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簾創業故事大全精選
這個世界幾乎不合所有人的夢想。只是有些人可以學會遺忘,有些人卻堅持,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窗簾創業故事大全精選。
1:“窗簾大王”的創業故事
7年前,沈國強孤身一人來到武漢,舉目無親。這個浙江海寧農民面對的是一個全新的市場。許多老鄉都在這裡折戟而歸,從家鄉運過來的大批窗簾都賣不出去,“一般10萬元的貨,只能賣出兩三萬。”老鄉紛紛勸他,不要再往武漢跑了。 可沈國強“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認為武漢市場有很大潛力,優勢十分明顯:“租金相對較低,物流十分發達。”2001年10月,沈國強在武漢的第一家窗簾店,在漢口多福路開業了。 然而,事情遠沒有他想象中順利。2001年底,沈國強沒有賺到錢,反而虧了幾十萬;2002年,依然如此。2003年上半年,經營情況還是沒有什麼起色。 失敗是成功之母。沈國強既是一個執著的人,也是一個善於總結經驗教訓的人。他細心調研,和客戶多次溝通。終於,他找到了原因,原來是窗簾顏色不對路:與北方人喜歡顏色濃重、純歐型風格的口味不同,武漢人更喜歡淺淡、現代型的窗簾,進貨相應調整後,銷售明顯好轉。2003年下半年,他把店搬到江漢大樓的“窗簾大世界”。這次搬遷給他帶來了轉機,當年底,他開始扭虧為盈。 昨日,記者在他的展廳裡看到,幾個客戶正在選購窗簾。“我們是這裡的老客戶!”他們介紹說,沈國強經營很講誠信,而且價格合理,因此常來批發。“其實每年都有賴賬或騙貨的。”沈國強告訴記者說,儘管自己受騙,但是他從不把自己的損失轉嫁到客戶身上去。7年來,他發展了近500多個大客戶。生意夥伴遍佈華中地區,成為窗簾大世界有名的批發商。如今,他已經開了4家連鎖店,年營業額近千萬元。
2:像結婚一樣創業
1996年,20歲出頭的陳海建總想幹點自己的事情,在銀川最大的裝飾城"華泰龍"打工的經歷讓這個聰明的小夥子看到了一線商機--百葉窗。
"華泰龍"是當時最大的,也是為數不多的百葉窗經營者。當時在"華泰龍"打工的陳海建心裡清楚極了,高達200%的利潤,並不複雜的加工安裝程式,較為固定的貨源,使"華泰龍"因這小小的百葉窗著實狠賺了不少。
面向大海,春暖花開。"光看別人賺錢,給別人打一輩子的苦工,這樣的生活沒意義!"年輕氣盛的陳海建決定投身百葉窗市場,自己創業。
當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訴父母時,兩位老人犯難了:做生意需要錢,可是自家的條件不好,海建作為家裡四姐弟最小的一個還沒成家。好不容易辛苦攢了4萬塊錢留著他結婚用,可現在海建卻想把它拿去做生意,若是這錢做生意賠了,這到手的媳婦可就沒了……
在老人眼裡,孩子的婚事可比做生意重要,二老堅持讓這錢留著日後結婚用。海建知道介入這行宜早不宜遲,最終想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解決了這個問題--先結婚,後創業。
女友通情達理,毫無怨言的用行動支援了海建的決定,就這樣20出頭的小夥子用極少的錢完成了人生大事,了卻了父母的心願。結婚後,海建和女友就在自家老式簡易樓同父母住下了。創業的事並沒因結婚而耽誤,海建已在商都相中了一個30平米的店面,為了節省開銷、降低成本,他乾脆在自家的簡易樓前蓋了一間小平房作為加工點和倉庫,並親自進貨,使原料、加工、銷售成為一體。就這樣海建的"洋洋"百葉窗小店在1996年年底開張了。
船小好調頭。海建的小店運做成本低,百葉窗的價錢比"華泰龍"便宜了不少,產品質量和服務態度又好,很快憑藉這些優勢迎來了大量客源,每天的生意很紅火。
海建和僱來的工人沒日沒夜的幹,白天出去安裝,晚上在家加工,一個星期最少要熬兩個通宵。激情是無窮的力量,雖然每天的工作量巨大,可是看著生意這麼好,再苦再累也幹得歡。就這樣,海建忙忙碌碌,兢兢業業的幹到了1998年。他奢望中的運輸車--摩托車早已變成了現實,自己當初的投入也變為現實的利潤極大地回報了自己。
初嘗苦果連夜撤退
生意做起來了,商都這30平方米的店面可已經滿足不了海建買賣的要求了。
為了擴大經營和影響,他決定改變營業地點和店鋪面積。隨即,熱鬧的南薰東路便有了"洋洋"的"新家"。
風雲變幻一瞬間,昔日的行業老大"華泰龍"已被"洋洋"搶盡了風頭,海建的信心也越來越大。然而搬到了新店之後生意不但未見提高,反有滑坡的跡象,讓他陷入了痛苦的漩渦之中……
由於百葉窗的高額利潤像一塊誘人的蛋糕,引來眾多分食之人。1998年銀川的百葉窗市場急速擴張,一時間,經營者眾多,良莠不齊泥沙俱下。單位面積中充斥著如此之多的經營者,為贏得更多的客源,"壓強"變成了互相壓價,這讓海建始料未及。百葉窗的市場價從110元每平米,迅速跌至30元每平米,利潤從200%驟然滑落到不足20%!再好的產品和服務也抵擋不住惡性競爭的傷害,新營業點每年高達十幾萬的租金壓得海建喘不過氣來。
苦苦經營大半年之後,海建毅然撤退,圖謀東山再起--如果再不停止沒有贏利的經營,那麼徹底失敗必將是等待他的結局。由於租期未到,違反了雙方簽定一年的租賃合同,海建沒好意思去要押給房主的一萬元押金,決定連夜悄悄搬貨。騰空的房子和狼狽的結局讓他心痛不已……
初次品嚐翻船的滋味也讓海建成熟了不少。因為沒有及早看清市場變化導致了這次失敗,但自己絕不能因此而放棄對事業對成功的追求,他決定打起精神從頭來。
經過對市場的觀察和分析之後,海建看到了新的商機--窗飾布藝!經過幾年的時間,百葉窗的市場份額正在逐漸減少,人們已不再滿足於百葉窗效果單一的裝飾作用,富於變化的新材料必將逐步取代百葉窗的統領地位,而顏色豐富、質感多樣、易於加工、變化多端且風格自然的各類裝飾布正是首選。
1999年開始,銀川的房地產業也逐步進入快速發展時期,越來越多的家庭準備更換住房或重新裝修,人們的消費觀念也逐步變得更加靈活,銀川的窗飾行業潛力巨大。習慣思考的海建又看到了新的希望……
當時銀川市場上窗簾布藝店不多,且品種單一,檔次偏低,整體水平不高,是一個很好的切入時機。海建的哥哥一直在"銀川一職"做服裝專業的老師,哥哥決定辭職,利用自己的專長和弟弟一起打拼,拿著二姐用9萬多元的新出租車換來的7萬元,而第一次創業失敗的故事給他們帶來很大的打擊,可是這兩兄弟卻還滿懷希望的開始了"二次創業"。
背水一戰梅開二度
1999年底,70多平米營業面積的"洋洋布藝"在眾商雲集的新華街開業了! 新"洋洋"帶給了銀川消費者新的感覺。海建親自尋找的貨源,哥哥海洋精心設計的款式,讓每一個進到店內的人不由得耳目一新--花色、品種繁多的布料製作而成的款式新穎的窗簾,徹底顛覆了人們的陳舊觀念,原來不起眼的布可以做出如此多的文章。用布窗簾裝點家居溫馨且自然,消費者很快就接受了"洋洋布藝"的風格,定單如芝麻開花般節節升高。
每天下班後,海建就用自己的摩托馱著摞地像小山似的布料回家加工,第二天再把做好的成品帶回店內。外地若有新的好的面料,海建就儘快地帶到銀川,書本雜誌或腦袋裡有什麼新的樣式,海洋就把它做成樣品,所以"洋洋"時常能給顧客新的感覺。
漸漸地,"洋洋布藝"逐步佔領了市場,並變成了引導市場潮流的主角。
到了2000年,海建考慮把店面營業面積擴大,以增添更多的品種,吸引更多的顧客。最後,新店面選擇在了南關清真寺旁,對面是一個大型燈具市場。裝修家居來挑選燈具的顧客便可以被吸引到"洋洋布藝",無形中又增加了許多潛在消費者。新店200多平方米的面積也使得海建有更大的空間來增加花色品種和經營專案,顧客的選擇餘地也變得更大。
在經營中,海建非常注意聽取顧客的反饋意見並及時的加以改進,以顧客的利益與需求為原則不斷的提醒自己,凡事和哥哥親歷親為,腳踏實地的前進著。到2002年,"洋洋布藝"憑藉自身的優勢贏得了無數顧客滿意的微笑,創造了良好的口碑、影響和顧客群。當年立下汗馬功勞的摩托車也換成了更加方便快捷的麵包車。
可以說,這兩年是"洋洋布藝"奠定良好基礎飛速發展的兩年,也是銀川的窗飾布藝行業風雲變幻的兩年。很多跟風開辦的窗簾小店由於產品更新慢,花色款式落後,質量參差不齊,漸漸滿足不了消費者日益挑剔的眼光與要求而相繼落馬,存留下來的中型店也由於缺少創新使得前景並不樂觀,而"洋洋布藝"卻以獨到的眼光、準確的中高檔定位、永遠新於消費者觀念的引導著市場。
3:機遇總是留給那些有準備的人
貧窮的黃炳蘭通過自主創業,多年努力創業開辦的窗簾店為她們掘取了鉅額財富,機遇總是留給那些有準備的人。黃炳蘭是典型的客家妹子,勤勞善良能幹。
黃炳蘭1978年出生於龍巖市長汀縣的黃坊村,初中還沒畢業,父親去世,母親改嫁。家裡上有80歲的奶奶,下有一個弟弟兩個妹妹在上學。為了承擔起家庭重擔,黃炳蘭14歲那年輟學回家種地。在奶奶的指導下,黃炳蘭起早摸黑下地幹活,近10畝地的農活她一個人幹了下來。一次,田裡水稻得了“黃矮病”,葉子變黃,黃炳蘭急得不知怎麼辦。她將情況和奶奶說了一遍,奶奶教她買農藥噴,噴到中午,天氣炎熱,黃炳蘭暈倒在田裡。幸虧鄰居看到,背黃炳蘭回家。一番辛勞,終有收穫。稻田獲得大豐收。農活的歷練,使黃炳蘭從肩不能挑,手不能拎,到能挑著百斤穀子健步如飛,艱難的歲月,把她磨練成了堅韌不拔,吃苦耐勞的個性。
創業路上,白手起家艱辛創業故事
埔嶺村地處永安市郊區,城市發展很快讓黃炳蘭家裡的地被徵遷。黃炳蘭閒不住,就和丈夫黃旺永商量創業門路。機遇是給有準備的人,2008年底,黃炳蘭大姐因為生孩子要回鄉下老家,位於五洲第一城的窗簾店鋪準備轉讓,黃炳蘭接手了下來。創業是艱辛的,黃炳蘭是個急脾氣的人,由於沒什麼生意,她常常因焦慮而失眠,最艱難的3個月時間裡,黃炳蘭體重一下從52公斤消瘦到44公斤。在丈夫安慰呵護下,她終於挺過了這一關。
窗簾店上半年都屬於淡季。黃炳蘭看準夏天的商機,兼做床上用品,籌借了兩萬元進貨。實行低價銷售,控制進貨成本很重要,黃炳蘭考察了江蘇省南通市、湖北省武漢市的紡織市場。為了節省花費,從永安坐火車到江蘇南通市,32個小時的車上生活,她每餐都以方便麵為午餐和晚餐,早飯就省去了。回來後,黃炳蘭自己設計製作床上用品,憑著心靈手巧,生意有了起色。
走南闖北考察,使黃炳蘭大開眼界。此後,只要一有空,她都去外地取經,學習窗簾的新造型和設計後,帶回永安與客戶分享。拓展市場,同臺競爭略勝一籌作窗簾,造型設計和窗幔製作是難點。加工窗幔是技術活,普通窗簾店都是上廣東廠家去做,不僅時間慢,大小也會有誤差。黃炳蘭開窗簾店,既當老闆又當車工,很快掌握了這兩項技術。對於窗簾的設計,黃炳蘭常常親自到現場與房東溝通。她說,如果把一套房子比作成一個人,窗簾就像一個人的臉一樣,一進房間,如果窗簾搭配得好,就可以把家庭的氛圍襯托得很溫馨。
憑著這幾點,黃炳蘭的窗簾店從2008年一個月只做兩三套房子,到2009年,每個月可以達到6-7套。從2010年開始,她瞄向酒店和辦公場所,最多時每個月可以達到20多套。經營也從低檔到高檔進軍,滿足了顧客不同的需求。2009年9月份,位於埔嶺村的格林含笑大酒店開建,為了拿下這個單子,黃炳蘭採取以勤勞取勝的戰略。10天裡,她每天早早去酒店工地報到,幫忙老闆泡茶,擦桌子,熱情地與員工打成一片。看到黃炳蘭這麼準時來“攻關”,有一個員工說:“小黃,你就乾脆來這裡上班吧!”
初出茅廬的黃炳蘭雖然有一股使不完的勁,但在酒店老總眼中,卻還是一個妹子。為此,酒店老闆特意請了一位來自廣州的窗簾店老闆,與黃炳蘭現場進行PK。廣州的老闆因考慮到路費、安裝費等,成本明顯要比黃炳蘭高。黃炳蘭則向酒店老闆承諾:“我不僅可以價格優惠,我和老公都會安裝窗簾,關於售後服務,我們可以保證在三分鐘內解決。”黃炳蘭在現場競價中略勝一籌。整個酒店共有六層,近百間房間,夫妻倆攜手努力,黃炳蘭負責設計、加工,丈夫則負責安裝窗簾和售後服務。兩個人起早貪黑,每天6點起床,經常幹到深夜一兩點,總算在半個月內完工,為酒店國慶黃金週開業贏得了時間。
這次的成功,黃炳蘭以真誠的心贏得了酒店老闆的信任,也證明自己的實力。2010年,黃炳蘭參與三明市首家五星級飯店——永安市燕江國際大酒店的部分窗簾業務,並一舉拿下大酒店附樓整幢16層共計上百多間客房的窗簾業務。2012年9月,黃炳蘭與姐姐合夥開的第二家好旺佳窗簾店在新安大院沿街店面開業了。新店立足中高階產品,由黃炳蘭親自設計,在價位上有絕對優勢。新店開張一個多月,她手上就承接了40多個單子,忙得不亦樂乎。
的人還:
1.
2.創業我們的故事
3.現代創業成功人士的故事
4.大學生開網店創業故事
5.80後創業真實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