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水千山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萬水千山讀後感 篇1

讀後感 ,619字

讀了《萬水千山》這本書,裡面一個個驚險的戰鬥故事又讓我情不自禁地淚流滿面。

紅軍橫跨草地時,雖然沼澤地像一隻張著血盆大口的野獸,但紅軍互相攙扶著,歌唱著,終於走出了這片吃人的沼澤地。《一塊牛肉》故事中,王指導員幾天沒吃東西了,還是把自己僅有的口糧——一塊牛肉讓給了小胡,自己卻被飢餓奪去了生命。草地的暴風雨之夜,政委為了一個小戰士能活命,自己卻餓昏在荒野上。所幸,戰士們最終找到了政委,並把他救醒了……這一個個感人的故事讓我明白了什麼叫“友誼”,什麼叫“先人後己”。

《智賠扁擔》中紅軍戰士弄斷了老百姓的一根扁擔,雖然老百姓不要他們賠,但他們還是想方設法地賠給了老百姓;《一次特殊的支委會》中紅軍用了老百姓的青稞,卻留給了老百姓足夠的錢……這些故事說明了紅軍是全心全意為老百姓服務的軍隊,真正做到了不拿群眾一針一線,所以才有紅軍戰士在敵區徒步兩千裡歷盡千辛萬苦也要回到自己隊伍的奇蹟。

飛奪瀘定橋,強渡大渡河,這些看似不可能的事,紅軍卻憑著堅強的意志做到了。紅軍還用了聲東擊西、暗渡陳倉等戰術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終於取得了大會師的勝利。

讀完這本書,我深深地體會到了我們現在美好生活來之不易,我們不能讓紅軍叔叔的血白流,我們要好好學習,長大後成為國家的棟樑,讓我們的國家更繁榮昌盛,讓老百姓的生活越來越美好!

逆行之路——讀《萬水千山走遍》有感 篇2

讀後感 ,927字

這本書讓我愛上了三毛。

她的文字就像撒哈拉的野地荊棘,帶著強烈而痛苦的詩意。她用一生告訴世人,有一個人叫三毛,有一種生活叫流浪,有一種對生命的態度,叫逆行。

深深沉醉於她的文章,原來現實生活也可以像書裡那樣夢幻。“萬水千山走遍”,多麼好聽的名字。就像她的人生,在一條逆行之路上失去了很多常人應有的幸福,卻也看到了很多平凡中不曾有過的風景。

在書裡,我和她一起走過中南美洲的街頭巷尾,從燈火闌珊的繁華都市到人跡罕至的沒落鄉村,從她厭倦的墨西哥“大蜥蜴之夜”,到洪國“青鳥不到的地方”。看盡了每一處的人情冷暖,悲歡離合,也愛極了這條神祕莫測的路。

至今記得墨西哥那一定是迫於生活的苦難和無助而在教堂前用鮮血祈求奇蹟的一家老小,他們虔誠的信仰讓人震撼痛心,和三毛一樣熱淚盈眶。

在貧窮的宏都拉斯艱難生活的同胞,在哥斯大黎加尋求安定的異鄉人,真是讓人無奈和心酸;

也留戀祕魯一場“索諾奇”而邂逅的荷蘭女孩安妮,兩人相似的習慣與性格,彷彿前世有緣,註定今生將會相遇。為她將來的路送一份相知的祝福,也替三毛高興,為這靈魂知己,心靈伴侶。

好想隨她向那些僅為兩位觀眾而做認真演出的印第安藝術家歡呼喝彩,是他們的執著讓我看到了生命中夢想的永恆。

好想隨她踏進厄瓜多的草原去尋找前世的心湖,那是一生只能進來一次的地方,有明淨的黃昏,成群的綿羊,還有淳樸的朋友“吉兒”和臨走時的一碗牛奶燕麥湯……

“世上的歡樂幸福,總結起來只有幾種,而千行的眼淚,卻有不同的疼痛,那打不開的心結,只有交給時間去解。”

墨西哥令她好奇的自殺神,安第斯山脈的心湖,敦煌那尊只有她能看見的開了天窗的瓷面菩薩,是否為她打開了心結,參透了人生?又是否告訴了她最後的歸宿?

她失去了很多,只因選擇了一條逆行之路。

總有一些人,當世俗的車輪席捲整個世界,卻在時光的洪流中逆行,不肯跟隨大片的人潮,用堅守的原則與本真撐起了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

逆行必然孤獨,而孤獨卻並非苦楚。她說“我願用一生去保護自身個性的完整”。她確實做到了,在這條路上,她用最珍貴的東西換取了一生的不平凡,走得堅定而精彩。

自由是所有人的追求,卻並非所有人的歸宿。當某天站在十字路口,我願像她一樣,堅定地走上一條屬於自己的,逆行之路。

水泊幾許英雄志,梁山曾憶好漢歌——《水滸傳》讀後感 篇3

讀後感 ,545字

魯智深拳打鎮關西、梁山泊好漢劫法場、朱仝義釋宋江……此番種種,皆為義也。更有宋江於國之義,親遞毒酒與李逵;李逵亦有義,毫不眨眼服下。只一《水滸》,全繫於義。

第三眼著眼於社會風氣與民主。

琵琶鐵板,高唱大江東去;尋常巷陌,追效金戈鐵馬。本以華夏族人總溫婉和順、文質彬彬、老實如黃牛,忽聞《水滸》方知,咱華夏男兒也有眾多英雄好漢,提槍舞棍樣樣在行,更有綠林好漢如雲,英雄如雨,實是志與日月齊明,意共天塹長流。風氣不再是忍氣吞聲,而是敢作敢為、敢作敢當。

皇權社會,常是隻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百姓常是被百般壓榨奴役,大氣也不敢喘一聲。水滸中更是宋朝,重文抑武,百姓也多是文弱秀才,只知百般求得君主賞識。水泊漢子,多蔑視官府,從不買賬。這一百單八好漢一出,即有民主先聲之意,梁啟超曾這樣評價本書:“《水滸》一書,為中國小說中錚錚者,道武俠之模範,使社會受其餘賜,實施耐庵之功也。”

誠然殺人放火、擾亂法度的行為是略有矯枉過正之意,但是仍有其進步意義。它使悶聲勞作的清朝百姓得以知道還可有這一種活法。

對水滸也只是粗讀,細節也未曾細細體會。但也有好處,便是全域性觀強。文尾,略寫幾字以記心得

舉薄酒而寄狂,吟短句而感慨。鵬飛樑山泊,冰心鐵骨伴取山間磐石;雲凌蓼兒窪,青山綠水留的風中豪氣!

讀遍萬水千山 篇4

國三作文 ,807字

從小,我就有一個夢,夢想著環遊世界,周遊萬水千山。我也有一顆好動的心,對世界永遠充滿著好奇。我要摘下那北極光,做我五彩的睡袍;我要那放蕩不羈的大草原,做我身旁一匹溫順的小馬駒;我要波羅的海的深藍,做我眼裡晶瑩的淚花……

然而,長大了,我才發現現實的骨感,這幾乎不可能。別提什麼萬水千山了,我的桌上就有千山萬堆的作業本,我只有捧起一本一本的書,在書中尋找美麗的極光,瑰麗的極晝。

於是,小小的我每天跑到圖書館,捧起一本厚厚的書,進入一個全新的世界,於是在喧囂的世界裡,多了一個安靜的身影,在一個安靜的小女孩的心裡,多了一個絢麗的世界。我沉浸其中,心無旁騖,書讓我這顆好動的心安靜下來,因為只有安靜下來,才能用心去領悟那生動的世界。

圖書館裡,不僅有漂亮阿姨,還住著古今中外各種大儒,而我就是那個鄰家女孩,熟悉地知道他們的住所,比如海明威住在二排中層第四室,泰戈爾住在五排上層第八室……我每天耐心地叩開一扇一扇門,求教於他們文雅的談吐,為他們的幽默而發笑。一點點被他們身上的氣質所感染。而我最愛的姐姐三毛住在六排中層第十二室,何其幸運能遇到她,找到心中的真我。就好像是梵高找到向日葵,莫奈看到日出,貝多芬聽到交響樂一樣,找到了共鳴。我是她身旁那匹溫順的小馬駒,是她將我的鬃毛梳直,卸下我的韁繩,輕柔地告訴我如何自由地奔跑。崇拜三毛,最喜歡躺在她最愛的撒哈拉大沙漠裡,好像送你一匹馬,就能在獵戶座的天空中遨遊,射下美麗而孤獨的流星雨。

她說如果有來生,要做一棵樹,站成永恆,沒有悲歡的姿勢。一半在土裡安詳,一半在風裡飛揚,一半灑落陰涼,一半沐浴陽光,非常沉默非常驕傲,從不依靠從不尋找。

如果有來生,要做一隻鳥,飛越永恆,沒有迷途的苦惱。東方有火紅的希望,南方有溫暖的巢床,向西逐退殘陽,向北喚醒芬芳。如果有來生,希望每次相遇,都能化為永恆。

希望與她相遇的日子,也能成為我記憶中的永恆,是她在書中,教會我讀遍萬水千山。

千萬個明天讀後感 篇5

讀後感 ,418字

人生是什麼?我常常思考著這個問題。

《千萬個明天》這本書的主人公海瑟微在美國的泰國度假卻因為一次海哮失去了爸爸。本是一場幸福快樂的旅行,對海瑟微和媽媽來說卻是一場災難。但人生亦是如此,它總在你猝不及防地時候丟給你一場考驗,讓你措手不及,讓你去堅強面對,讓你去成長。

在人生的考驗中,我們會學會在淚水中面對生活的無常,學會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學會給予別人愛,學會快快長大……這些都是成長的過程,我們在痛苦中完成了自己美麗的蛻變。就毛毛蟲在變成美麗的蝴蝶之前,也要經歷一場及其痛苦蛻變。

故事的主人公海瑟微在失去爸爸後,學會了照顧媽,也懂得體貼媽媽,已經能冷靜面對生活的無常。她已經成功蛻成蝴蝶,展翅飛翔在浩瀚的天空了。

成長中,有繁花似錦,歡樂有趣的美好時光,也會有草木凋零的時候,但我們要記住,無論發生什麼,我們還擁有著千萬個明天擁有著美好的未來。為了千萬個明天,活在當下,快樂地過好每一天。這,就是人生。

《水滸傳》讀後感 篇6

讀後感 ,652字

暑假裡所有作業完成以後,我迫不及待捧起老媽送給我的《水滸傳》,津津有味的讀了起來。這是一本描寫北宋農民起義的長篇小說,裡面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故事,牢牢地吸引住了我的眼球,使我感嘆不已。

小說描寫的是北宋末年,宋江和他的兄弟們奮起反抗黑暗的封建統治,並取得一系列勝利的故事。小說塑造了宋江、吳用、林沖、魯智深、武松等一大批性格鮮明的梁山英雄。這本書很多故事情節我們都耳熟能詳,如:拳打鎮吳西、倒拔垂楊柳、智取生成綱、武松打虎、大鬧清風寨等。

看了《水滸傳》這本書之後,在它的字裡行間,我們總能找到一個“義”字。梁山伯的英雄好漢們,個個深情重義。生活中,當朋友有難時,他們一定會伸出援助之手,為朋友赴湯蹈火,兩面插刀。這是一梁山好漢們的“兄弟之義”。黑暗的封建統治下,民不聊生,梁山伯的英雄好漢們就扯起造反的大旗,為民眾打抱不平、出生入死、向天請命、替天行道,這是梁山好漢的為民的“國家大義”。正是因為秉持著這一腔大義熱血,梁山的英雄好漢們才剷除地痞惡霸,貪官汙史,反抗封建的黑暗統治,誓將“打抱不平、出生入死、向天請命、替天行道”進行到底。當然,後來梁山的招安也多多少少受了這種“大義”的影響。

梁山英雄好漢們的“義”教會我在生活中不僅要對自己的朋友講義氣,朋友有困難的時候一定要主動相助,而且對於社會上的那些不良惡習和和風氣,要勇敢的提出自己的意見,這才是真正的“義”。

所以,我非常喜歡讀《水滸傳》,那些緊張曲折而又富有生活氣息的故事,那些帶有傳奇色彩而又栩栩如生的人物,會永遠停駐在我的心中,永不磨滅!

愛與被愛——《活了一百萬次的貓》讀後感 篇7

讀後感 ,1417字

人們一說起貓,腦海中大概就會浮現這樣一幅畫面:在漆黑的夜晚,一隻黑貓在屋簷上踱著優雅的步子,皎潔的月光投在它的身上,映照出它光滑的皮毛,最後它在屋簷上跳躍了幾次,便沒入黑暗中,消失得無影無蹤。傳說貓有九條命,那麼如果有一隻貓活了一百萬次,又會怎樣呢?

這隻活了一百萬次的貓是一隻擁有著漂亮花紋和碧綠大眼的虎斑貓。但它總是那麼孤傲,冷淡,不可一世。

它本是一隻活潑的可愛的貓,當它得知自己可以死而復生時,是多麼的欣喜。然而,死而復生的生命實在過於漫長。它在經歷過幾十次後,起初的新鮮感逐漸消退,留下的只是無盡的空虛與寂寞。生命的漫長也使它對生死變得麻木,無所畏懼。或許有人會問:為什麼擁有漫長的生命還會空虛?我想這大概是所有生物的本性。他們在享受特權的過程中,由一開始的感激、欣喜慢慢覺得理所當然,本應如此。當這一切成為習慣後,他們會覺得自己就應該擁有這樣的待遇。於是,他們由最初的相互給予變成了後來的個人的單方面的索取。

各種原因導致死亡,然後重生,周而復始。或許是對自己寂寞的遷怒,或許是單純的毫無根源的討厭,它開始消極的對待生活。人們都覺得,這真是一隻不懂得滿足的貓。它明明比那些撿食垃圾為生的貓幸運多了。然而這恰恰是這隻貓消極的原因:當它享受了被愛、被寵後,漸漸內心的慾望不斷膨脹,它希望得到家貓不應該擁有的東西—自由。可是,世間安得雙全法?它又怎能既享受被愛的過程還奢求著自由呢?

可是它不是普通的貓。所以當它活到一百萬次的時候,它終於得到了夢寐以求的自由,它終於屬於自己了。這時的貓,儘管沒有錦衣玉食,但是它仍覺得這是它活了一百萬次以來最好的生活。他在雜草中、灌木叢中穿梭,遊樂。與它同行的還有其他的野貓。當它在野貓中說出它活了一百萬次的時候,公貓崇拜它,母貓愛慕它。可是前九十多萬次的生活早已讓它習慣了這種被包圍、被讚賞的感覺,於是它不屑一顧。它的虛榮心、優越感以及特殊性讓它覺得自己應該找尋一個和它一樣偉大的母貓共度此生。

可以說它是被上天眷顧的。在一次遊玩過程中,有一隻孤傲的與其他貓格格不入的母貓闖進了它的視線。母貓對它的經歷一點也不驚訝,也沒有表現出它期待的愛慕。它有些不甘心,極力地表現自己。最後還是低下高傲的頭,懇求母貓和自己一起生活。它倆生了好多的小貓,並一起撫養、關愛它們。這樣,虎斑貓從一個放蕩不羈追求自由的野貓成為了一個稱職的丈夫和父親。它不再孤傲、冷淡,變得溫柔、耐心。它還懂得了它以前的主人為它落淚的原因。這時虎斑貓的生命得以昇華,它曾被愛過,現在它學會了付出自己的愛。

可是有一天,母貓老死了。虎斑貓抱著它慟哭了一整天。最終它抱著母貓不再動彈,安詳地等待著死亡,因為它認為,沒有愛,渾渾噩噩地活又有什麼用呢?

貓的一生分為愛與被愛。我們似乎在它成長的過程中也感受到了我們自身的天性。

我們心安理得地享受著父母給予我們的愛,卻從來沒想到去做點什麼來把我們的愛回報給父母,甚至連愛的語言也羞於或吝於表達。更有甚者,當父母做的不合乎我們心意的時候,我們還會蠻不講理地向他們發脾氣。很多人在經歷坎坷之後,才慢慢地懂付出的價值,但"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只徒留無盡的遺憾。請趕快為你的父母獻一份愛心吧,也許是一份簡單的早餐,也許是一份小小的生日禮物,甚者只是一聲問候、一個微笑、作業簿上的一個滿分。

一味的享受卻不付出,只會讓人變的越來越麻木;而只有付出過後,才懂得了愛的真正含義。

萬水千山走遍 篇8

國三作文 ,970字

多想:尋至那落櫻繽紛的海島,尋至那片荒涼廣闊的沙漠,尋至那處寒冷高雄的藏原—去一覓她曾經的足跡……

“我只看了一遍,不能解釋的,屬於前世回憶似的鄉愁,就莫名其妙,毫無保留的交給了那一片大地。”正如童話中總會寫到的,最美的風景,總是在遠方。自看到撒哈拉的第一眼起,三毛就認定這是她前世的故鄉,並且,不可遏制地愛上了撒哈拉。為了這段故鄉,她願意將自己交付給那片荒涼寂寥的大地。自此,不懼風塵飛揚,黃土漫天……

聽聞這世間有兩種人,一種豁達,一種憂鬱。從容若東坡,亦有“魂如湯火命如雞”之言;憂鬱似李後主,也有“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之語。三毛不算是一個豁達的女子,命途的多舛,造就了她的絕代風華,卻也釀就了她的一時悽苦。

忘卻了是誰說過:到不了的地方都叫遠方,回不去的世界都叫家鄉。曾總是以為三毛漫無目的地流浪,是因為那不可抑止的情感,是因為三毛生來就與眾不同,生來就要漂泊孤苦。後來才明白,三毛的流浪,是因為她渴望真正的停留。三毛的一生,都在尋找著這樣一個地方,能讓她永遠地駐足,在夕陽的淡淡餘暉中安然老去。或許,三毛與千百年前那位從大明湖畔走來的女子相似。抑或,只是輾轉千年的同一芳魂……西風吹盡,漁歌唱晚,都只是遺世而獨立,讀著美好故事,寫著安靜文字。倔強,孤獨,還有那麼種說不出的不羈與放縱。

時常會想,一個人行走在世間,該是怎樣的孤獨與寂寞。如果有一天,相愛的人突然離開,執手相看的時光,變成了徒堪緬懷的回憶。僅僅為了一份平淡的相守,三毛願意放棄自己的流浪,就如多年前為那片撒哈拉放棄了一切一樣。但世間總是有些等待,會化作永遠的別離。在那個殘陽如血的黃昏,那個曾要用自己金子般的心來交換三毛破碎的心的異國男子,終究獨自長眠。而這個倔強的女子,為了抵抗時間的凌遲,終於,也在數年之後對時光發出了最後的抗議……

遠處依稀又傳來了齊豫清澈的歌聲,“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的故鄉在遠方。為什麼流浪,流浪遠方,流浪……”

也許,它是一株雪蓮,凌寒而立,在那片片的雪花中執著的等待;也許,她也是一隻小鳥,充滿了警覺,尋找著那處故鄉,卻找到了一生的流浪;也許,有一天,在某條青石泥板鋪就的幽靜小巷裡,我們會逢著一位女子,揹著行囊,長髮飄飄,笑靨如花,她有著月光一樣的驕傲,煙花一樣的絢爛,沙漠一樣的寂寥。那麼請記得,她的名字,叫三毛

水滸傳讀後感 篇9

讀後感 ,658字

“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風風火火闖九州……”電視又傳出這首令人熟悉的主題曲,聽著聽著,思緒也不覺跟著動了起來。

《水滸傳》裡的人物個性鮮明:李逵率直魯莽,魯智深粗中有細,晃蓋仗義疏財,宋江忠義兩全……我最欽佩和最厭惡的都是同一個人—宋江。

宋江原只是鄆城縣的一個押司,因私放晃蓋,晃蓋感其恩,便修書贈金,但因閻婆惜的不曉理,宋江一怒之下殺了閻婆惜,然後就開始了逃亡……在最後,他成為梁山泊之主後,他令我討厭的一面便展現了出來。

宋江是作者全力塑造的一個忠義兩全的人物。宋江的忠義有些殘忍,於兄弟,他曾使人殺了他們中好些人的家人、親人,逼他們入夥;於皇帝,他曾怕死後李逵會造反,便毒死了這個於他為親兄弟的人,他的忠義令我有些厭惡。

宋江的忠義也著實讓我欽佩不已。他曾幾度為了他的兄弟差點死去,也為了宋徽宗掃平了對宋朝不利的遼國、田虎、王慶、方臘,為宋朝換回了領土的完整和人民的和平。

宋江是有諸多非議的人物,但他對老父的孝義是絕對真的。他雖遠在他方,但收到親弟來信說老父病亡之時,他慟聲大哭,不遠千里回家探望。由此可見他對老父的感情,街坊鄰里也都稱他為“孝義黑三郎”。

在我看來,宋江是多面性格的人。他膽小,諱忌太多,顧慮太多,總擔心這擔心那的。他膽大,敢潯陽樓題下反詩“他日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這一句是多麼的傲。他重情重義是我最為欣賞的,他能為一個小卒哭泣,兄弟逝世,他也不避諱地在人前放聲大哭……

宋江一直是忠義的模範,他梁山泊能打到東京,卻不自號稱王,心心念念都是招安,為國效力。

餘秋雨仁者樂山讀後感 篇10

讀後感 ,454字

雄偉,連綿,起伏,高峻,有力,不被割斷,不相捨棄,是山的形象。

清秀,婉麗,流暢,溫柔,激昂,淙淙而響,澎湃拍岸,是水的形象。

然而,餘先生的筆下,山已非山,水已非水。

而是文化的底蘊,是文明的象徵,是文明與文化的物化。

中國的山水哲學是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而樂的應是真山和真水。

恰如人們所景仰的,所膜拜的,所仰視的,也應是真的文化和真的文明。

於是,餘先生銘記奧地利的山村交給他的空間的責任,揹負起孔子樂山樂水的歷史使命,將中國的文化現狀真實呈現,坦然面對,正顏指出,莊嚴地樹起文明和文化應樹之旗幟,赫然寫著—自然化。

自然化,就是不違背,不割斷,不捨棄歷史的邏輯。

自然化,就是坦然地,去撫慰,去叩訪歷史的創傷。

然後,去淡化,去扼住,去消滅所有的生態背叛和審美背叛。

返文化以自然,以豔麗的被淡化,以濃妝的被卸去,以真的個性與真的民族返璞歸真,這才是文化和文明不容修飾的魅力。

餘先生,在奧地利的山水間,讀著古人的山水哲學,漫步空間的文明,撫慰歷史的文化。

漠然了時間,也必然漠然於空間。

我的祖父孫中山讀後感 篇11

讀後感 ,1097字

這本書講述了孫中山一生的經歷,從小思想前衛的他,似乎註定有一番作為。他從小熱心,善良。對當時政府的腐敗感到深惡痛絕,再聽別人講著英雄事蹟和海外的政治觀念,為後來的起義埋下了種子。

他在歷史上的威信不只是一點點,至少中國人民視他為頂天立地的大英雄。因為他為新中國的建立,有著莫大的貢獻。孫中山從小就特別聰明,對世界上的一切充滿了好奇和疑惑。後來他與母親去了檀香山,並在那裡學到了很多海外的知識。就在那時,他對祖國的腐敗無奈至極,因此萌生了一個遠大的抱負。

他的愛國情懷激勵了很多人,他的思想觀念也影響著很多人,使很多人與他出生入死,死而不懼。讓人敬佩的是,他拼死起義並不為了權勢,地位,為了能起義成功,他甘願讓出大總統的位置。

孫中山終身的憾事,就是沒能為母親盡最後一點孝道,他這一生都在為革命事業到處奔走,沒能顧得上家中的家眷。這種“為大家,舍小家”的氣度讓大家感慨萬分。從起義到新中國建立,有很多偉人都值得我們敬佩但是,孫中山是第一個敢於站起來的偉人。更值得大家去尊敬和愛戴,宋慶齡是女中豪傑,她是因為孫中山才加入了革命的隊伍,為革命付出了一生,這更體現出了孫中山先生的高風亮節。

他曾說過一句話,我仍記憶猶新。他說:“革命不成功,談不上生日。革命成功了,天天都是生日。”不錯只有國泰才能民安,只有國富才能民強。這種不自私自利的行為,正是我們應該學習的只有具有這種氣度的人,才能讓大家心悅誠服。也就是因為他為人正直,品格高尚,才能使很多人義無反顧地支援他。因為他們互相信任。在現在的生活中,也應當如此。朋友之間只有互相信任,友誼才能長久。但是信任是建立在個人的品行上的,若一個人的品行不端正,那麼這樣的信任就是盲目的,再看關於孫中山先生的每一個故事,都能體會到一些為人處世的道理。就連當時海外的人士也對他讚美有嘉,能做到像這樣的人,是少之又少,怎麼還能做到十全十美呢?

這本書讓我們重溫了當年革命的一些感人事蹟,是由孫中山的孫女撰寫的,從他的孫女對他的崇敬程度就能知道,他是多麼的偉大。一個勇於為國家的富強獻出生命,難道不值得大家永遠記住他嗎?他在小時候說過這樣一句話:我死了之後不讓我的生命就此結束,當時的一句莫名其妙的話卻成真了,他永遠的活在了大家心中。

這一生,他多的是膽戰心驚,但是沒有耕耘,又哪來收穫呢?他的努力換來了百姓的安居樂業,和完成了他的夢想,永遠活在了大家的心中。他的感人事蹟和精神,不會隨著生命的結束而終止,而會永遠的流傳下去。讀完這本書,彷彿又回到了戰爭時期,中國人民熱血奮戰的精神,使我們對生活充滿了鬥志。孫中山的傳奇經歷告訴我們,只要肯付出,相信自己就一定能成功!

上下五千年讀後感 篇12

讀後感 ,770字

永不磨滅的信念

春日,望著綻放的桃花,不禁想起桃園三結義的兄弟真情;夏日,望著潺潺的流水,不禁想起屈原投江的悲痛;秋日,望著南飛的大雁,不禁想起昭君出塞的悽美;冬日,望著漫天飛舞的白雪,不禁想起程門立雪的執著……

茫茫大漠中,蒙古人一直不曾明白,為什麼他們的騎兵能迅速打垮西夏的千百鐵騎,戰勝了大金的百萬雄兵,但面對小小而又軟弱的南宋卻用了十年之久?但他們終究還是明白了。他們看到了陸秀夫的以身殉國,看到了文天祥的寧死不屈,從他們身上,蒙古人看到了從未看到過的東西—信念。無論是蘇武北海牧羊,還是林則徐虎門銷煙,他們的身上都有著一種“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氣魄,他們不求功名利祿,只是堅信:無論冬天有多漫長,春天總會到來的。

當年王振以權謀私,干涉朝廷,爆發了震驚天下的“土木堡之變”。面對強大的蒙古鐵騎,于謙挺身而出,力挽狂瀾。他沒有必勝的信念,只有必死的決心。“民不畏死,何以死懼之?”一個人,若有了必死的信念之時,天地之間,惟我獨尊。反之,昔日“西楚霸王”項羽立熊心為楚懷王,分封了十八路諸侯,好不威風。只是被劉邦圍困垓下,便認為是天要亡我,最終在吳江自刎。一個人,只要失去了信念,就等於拋棄了自己。

有誰曾想,當年沿街乞討的乞丐,竟會成為大明王朝的開國皇帝;有誰曾想,那個亡國奴百里奚竟能輔佐一代君主完成霸業。不要以為渺小就沒有力量,不要以為卑微就沒有尊嚴,弱者與強者的唯一差別只在於信念是否堅定。命運是公平的,它不會憑白無故地將開啟成功之門的鑰匙扔給一個乞丐,在一個又一個孤獨的歲月中,陪伴朱元璋的只有那永不磨滅的信念。

那些輝煌,過去都過去了,把經驗留下來;那些遺憾,過去都過去了,把教訓留下來。當萬物都在因為歷史的變遷而發生改變時,信念始終屹立在那兒,一成不變,鼓舞著一代又一代的人成為英雄,走向成功。

烽火中的水晶球讀後感 篇13

讀後感 ,1069字

夢想的魔力

這是一本關於童年記憶的自傳小說。作者汪應果先生在書中以一個兒童的眼光,追溯到日寇鐵蹄下的古城—南京一個紳士家庭的生活。在孩子的眼中,戰爭讓家裡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為躲閃日本人的捕殺,曾經效力於北洋水師,如今不肯喪失民族氣節的父親不得不帶著一家人逃離上海,回到古城,隱居於古城下,過著貧困的生活。父親將舊官帽頂上的水晶球交於小兒子儲存。小說以“水晶球”為線索展開故事情節,這就是汪應果先生的自傳小說—《烽火中的水晶球》。

在書中,有對自己的父母以及兄弟姐妹的深深懷念,有對戰鬥在日偽“首都”南京英勇犧牲的抗日英雄的無限景仰,有對普通人人性光輝的讚美,更有對時代命運的深刻反思以及對中華民族堅韌、善良品質的謳歌和禮讚。跟著作者一起去感受那時的古城—南京城裡的故事,我彷彿從古城牆上,從那些好聽的南京方言裡聽到了歷史的迴音,親切而又震撼人心。童年記憶的敘寫從來不是簡單的時光倒流的旅行,而是一個人在現在與故鄉和童年生活間的不斷往返和穿梭,於此通過不斷地整理、修正、重塑記憶而塑造一個人的世界觀。

作者生活在戰亂年代,在那麼艱難的條件下,雖然從一個富裕的家庭淪落到貧困的生活,但他始終沒有放棄自己的理想,這都源自於從小父親耳濡目染的薰陶,源自於他那堅強不屈的意志。是愛國的情懷,是頑強的毅力,造就了這個偉大的人物。那我們在這樣優越的條件下,還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不堅持自己的理想呢?

你看,海口市的一名10多歲的男孩向另一名年齡更小的小學生強行勒索錢財時,被過往行人抓了個正著。如此小的孩子竟學會了敲詐勒索,讓圍觀群眾感嘆不已。還有,在海口市秀英小區的14歲小夥受吸毒仔控制,由一名在校中學生輟學變成了小偷,並因搶劫偷竊被派出所抓過兩次,現在與吸毒仔混在一起不再回家了。難道這些孩子曾經沒有理想嗎?肯定有。但是他們不思進取,整天渾渾噩噩,意志力相當薄弱,是非好壞不分,才會走上犯罪之路。

我們現在有這麼安定的環境和幸福的生活,都是無數的革命前輩用自己的鮮血換來的,我們應該好好地珍惜!我們現在應該做的事就是好好學習,用學到的本領建設自己的祖國,使自己的祖國更加強大,更加繁榮富強。

黃包車緩緩拉動了,車輪在崎嶇不平的碎石路上顛跛著,發出嘎吱嘎吱的聲音,那幽深的、蜿蜒的小巷漸漸落到了我的身後,而我的前面是漸行漸寬的中華路……在以後的學習生涯中,我一定好好學習,像小說中的汪應果那樣自強不息。心若在,夢就在,同學們,讓我們共同努力吧,為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美麗富強而貢獻出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吧!

上下五千年讀後感 篇14

讀後感 ,753字

我有一本典藏版的《上下五千年》,閱讀之後,我深深地陶醉在充溢著憂傷與傳奇的古老的歷史當中……但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宛轉的《楚漢之爭》到《四面楚歌》那一段。

項羽、劉邦爭奪帝位可謂是戲劇性的發展。剛開始,項羽權勢巨集大,劉邦弱小,呈壓倒式對比。項羽的叔父項伯與張良相識,便好心勸張良投降。劉邦、張良趁機會以禮相待,讓項伯招劉邦為女婿,結為親家。次日,項羽舉行鴻門宴,名曰“招待劉邦”,實是想將劉邦殺之為快。酒席之間,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項伯不願讓親家受委屈,便與項莊一同舞劍,實際在掩護劉邦。席間,劉邦借肚子疼去方便為由,偷偷溜走。

而項羽呢?則是傲氣頂然、驕傲自大,認為劉邦怕自己,巴結自己,對自己構不成威脅,也就任劉邦走了。項羽的謀士氣地把酒杯扔到地上,用寶劍劈碎,氣急敗壞的說:“好了!等著瞧吧!咱們這些人一定是劉邦的手下亡徒!”

事實之後,果然如此。項羽燒奪搶掠,鬧的平民家中雞犬不寧。而劉邦一直仁德寬厚,注重收攬民心,廣攬人才賢士……楚漢之爭,終究漢勝。一代西楚霸王,留下一幕感人的深愛‘霸王別姬’—烏江自刎。

讀完之後,我感觸頗深。我在上小學四年級的時候,也犯過與項羽同的的錯誤—驕傲自大。我認為自己基礎好,隨便寫寫也是優秀成績,便不注重複習。待到考試結果一出,我整個人都懵了—我怎麼只考七十幾分呢?一般都是95、96的呀?拿到試卷,我一看,傻眼了:人家讓寫T或F,我因為太驕傲而導致粗心,居然看都不看直接寫了序號!由於考得不好,我心情也不好了—唉,驕傲真是個大毛病。項羽因為它,無奈之下落得烏江自刎的悽慘下場;我呢?也因驕傲落得成績不好的下場。

“書中自有黃金屋”。輕倚朦窗,靜賞潔雪,淡品香茗……書,還是如江南閨秀那般,淡雅,卻也高貴……

上下五千年讀後感 篇15

讀後感 ,621字

今天,老師在網上給我們看了歷史故事書—《上下五千年》其中的幾個故事。

這本歷史故事書是由著名的教育家、語言家林漢達教授和曹餘章教授為青少年編著的。這是一本記載我們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歲月中,創造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書。上至中華民族的起源—遠古時代,下至清朝鴉片戰爭。大大小小几百個故事,清清楚楚地將五千年來的歷史呈現在我們眼前。我們在課文中也學習過其中的一些歷史故事,比如大禹治水、越王勾踐臥薪嚐膽、李廣射虎、司馬遷發憤寫《史記》、劉備三顧茅廬、鄭和下西洋,等等,這些故事就像歷史長河中泛起的朵朵浪花。

那些歷史故事中,我最喜歡的是司馬遷發憤寫《史記》。故事講述了一個正直的人—司馬遷,他因為替李陵辯護,得罪了漢武帝。入獄之後,又因無錢贖罪,毀了身子。他幾次想自殺,但想到《史記》還沒有完成,就忍辱負重地活了下來。《史記》寫好後,他鬱鬱寡歡,最後去世了。司馬遷真是個了不起的英雄,他的名字和《史記》一起永遠被後人記在心中。他的死比泰山還重,他永遠被後人敬仰。

《上下五千年》這本書讓我們重溫了五千年的歷史故事,開闊了我們的視野,增長了我們的知識。

從書中,我們知道了很多偉大的人都是在困苦和艱難的環境下寫出了流傳千古的名書,膾炙人口的名詩。現在,我們的條件這麼好,為什麼不能像前人那樣,把自己的人生變得有價值和更精彩呢?英雄只會不斷地出現,也許會是你,也許會是我,歷史是阻止不了的。讓我們在美好的期待中努力。

翻越遠方的大山讀後感 篇16

讀後感 ,691字

讀完劉翔的自傳《翻越遠方的大山》一文,我被劉翔堅持不懈、自強不息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

文章主要寫了劉翔超越美國跨欄名將阿蘭约翰遜的故事。一開始,劉翔沒有資格與他同場競賽。在劉翔的努力下,可以並肩作戰,然後一步步走到阿蘭约翰遜的“山腳”下。最終,劉翔憑著堅定的信念成功翻越了“遠方的大山”,站在了最高領獎臺上。讀到這兒,我既為劉翔取得的成績喝彩,也深深地體會到:每一位成功者手中的鮮花,都是憑著信念與執著澆灌而成了。

先說說我國著名史學家談遷吧!他花了20多年的心血,歷經6次修改,終於完成了一部400多萬字的明史《國榷》。可是,在即將付印前夕,這本珍貴的書稿被可惡的小偷給竊走了。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談遷沒有氣餒,不顧體弱多病,實地考察歷史古蹟,廣泛蒐集奇聞逸事,撰寫了一部更為翔實精彩的史學鉅著—《國榷》。

這其中的艱辛,怎一個“苦”字了得?聯絡我學習吉他的點滴,我感慨多多。9歲那年,瞧著電視上酷酷的吉他手,我也鬧著學吉他。可是面對五線譜上一群群的小蝌蚪,我像洩了氣的皮球,軟下來了。不服輸的我鼓起勇氣,自己埋頭琢磨一個個音符。還沒來得及為自己的進步喝彩,老師開始教的知識像洪水般向我湧來:和絃、節奏、指法……此時,我想過放棄,但又有一個信念悄悄佔了上風: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如今,我堅持學習吉他三年了,學會演奏很多曲目。我沒有劉翔、談遷等名人的成就,也沒有他們那麼多的苦難,但我知道:在困難面前不能氣餒,憑著堅持和努力克服困難,就能超越自我。

是啊,只要憑著堅定的信念,我就可以像劉翔一樣做一個自強不息的登山者,才能領略最美的風景。

水滸傳讀後感 篇17

讀後感 ,637字

眾所周知,梁山泊有一位專門以開店為名打探訊息的好漢,姓朱名貴,人稱旱地忽律,他的小店建於梁山腳下,人們經常路過這裡,如果是好漢他便招攬上山。

有一次,豹子頭林沖被高俅所害,無奈要上梁山,路過朱貴酒店,被朱貴得知:“曾有東京的人到此,傳說兄長的豪傑,不期今日得會,既有柴大人書緘相薦,亦是兄長名震四海,王頭領必當重用。”朱貴深知自己的本領不如林沖,但還推薦他。林沖之後的晁蓋、吳用、公孫勝、三阮等,都是他舉薦上山的。開始時,他的職位還在第四把交椅,但推薦一下他就向後退一位。隨著越多的好漢上山,他的職位越來越靠後,最終排在了九十二位。可他絲毫沒有怨言。但凡有好漢他都竭力保舉,從不嫉賢妒能,總以山寨之事為重。

朱貴的事蹟讓我聯想到了現在,當今社會的某些官員,有才的人登門找工作,他們看到比自己有本事,便起了嫉妒心,於是堵塞賢路,拒絕錄用。他們專用沒自己有能力的人,阿諛奉承的人,這樣國家得不到人才,便不能繁榮富強,這些官員就像白衣秀士王倫一樣,缺乏朱貴識才舉才的胸襟!

但有些官員,求賢若渴,總是廣開言路,招賢納士,如有能人,定竭力舉薦,不管能力是否比自己強,會比自己職位高,他們像朱貴一樣深明大義,不為一已私利遏制人才。

朱貴雖是一個梁山小頭目,卻為梁山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可以說沒有朱貴的舉薦,便沒有一百單八將和梁山泊。所以朱貴是功不可沒的。回眸歷史,一些小人物小事總能夠給我們帶來一些做人的啟示,在別人比自己有本領時不應妒忌,應積極推薦他,事雖小卻體現著一個人的精神。

錦瑟流年萬水千山 篇18

高三作文 ,928字

尋一段鄉愁,追一份情緣。咫尺天涯,千迴百轉。滾滾紅塵,終是遇見—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的故鄉在遠方,為什麼流浪,流浪遠方,流浪……”這也許是她心裡最真實的思想。一輩子的流浪,一輩子的找尋,那個天涯浪子—三毛。

我一直認為有很多人天生就是用來流浪的,就像三毛式的一些揹包客。曾經,我很固執地認為,我就是這個樣子,嚮往那些神祕而又美好的地方,追求精神的富足,可以為了一個完整的駱駝頭骨高興半天;可以在婚禮時戴一頂草帽、穿一身長裙,臨走前找不到野花就取一束香菜別在帽簷上。可隨著時間的流逝,我清楚地知道,我不是這樣的人,因為我沒有她的一雙慧眼,在歷經情殤後看破紅塵;我沒有她的勇氣,拋去凡塵的一切,去找尋前世的鄉愁;我沒有她的靈智,按自己的心願去活,活出自己,活得特立獨行,活得高傲孤潔,如寒梅一般,烈豔而散著冷香,醉人心神。在零落成泥碾作塵後,還能香如故。

所以,她可以是三毛,而我只能是我。

那樣的美貌,那樣的才情;那樣的流浪,那樣的遇見。

在短短的一生中經歷悲歡離合、跌宕起伏。儘管雨季不再來,可撒哈拉的細沙還是隨著時間微微撫平了一些年少為情足行他鄉的惆悵。

也許有些人一輩子都不會有的經歷,三毛在她短短的一生中全都試著嘗過,就像一個貪心的孩子一定要嚐遍糖果盒裡所有味道的糖果一樣。所以在嚐盡千滋百味後,她會毫不留戀地走了。就如她對母親所說:“如果我什麼時候決定離去,不要阻擋我,也許那對我來說,才是最大的幸福。”是啊,歷經了三生三世的劫難,看破紅塵後還有什麼好留戀的呢?

我只是有點傷心,在世時三毛與荷西分分合合,好不容易偷得六年的時光,卻又讓荷西弄丟了,但最後三毛安眠於國內,在她家鄉的懷抱中,而荷西卻安眠在那個風景獨特的小島上。我們怎麼能夠這麼狠心,荷西走時,三毛只是經歷了一瞬的刻骨銘心的生離,而我們怎麼可以讓他們變成永恆的死別。

有多少人羨慕三毛的恣意瀟灑,但有多少人能知曉她那顆敏感的心中經歷的痛苦。

最後,三毛終於像她一生的摯愛《紅樓夢》金陵十二釵一樣離去。但她的那一縷芳香、一絲孤傲、一份才情永遠地留下,如寒冷的冬季夜空中那一顆獨自閃耀的星星,令人生醉。在雨季、在撒哈拉、在那個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小島、在我心中……

水滸傳讀後感 篇19

讀後感 ,1925字

【篇一:水滸傳讀後感】

千里水泊,葦作岸,天作邊,一派好風光。北宋末年,奸臣當道,雞犬不寧,官逼民反,一百單八好漢揭竿而起,烽烽火火,鬧遍九州。把忠義當酒,用壯烈作茶,滿飲一杯,前方是萬里陽關路。

浩浩蕩蕩的百萬言鉅著,就如同滿腔的好漢氣魄,閉卷沉思,卻難逃金戈鐵馬的豪情壯志和那曲久盛不衰的悲歌。每個時代的末年都少不了賊臣抹上的汙濁,總會有多少人按捺不住心中的正義,成為時代的犧牲品。一次次的邂逅,終成英雄弟兄的聚義,三敗高俅,兩贏童貫,讓看官難書心中欣喜,招安成為正道,建功立業,精忠報國,是每個有志男兒的夙願。東征西討,北伐南戰,錄下赫赫戰功,飽飲御酒,卻忘不了離去的的弟兄,鳥盡弓藏,名成身退,又能有幾人熟諳這處世之道,往事已成灰燼,只留下空空的懷想。耳熟能詳的故事,巧嘴難描的悲壯,百二十回的精彩,靜述人生哲學。

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印象還留下俠義的影子。魯提轄拳打鎮關西,武二郎醉打蔣門神,行俠仗義的幫助無疑是大快人心,而卻忘了自己已經深陷泥潭。用不著拳頭的力量,在追夢路上,我們會遇到很多困難,而他人也亦復如此,伸出雙手,滿懷熱情,面對的必然是愁眉舒展的笑臉。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幫助是悅己的良藥,服下一帖,暖意就會升騰在心上,也升騰在別人心上。將會有越來越多的援助,定能匯成洪流,直通東海。

有了誠心的幫助,少不了山盟海誓的情誼。梁山泊好漢來自四方,日久天長,誰人心中沒有親同手足的友誼,徵方臘時,每折一員弟兄,宋江無不是痛哭流涕,深厚的兄弟情引來天上之水,把大業推向成功。世上並非什麼地方都是條條大路通羅馬,錯綜複雜的小巷是路上必須走過的地方,有一個摯友,才能尋得一條出路。想象片刻,當你迷路時,眼前是茫茫的大沙漠,獨自徘徊,且只有黃沙莽莽,與別人結伴而行。而你我卻不知道何去何從,卻多一份團隊的力量,多一份心靈的依靠,就多了一份樂觀和豁達,也許成功就在離你不遠的地方。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水滸》寫滿了好漢們的奮起抗爭。林沖雪夜上梁山,真是受盡了百般迫害,妻子離散,家破人亡;血濺鴛鴦樓,武松殺人如麻,還不是因為張都監和蔣門神的串通。不懼權威,是我們應該秉持的態度,每個人難免有脫漏,用不著妥協和逆來順受,指出方為正道。

季布一諾,勝於千金。宋江時時不忘晁天王臨終前信口而出的遺言,引出與東平,東昌府的大戰。人無信不立,逐夢其實就在踐行自己的諾言,有的人為一句話奔波了一生。我小時讀過的《小公主》就有這樣的故事:有個印度紳士為了他朋友拉夫的遺願,千方百計,跑遍歐洲。最終發現拉夫的女兒—薩拉就是住在自己隔壁閣樓裡的寒酸僕人。這是一個美好的結局,如果不呢,我相信他會繼續找下去。

水泊千里已成往昔,佇立凝望,滿目是波瀾壯闊的起義史詩,滿耳是激昂澎湃的英雄讚歌。這顆文學史上的明珠依然熠熠生輝,散發著奪目的光彩。忠義會堂上的好酒是那般醇香、深厚,瀰漫著誠和信的馥郁;壯烈征途中的清茶是那般淡雅、質樸,溢滿了奮與搏的幽香。小呷一口,卻難掩醉態,靜倚一葉小舟在泊裡徘徊……

【篇二:水滸傳讀後感】

《水滸傳》是一部家喻戶曉的名著,今年寒假時我也買了一本來看。沒想到越讀越入迷,作者塑造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深深的吸引了我,看完整本書後,我感觸頗深。

《水滸傳》講了宋朝末年有一個叫高俅的人,他是個紈絝子弟,但應踢球踢得很好被昏庸皇帝賞識。就這樣,高俅奸臣當道,還排除了許多能人志士。就這樣,天下大亂名不聊生,農民受盡壓迫。於是在梁山以宋江為首的農民發動了起義。但最後的結果卻是一百零八個好漢,只有三十二人活了下來,而宋江也在重兵包圍之下不得已接受了招降。

這裡面有幾個人物我很欽佩,是我們學習的物件。第一號人物便是宋江,宋江有一個綽號便是“呼保義”。為什麼這麼叫他呢,這是因為“保”是保持的保,“義”是忠義的義,意思是宋江這個人對國家,對皇帝,對朝廷很忠義。而且宋江還很有謀略,這點從“潯陽樓宋江吟反詩”就可以看出來。

我覺得愛憎分明的魯智深也值得我們學習。魯智深為了救弱女子金翠蓮,他三拳打死“鎮關西”,於是這樣被官府追捕了。魯智深還在野豬林救了林沖,林沖發配,他一路護送,為此受到了高俅的迫害,真是一個忠義兩全的好漢。

武松是一個硬漢,大家都很熟悉他的故事,比方說武松打虎。武松喝醉酒上山時,見到了一塊石頭,便想躺下來好好休息一下,但誰知有一隻吊眼白額大蟲撲向了他,武松急忙閃到了老虎背後。老虎從尾巴一甩,武松又是一閃。武松等老虎再次撲來時,用盡力氣拿棍子去打它,卻沒想到打到了旁邊的樹,棍子也斷了。武松只好赤手空拳的去打老虎,用盡九牛二虎之力終於將老虎打死了。

我們應該學習《水滸傳》中英雄的忠義,樂於助人,勇敢。

《水滸傳》讀後感 篇20

國一作文 ,654字

《水滸傳》這本書大家並不陌生,它是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施耐庵根據歷史故事寫出來的一本小說。

這本書反映了我國封建社會後期一場驚心動魄的農民起義的發生,發展直至失敗的全過程,作者充分暴露了封建社會統治階級的腐朽和殘暴,揭露了當時尖銳對立的社會矛盾和官逼民反的殘酷現實。

在《水滸傳》中,塑造了許多英雄好漢的形象,如:及時雨-宋江,智多星-吳用,花和尚-魯智深,豹子頭-林沖等108個英雄好漢。

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花和尚,魯智深。他原名魯達,本在渭州小種經略相公手下當差任經略府提轄。在渭州為救弱女子金翠蓮,他三拳將鎮關西打死,被官府追捕,無奈之下,他被介紹到五臺山當和尚,智真長老賜他法號智深。讓他也有了安身之處,但他難守清規,於是大鬧五臺山。智真長老只好讓他去投東京汴梁大相國寺安身,於是他在大相寺看守菜園,收服了潑皮,又倒拔垂楊柳,與林沖結拜為兄弟,後來在野豬林救了刺配滄州的林沖,最後上了梁山。

魯智深的容貌和他的性格完全不同,他長的凶神惡煞,但是卻有著愛憎分明,見義勇為、扶危濟困,嫉惡如仇,膽大心細的性格特點,這些特點,說明了魯智深充滿了正義感,讓人在黑的封建社會中看到了光明。

金聖嘆曾經這樣評價過魯智深,魯達自然是上上人物,寫得心地厚實,體格闊大。論粗魯處,他也有些粗魯,論精細處,他

赤是精細。然不知何故,看來便有不及武松處。想魯達已是人中絕頂,若武松真是天神,有大段及不得處。說了魯達許多的好處,讓人敬佩魯達。

魯智深是我最敬佩的人物,他充滿了正義和能量,是照亮了封建社會的一盞明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