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盤豆驛水館後軒原文賞析

朝代唐代 詩人韋莊

極目晴川展畫屏,地從桃塞接蒲城。
灘頭鷺佔清波立,原上人侵落照耕。
去雁數行天際沒,孤雲一點靜中生。
憑軒盡日不回首,楚水吳山無限情。

寫景 抒情 思鄉 懷人

譯文

譯文
舉目遠眺,萬里晴空下的渭南平原像一幅展開的畫圖,盤豆驛地處桃林塞與蒲城之間。
白鷺鳥站立在水邊,太陽已經落山了,高原上農民還趁著餘暉忙著耕地。
南去的飛雁消失在遙遠的天邊,一片孤雲在山間悠閒地升起。
我在驛館後軒整天依窗眺望,眼前的山山水水充滿詩情畫意。

註釋
盤豆驛(yì):古驛站,原址在陝西省渭南。
極目:遠望。
桃塞:桃林古塞,故址在今陝西省潼關以東、至河南省靈寶之間。
原上:高地。
落照:夕陽。
憑軒:依著窗子。
盡日:整天。
楚水吳山:泛指大江南北的名山勝水,這裡指盤豆驛一帶的山水。

參考資料:

1、孫廣才、吳林飛選注.《中國古代詩歌選讀》.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14:161-163 2、丁成泉輯注.《中國山水田園詩整合·第一卷》.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1085

賞析

  這首詩詩人通過描寫清麗巨集闊的景色,心中產生無限感慨,想起了漂泊生活的艱辛,表達出對家鄉親人的眷念之情。

  第一、二兩句先詩人從總體上描寫盤豆城。“極目晴川”,中原的天空晴明,地面平曠,看不透,望不盡,就如展開一架巨大的畫屏似的,跟詩人久住大江南北所習見的“楚水吳山”形成強烈的反差。因此,先寫出這深刻印象。然後再交代出地理方位:“地從桃塞接蒲城”。盤豆城就處在河南陝西之間,東接中州,西通關中大道。“從”“棒”交代了詩人自東而西的行蹤,可見詩人的行色匆匆。

  第三、四兩句描寫詩人在水館後軒所看到的景象。詩人小憩於官驛裡的水館後軒,開窗遠眺,首先撲人眼簾的是“灘頭鷺佔清波立”。原來這水館的水另有源頭,那裡卓立著顧影的白鷺。一個“佔”字。寫出白鷺的形單影隻,也道出了詩人自己的孤獨感。而“原上人侵落照耕”,則狀寫平川與人們的農事,他們仍在辛勤地耕作,直至融入如火的晚霞。這兩句都從平視角度寫,上句寫的是靜態,用冷色調;下句寫動態,用暖色調,相映成趣,寫出了中原夏末秋初的清新氣息,還隱隱透露出詩人異樣的驚喜之情,晴川之上也有像江南一樣的明麗景色。

  第五、六兩句描寫詩人在晴川所見以及流露出的感情。這兩句詩人側重於一個“晴”字,詩人改用仰視角度寫晴空所見“去雁數行天際沒”,從有到無,雖有雁南飛而不能傳書,可見詩人內心的惆悵;“孤雲一點淨中生”,從無到有,雖是寫景,也象徵著詩人的孤寂,一種飄泊流離的感傷油然而生。

  第七、八兩句則寫出詩人的心緒。詩人靠在後軒窗櫺上凝望晴川的景色,竟至長時間不肯回過頭來,是因為這裡的清波落照與“楚水吳山”有相類之處,韋莊曾客遊江南十年,弟妹散居越中諸郡,晴川這種明淨之美觸發詩人對越中親故的懷念。“無限情”三個字壓尾,餘音嫋嫋,給人留下不盡的遐思。

  這首詩由“極目”起,至“憑軒”終,通篇無一字直言“愁思",結尾詩人指望著“楚水吳山無限情”,然而“盡日不回首”的身影始終籠罩著畫面,“去雁”、“孤雲"所帶出的莫名惆悵和難言憂慮,增強深化了詩的主題,更有表現力。

參考資料:

1、餘冠英.《中國古代山水詩鑑賞辭典》.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1989:559 2、高峰編選.溫庭筠 韋莊集.江蘇:鳳凰出版社,2013:180 3、田寶琴.《詩詞曲賦名作鑑賞大辭典:詩歌卷》.山西:北嶽文藝出版社,1989:997

創作背景

  這首詩寫於韋莊辭別越中親眷入蜀之時路過盤豆驛的途中。詩人看到灘頭原上而及天際孤雲的景象,不免產生了無限的孤寂、落魄情懷與漂泊無依的傷感,使他懷念起家鄉以及江南的親戚舊友,於是便寫下了這首詩。   

參考資料:
1、餘冠英.《中國古代山水詩鑑賞辭典》.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1989:559

賞析

  這首詩詩人通過描寫清麗巨集闊的景色,心中產生無限感慨,想起了漂泊生活的艱辛,表達出對家鄉親人的眷念之情。

  第一、二兩句先詩人從總體上描寫盤豆城。“極目晴川”,中原的天空晴明,地面平曠,看不透,望不盡,就如展開一架巨大的畫屏似的,跟詩人久住大江南北所習見的“楚水吳山”形成強烈的反差。因此,先寫出這深刻印象。然後再交代出地理方位:“地從桃塞接蒲城”。盤豆城就處在河南陝西之間,東接中州,西通關中大道。“從”“棒”交代了詩人自東而西的行蹤,可見詩人的行色匆匆。

  第三、四兩句描寫詩人在水館後軒所看到的景象。詩人小憩於官驛裡的水館後軒,開窗遠眺,首先撲人眼簾的是“灘頭鷺佔清波立”。原來這水館的水另有源頭,那裡卓立著顧影的白鷺。一個“佔”字。寫出白鷺的形單影隻,也道出了詩人自己的孤獨感。而“原上人侵落照耕”,則狀寫平川與人們的農事,他們仍在辛勤地耕作,直至融入如火的晚霞。這兩句都從平視角度寫,上句寫的是靜態,用冷色調;下句寫動態,用暖色調,相映成趣,寫出了中原夏末秋初的清新氣息,還隱隱透露出詩人異樣的驚喜之情,晴川之上也有像江南一樣的明麗景色。

  第五、六兩句描寫詩人在晴川所見以及流露出的感情。這兩句詩人側重於一個“晴”字,詩人改用仰視角度寫晴空所見“去雁數行天際沒”,從有到無,雖有雁南飛而不能傳書,可見詩人內心的惆悵;“孤雲一點淨中生”,從無到有,雖是寫景,也象徵著詩人的孤寂,一種飄泊流離的感傷油然而生。

  第七、八兩句則寫出詩人的心緒。詩人靠在後軒窗櫺上凝望晴川的景色,竟至長時間不肯回過頭來,是因為這裡的清波落照與“楚水吳山”有相類之處,韋莊曾客遊江南十年,弟妹散居越中諸郡,晴川這種明淨之美觸發詩人對越中親故的懷念。“無限情”三個字壓尾,餘音嫋嫋,給人留下不盡的遐思。

  這首詩由“極目”起,至“憑軒”終,通篇無一字直言“愁思",結尾詩人指望著“楚水吳山無限情”,然而“盡日不回首”的身影始終籠罩著畫面,“去雁”、“孤雲"所帶出的莫名惆悵和難言憂慮,增強深化了詩的主題,更有表現力。

參考資料:

1、餘冠英.《中國古代山水詩鑑賞辭典》.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1989:559 2、高峰編選.溫庭筠 韋莊集.江蘇:鳳凰出版社,2013:180 3、田寶琴.《詩詞曲賦名作鑑賞大辭典:詩歌卷》.山西:北嶽文藝出版社,1989:997

創作背景

  這首詩寫於韋莊辭別越中親眷入蜀之時路過盤豆驛的途中。詩人看到灘頭原上而及天際孤雲的景象,不免產生了無限的孤寂、落魄情懷與漂泊無依的傷感,使他懷念起家鄉以及江南的親戚舊友,於是便寫下了這首詩。   

參考資料:
1、餘冠英.《中國古代山水詩鑑賞辭典》.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1989:559

詩人韋莊
    韋莊(約836年- 約910年),字端己,漢族,長安杜陵(今中國陝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詩人、詞人,五代時前蜀宰相。文昌右相韋待價七世孫、蘇州刺史韋應物四世孫。韋莊工詩,與溫庭筠同為“花間派”代表作家,並稱“溫韋”。所著長詩《秦婦吟》反映戰亂中婦女的不幸遭遇,在當時頗負盛名,與《孔雀東南飛》、《木蘭詩》並稱“樂府三絕”。有《浣花集》十卷,後人又輯其詞作為《浣花詞》。《全唐詩》錄其詩三百一十六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