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業故事大全精選

  這個世界幾乎不合所有人的夢想。只是有些人可以學會遺忘,有些人卻堅持,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

  1:大學生種菜10年賺取百萬家產

  在田頭村,說到吉家體,那真是個名人。1995年,海南師範大學政法系畢業後的他,本來在城裡有一份穩定的工作,但由於家庭需要和個人志趣的原因,1年後,他毅然放棄了城市裡的工作,回到家鄉種植反季節瓜菜。從簡單的露天種植開始,經過10多年的打拼,如今他已經發展到擁有114畝鐵架大棚,身家上百萬元的瓜菜種植大戶。說到小洋樓,吉家體說那是在種瓜菜賺了錢後,自己於2008年花費48萬元建造的。

  吉家體介紹:他的一整片地,有114畝,全部為鋼筋大棚,主要用來種植哈密瓜,是他去年花費200多萬元修建的。今年是建成後第一年投產,目前第一造已經全部銷售完畢,淨收益達到了100多萬元,差不多已經收回成本的一半了。按照目前的行情,預計隨著目前這一造的投產,就可以完全收回成本,利潤和效益非常可觀,

  最開始的時候,他也和村裡其他的瓜菜種植戶一樣,是以露天種植為主,收益低。後來他就開始逐步過渡到簡易大棚種植,效益有了很大提高。但由於大棚每年都要更換,十分麻煩,而且最終的成本也不低,因此,經過慎重考慮,從去年開始,他就一次性投入200多萬元,對這片瓜菜基地進行了鋼架大棚改造。

  目前,工地的固定工人就有20多人。他說,鋼架大棚雖然相對投資較大,但收益高且穩定,大棚的使用壽命可達6—10年,一般情況下,1—2年就可以收回成本,後面就是淨收益了。

  大學畢業放棄城市穩定的工作,回鄉創業,10多年後,成了身家上百萬、遠近聞名的瓜菜種植大戶。吉家體的成功,為我們現在日益龐大的就業大軍,提供了新的啟示。

  我國的農村地區,是一個十分廣闊的天地。但受“跳出農門”的思想認識,以及城市生活環境相對優越等因素的影響,這一廣闊天地,被不少有知識、有文化的青年所忽視。當前,由於高等教育的普及,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留給大學生們的工作崗位越來越少,出現了供求失衡、甚至一職難求的情況。

  這一現實客觀要求知識青年去開闢新的就業天地。而廣大的農村,不失為他們一展才華的好地方。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多次出臺優惠政策,號召和鼓勵廣大知識青年回鄉創業。在新的形勢下,農村的發展,離不開科學技術和現代化的管理,而這些都依賴受過高等教育的青年的融入。

  吉家體就是一個成功的典型。他有文化、有知識,懂科學,掌握技術,對推動農村地區生產力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同時,他的新思想、新觀點,都對激發農村地區的活力,發揮著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期待更多的青年像吉家體一樣在農村開創一片新天地。

  2: 大學生創業租賃單車 3000元起步的創業“神話”

  郭敬佩出生於河北衡水一個商人之家,父親開了一家當地最大的麵粉廠。從小耳濡目染,郭敬佩一直心懷創業夢,跨入大學校園,他暗暗給自己定下 了目標:首先要順利畢業,其次是在大學裡開家公司,畢業前開上一輛比亞迪“F0”。這款車當時的售價是2.99萬元,“不想依靠家裡,為了湊足這筆錢我總 得乾點什麼”。

  學習藝術設計的郭敬佩最早也動過開家廣告公司或裝修公司的念頭,但思前想後,“有太多類似的公司了,開啟市場太不容易”。

  對創業的關注讓他把握了先機。大一到安徽黃山寫生時,喜歡戶外騎行的他注意到一個現象:當地提供自行車租賃的店很少,而且租金很高。回到武 漢,郭敬佩開始在學校周邊轉悠,“高校密集的武漢有廣闊的自行車租賃市場,卻缺少好的租車服務公司”,他為自己的發現欣喜不已。

  “我們開一家租車行吧。”郭敬佩在寢室“臥談會”上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室友們紛紛叫好,可最後敢於籌錢實幹的只有郭敬佩一個人。他從家裡借 了3000元,買了10輛普通自行車,在學校附近租了一間小店面,通過張貼小廣告吸引顧客前來,每輛車每天租金15元。最初,他每天早上6點鐘就匆忙趕去 車行,晚上小店關門再回宿舍往往已經到了門禁時間。就這樣,僅僅一個月時間,他就把3000元的本金全部掙了回來。

  “這個生意可做!”摸到門道的郭敬佩開始僱同學幫忙,除去工資和房租,他把其他的錢全部用來擴大車行規模。處於上升期的市場給了郭敬佩一個成長的空間。自行車數量從20輛到100輛,再到300輛,檔次也從最初的一兩百元一輛提高到後來幾千元一輛的都有。

  自行車被盜的現象在高校校園裡屢見不鮮,更何況是幾千元一輛的高檔自行車。“再好的防盜措施也擋不住偷車賊的惦記。”郭敬佩想到了一個兩全 其美的方法,“我把所有自行車的鎖都下掉了,這樣做不僅節約了給自行車安防盜鎖的成本,而且因為沒有鎖,租車人就會做到車不離人,也防止了被盜現象。”從 此,郭敬佩再也沒有丟過一輛車。

  為了提高租車行的知名度,郭敬佩積極和各高校的社團開展合作,為社團的戶外活動免費提供自行車。郭敬佩的業務漸漸越做越大,還增添了露營設 備租賃等業務,除去人力成本和車輛維修清洗費用等,他不僅還清了家裡支援的費用,還擁有了一批固定資產。在譚蔚老師眼中,這是校園裡一位難得的“眼界開闊 者”,“他和其他學生創業者不同的是,他不是為了玩玩票,賺點零花錢換個蘋果手機,是把創業當作事業在做。”

  單純的租車盈利模式的脆弱性逐漸顯露,易被複制的租車模式讓郭敬佩開始思考後續的發展。後來,他嘗試向更專業的戶外騎行業務發展,提供帳篷等露營裝置租賃,把盈利重心放到專業愛好者的身上。

  大三那年,郭敬佩已擁有了150輛山地車,附帶出租的帳篷等露營裝置達30套,在武昌、洪山等10餘所高校設立了租車點,2013年租賃業務帶來的銷售收入超過30萬元。

  3:北大碩士畢業後幹裝修 兩年內上海買房

  從小孫俊峰一直很聽話,2006年考上大學時,家人把錄取通知書拿給村裡很多人看,當時在他家鄉是個新聞,用他自己的話說是“給家裡長臉了”。寒來暑往,幾年後孫俊峰碩士畢業面臨分配,獲得來自好幾個省市不同公務員崗位的選調機會。這次,家人希望他進機關當公務員。覺得這樣才配得上北大學歷。

  “從小就聽家裡的,但這次有點叛逆,因為自己性格不適應體制,想進社會撲騰一下,但不知道能幹嘛,做裝修是基於兩方面,一是身邊有人願意帶我,二是覺得做手藝人自由,那時有點理想化,想入行以後開家誠信的裝修公司!“儘管如此,只有想法的孫俊峰依然得先從力工做起。家人當然不同意,爭執到最後,孫爸爸氣的只留下一句話:你自己做主,我不管你了!

  做工開始也很難,還出過笑話,工長當眾說孫俊峰太乾淨,不像個幹活的,於是他每天偷偷把工服踩髒再去工作。大半年後,瞭解多了,孫俊峰就開始想辦法找人一起承包工程,後來自己也成了工長。

  “沒過幾年我就自己帶人做了,“家裝還可以,風吹不著雨打不著。室外裝修就不行了,冬天的時候,我們也得在工地上幹活,手凍得全都裂了。”面對鏡頭,孫俊峰向記者展示手上的傷疤和老繭,現在的他帶著工人熟練地攪拌水泥,打孔,批膩子,儼然一副行家把式。只有從厚眼鏡中,能看出他當年的學子情懷。

  “房子是人生的一件大事,現在人買房子不容易,裝修時一定要保質保量,把每個家當作自己的新家來裝修,一點也不能馬虎。“ 每接到一個新單子,孫俊峰都會這樣和工人說。

  現在孫俊峰的隊伍與人裝修合作,每月能拿下二十多個工地,營業額超過百萬,但偶爾,他還需面對他人的不理解。“北大碩士出來幹裝修工,多沒出息,家裡錢都白花了。”對此,孫俊峰也只是憨笑,表情混合了坦承與戲謔,想要質疑他的人要麼一時語塞,要麼滿意地離開了。唯一讓他高興的是,家裡對他的選擇已經漸漸認可了。

  “要不是做裝修,我連房子都買不起。” 孫俊峰私下對記者說,用裝修賺來的辛苦錢,他幫家裡改善了居住環境,還置了東西,裝修工人對他而言,只是當初創業的起步, “哈下腰來做大事,不必在乎旁人看法!” 面對鏡頭,這個曾經的北大才子,偶爾顯露出一點當年的意氣。

  
的人還:

1.80後大學生創業成功故事3篇

2.大學生創業故事精選

3.創業故事匯精選

4.小本創業故事大全

5.80後大學生創業故事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