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天曉角·赤壁原文賞析

朝代宋代 詩人辛棄疾

雪堂遷客,不得文章力。賦寫曹劉興廢,千古事、泯陳跡。
望中磯岸赤,直下江濤白。半夜一聲長嘯,悲天地、為予窄。

懷古 感慨

譯文

譯文
雪堂主人未借文章之力而青雲直上,反因詩文致禍貶謫黃州。他當年在此寫下感嘆曹、劉興亡的詞賦,而今千古歷史遺蹟已無蹤影。
一眼望去,但見岸石盡赤,赤鼻磯直插白浪翻滾的江心。半夜慨然一聲長嘯,天地為之生悲,並且變窄。

註釋
霜天曉角:詞牌名。又名“月當窗”“長橋月”“踏月”等。雙調四十三字,前後段各四句三仄韻。
赤壁:赤壁有二,均在湖北境內。一在今嘉魚縣東北江濱,有赤磯山,為當年孫、劉聯軍大破曹兵之地。一在今黃岡縣,臨江有赤鼻磯。當年蘇軾貶黃州曾遊赤壁,因地名相同起興,寫下著名的懷古詞賦。辛詞所指,當是蘇軾筆下的黃州赤壁。
雪堂: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蘇軾築室於黃州東坡,取名“雪堂”。遷客:遭貶遷的官員。
泯:消失。陳跡;舊跡;過去的事情。
磯(jī)岸赤:即 赤壁。磯,水邊突出的岩石或石灘。

參考資料:

1、劉乃昌 編選.辛棄疾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14:165-166

賞析

  這是一首赤壁懷古詞。上片說蘇軾貶黜黃州時所作赤壁詞、賦,是抒寫現實感觸而借興亡之感出之。下片先揚後抑。通篇隱含江山依舊、英傑流逝、人生瞬息、功業渺茫之慨。將這首詞與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詞相比,可以感到蘇詞雖流露壯志難酬、自覺蒼老之感,但善於自解自慰,以舉酒賞月收煞;辛棄疾則更多執著現實,耿耿國憂,故其結處有長嘯泣歌之舉、天狹地窄難納憤懣之悲。由此足見東坡詞偏於清雄超曠,稼軒詞趨於沉鬱悲壯,此正蘇辛之異。   

參考資料:
1、劉乃昌 編選.辛棄疾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14:165-166

創作背景

  辛棄疾曾二官湖北,並於江西、湖北兩處調任頻繁。此詞當作於淳熙四年(1177)。   

參考資料:
1、謝永芳.辛棄疾詩詞全集匯校匯注匯評.武漢:崇文書局,2016:764-765

賞析

  這是一首赤壁懷古詞。上片說蘇軾貶黜黃州時所作赤壁詞、賦,是抒寫現實感觸而借興亡之感出之。下片先揚後抑。通篇隱含江山依舊、英傑流逝、人生瞬息、功業渺茫之慨。將這首詞與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詞相比,可以感到蘇詞雖流露壯志難酬、自覺蒼老之感,但善於自解自慰,以舉酒賞月收煞;辛棄疾則更多執著現實,耿耿國憂,故其結處有長嘯泣歌之舉、天狹地窄難納憤懣之悲。由此足見東坡詞偏於清雄超曠,稼軒詞趨於沉鬱悲壯,此正蘇辛之異。   

參考資料:
1、劉乃昌 編選.辛棄疾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14:165-166

創作背景

  辛棄疾曾二官湖北,並於江西、湖北兩處調任頻繁。此詞當作於淳熙四年(1177)。   

參考資料:
1、謝永芳.辛棄疾詩詞全集匯校匯注匯評.武漢:崇文書局,2016:764-765

詩人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佔。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於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後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