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黨的本質屬性範文
純潔性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質屬性。它不僅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鮮明特徵,也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先進性本質的必然要求,是政黨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3篇,歡迎大家閱讀。
一
政黨的本質屬性是階級性。
政黨的特徵是:第一,政黨具有鮮明的階級性,政黨都代表一定階級、階層和社會集團的利益,這集中體現在政黨的政治綱領和實踐活動所實現的階級利益上,還體現在政黨是由本階級的骨幹分子構成的。
第二,政黨具有特定的政治綱領,它規定了政黨的政治目標和實現這一目標的途徑和措施。 第三,政黨與國家政權緊密相連,奪取和維護政權是政黨區別於其他政治組織、社會團體的根本標誌。
第四,政黨具有自己的組織和紀律,政黨的組織是政黨的存在形式,是其從事政治活動的基本依託.政黨的紀律,是政黨的基本行為規範,是政黨進行政治活動的基本保證。
二
一、政黨
1、政黨的產生: 政黨是階級的組織,是階級鬥爭的產物,是近代資本主義經濟、政治關係的產物。政黨會隨著階級的滅亡而滅亡
2、產生條件——A:經濟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社會化;
B:資本主義的民主制;
C:資產階級的民主、自由、平等觀念。
注:無產階級政黨是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
3、政黨的含義 :是指集中代表一定階級、階層或社會集團的利益並以奪取、行使或參 與行使國家權力為目標的政治組織。
4、基本特徵——A:政黨具有鮮明的階級性,是政黨的本質屬性;
判斷其性質要看它在實踐中體現的階級利益
B:政黨和國家政權的緊密聯絡;
是政黨區別於一般政治組織、社會團體的根本標誌
C:政黨具有組織和紀律性。
5、政黨與國家政權的關係:在現代,各國一般是由政黨領導國家政權的。
——通常情況,國家的性質是同執政黨的階級屬性相一致的。
——原因:A:領導國家政權是政黨實現本階級利益的根本途徑。
政黨只有領導政權,才能通過法定程式把自己的綱領、路線、政策變為 國家的法律,把本階級的意志上升為國家的意志,並依靠國家的強制力加 以貫徹執行,使本階級的根本利益得到實現
B:政黨具備領導國家政權的主觀條件。
6、中國共產黨
1性質:A:是工人階級先鋒隊,也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
——並不是說只有工人才能入黨,只要擁護黨的綱領和章程,並自覺為黨的事業而奮鬥,經過長期考驗,符合條件便可以入黨
B:中共黨是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 代表最廣大人民的利益。
C:中共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奮鬥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
D:中共黨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 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這是保持中國共產黨的工人階級先鋒隊性質的決定性因素。
2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3執政理念:立黨為公、執政為民。
7、領導地位:——其確立不是自封的,是由黨的中國工人階級先鋒隊性質決定的, 是革命發展的必然結果。
8、中國共產黨是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地位
——從根本上說,這是由我國的社會主義國家性質和中國共產黨的性質決定的。 意義——A:只有堅持共產黨的領導,才能始終保持現代化建設的社會主義方向;
B:才能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創造穩定的社會環境;
C:才能調動各方面的積極因素,搞好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9、領導方式:
A:政治領導根本:按照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則,結合中國國情制定黨的綱領、路線,確定奮鬥目標並通過法律程式上升為國家意志,成為全體人民遵守的規範。
B:思想領導靈魂:用黨的指導思想教育黨員和人民群眾,提高其思想覺悟,使其能自覺地貫徹黨的方針、政策、路線。
C:組織領導保證:充分發揮各政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以廣大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來帶動和影響人民群眾,保證黨的方針、政策、路線的實施,培養選拔考核推薦德才兼備的幹部。
10、執政方式:
A:科學執政——結合中國實際探索和遵循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以科學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領導中國特色社義事業。
B:民主執政——堅持為人民執政、靠人民執政,支援和保證人民當家作主,堅持和完善人民民主專政,堅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發展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壯大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
C:依法執政——堅持依法治國,領導立法,帶頭守法,保證執法,不斷推進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的法制化、規範化。
11、加強黨的建設:
A:原因: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巨集偉目標;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方針,以改革的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以“三個代表”的思想為指導,永葆黨的先進性。
B:怎麼做:
① :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主線——不斷提高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能力、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能力、應對國際局勢和處理國際事務的能力。
② :加強黨的思想建設根本——堅定理想信念、建設學習性政黨、學習幾個思想 。 ③:加強黨的組織建設——建設一支高素質的領導幹部隊伍重點,不斷增強黨的階 級基礎和擴大黨的群眾基礎,充分發揮黨員的模範作用。
④:加強黨的作風建設——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絡重點,堅持群眾路線,開展黨紀黨風教育,以良好的黨風促政風帶民風。
⑤:加強黨的反腐倡廉建設——堅決反腐敗,健全懲治和預防方針和體系,提高官員防腐能力。
⑥:加強黨的作風建設——堅持民主集中制重點,健全黨內民主,堅持黨和國家的集中統一。
12、鄧小平理論:A:主題——"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
B:核心——黨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 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鬥。
C:精髓——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社會主義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 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
二、政黨制度
1、含義:是指由國家法律規定或政治生活形成的政黨領導、參與國家政權或干預政治
的制度。
2、型別:資本主義政黨制度和社會主義政黨制度。
——資本主義政黨制:
a:兩黨制:資本主義國家中的兩個主要資產階級政黨,操縱議會或總統選舉,輪流執
政,互相對峙的政黨制度。
代表國家: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
注:實行兩黨制的國家既可能是議會君主制的國家,也可能是議會制民主共和制或總統
制的國家。
b:多黨制:資本主義國家中多黨林立,由兩個以上的政黨或政黨聯盟,操縱議會或總
統選舉,實行輪流執政的政黨制度。
代表國家:法國、義大利德國、日本、比利時、瑞典、西班牙、土耳其、印度、巴西、 阿根廷——目前大多數資本主義國家實行多黨制。
注:實行多黨制的國家既可能是議會君主制的國家,也可能是議會制民主共和制或總統 制的國家。
——作用:是維護資產階級統治的政治工具維護資產階級根本利益和政治統治;排斥和壓制無產階級政黨掌握政權;調節資產階級內部矛盾;欺騙和麻痺勞動人民。
注:在資本主義國家裡,所謂執政黨就是在議會或總統選舉中獲勝,能夠組織政府,能夠以國家名義實行階級統治的政黨。
3、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中國既不是一黨制,也不是多黨制,而是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簡稱多黨合作制 1我國的民主黨派:民革、民盟、民建、民進、農工黨、中國致公黨、"九三"、臺盟。 ——目前,民主黨派已成為各自所聯絡的一部分社會主義勞動者和一部分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在內的政治聯盟,成為黨領導下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政治力量。
2基本內容:
A:中共黨是執政黨,各民主黨派是參政黨,二者是親密友黨。——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是多黨合作制的前提。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唯一的執政黨 B:中共黨和各民主黨派合作的政治基礎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和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C: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合作的基本方針是"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 與共"。
D: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以憲法和法律為根本活動準則。
注:共產黨和民主黨派的關係是:法律上平等、組織上獨立、政治上領導的親密友黨的關係,不能說兄弟黨。
3人民政協:即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是中共黨領導的多黨合作與政治協商的重要
機構,是人民愛國統一戰線的組織,是社會主義民主的一種重要形式。
A:組成:共產黨、各民主黨派以及其它各界愛國人士。包括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和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特點:愛國。
B:職能: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參政議政是政治協商、民主監督的拓展和延伸。
注:人大與政協:
——不同:人大是國家機關由人民選舉產生而政協不是,人大決定國家事務而政協是與國家事務。
——相同:二者都受黨的領導政治領導、組織領導,都對國家事務及國家機關實施監督,都是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
4多黨合作制度的優越性:
——有利於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推動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的實現。
適合我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政黨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具有顯著的 優越性。
5中國不能實行西方多黨制
①西方多黨制不適合中國國情,我們決不能搬用它。我國的經濟基礎和國家性質決定 ②主張在我國實行多黨制,實質上是要取消共產黨的執政地位。
三
作者簡介:張獻生,男,中共中央統戰部理論研究室副主任。
政治方向、目標的一致。
從我國近代政治發展的歷史來看,不同政黨能否形成和諧的政黨關係,最根本的就是在政治追求、奮鬥目標和發展方向上是否具有一致性。1840年鴉片戰爭後,我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在救亡圖強中,我國成立了強學會等各種政治團體,並於1905年建立了第一個資產階級政黨同盟會,之後,又相繼成立了民主黨、共和黨、統一黨等政黨。但在反對和推翻封建專制統治的鬥爭中,相互之間並沒有形成團結奮鬥、和諧發展的黨際關係,而是彼此爭鬥、勢若水火,其根本原因就是在革命還是改良、君主立憲還是推翻封建統治問題上存在巨大分歧。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中,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兩次合作,推動了中國革命和民族解放事業,但最終都破裂了。其根本原因就在於:實行合作時,兩黨在政治目標和發展方向上具有一致性;而這種一致性一旦喪失,兩黨關係便走向破裂。第一次國共合作,國民黨一大確定的新三民主義與共產黨反帝、反封建的政治綱領若干基本原則和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方向是一致的,國共合作關係得以形成。北伐勝利後,蔣介石背叛了孫中山新三民主義的政治方向,維護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
益,從而導致了國共合作破裂。第二次國共合作的形成,是因為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實現民族獨立成為國共兩黨共同的政治追求。抗戰勝利後,在是建立一個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新民主主義的新中國,還是使中國仍然成為一個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專政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這個政治發展的根本目標和方向上,國共兩黨產生了分歧,從而導致國共合作又一次破裂。
看,什麼時候政治目標和方向一致,裂痕,俄國十月革命後的1917年12月到1918年3月,布林什維克前蘇聯共產黨與左派社會革命黨進行了較為融洽的合作。後來,在簽訂《佈列斯特和約》及農民政策、糧食政策等問題上產生嚴重分歧,最終走向徹底破裂。二戰中,東歐的波蘭、匈牙利、羅馬尼亞、捷克斯洛伐克等國,在共同反對法西斯統治、實現民族解放鬥爭中普遍建立了多黨合作關係。戰後,它們建立新的國家政權,但在堅持共產黨領導、實現國家工業化等問題上未能形成共識,從而導致了合作的破裂。
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的政黨關係,是建立在政治目標和發展方向一致基礎上的。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的合作始於抗日戰爭勝利前後,當時,中國共產黨是以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的無產階級政黨,而各民主黨派是民族資產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及其知識分子的政黨。由於民主黨派反帝愛國、追求民主的政治綱領與共產黨的最低綱領新民主主義的革命綱領是一致的,所以,各民主黨派從成立的第一天起,就與共產黨團結合作。新中國成立時,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共同制定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成為多黨合作的政治基礎和共同遵守的政治準則。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與民主黨派的性質發生了歷史性轉變,但在堅持共產黨領導、走社會主義道路這個根本政治原則和政治方向上保持了一致。新的歷史時期,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為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共同的奮鬥目標和政治方向。在長達六十多年的歷史中,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形成了生死相依、榮辱與共、風雨同舟、肝膽相照的關係,其根本原因,就是在政治發展目標和方
向上形成了共識,保持了一致。
二、根本利益的共同性,為我國政黨關係和諧提供了不竭動力也就不會有統
一的目的,更談不上統一的行動了。”在多黨合作中,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作為共同體的雙方,互相依存、互為條件、不可分割,形成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彼此幫助、互相扶持的極為緊密的利益關係。中國共產黨明確提出了“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而且針對民主黨派人員比較少的狀況,積極支援和幫助各民主黨派發展組織,使其由新中國成立時的一萬多人發展到現在的七十多萬人。在國家政治生活中,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主黨派是參政黨。:家政權,,參與國家事務的管理,、政策、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執行、政府、政協和司法機關,都有民主黨派的成員擔任領導職務。可以說,在中國,沒有中國共產黨的執政黨地位,就沒有民主黨派的參政黨地位;沒有中國共產黨執政黨地位的鞏固,也就沒有民主黨派參政黨地位的鞏固。同樣,民主黨派參政黨作用發揮越充分,就越有利於中共執政黨地位的鞏固,也就越有利於維護和實現共同利益。
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的和諧關係,還與照顧同盟者利益的原則聯絡在一起。無論是在革命時期還是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都通過制定一系列政策,保障各民主黨派及其所聯絡群眾的政治、經濟、精神利益的實現。我國民主黨派的階級基礎是民族資產階級及其知識分子。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共產黨對民族資產階級工商業採取了“公私兼顧、勞資兩利”的基本政策,保護私營工商業的合法經營和適當發展。在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中,黨和政府採取了“和平贖買”的方式,實行了“從簡從寬”的定息原則,公私合營私股年息“不分工商,不分大小,不分盈餘戶、虧損戶,不分地區行業,統為年息五釐”。對原工商業者“量才使用,適當照顧”,妥善安排他們的工作。特別是在民主黨派的政治利益方面,中共中央多次下發檔案,強調要充分發揮各民主黨派的參政黨作用,把培養選拔非中共幹部納入幹部隊伍建設和人才工作的總體規劃,充分發揮民主黨派成員在人民代表大會中的作用,加大民主黨派成員在政府和司法機關中的選拔力度,保證民主黨派成員、黨外人士在政協中佔有較大比例。
三、黨際關係的平等性,為我國政黨關係和諧創造了必要前提
平等是民主的一個主要規定性,指的是大眾“一起”以人人“平等”的原則來討論和解決問題,處理事務。平等也是黨際關係和諧的基石。政黨關係和
諧是建立在高度政治認同的基礎上的,而這種認同是以政黨的組織獨立、。沒有平等相待,,絕不會建立和,也不能,中國共產黨居於,各民主黨派是接受中共領導的參政黨。在這種情況下建立、促進和實現政黨關係和諧,最基本的就是充分體現平等的黨際關係。
我國多黨合作中黨際關係的平等,首先體現在對民主黨派組織獨立性的尊重上。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雖然性質、作用和組織規模不同,但都是獨立的政黨,都是以憲法作為活動的根本準則。在國家政治生活和多黨合作中,中國共產黨雖然居於領導和執政地位,但各民主黨派享有憲法規定的權利和義務範圍內的政治自由、組織獨立和法律地位平等。中國共產黨明確指出,對民主黨派實行政治領導,“決不意味著我們黨可以把它們當作附屬的團體,決不意味著我們黨可以去命令、干涉或者控制它們”。而且,在關於民主黨派工作的有關檔案中強調,不要代替它們確定方針政策,不要干預它們的選舉和人事安排,不要干涉它們發展組織的工作,不要代替它們管理機關幹部。中國共產黨對民主黨派的領導是政治領導,是政治原則、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針政策的領導,並寓領導於民主協商之中,通過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正確實施和發揮共產黨的先鋒模範作用等方式來實現,使民主黨派心悅誠服地接受黨的政治主張。
為各民主黨派提供充分發揮作用的空間,也是黨際關係平等的重要體現。毛澤東在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上明確指出:“我們必須把黨外大多數民主人士看成和自己的幹部一樣,同他們誠懇地坦白地商量和解決那些必須商量和解決的問題,給他們工作做,使他們在工作崗位上有職有權,使他們在工作上做出成績來。”中共中央和2005年分別制定下發的《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意見》和《
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建設的意見》,在明確各民主黨派參政黨地位的同時,對如何有效發揮民主黨派成員、無黨派人士在人民代表大會中的作用,舉薦他們擔任各級政府和司法機關中的領導職務,進一步發揮他們在人民政協中的作用,都作出了具體的政策規定。在多黨合作中,黨和國家的重大方針政策、國家領導人選的變更、重要會議及通過的檔案、重大決定和舉措等,中共都要與各民主黨派協商、徵求意見,並堅持協商於決策之前和決策執行過程中。中共問題考察調研。出重要建議200多項。中共中央和國家領導人會見外賓時,邀請民主黨派中央領導人蔘加;出席重要慶典、慰問、紀念活動,邀請民主黨派中央領導人蔘加。
黨際關係平等還體現在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的互相監督上。互相監督,就是共產黨可以監督民主黨派,民主黨派也可以監督共產黨。由於共產黨處於領導和執政地位,互相監督主要是民主黨派監督共產黨。中共領導人經常鼓勵民主黨派當諍友,敢於講不同意見;多次告誡中共各級領導幹部,“聞過則喜,從善如流”、“聽得進逆耳之言,容得下尖銳批評”。並從知情、溝通、反饋三個環節上予以加強,“使民主監督的渠道更加暢通、程式更加規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為了進一步發揮各民主黨派的民主監督作用,中共先後在縣級以上監察、檢察、審計、教育部門以及稅務、土地等部門,聘請了五萬多名民主黨派成員擔任特約監督員。
四、基本理念的合理性,為我國政黨關係和諧確立了實踐原則
和諧不是沒有矛盾,而是沒有根本的利害衝突和外在的激烈對抗;不是要消滅不同和分歧,而是要對不同和分歧進行正確對待和妥善處理;不是無原則地一團和氣,而是在共謀發展中各得其所、融洽相處。我國政黨關係是同和異的統一體,政治方向、根本利益上的同與思想認識和自身利益上的異,構成了政黨關係的基本矛盾和運動方式。這種同和異的矛盾,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政黨性質、構成和功能作用的變化而變化,在不同歷史時期有不同的內容、特點和表現方式。確立科學的指導思想和方式方法,辯證地處理同和異的關係,是建立和諧政黨關係的基本問題。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在多黨合作中,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從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中汲取營養,著眼長期合作、穩定合作,形成和確立了一系列正確處理同和異矛盾的基本理念和原則,為建立、鞏固和。
,,它揭示了社會存在和發:多樣存在、和諧發展。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的多黨合作就建立在和而不同的基礎上,並把和而不同作為長期共存、共同奮鬥的一個基本理念。無論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還是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我國民主黨派的社會基礎、性質和作用都與中國共產黨有著很大的不同,但在多黨合作中,它們始終承認、尊重、包容和寬容這種不同。新中國成立初期,周恩來明確指出:“每個黨派都有自己的歷史,都代表著各自方面的群眾。有人要求各民主黨派都和共產黨一樣,如果一樣了,則共產黨和民主黨派又何必聯合呢?正因為有所不同,才需要聯合。如果民主黨派的思想作風都和共產黨一樣,又何必有這幾個黨派存在呢?”改革開放以後,同志又強調,不能要求民主黨派跟共產黨一樣,“民主黨派都變成跟共產黨完全一樣,它就沒有作用了”。
第二,堅持求同存異。由於我國的多黨合作建立在共同的政治基礎之上,因此,求同是長期穩定合作的基本要求。這種求同,既要在政治原則和政治方向上尋求共同點,又要在異中求同、化異為同上擴大共同點,在不斷增進共識中鞏固和發展多黨合作的思想政治基礎。由於多黨合作建立在和而不同的基礎上,因此,存異也是長期穩定合作的基本要求。這種存異,既要存體現民主黨派性質和特點等只能保持而不能消除的異,又要存由於成員構成不同和形勢任務變化,各民主黨派中出現的但不同於共產黨的思想認識方面的、雖然不正確但不屬於政治原則和方向上的、在一定時期和一定條件下應當包容的異。求同存異,核心是正確認識、對待和處理異,基本方式是具體分析、區別對待、體諒包容。對民主黨派在黨的性質、功能和作用上存在的異,將長期存在和保留;
派提出的有益於國計民生的異,與其說允許,毋寧說歡迎;對民主黨派成員存在的一些不正確的思想認識和政治觀點,只要無礙大局、無關巨集旨,就要包容和寬容,按照“團結—批評—團結”的公式,在自我學習、自我提高的基礎上,做好思想教育和政治引導工作,在保持寬鬆穩定的政治環境中增進共識、一道前進。
第三,堅持互利共贏。這是鞏固和發展和諧政黨關係的一個根本性理念和原則。我國黨際關係建立在統一戰線和多黨合作的基礎之上,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具有共同的奮鬥目標。所以,系,既不是勢不兩立、我活,黨合作歷史中,則。例如,當人民解放戰爭取得決定性勝利後,中國共產黨沒有建立一黨政府,而是在“五一口號”中號召“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社會賢達迅速召開政治協商會議,討論並實現召集人民代表大會,成立民主聯合政府”。新中國成立時,中央人民政府的副主席、委員,政務院的副、政務委員,所轄的34個部、會、院、署、行中,有50%左右由包括民主黨派成員在內的黨外人士擔任。此後,在歷屆全國人大會副委員長、常務委員和代表中,都有相當數量的民主黨派成員;在歷屆全國政協中,都按比例安排了民主黨派成員擔任政協委員、、副主席。2006年6月,胡錦濤同志在全國統戰工作會議講話中強調,多黨合作中“既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又要促進多黨派團結合作;既要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又要發揮民主黨派參政議政作用;既要重視做好民主黨派的思想引導工作,又要真誠接受他們的民主監督;既要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又
要積極支援民主黨派加強自身建設,使執政黨建設與參政黨建設相互促進,更好地統一於多黨合作、共創偉業的歷史程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