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與人交流溝通
溝通是情緒轉移、資訊傳遞、感覺互動的過程,具備相應的知識、能力及心境很重要。多花時間成長自己,練就正確的思維、思考、表達和行為方式,這樣與他人溝通起來會更有效果。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於,歡迎借鑑參考。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猶如脣齒,總有磕碰的時候,它會發生在家人之間、同事之間、甚至是陌生人之間。面對這些磕碰矛盾,我們該如何解決呢?是靠雙方爭的面紅耳赤?還是大打出手呢?顯然,這些都是不明智的做法,它非但不能化解矛盾,而且會使矛盾更加激化。要想化解矛盾,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我們要學會溝通。
生活中,在我們身邊、或者在電視上,常常看到許多家庭由於缺乏溝通,而發生的悲劇。孩子不愛說話,不愛學習,經常逃課,整天沉溺於網咖,家長急的團團轉,天天不工作,出去找孩子,找回來就是一頓毒打。沒過幾天,孩子依然逃課上網,家長一次比一次打的厲害。最終,孩子視父母為仇人,不肯叫父母,而父母心寒如冰。難道這是我們願意看到的結果嗎?我想如果家長能心平氣和地和孩子進行面對面的溝通,聽聽孩子內心的想法,看看他內心真正需要什麼,而孩子也能設身處地地為父母想想,這樣的悲劇一定不會發生。
在家庭中我們需要溝通,在工作中,我們同樣需要溝通。工作中的同事,可能由於不一樣的生活經歷、文化,背景,所以處理同一件事時,可能和你存在分歧。這時我們不能自以為是、或是固執己見,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別人,而與同事發生爭吵,產生矛盾。我們要知道,人與人之間的思維是不一樣的,有時不存在對與錯,面對工作上的分歧,我們要及時溝通,取雙方的精華,直到達到一致,得到最優方案,因為大家的目的是一樣的。對於這點,我深有體會,在建築單位,部門多,來自各個地方的人都有,有些工作是幾個部門都要進行的,這就要求我們各個部門要互相溝通,不能各幹各的,否則勢必造成工作上的疏漏,有時甚至會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因此,我們部門與部門要溝通,部門內部也要溝通。
據臺灣《康健》雜誌近日報道,英國《康復對話》一書的作者南茜·格爾馬丁提出了“療效對話”的10項原則,幫人們更好地聽人傾訴。所謂療效對話,就是將心比心的交談,讓傾訴者獲得適度放鬆,從而達到治療的效果。
10個與人交流溝通的技巧:
1.長期守候。
2.勇敢地挺身而出。
3.和別人分享自己的事。
4.不要替傾訴者下判斷,鼓勵他表達自己。
5.聆聽。仔細聽對方說什麼、沒說什麼,不要急於知道前因後果。
6.停頓。在對方敘述過程中出現停頓時,可以適當提問,比如“為什麼會這樣”。
7.設身處地、主動幫忙。設身處地地考慮別人可能需要的幫助,這是助人的第一步。
8.提供可用資源。盡力提供可用資源,如找專家來解答問題,找相關書籍閱讀,或是乾脆提供一個躲避的空間。
9.感同身受。人們通常可以察覺到聆聽者的內心想法。因此,在勸慰別人時,應設想如果自己處在這種環境下會怎麼做。
10.支援傾訴者最好的辦法,就是允許對方哭泣。傾訴者哭泣時,應該安靜地坐在他身邊,不要急於安慰或遞面紙讓他擦乾眼淚。
溝通是人與人之間心靈的交流,它能化解各種各樣的矛盾,達到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因此,我們要學會溝通,讓溝通建起我們的和諧家庭、和諧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