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朗誦中語音技巧運用

  朗誦,指清清楚楚的高聲誦讀。就是把文字作品轉化為有聲語言的創作活動。那麼詩歌朗誦有什麼技能呢?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詩歌朗誦語音技巧運用的小技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重音與詩歌“文氣”解構

  所謂重音,就是表演者運用聲音形式著意強調和突出的音節詞語和片語。[5]它是詩歌朗誦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較高的審美價值。恰當的運用重音,能準確地表達具體語句所蘊含的思想感情,突出地表達作品的主題。而重音的確定是在仔細鑽研、準確理解作品的基礎上,把握住全篇的中心,根據每詞、每句、每段在表義上所處的地位及發揮的作用,逐一確定每一語句應該著意強調和突出的音節詞語或片語。如果按照語法結構來判斷,重音詞語的位置一般是:謂語、定語、狀語、補語,指示代詞和疑問代詞也常常重讀。一般來說,重音分為語法重音、邏輯重音和感情重音三種,如能準確地把握詩歌作品的思想內涵和情感線索,使三種重音配合得適當勻稱,能夠收到很好的表達效果,再現詩歌的“文氣”。而具體到某一重音該用怎樣的表達方式,應根據不同情況而定。表達重音的方式常用的有加強音量、誇大調值、拖長音節、一字一頓、重音輕讀等等。

  一加強音量

  二誇大調值

  把要強調的字詞調值讀得誇張一些,吸引聽眾的注意力,更好的渲染情感。

  三拖長音節

  詩歌朗誦中,拖長重音音節,其意在渲染內在情緒,表達深摯的情意。同時,有利於加深聽眾的印象,藉助想象,啟動共鳴。

  四一字一頓

  一字一頓就是在強調的字詞前後作必要的頓歇。這種情況往往應用於朗誦深沉感人或者有號召力的詩歌。

  五重音輕讀

  這是一種特殊現象。把要強調的字詞減少音量,加重氣息,這種方式常用來表達輕柔深摯的細膩感情。

  此外,還可採用停頓重讀,語調抑揚與節奏變化,運用特殊技巧如氣音、噴口、抽氣、託氣、笑語、顫音、模擬來強調重音,突出情感。

  二、停頓與詩歌“文氣”解構

  停頓就是語句或詞語之間聲音上的間歇。在說話的時候,停頓是生理的需要,也是內容表達的需要。朗誦詩歌時,停頓更是不可或缺的。適當的停頓不僅可以調節氣息,而且最重要的是可以恰如其分的傳情達意,解構“文氣”。馬克.吐溫曾經這樣評價:“恰如其分的停頓經常產生非凡的效果,這是語言本身難以達到的。”因此,朗誦時要特別把握好停頓,做到“聲靜心不靜,音斷氣不斷”。即聲音雖然停止了,文章的氣勢和文意卻不能停頓。“聲斷意連”使情感在氣勢的支援下,填補聲音的空白,增強作品的內涵。從而聲情並茂、透徹淋漓地把原作品呈現出來。

  停頓一般分為邏輯停頓和感情停頓。

  邏輯停頓又可細分為兩種:

  一種是根據語言結構來停頓,停頓要合理、自然。

  另一種是為了強調某一事物,突出某種語意,增強表達效果所作的停頓。

  真正能體現出詩歌“文氣”的還屬邏輯停頓的第二種和感情停頓的運用。邏輯停頓的第一種只是基礎,一定要做到準確。比如說一般的主謂間、動賓間、修飾語與中心詞之間以及某些關鍵性詞語處都需要停頓。感情停頓使語言感情飽滿,生命力強。可以說,沒有邏輯停頓的語言是文理不通的;沒有感情停頓的語言是無生命的。邏輯停頓與感情停頓有機結合,靈活運用,共同服從於表情達意的需要。下面舉幾個例子具體分析停頓在詩歌“文氣”解構上的運用。

  三、節奏與詩歌“文氣”解構

  什麼是節奏,節奏是在一定時間內交替出現的有規律的現象。它在聲音表達過程中呈現規律性的迴環往復的特點,並且由原作品的思想感情所帶動,與原作品的基調相一致。著名美學家朱光潛認為“節奏是傳達情緒的最直接而且最有力的媒介。”它可以使朗誦靈活跳蕩,呈現出不同的韻致。節奏主要表現語速的快與慢,在語音上表現為語流的時速。人們對節奏是敏感的,多種多樣的節奏在藝術中反映為節奏美。特別是朗誦時,這種節奏可使人獲得一種審美愉悅。而詩歌正因為有了節奏,才讓它變得更加璀璨奪目。歌德說:“我們重視節奏和聲韻,詩之所以成為詩就靠著他們。”郭沫若說:“節奏之於詩是它的外形,也是它的生命。”因此,作為朗誦者,要朗誦好一首詩,解構詩歌的“文氣”,應瞭解節奏的意義,把握節奏的型別。節奏的型別可分為六種:一是輕快活躍的節奏,多用於表現歡快、激動、詼諧、幽默的感情。二是緩慢沉穩的節奏,往往表現哀傷、沉痛、肅穆、懷念的感情。三是稍慢寬廣堅實的節奏,常表現莊嚴、豪邁、讚頌的情感。四是舒緩節奏,用來表達較抒情和恬靜的場面。五是平穩均勻的節奏,多用來表現優美、親切的感情。六是強疾節奏,一般表現為激動的心情或者緊張急迫的情景。

  瞭解了節奏的型別,而在詩歌朗誦中選用哪種節奏並不是隨心所欲的。有的朗誦者只憑自己對某首詩的表面理解,遇到激動處就扯起嗓門喊;或者過於悲傷,沒有遵照詩人的情感,完全轉換成了自己的感受。有的沒有把握節奏的快慢強弱,朗誦時越來越快,越來越強。這些都會影響詩歌“文氣”的再現。節奏過快過強,朗誦者疲勞,聽眾乏味;節奏過慢,聽上去很做作;只有不溫不火,恰到好處,以聲傳情,才能得到美的享受。由此,確定節奏要以作品的內容、情感、形式、結構等等來作為依據。其詩歌“文氣”解構中節奏的運用也應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四、語調與詩歌“文氣”解構

  語調又叫語氣,它是由於思想感情、語言環境的不同或為加強某種表達效果而在讀音上表現出來的高低升降曲直變化的聲音形式。它是貫穿整個句子的一種音高變化,是整個句子的升降起落線。它包括平調、升調、曲調和降調四種不同的調式。語調是情感的產物,它的正確與否直接影響到傳情達意是否準確。因此,朗誦詩歌時,朗誦者如要準確的再現詩歌的“文氣”,一定要控制好語調,通過理解作品真正與作者達到心靈溝通,做到朗誦者與作者合一,進而把產生的相應情感表現在語調上,或讚揚或貶斥,或激昂或沉重。

  朗誦這首詩時,朗誦者要充分了解作者當時的心情。第一、二句用平調,有利於把意思說的清楚、完整,表達作者對敵人冷眼相看,諷刺的態度。第三、四句用曲調,先降後升。把“高叫”這個詞語加強、拖長,渲染話語的感情色彩,增強感染力,表達厭惡、嘲諷的情感。五六句採用平調,顯示作者堅決的態度。第七句用曲調,先降後升,再現作者當時對敵人的蔑視、憤慨和反擊情緒。句用平調,十十一句用升調,這四句連在一起,語速加快,情緒亢奮,感情激動。尤其是最後兩句,表現出作者那種毫不猶豫、果敢、堅毅和充滿自信的可貴品質。朗誦時,一層層分析,處理好語調,再結合其他表達技巧,達到聲與情的最佳結合,從而解構該詩的“文氣”。

  五、小結

  以上是從重音、停頓、節奏、語調這四個方面分別論述每一種語音技巧在詩歌“文氣”解構中的運用。而馬克思主義哲學告訴我們:“聯絡是普遍的、客觀的、有條件的。”誠然,這四種語音技巧也是相互聯絡,相互影響的。

  朗誦詩歌時,要用富有感染力的聲音把作品的內容、思想傳達給聽者,不僅要深刻領會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情感,更重要的是傳達內容和感情時恰當地利用重音、停頓、節奏、語調這四種語音技巧。或單獨使用;或二者結合;或四種綜合。當然,他們之間的聯絡也是有條件的,決不可生搬硬套,一定要切合作品。停頓不可亂停;不用重讀的地方不要人為新增;節奏上不能與全詩的基調背道而馳;而語調方面千萬不可因個人情緒波動;特別是具體運用過程中要靈活,有原則,不要因為突出自己的朗誦功底而面面俱到地體現這四個方面。

  朗誦這首詩,解構詩歌的“文氣”,除了要深刻理解此詩所表達的思想內涵,在語音技巧上則重點掌握停頓和重音。首先,語言結構停頓要準確,包括主謂間停頓如:你∕有你銅枝鐵幹動賓間停頓如: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修飾語與中心語之間的停頓如:像沉重的∕嘆息以及錶轉折處需停頓如:但∕沒有人等等。只有語言結構停頓準確無誤,才能為感情停頓打好基礎。其次要讀準重音,把重音與停頓緊密結合起來。這是一首優美的抒情詩,在詩中作者大膽地表達了自己的愛情觀,真正的愛情是男女雙方各自獨立的、完全平等的、互相尊重、互相支援的。在第一層中:我如果愛你………為綠陰重複單調的歌曲;要讀的深沉、剛勁,尤其要強調重音“絕不”,這是一種對傳統愛情斬釘截鐵的否定。後面的兩個“也不止”以及“泉源”、“險峰”、“高度”、“威儀”、“日光”、“春雨”都要重讀,暗示出對有虛榮心的陳舊愛情觀的堅決擯棄。而“不,這些都還不夠”中“不”字適當採用噴口。強有力的噴出“不”字不僅能突出重音,更能體現態度的堅決。

  在第二層中重讀“必須”、“但”、“卻”、“也”、“又”,尤其是一個“但”字一轉,排斥了第三者,把那種尊重、理解融入到木棉和橡樹的兩人世界中,更顯示出詩人的大膽追求。“銅枝鐵幹”、“刀”、“劍”、“戟”、“嘆息”、“火炬”、“寒潮”、“風雷”、“霹靂”、“霧靄”、“流嵐”、“虹霓”這些意象要重讀。並且注意:“像刀,像劍,也像戟;”、“ 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 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這幾句話朗誦節奏要放快,採用升調,柔中帶剛,富有穿透力。

  在最後幾句話中的“這”是對新型愛情觀的概括,分量相當重,要讀的短促有力,這樣才能顯示出詩人對新型愛情觀的肯定和追求。因此,整首詩主要表現在重音和停頓的處理上,朗誦時要調配得當,以聲傳情,再現本詩的“文氣”。

  總之,詩歌的“文氣”是抽象的概念,它也會因為各種技巧的不同運用而產生不同的效果。曹丕在《典論.論文》中把“文氣”與音樂作比。他認為同樣品質的音樂,不同的演唱者會產生“引氣不齊”而“巧拙有素”的現象。因此,朗誦詩歌時,要全面解構“文氣”,一定要朗誦者根據自己的正確理解,合理的運用各種技巧。老舍說得好,要全面利用語言,在表達思想感情的時候,不忘了語言的簡練、明確、生動;也不忘了語言的節奏、聲音等方面,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通過朗誦真正進入詩人的審美世界中,去領略那藝術的無限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