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中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
人際交往是學生心理成熟與個性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內容。良好的人際關係是在交往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下面是小編給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文章內容。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培養中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的方法:引導學生儘快適應集體
一個班集體在剛剛組建的時候,僅僅是一個鬆散的群體。從一定意義上說,建立班集體的過程,正是班級人際關係網路形成並逐步優化的過程。學生進入一個新的集體,面對新老師、新同學,會有陌生感。通常會有兩種極端表現,或是做一個默默無聞的人,或是為了吸引他人的注意過於積極地表現自我。作為班主任,如果能在一個集體組建初期就營造出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氛圍,對於班集體建設是非常有利的。我每接一個新的班級,尤其注意學生言談舉止。在文明禮貌方面,教學生學會禮貌待人,會用“請”、“謝謝”、“對不起”“沒關係”等禮貌用語,引導學生在平時的交往中學會面帶微笑,見到師長主動問好。這些看似是小學生都懂得的道理,由於種種原因,在如今的初中生群體中卻似乎已經被淡忘,往往也正是因此而導致部分學生無法很好地融入集體。因此,在合作技能方面,對學生強調輪換、分享行為,強調對別人意見的理解和採納能力。同時,也努力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同情心,在別人有困難的時候主動提供幫助。一旦形成了和諧的同學關係、充滿信任的師生關係,班集體建設也就踏上了正軌。
培養中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的方法:關注特殊學生,努力創設交往情境
心理學研究表明,個體的歸屬需要若長期得不到滿足,會造成“歸屬焦慮”,致使個體情緒焦躁、低落,不願與他人交往。具有“交往障礙”的學生如果能夠得到同伴的認同、集體的採納,會在很大程度上滿足歸屬需要,改善交往狀況。我碰到過這樣一個學生,她是初二轉到我班的,轉學的原因據說是與原班級的同學無法相處,導致不願走進學校學習。轉到我班的第一天,她整整一天沒有說一句話,也沒有任何表情。轉眼間,一星期過去了,她的這種狀況絲毫沒有改觀,我擔心又會出現不願上學的現象。經過與班長的協商,由她負責“主動出擊”,努力接近該同學。活潑能幹的班長嘗試了她所能想到的一切方法,最終卻以失敗告終。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發現新同學在課間時常會關注教室後面的黑板報。當新一期黑板報進入準備階段,我就請宣傳委員徵求新同學的意見。出人意料的是,新同學對出黑板報很感興趣,大膽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也最終應邀加入了出黑板報的行列。這一期的黑板報得到了大家的認可,也就是從這一期黑板報開始,新同學不再悶不做聲,在課間也能聽到她的朗朗笑聲,她也主動協助宣傳委員制作黑板報。作為班主任,我們很有必要為這些有“交往障礙”的學生創造一個自由、寬鬆、愉悅的交往情境,鼓勵他們去交朋友,使他們擁有一批熱情活潑的夥伴,並在這些夥伴的帶動下,積極參與活動,融入集體生活。
培養中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的方法:引導學生正確解決矛盾
初中生正處於身心發展的不穩定時期,成人感帶給他們較強的獨立意識,但思維的不全面性又造成觀念上的極端與行為上的“我行我素”。加之在家庭中的“主體”地位,往往表現出“我為中心”以及“年少輕狂”,甚至盲目追求標新立異,這些因素導致的結果是人際關係緊張,矛盾層出不窮。在出現矛盾的情況下,如果同伴之間不能相互包容,那麼交往的關係將會中斷。一旦學生間產生矛盾,班主任可以引導學生正確解決矛盾。在解決矛盾的過程中,需要溝通,學生的交往能力也能得到極大提高。
1.角色互換。矛盾的產生往往是因為學生過於以自我為中心,堅持己見,互不相讓。班主任不妨利用角色互換的原則,引導學生換位思考,為對方著想。角色換位可以幫助學生進行交往語言、交往技能的運用,幫助學生走出自我中心,學習站在他人的角度上來思考問題。
2.共同協商。意見不一才會產生矛盾,有時並不能明確區分誰對誰錯,只是因為各自為自己的意圖辯解而發生衝突。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只是簡單地讓產生矛盾的任何一方放棄自己的想法,聽從另一方的意見,無法做到心服口服。而共同協商,既可以讓矛盾雙方進一步闡明自己的合理觀點,也能培養共同協作的能力,進而增進了解。
總之,人總是在一定的群體中生活,總是在不斷的交往中從事工作、學習和其他社會活動的。幫助學生提高交往能力,能使他們早日成為適應集體、適應社會、能與人愉快協作的具有健全人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