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創業故事大全精選
這個世界幾乎不合所有人的夢想。只是有些人可以學會遺忘,有些人卻堅持,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農村創業故事大全精選。
1:蔬菜大棚裡種下創業夢
“如今大棚黃瓜開始上市,銷量也可觀。”6月27日,在西溝辦事處灰昌溝村的蔬菜大棚裡,一個面板黝黑的莊稼漢正忙碌著,他就是張懷義,曾是新疆庫爾勒的一名鐵道兵。
“父親是老紅軍,從小我就有一個軍人夢。”提及當初應徵入伍,張懷義說小時候因為家境貧寒,當兵也是為了給自己找條出路。17歲參軍入伍,成為新疆庫爾勒一名鐵道兵。在部隊5年間,張懷義參加過兩次抗洪,並於1977年在涵管設定時榮獲三等功。1978年,張懷義在一次出任務時,腰椎壓折性骨折,無奈只好離開軍營。
退伍回鄉後,張懷義先後在學校教過書,當過村支書,為了讓孩子們接受更好的教育,1991年,張懷義帶著妻兒進了城。儘管醫生和家人千叮嚀萬囑咐讓他不要乾重活,然而,家庭的貧困讓他不得不外出打工,在工地上挑磚、挑沙、拌水泥漿,什麼髒活累活他都幹,可是家裡的生活依舊艱難。
“打工總是付出很多,回報卻很少。”張懷義覺得必須要尋找新的致富路,實現自己的創業夢想。經過多方考察,張懷義最終決定種植大棚蔬菜。張懷義說:“我是農民的兒子,從小在山裡生活,有種地的經驗,而且縣上對大棚種植也有諸多幫扶政策。”於是張懷義便向親戚朋友們四處籌錢,最終籌集了30多萬元的創業資本。
2012年,他在西溝灰辦事處昌溝承包了32畝地,修建了18個蔬菜大棚,併購買了相關設施,準備種植蔬菜。2013年,滿懷信心的張懷義開始了大棚蔬菜的種植,由於經驗不足,蔬菜大棚剛建成時,突發大火,燒燬了5個大棚,造成經濟損失5萬多元。
西溝辦事處黨委班子得知這一情況後,立即前往大棚基地察看損失情況,並給予了1000元補助金,又向縣農業局申請到3萬元補助金,同時他還收到金橋工程6000元的扶助款。黨委政府給予的各種幫助,無疑是為張懷義雪中送炭,損失降到了最低。
搞大棚種植,光靠種地的經驗是不夠的,還需要技術支援。創業初期,縣農業局為張懷義種植蔬菜專門委派了技術員,每當有技術難題時,技術員都會及時的到大棚裡進行現場指導。張懷義自己也四處考察學習,每天天不亮就一頭扎進大棚裡,研究種植技術。為了便於管理,張懷義還在溫室邊上搭建個小房,將家安到了地裡,方便隨時檢視蔬菜的生長情況。
功夫不負有心人,張懷義終於摸索出一套科學完善的大棚蔬菜種植經驗,蔬菜質量和產量有了顯著提高。他的蔬菜大棚裡的西紅柿和青尖椒種植技術得到了改良,只種一茬就可以收穫到11月底,蔬菜產量大幅提升。如今,張懷義的溫室大棚種植了芹菜、黃瓜、西紅柿、香菜、小蘿蔔等新鮮蔬菜。由於這些溫室蔬菜使用有機肥,綠色無公害,在市場上備受青睞,非常搶手,僅2015年純收入就有15萬多元。
如今,張懷義成立了“德子祥雲農業合作社”,並被縣民政局授予“退伍軍人創業示範基地”榮譽稱號。談及自己取得的成功,張懷義的言語中滿是感激,“部隊五年的鍛鍊,練就了他的體格,鑄就了他肯吃苦、肯鑽研、不放棄的個性,退伍後又抓住了創業好時機。現在大棚基地能有今天的規模,特別感謝黨和政府的惠民政策。”
2:西昌經久村農民葉幫英,種植大棚蔬菜走上致富路
五月的西昌,陽光明媚,處處花果飄香。近日,來到西昌市經久鄉經久村12組農民葉幫英的海椒大棚裡時,一排排整齊有序的高溫大棚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格外的耀眼。葉幫英正組織民工採收成熟的海椒,準備銷往外地。
“要注意,慢點,不要把海椒給踩倒了。”看到,停放在兩排大棚中間***處的一輛小四輪拖拉機旁,葉幫英正提醒著在車箱內倒海椒的民工。在車箱後方,有民工源源不斷的從大棚裡面背來一背背碧綠如玉的海椒。
走進海椒棚,看到的是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一排排的海椒枝繁葉茂,長得比人還高,成串的海椒將枝幹壓彎了腰,淡淡的椒味一陣陣撲鼻而來。在一排排海椒樹間,民工們正在忙碌著,他們有的在摘海椒,有的倒海椒,有的在背海椒,一個個幹得熱火朝天。
看完大棚裡火熱的勞動場景,跟隨葉幫英來到不遠處公路邊她家的房子裡,這裡是他家海椒分級包裝的地方。只見小四輪拖拉機把海椒運來後倒在房前,或直接開進她家類似門面的房內。房前、屋內海椒堆積如山,有十來個民工正蹲在一堆堆海椒旁分選著海椒,然後裝入備好的特製紙箱裡進行包裝。
“海椒在這裡進行分級包裝好後,主要發往成都去批發銷售。”葉幫英說,那邊主要是由她婆婆藍世芬負責押車到成都去銷售,他和老公李順祥在西昌這邊負責種植、管理、組織採摘、包裝等工作。可以說,這些年來,葉幫英一家老小都是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忙得不可開交。
據悉,葉幫英一家5口人,老公李順祥42歲,她41歲,婆婆藍世芬62歲,大女子在讀大一,小兒子在讀高三。1995年,葉幫英嫁給了從部隊轉業回家的李順祥。以前,他們一直種植水稻、小麥、玉米等這些糧食作物,辛苦不說,錢也沒有賺多少。後來,他們把種植洋蔥和經銷洋蔥作為致富的好門路,經過多年的努力,走上致富路,修建了樓房,買了車。
2012年,西昌市農業局鼓勵農戶種植反季節大棚蔬菜,每畝補助5000元,葉幫英和李順祥積極響應,以每畝每年2600元的租金向別人租得了40畝土地,加上自己之前就承包的地,共投入了100萬元,建起了50畝大棚,並在市農業局和蔬菜局的指導下開展科學種植大棚海椒。由於科學種植、栽種的又是良好樹椒品種,大棚每年9月栽種後,到了11月下旬就開始採摘,一直採摘到第二年的7月,每畝產量達2萬多斤,收入達2萬元,年產值達100多萬元。特別是葉幫英家種出來的樹椒以其個大,綠色無公害,無化肥,無農藥殘餘等特點,在成都菜市場上獨具一格,廣受成都市民和商家的青睞。“成都那邊我們從不愁銷路,我們的海椒在那邊批發價格都在每斤2元至6元之間。這段時間價錢回落到了每斤2、3元,2月份的時候價格最高,每斤賣到了6元。”葉幫英樂呵呵地說。
在平時海椒種植過程中,葉幫英他們主要是進行管理、組織採摘和銷售。大棚海椒的種植、插箭竹棍、拉線、採摘、分級裝箱等大量的工作都以每人一小時10元的工錢請附近的民工來做。目前,長期在他家做活的附近村民就有70多名。今年,經過精心的栽種、銷售,葉幫英家每畝海椒產值達到3萬多元,除去成本還獲利15000多元。
今年,葉幫英家還在西昌黃聯關鎮石壩村、經久鄉以每畝800元的租金租得200畝土地種植了洋蔥,畝產在1萬斤以上,收入平均達8000元,年產值達160多萬元,主要銷往全國各地,除去每畝成本3500元外,每畝還獲利4500元。
如今,經過多年努力,勤勞、能幹的葉幫英一家通過種植蔬菜真正實現了致富奔小康。
3:盆栽韭菜一年賣了1000多萬
***出生的柴會龍,大二的時候就創立了一家員工達400人的公司,被同學稱為柴百萬。2012年大學畢業後回到故鄉章丘市柴家村種韭菜,截止到2013年年底,營業額一千多萬元,淨利潤可達100多萬元。
他一手倡導的“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農戶”模式,改變了幾十年來傳統的種植模式,他的盆栽韭菜也因此成為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一個典型。
下面,讓我們一起看看他是如何做出農業新典型的。
我大學讀的是國貿專業,做過校園媒體,畢業時即使面對年薪20萬的誘惑,也還是想回到自己的家鄉——章丘市柴家村。我的家鄉有種植韭菜的歷史,355戶人種韭菜,有1500畝特色品牌基地,村裡甚至在2000年註冊了綠色無公害韭菜的品牌,但這個官方認證並沒有給村民帶來更多的利潤。19歲那年,我就立誓,如果四年之後,家鄉的韭菜還沒有走向全國,我自己將回到家鄉實現這個夢想。
在我上大學時,就不斷聽說各種韭菜中毒事件。很多明明是無公害、無殘留的蔬菜就算放在超市裡也沒有人要買。可是韭菜對於北方人來說就是剛需,尤其是冬天做餃子是必不可少的***配料***。然而,由於恐懼,消費者們現在連證書都不認可了。現在城鎮化那麼厲害,很多人沒有地***想種也沒法種***,也種不出好韭菜,只能買。面對這樣一個旺盛需求,我們的村民卻並沒有賺到多少錢。普通韭菜在中國確實很難賣得起價錢,在農貿市場裡,4塊錢***一斤***算是頂天了。
我當時認為,我們村正好能提供無公害的韭菜,我們有那麼好的基地,我是土生土長的柴家村人,對農村非常熟悉,如果不做,就再也沒有這麼好的機會了。
要改變這些問題,我必須從很多方面著手改變過去農業生產經營的一些方式方法。我決定以家庭農場為主,以農民合作社為輔。先把自己做成一個標本,如果成功,再宣傳給農民。我租下了4個叔叔的土地,40畝做大批量的韭菜生產,專門供給超市,這樣的無公害韭菜可以賣到30~40元一斤;另外10畝專門做韭菜盆景,滿足消費者個性化定製的需求。
過去我們的韭菜遠銷到北京、天津,大家都說好,可是消費者並不知道這個產品是誰生產的,怎麼生產的,說白了,沒有品牌。我的想法就是要開啟銷路,形成品牌。
由於城裡人不相信農產品是無公害種植的,我們需要讓他們知道柴家村的韭菜真的沒有問題。我大學時候就搞過校園媒體,打通學校周圍商戶和學生,我熟悉媒體如何影響使用者,每一類媒體所針對的人群是什麼人?
我們有意識的接觸媒體,我們在濟南等城市的本地生活頻道開始做廣告。本地生活頻道對於當地人影響大***尤其是家庭主婦***,有公信力。我們通過廣告,向消費者們傳達我們的品質、產品,還有模式。
她們後來發現我們的產品不錯,就開始口口相傳,為了滿足大家的需求,我們又推出了小區團購模式。只要一個小區訂了XX盆,就免運費。在濟南小區可以聽到大媽們喊:“您買不買韭菜,家裡需要不需要?”
另外,我們還特別重視廣告投放的時間和效果。我們在交通廣播臺做廣播廣告,買的是***下午***五點到五點二十的廣告位。這時候濟南的大部分車都堵在路上,通過讓他們聽聽我的創業報道,讓他們對我的韭菜感興趣。我們還和***擁有***高階人群的機構合作。我們最早通過濟南高階農產品網站賣我們的無公害韭菜。另外,我還和車友俱樂部合作。他們需要活動場所,也願意支援我們。經常有很多車友會把車開到我們的基地,實地看我們的種植情況,然後帶上幾盆回去。
冬天是韭菜的旺季。傳統的韭菜從泥土中取出後,不利於儲存,放久了不新鮮。城裡的老百姓想吃自己種的韭菜***食品安全需要***,又沒有地方去種。面對這個市場,很多人做了嘗試,比如北京就有人做盆景農業,但是價格太貴,一盆盆栽可能賣到3、4百塊錢。另一類是無土栽培,但是這種農作物的生命力非常差,產品就長一茬。我們韭菜的壁壘就是種植技術,尤其是育苗技術,看似進入門檻非常的低,其實門檻非常高,別的地區難以複製。育好苗才能保證消費者拿到家裡是可以生長的。
研究了競爭對手的做法後,我們開發了盆景韭菜。原材料還是我們柴家村的無公害韭菜,只不過使用有機肥料,在大棚裡培育,用統一規格的泥盆來裝,使得產量和品質都有了提升,形成標準化的產品外觀。
以前的韭菜是在地裡種植,粗曠;而盆栽韭菜是我們精心育苗,成活率高。這樣柴家村的無公害韭菜可以放在市民的陽臺上養,既可以用來觀賞,又可以吃。每盆韭菜可以割3~5茬,每次都是新鮮的。我們賣的是產品,不是食材,市場反響很好,每盆韭菜可以賣到79元。市民吃完了,還向我們預定和團購,我們按照小區配送。
有了銷路和口碑,就要保證供應鏈。我開頭說了,我先示範,讓大家相信種盆栽韭菜可以致富。後來,我又在思考如何把村裡的農民組織起來。我決定和菜販子競爭,因為我的毛利空間大,有渠道優勢,收購的價高。同時我讓村民加入我們的合作社,統一管理、統一種植、統一銷售,分享收益。
除了保證產量,我們還要保證品質,品質是品牌的生命。農民,你只要讓他掙到錢,他就願意按照這種模式進行生產,並且由於大家是利益共同體,誰要亂來,壞了招牌都是不被允許的。其實我們的要求很低,他們大都是種了30多年地的農民,他們的技術非常成熟,我們地挨著地,互相監督,不撒農藥就統一都不撒農藥。農產品安全現在越來越厲害,農民也知道不灑農藥是競爭力。
的人還:
1.成功創業故事大全精選
2.創業故事大全精選
3.80後農村創業故事
4.90後農村白手創業故事
5.80後草根農村創業故事-80後草根創業故事
- 農村創業故事大全精選
- 新媒體運營主管有哪些職責內容
- 各種節氣放假通知怎麼寫
- 誇讚領導的話
- 地震災區學生慰問信
- 插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妙用
- 專案融資的常見模式
- 返回式遙感衛星閱讀練習及答案
- 如何開啟命令列視窗的快速編輯功能
- 腦筋急轉彎豬是什麼死的的答案是什麼
- 寶寶夏季靠譜的防蚊方法
- 中草藥知母的功效和作用
- 校本研修培訓活動反思
- 桌上型電腦鍵盤錯亂如何解決
- 初中數學聽課心得
- 小學英語教師培訓總結範文
- 安妮寶貝的愛情語錄大全
- 前臺接待員崗位職責範本
- 奧斯曼帝國蘇丹蘇萊曼的簡介
- 超級市場水果經營的分析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