了“群”就可以建立一個人與人之間強有力的連線,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及價值。但是每一個社群對於自我的定位是不同的,也就導致了“群”與“群”之間的連線弱化,群裡的人在某種意義上講也是被孤立了的。所以,群文化有利也有弊,如何發揮它的最大優勢而又避免它群所帶來的問題,成為了未來“群”發展的主要方向。

古往今來,“群”隨著社會的發展有了不同的含義,折射了人們的思想,價值觀。而隨著群文化的發展,這個社會也在隨著“群”進步。無論從精神上還是物質上,“群”在人們的生活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唯有不斷的發展並豐富群文化,才能使人們的生活更加美好,使社會更加繁榮。

“群”而不群 篇14

高二作文 ,1330字

腦海中總會浮現這樣的畫面:遠古時代的人類,過著氏族生活,茹毛飲血,鑽木取火。他們群居在一起,一起採集,一起狩獵,一起在黑夜中圍著堆火長嘯,一起在黎明後對著朝霞當歌。

或許早已註定,人類便是群居的一族。祖先早在造字時,就已參透了“人”的含義:一撇一捺,互相依靠,互相扶持,正如生活中的人,需要群居。如此便有了家庭,有了自己的圈子,大而言之,便有了社會。

二十一世紀是資訊縱橫的時代,猶如一張“大網”將一切的一切溝通聯絡。即時通訊工具的興起和普及,更是將人們之間的距離拉近。足不出戶,便可以與至交肺腑感言;夜深人靜,仍可以與閨蜜盡情購物。沒有空間與時間的限制,這種虛擬的群居似乎流行開來。

網際網路世界,“群居生活”更是豐富。當網載小說一有更新,便有“讀書群”爭相遊閱;當豪車名跑展出時,會有“愛車群”傳覽照片,吐槽效能;當假期將至,能有“旅遊群”熱烈討論大好河山、風光名勝。這種足不出戶的網路服務,確實為我們帶來了便利。這種蝸居,不是群居,卻勝似群居。在網路資訊聯絡下,無論是天南海北、天涯海角,亦或是隔牆之距,近在咫尺,無論男女老少、相識與否,只要興致相投,儘可以自成一群。於是,這種意義上的群居,也能滿足於心靈的支撐,思想的釋然。

這種群居,自然是社會發展進步的一種體現,但如果虛擬下的群居生活影響了現實中的群居生活呢?是不是有點本末倒置了呢?

曾經見過這樣一個場景:老同學聚會,圍在一桌子美食前,卻無人動筷,無人喧鬧,寂靜得令人窒息。只見一個個許久未見的老同學,低著頭,雙眼直視著那富麗堂皇的螢幕,手指飛速地點著鍵盤,嘴角還不時顯現一絲笑痕。走近一看,有的在群裡聊得正歡,有的上微信侃得正熱。我不禁感慨:既然都是群聊,為何不在現實中動動嘴,張牙舞爪般大話一番,逗得在場之人捧腹大笑?為何偏偏在那虛擬中用手指拼出那字元,然後又對著那毫無生氣的文字傻笑呢?

眾所周知,虛擬是為現實服務的。所謂的虛擬下的群居,更是為了現實中人們能更好的交往。遙記得孔子攜弟子游玩於泗水河畔,“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那般熱鬧和諧。也記得歐陽修與客漫步滁州郊外,“環滁皆山也”,在這幽美的山光水色中,臨溪而漁,釀泉為酒,觥籌交錯,杯盤狼藉—與民同樂。那時沒有網路,沒有虛擬的群居,只有傾心的交往,以成段段佳話。而如今,虛擬下的交往熱火朝天,現實中的群居卻日漸冷淡。究其原因,或許因為虛擬社會的約束太少,以致人們在虛擬中無所顧忌,暢所欲言;而正是虛擬社會有著比現實社會更美好的條件,因而人們都幻想著活在虛擬之中。久而久之,虛擬的群居一步步蔓延,而人們的思想也漸漸地活在虛擬中,於是,現實的群居變得無味無趣。

但是,我們終歸還是要活在現實中的。

哪怕現實生活荊棘叢生、崎嶇蜿蜒,我們只要擺正自己的心態,積極向上,便可以體會到真實的樂趣,更何況現實中群居的生活有時也會很美好。

總之,網路虛擬的群居放鬆了人們的思想,但同時也在固定著、轄制著人們的思想。照此下去,現實生活中更多的,便是面無血色的行屍走肉。魯迅《狂人日記》最後寫道:“救救孩子!”或許,我們也應該自救吧!

對於這種不群之“群”,我們心中定要有虛擬與現實間的度量……

談孔墨兩派發展脈絡之啟示 篇15

議論文 ,1000字

通過比較孔墨兩派的思想核心的異同,我們可以大概理清兩大學派的思想區別。其中最引人關注的就是他們形成條件相似,但最後的命途卻大相徑庭,在比較了孔墨兩派哲學思想的異同性後,從中獲得了諸多啟示:

1、就文化與政治的關係而言,中國古代思想受政治影響太大,缺乏獨立性。孔墨兩派在先秦時期“雖然是非相攻,卻共同完成了春秋戰國之際的教育發展的歷史任務—繼承和開創的使命。從西漢的董仲舒提出“天人感應、君權神授”,宣揚皇帝是上天的兒子,主張“大一統”。既使儒學神祕化,又使儒學官方化,適應了君主專制中央集權政治的需要,逐漸滲透到社會生活各方面,成為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可是回過頭來看看墨學,自西漢後便開始沉積最後由“顯”變“鮮”,成為絕學。例如墨家的尚同思想,企圖對抗以傳統學院和家族氏族為紐帶聯絡成的三綱五常,造就一個沒有等級區分、沒有階級差別的社會,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無異於以卵擊石,成為烏托邦式的美夢。這樣一個不合時宜的幻想註定是會被淘汰的,成為歷史選擇的遺漏,但是這不能說明墨子的設想不好,只能說明社會藍圖的構建應該建立在適應其生存的沃土上。

2、中國古代到底是傾向於情感價值上的倫理道德還是傾向於實際效用的功利主義?如對待音樂的不同態度中,我們似乎可以預見這個答案。儒學強調道德教化,通過人們情感的共鳴來進行行為的端正,相信宇宙的道德秩序,推崇“仁、中庸、義”,用周禮來規範社會秩序和人民言行,用音樂來陶冶、感染人性。而墨家則是從實用性的角度出發,注重的是科學技術等的實用性和功利性。他們關注的是“本、原、用”,在意一切可以利民的事物和技術,在音樂上就表現為“非樂”。他認為靡靡之音使君亡國,家不成,山河破碎。在黑暗的社會背景下,老百姓最急切需要的是賢君和明政,而音樂沒有立竿見影的實際效果,反而會渙散人心,所以不被重視。

孔子基於西周宗法制度的“仁愛”思想,遵從周代禮儀制度,正是它具有的親疏遠近之愛的特點,適應了統治階級的“等級、貴賤”的君臣要求,為新興的封建制度立下了根基。墨子的“兼愛”是無等差的公平博愛,從下層小生產者的願望出發對統治階級提出了眾生平等、萬物皆博愛的看法,必然不能受到古代統治階層的青睞。但在現代社會的自由選擇時代,我們對於“仁愛”和“兼愛”都可以借鑑和學習其精髓,用一顆寬容待人的心,用“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原則,用視他人之物若吾物的觀念,去處理人際關係和社會交往。

暢談“反省” 篇16

國一作文 ,755字

曾為一次失敗,坐想行思,輾轉反側;曾為一次得失,愁腸百結,蹙眉千度;曾為一次邂逅,殫精竭慮,苦苦哀傷。於是乎,讀一讀劉墉,品一品林清玄,幾篇優雅的小短文,字字珠璣,禪意飄香,讓我執著一份平和的心淡,看苦短人生,暢談“反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意思是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是呀,每一個人如果都能多一份反省自己的意願,世間將多麼美好。雖然每個人的生命是短暫的,但是需要你去不斷地充實它,珍惜它,使它變得與眾不同,使它變得奪目多彩,這就要靠反省,反省使人明智,反省使人優秀,反省使人愈來愈勇。

曹操因在官渡之戰打敗敵軍,卻因為不反省自己、驕傲自大而被孫劉聯軍在赤壁一戰易然擊敗。許多人都因為在獲得失敗後不反省自己,一味地認為是運氣不佳而導致失敗。在成功背後也是一樣,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如果只享受成功的喜悅,而不會去尋找自己的不足,那麼你終究會失敗。鄧亞萍曾經說過:當你為第一次成功而驕傲時,第二次成功正在遠離你。“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只有不斷的反省自己,才能使自己變得更加完美。太陽雖然光亮,但不能照亮每一處;石頭再堅硬,也會有滴水穿石的那一天;月光再皎潔,月亮也會有陰晴圓缺的時候。

樸實的金黃散發著秋天的氣息,當期中考試快要來臨時,我浮躁不安,總是為自己的月考成績喝彩,就是因為沒有好好的反省自己在月考的失分原因,而導致了期中考試的場場悲劇。考場上的筆刷刷的寫著,我的腦子裡一片空白,因為一時的驕傲造就了今天。下課後班裡像壺燒開的水一樣,打破了剛剛的鴉雀無聲,我卻無話可說,只能承認反省有益無害。

有了反省,我不再為失敗坐想行思,輾轉反側,不再為得失,愁腸百結,蹙眉千度:不再為邂逅,殫精竭力,苦苦哀傷。我是柔弱無力的小鳥,雖有翅膀,卻無法飛行。但以後,我會不斷反省自己,使自己自由的翱翔於藍天!

漫談讀書法 篇17

高二作文 ,709字

杜甫詩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此可歸結為勤。其實讀書不止勤奮,還有積累、專注,當然也要注重方法,運用實踐。

勤奮,就是不懈的努力學習、工作。明代張傅喜歡讀書,然而往往記不住,為此他便反覆的抄寫,每讀一篇文章,就抄一遍,邊抄邊讀,抄後又讀,讀後燒掉,重新抄寫,如此反覆七次文章便讀了一二十遍,自然也就記住了。由此長年累月的抄寫,握筆的指上都長滿了老繭,這就是成功的勤奮之道。

歌德說:“過去凡是我們讀過的好思想,聽到的突出事物,我們都記在日記本里,同時也將朋友的特色議論、獨到見解標註出來,納悶就會變得十分富有。”歌德便是把讀書當成了積累,其實如此的文學家還有很多。“崑山無書”的顧炎武,筆記過萬本的馬克思等。都以其耐心、恆心、眼光及獨特的判斷完成了人生的積累。

“牛角書生”李密“掛犢成才”的過程為人們所稱道。歸結他成才的途徑無外乎是“專注”。專注於書中的知識,有執著的追求頑強的毅力,耐住寂寞,不被金錢、地位、名利所誘惑,專注是成才的關鍵。

朱熹說:“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他反對雜亂無章和企圖一步登天,他認為不接順序讀書,就像一個餓肚子的人走進飯館,看到豐盛的飯菜,就左手拿一塊,右手抓一把,全塞進嘴巴,一下吞下去,撐飽腸胃,填滿肚子,但並沒有嚐到菜的滋味。可見,讀書掌握一定的方法是必要的。

懂得了書本知識,例論就成了裝潢門面的東西。但盡信書不如無書。從前有個人,弄夠流利背誦航海駕船法,大家信服他。後來航海時,船老大突然病死,大家請他當船老大,到了回水和急流處,他只信書中所學,背誦口訣,也穩不住船,全船人都淹死在海里。

讀書,即提煉的過程,根據自己的需要把握方法,那樣才會達到讀書的價值。

幻想與現實的完美結合——讀《光榮日》有感 篇18

讀後感 ,1382字

寒假中我讀了韓寒的《光榮日》,我讀了三遍。感慨尤多。第一遍,我讀出了可笑;第二遍我泣出了可悲;第三遍我悟出了諷刺……

《光榮日》是一篇諷刺意味很濃的小說。寫的是七個年輕人:大麥、王智、婁梯、米旗、洪中、石山、萬和平以及他們收留的被稱為“精神病”的女歌手哈蕾、年邁的植物學研究員劉小力和他兩條腿的狗去村小學支教的離奇荒誕的故事。他想表達的主題是:生活其實是最無辜的事物,它明明最公正,卻被無數人拿來當作自己做壞事的藉口,說這一切都是生活所迫。

大麥,講義氣又好像洞悉一切的老大,男人崇拜,女人愛慕的領袖級人物。對自己鑑別人的本領深信不疑,並將此認定是一種本能。引領著一幫“多才多藝”的兄弟,將學校辦的“有聲有色”。

哈蕾,一個別人眼中的神經,整天快樂的歌唱不知自己身在何處,讓她在籠子裡住下,大麥卻說:“不是你在籠子裡,而是我們在一個大籠子裡。”身體被束縛而靈魂卻自由的人和靈魂被束縛身體卻自由的人,何者才是真正的幸福?前者還是後者?

麥片,大麥的一個瘋狂粉絲,從良妓女。麥片似乎從來都不記得自己以前做過的事情,生活實在是無辜的事物,它明明最公正,卻被無數人用作自己做壞事的藉口,一切都是生活所迫,而生活卻從來沒被抓住過。

體育老師—狗。他是劉小力養了八年的一隻兩條腿的狗。上體育課時,狗老師做什麼動作,同學要跟著做什麼動作,做得好的,加十分。

王智,以傻和一根筋聞名看著懦弱,其實是最勇猛的。沒有自己要做老大情結。

萬和平,沒有什麼一技之長,迷茫而混沌,他從小都左右不分,以萬和平現在的閱歷和理解能力,他終於明白了,原來右手邊的就是右,左手邊就是左啊。

……

這些,都是社會中充滿悲劇色彩的人物,他們的存在,又是對社會絕妙的諷刺!

韓寒將娛樂圈的黑暗、官場的腐敗、社會的沒落等等以詼諧的幽默嵌入故事。我覺得作者絕不是在單單寫一部毫無意義的幽默故事,而是在反映出社會的一些弊端,尤其是教

育上的問題。小說從開頭到結尾,看似離奇荒誕,卻把教育諷刺得淋漓盡致。

《光榮日》可以說是一群荒謬青年進駐我們從來都是認為無比神聖的教育事業,我真不知道,這幫傢伙是如何教育那群學生的,與其說是去支教,倒不如說是去攪局的。支教過程中可以說是充滿了爆笑材料,令讀者捧腹大笑的同時,我們也應該去想一想真實中的教育工作,是否真如心中所想---純潔神聖。

大麥一行人以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身份,從事著與教師格格不入的事情,還把精神病歌手、妓女、兩條腿的狗等引入教師的行列,教育著那些對老師的話唯命是從的學生。毫無目的的教學和近乎瘋狂的理念,竟就是這樣傳給下一代的!

或許,我們身邊沒有這種怪誕的教育,可是,你敢保證其他地區也沒有嗎?實在不敢想象,這種教育如果持續下去,祖國的希望豈不是扼殺在搖籃之中嗎?祖國的花朵豈不是凋零在花苞之中嗎?祖國的未來會變得怎樣混沌!強盜橫行、犯罪率直線飈升、無視法律……未來即將匪夷所思!

大麥一行人的支教經歷,看似虛幻,不切實際,但卻通過文字表面赤裸裸的揭示了這個真實的世界的醜陋與不堪!

我在此從內心深處發出深切的呼籲: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教育好少年,是何其的重要!我們要重視教育,不僅從城市做起,還要從農村做起,真正的讓少年雄於地球,讓國雄於地球!

倡文明談禮貌 篇19

國小五年級作文 ,731字

中國曾有“君子不失色於人,不失口於人”的古訓,意思是說,有道德的人待人應彬彬有禮,不能態度粗暴,也不能出言不遜。禮貌待人,恰當的使用禮貌語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我有這樣一段經歷:有一天,我和樓下的朋友小明一起去小區玩捉迷藏。他先藏,我找。正巧,我看見旁邊有一位老爺爺在晒太陽,我上前去問:“老爺爺,您知道剛才有個穿藍色T恤的孩子藏在哪兒了?”老人見我很有禮貌,便耐心地給我指路。在老爺爺的幫助下,我不費吹灰之力就找到了小明。我贏了,我好高興啊!該小明找我了,我也找了個隱蔽的地方藏起來。這時,小明也去問老爺爺,他吼道:“老頭兒,看沒看見一個身高1米60左右的男孩藏在哪?”老爺爺不但沒給他指路,還罵他是個不講禮貌的孩子。結果小明始終沒找到我,甘願“受罰”。這正如俗話所說:“禮到人心暖,無禮討人嫌”。

還有一次,我在坐公交車時,不小心踩到了一位大姐姐的裙子,大姐姐回頭看了看,我連忙說:“對不起,猜到您的裙子了。”那位大姐姐微笑著說:“沒關係。”於是一場可能發生的糾紛,就這樣避免了。看來禮貌待人可以在人與人之間架起一座理解的橋樑,減少相互間的矛盾。可見文雅、和氣、寬容的語言,不但溝通了人們的心靈,而且反映出一個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養。

近期,我認真閱讀《品經典悟人生》這本書,其中《昂貴的單純》這個故事,使我受益匪淺。我深深體會到:在與他人交往的時候,我們也要尊重別人的意願,不要強迫別人去做事,即使以為自己的建議對他人有好處,也要讓他人在明白後自覺採納你的建議,而不能強迫他人。記住,尊重別人,就等於尊重自己。

人在社會生活中,總要和別人交往。學會文明禮貌待人,恰當地使用禮貌語言,就能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加和諧,社會生活更加美好。

倡文明談禮貌 篇20

國小五年級作文 ,731字

中國曾有“君子不失色於人,不失口於人”的古訓,意思是說,有道德的人待人應彬彬有禮,不能態度粗暴,也不能出言不遜。禮貌待人,恰當的使用禮貌語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我有這樣一段經歷:有一天,我和樓下的朋友小明一起去小區玩捉迷藏。他先藏,我找。正巧,我看見旁邊有一位老爺爺在晒太陽,我上前去問:“老爺爺,您知道剛才有個穿藍色T恤的孩子藏在哪兒了?”老人見我很有禮貌,便耐心地給我指路。在老爺爺的幫助下,我不費吹灰之力就找到了小明。我贏了,我好高興啊!該小明找我了,我也找了個隱蔽的地方藏起來。這時,小明也去問老爺爺,他吼道:“老頭兒,看沒看見一個身高1米60左右的男孩藏在哪?”老爺爺不但沒給他指路,還罵他是個不講禮貌的孩子。結果小明始終沒找到我,甘願“受罰”。這正如俗話所說:“禮到人心暖,無禮討人嫌”。

還有一次,我在坐公交車時,不小心踩到了一位大姐姐的裙子,大姐姐回頭看了看,我連忙說:“對不起,猜到您的裙子了。”那位大姐姐微笑著說:“沒關係。”於是一場可能發生的糾紛,就這樣避免了。看來禮貌待人可以在人與人之間架起一座理解的橋樑,減少相互間的矛盾。可見文雅、和氣、寬容的語言,不但溝通了人們的心靈,而且反映出一個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養。

近期,我認真閱讀《品經典悟人生》這本書,其中《昂貴的單純》這個故事,使我受益匪淺。我深深體會到:在與他人交往的時候,我們也要尊重別人的意願,不要強迫別人去做事,即使以為自己的建議對他人有好處,也要讓他人在明白後自覺採納你的建議,而不能強迫他人。記住,尊重別人,就等於尊重自己。

人在社會生活中,總要和別人交往。學會文明禮貌待人,恰當地使用禮貌語言,就能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加和諧,社會生活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