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陽樓二首原文賞析

朝代宋代 詩人陳與義

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不動夕陽遲。
登臨吳蜀橫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時。
萬里來遊還望遠,三年多難更憑危。
白頭弔古風霜裡,老木滄波無限悲。

天入平湖晴不風,夕帆和雁正浮空。
樓頭客子杪秋後,日落君山元氣中。
北望可堪回白首,南遊聊得看丹楓。
翰林物色分留少,詩到巴陵還未工。

登樓 寫景 抒懷 感慨 憂憤

譯文

譯文
巍巍岳陽樓矗立在洞庭湖以東長江以西,落日緩緩下沉,無風捲起,樓閣上的招牌一動不動。
登臨的地方是當年吳國和蜀國的分界之處,徘徊在湖光山色中一直到暮色。
跋涉萬里來此還要登高望遠,三年輾轉歷盡危難還要獨登危樓。
登樓憑弔古人,我自己已是兩鬢如霜,看著遠山的古樹、青蒼中,隱含無限的傷悲。

晴空萬里,湖面風平浪靜,天空倒映在平湖中,行駛的帆船和大雁好似都漂浮在空中。
晚秋後異鄉旅人登樓望景,落日緩緩落在君山之中。
向北看只見稀疏的白色枯草,向南望則看見楓葉紅豔似火。
一路只顧觀賞風景很少留神思考,結果到了巴陵還未作出好的詩篇。

註釋
簾旌(jīng):酒店或茶館的招子。夕陽遲:夕陽緩慢地下沉。遲,緩慢。
吳蜀橫分地:三國時吳國和蜀國爭奪荊州,吳將魯肅曾率兵萬人駐紮在岳陽。橫分,這裡指瓜分。
徙(xǐ)倚(yǐ):徘徊。
三年多難:公元1126年(宋欽宗靖康元年)春天北宋滅亡,到寫此詩時已有三年。憑危:指登樓。憑,靠著。危,指高處。
弔古:哀弔,憑弔。
晴不風:晴空萬里,波瀾不驚。
杪(miǎo)秋:晚秋。
君山:全稱君山島,位於湖南嶽陽東部的洞庭湖中。
白首:白髮。這裡指為枯萎而不凋謝的白色草。
丹楓:經霜泛紅的楓葉。

參考資料:

1、陳與義 著 白敦仁 注.陳與義集校箋: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548-552 2、原建平.基礎訓練文言文全解·初中(人教版新課標):大象出版社,2011

詩人陳與義
      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漢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陳希亮遷居洛陽,故為宋代河南洛陽人(現在屬河南)。他生於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於南宋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傑出詩人,同時也工於填詞。其詞存於今者雖僅十餘首,卻別具風格,尤近於蘇東坡,語意超絕,筆力橫空,疏朗明快,自然渾成,著有《簡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