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創業故事大全精選

  只有創造,才是真正的享受,只有拚搏,才是充實的生活,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

  1:比爾·蓋茨放棄哈弗創立微軟

  比爾·蓋茨是微軟公司主席和首席軟體架構師。微軟公司在個人計算和商業計算軟體、服務和網際網路技術方面都是全球範圍內的領導者。在2008年6月截止的上個財年,微軟公司的收入達620億美元,在78個國家和地區開展業務,全球的員工總數超過91000人。

  蓋茨出生於1955年10月28日,和兩個姐姐一塊在西雅圖長大。他們的父親,William H. Gates II,是西雅圖的律師。蓋茨已故的母親,Mary Gates,是學校教師,華盛頓大學的董事以及UnitedWay International的主席。

  蓋茨曾就讀於在西雅圖的公立小學和私立的湖濱中學。在那裡,他發現了他在軟體方面的興趣並且在13歲時開始了計算機程式設計。

  1973年,蓋茨考進了哈佛大學。在和現在微軟的執行長史蒂夫·鮑爾默結成了好朋友。在哈佛的時候,蓋茨為第一臺微型計算機–MITS Altair開發了BASIC程式語言的一個版本。

  在大學三年級的時候,蓋茨離開了哈佛並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他與孩提時代的好友PaulAllen在1975年建立的微軟公司中。在計算機將成為每個家庭、每個辦公室中最重要的工具這樣信念的引導下,他們開始為個人計算機開發軟體。蓋茨的遠見卓識以及他對個人計算機的先見之明成為微軟和軟體產業成功的關鍵。在蓋茨的領導下,微軟持續地發展改進軟體技術,使軟體更加易用,更省錢和更富於樂趣。

  2:騰迅五兄弟的創業故事

  這是一個難得的兄弟創業故事,其理性堪稱標本。12年前的那個秋天,馬化騰與他的同學張志東“合資”註冊了深圳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之後又吸納了三位股東:曾李青、許晨曄、陳一丹。這5個創始人的QQ號,據說是從10001到10005.為避免彼此爭奪權力,馬化騰在創立騰訊之初就和四個夥伴約定清楚:各展所長、各管一攤。馬化騰是CEO***執行長***,張志東是CTO***首席技術官***,曾李青是COO***營運長***,許晨曄是CIO***資訊長***,陳一丹是CAO***首席行政官***。

  之所以將騰訊的創業5兄弟稱之為“難得”,是因為直到2005年的時候,這五人的創始團隊還基本是保持這樣的合作陣形,不離不棄。直到騰訊做到如今的帝國局面,其中4個還在公司一線,只有COO曾李青掛著終身顧問的虛職而退休。

  都說一山不容二虎,尤其是在企業迅速壯大的過程中,要保持創始人團隊的穩定合作尤其不容易。在這個背後,工程師出身的馬化騰從一開始對於合作框架的理性設計功不可沒。

  從股份構成上來看。5個人一共湊了50萬元,其中馬化騰出了23.75萬元,佔了47.5%的股份;張志東出了10萬元,佔20%;曾李青出了6.25萬元,佔12.5%的股份;其他兩人各出5萬元,各佔10%的股份。

  雖然主要資金都由馬所出,他卻自願把所佔的股份降到一半以下,47.5%。“要他們的總和比我多一點點,不要形成一種壟斷、獨裁的局面。”而同時,他自己又一定要出主要的資金,佔大股。“如果沒有一個主心骨,股份大家平分,到時候也肯定會出問題,同樣完蛋”。

  保持穩定的另一個關鍵因素,就在於搭檔之間的“合理組合”。

  據《中國網際網路史》作者林軍回憶說,“馬化騰非常聰明,但非常固執,注重使用者體驗,願意從普通的使用者的角度去看產品。張志東是腦袋非常活躍,對技術很沉迷的一個人。馬化騰技術上也非常好,但是他的長處是能夠把很多事情簡單化,而張志東更多是把一個事情做得完美化。”

  許晨曄和馬化騰、張志東同為深圳大學計算機系的同學,他是一個非常隨和而有自己的觀點,但不輕易表達的人,是有名的“好好先生”。而陳一丹是馬化騰在深圳中學時的同學,後來也就讀深圳大學,他十分嚴謹,同時又是一個非常張揚的人,他能在不同的狀態下激起大家的激情。

  如果說,其他幾位合作者都只是“搭檔級人物”的話,只有曾李青是騰訊5個創始人中最好玩、最開放、最具激情和感召力的一個,與溫和的馬化騰、愛好技術的張志東相比,是另一個型別。其大開大合的性格,也比馬化騰更具備攻擊性,更像拿主意的人。不過或許正是這一點,也導致他最早脫離了團隊,單獨創業。

  後來,馬化騰在接受多家媒體的聯合採訪時承認,他最開始也考慮過和張志東、曾李青三個人均分股份的方法,但最後還是採取了5人創業團隊,根據分工佔據不同的股份結構的策略。即便是後來有人想加錢、佔更大的股份,馬化騰說不行,“根據我對你能力的判斷,你不適合拿更多的股份”。因為在馬化騰看來,未來的潛力要和應有的股份匹配,不匹配就要出問題。如果拿大股的不幹事,幹事的股份又少,矛盾就會發生。

  當然,經過幾次稀釋,最後他們上市所持有的股份比例只有當初的1/3,但即便是這樣,他們每個人的身價都還是達到了數十億元人民幣,是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

  可以說,在中國的民營業中,能夠像馬化騰這樣,既包容又拉攏,選擇性格不同、各有特長的人組成一個創業團隊,並在成功開拓局面後還能依舊保持著長期默契合作,是很少見的。而馬化騰成功之處,就在於其從一開始就很好地設計了創業團隊的責、權、利。能力越大,責任越大,權力越大,收益也就越大。

  3:鄭裕彤的創業故事

  鄭裕彤,在香港超級富賈中排名第三,個人身價達300億港元。港人聽到他的名字都會和家喻戶曉的“周大福珠寶”相聯絡。而在他旗下的香港新世界集團更是集酒店、房地產、黃金珠寶業等多元化全方位發展的跨國集團。

  鄭裕彤不善高談闊論,不瞭解他的人,總以為他輝煌業績的背後是數不清的運氣。對此,他說:“一個人的一生,幸運碰上一兩次是可能的,但不可能永遠幸運。如果你希望永遠幸運,你一定要付出永恆的‘勤’與‘誠’,那幸運才會常伴你左右。”

  鄭裕彤雖然擁有今天的輝煌,卻也曾有過兒時苦苦熬過的貧寒。1925年8月27日他出生於廣東省順德縣***今順德市***一個貧寒的家庭。幼時一家人僅靠父親開小店勉強餬口。原來父母親希望他專攻學業,但是隻唸到初中便被迫輟學。13歲那年,由於日本侵略軍進犯廣州、香港,百萬市民受戰火紛飛的侵擾,衣食不穩,性命難保,紛紛出外投親靠友。當時,澳門是葡萄牙殖民屬地,因不少日本移民在葡萄牙殖民統治區的南美洲寄居,因此,日本侵略軍唯獨沒敢踐踏澳門。萬般無奈之下,父親鄭敬詒也將兒子送往澳門,到摯友周至元開的“周大福”金鋪去當夥計。

  金店算是一種特殊的行業,不知底細的人,老闆是絕對不敢濫用的。周家曾與鄭家交往甚深,懂事的阿彤自小就給周家留下良好的印象,趕上“周大福”金鋪正好缺可靠的夥計,便接納了小阿彤。

  金店裡分大夥計和小夥計,小夥計就是當雜役,鄭裕彤從雜役幹起,每天掃地、擦灰塵、洗廁所、倒痰盂等裡裡外外的清潔工作,等一切準備停當後,他再和姍姍來遲的大夥計們一起開店門做生意。對於一個只有十四五歲的孩子來說,這段工作顯得十分忙碌辛苦,但懂事的小阿彤卻一個心眼想著不辜負老闆的“不棄之恩”,老老實實,勤勤懇懇地工作。

  “周大福”金鋪因入行較晚,因此店面在當時名氣不大。入店後不久,阿彤的勤勞和在工作中體現的智慧逐漸被周至元所賞識。一天,周至元派阿彤去碼頭接一位親戚。碼頭上,來自香港以及東南亞的海船不斷靠岸,人流熙熙攘攘,川流不息。忽然,一位南洋商人向路人打聽在哪裡可以競換港幣。許多人都懂得這是一個良好的商機,年紀尚小的阿彤也熱情地上前搭訕,他用濃重的順德口音說:“到周大福金鋪可競換,價格公道”。阿彤說話時口齒稍顯笨拙,卻在眾口之爭中贏得了信任。這樣,商人望了望老實巴交的阿彤,隨他來到了“周大福”開創了一筆新的生意。而後,周至元發現阿彤在這方面顯得過人的智慧,於是繼續派他發展這項工作。此後僅半年時間,周至元就提升鄭裕彤正式在金行當學徒了。

  當時,由於廣州、香港淪陷,不少金鋪遷移澳門,金鋪幾乎隨處可見,競爭十分激烈。鄭裕彤似乎天生便是為黃金珠寶而生,他對做珠寶生意極有興致,很快就掌握了坐店營銷的要領並痴迷似的鑽進了行當。

  他常利用上下班的時間,看看路途經過的金鋪來作對比,用行話說這叫“看鋪”。而周老闆並不知阿彤如此痴迷。長此以往,阿彤經常上班遲到,因而引起了周至元的注意。一日,在上班途中阿彤路過一家金鋪,發現櫥窗裡擺放著好幾款別具一格的飾品,不由得停住腳步,良久地揣摩起來,竟又耽擱了上班的時間。當他急匆匆趕回金鋪時,老闆已經在店內等候多時,阿彤知道自己犯了大錯,戰戰兢兢地說明了原因,結果老闆不但沒有責備,反將上街“看鋪”的特權交給了他。這樣只要生意不忙時,他便上可以上街去“看鋪”了。按照規矩,在金鋪當學徒需要3年才能出徒,可鄭裕彤卻未滿3年就榮升為金鋪掌管,負責鋪面的日常經營了。

  後來鄭裕彤才知道,父母親與同在廣州綢緞莊做過夥計的周至元一家是患難之交,情同手足。周、鄭之妻又同時有喜,於是兩家“指腹為婚”約定了親家。天公作美,周家生了女兒,鄭家生了男兒,恰好成了天生一對。到“周大福”金鋪學徒時,父親擔心兒子以“郎婿”自居,而不求上進,沒有告訴他這件事。

  三年後,在周至元的主持下,鄭裕彤果真與周家的掌上明珠周翠英結為連理。那年夫婦倆同是18歲,其後50餘年直至今日,夫妻倆始終相敬如賓。

  1946年,21歲的鄭裕彤到香港設立了“周大福分行”。他跑遍了全港各家金銀珠寶行,集各家之所長用於領導分行的經營,使分行生意十分看好。但鄭裕彤並不滿足,他清醒地認為:“在商場上‘守業’就等於‘敗業’,要在不斷創新中前進才能圖謀發展”。因此,他又一改原有的資本結構模式,邀集同事,組建“周大福珠寶金行有限公司”,這也是香港金飾珠寶業最早的有限公司機構。

  鄭裕彤雖說接受的是金鋪舊式的帶徒教育方式,但是他並不保守,甚至超前具備現代人的經營理念。在他全新思想指導下,“周大福珠寶金行有限公司”不再為總裁獨有,而是資產共有,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現代企業。在他的思維方式中,獨具特色的洞察力,令同事們人人稱道。

  當時在香港,金鋪比比皆是,競爭十分激烈。那時,黃金成色一律為九九金,而鄭裕彤卻大膽投入資金,首創制造了九九九九金,率先開創了金飾製造的新工藝,同時也領導了消費領域的新潮流,此項壯舉為“周大福”今後的發展奠定了雄厚的經濟基礎。鄭裕彤銳意進取,不斷開拓新市場,短短几年,“周大福”分行便已增至11家。有人說他是靠運氣發的財。鄭裕彤卻說:“香港是個充滿無限機遇和挑戰的地方,機遇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平等的,面對挑戰是每一個人都回避不了的。關鍵在你如何去辨識,有無足夠的心理準備”。

  當鄭裕彤將“周大福”推上一個新臺階後,他又開始向新的領域進軍了。

  鄭裕彤具有極強的駕馭市場的能力。在香港,鄭裕彤享有“珠寶大王”的美稱,而這還不僅僅指他的金飾,更有後來使他進入世界珠寶之林的鑽石業。鄭裕彤十分關注國際珠寶飾品的流行款式,他在觀察中發現,許多極有身份的西方女士,喜歡佩戴鑽石飾品,黃金飾品已不被她們所器重,得出此結論後,他開始把目光轉向了鑽石業。

  按照國際上的規定,持有“戴比爾斯”牌照,方可批購鑽石,而全世界也不過只有500張這種牌照。就是這張“戴比爾斯”牌照,曾嚇退了一大批鐘錶商,一些業內人士稱:“要從戴比爾斯購到鑽石,簡直比從天上摘星星還難”。

  鄭裕彤並未因此而退卻,他絞盡腦汁,頓生主意,他決定在南非買下了一間持有“戴比爾斯”牌照的公司。不但使他順利擁有“戴比爾斯”牌照,並且到70年代,鄭裕彤已成為香港最大的鑽石進口商,每年的鑽石***量約佔全港的30%。實際上,鄭裕彤開創鑽石業所取得的功業,起到了引導香港珠寶業挑戰傳統,尋求發展的一場空前的革命。

  鄭裕彤先生今年76歲,翻開“周大福”的創業史,每一頁都有他60年如一日的奮鬥足跡:60年代初,一手握著黃金,一手伸向鑽石,叱吒風雲於急風暴雨刺刀見紅的商場上,穩操勝券。70年代,興建香港新世界中心,這痤恢巨集的大廈至今仍然是尖沙嘴的招牌建築。80年代。與香港貿易局合作建成香港會展中心,名列亞洲同類建築之最。90年代,率先大舉進軍祖國內地,投資祖國的建設事業。此外,收購亞洲電視股權、組建全港最大的酒店集團,收購美國Stouffer集團海外28間酒店和歐洲penta集團9間酒店。

  多年來,鄭裕彤創下的業績,早已傳為佳話,他以自己60年勤奮進取的實際行動,證實了心“誠”體“勤”是成功的不敗原理。

  
的人還:

1.名人創業故事大全

2.典型的創業故事大全精選

3.創業故事大全精選

4.創業故事大全

5.成功創業故事大全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