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拳擊與業餘拳擊有何不同

  拳擊英文:boxing;pugilism,法文:Boxe是戴拳擊手套進行格鬥的運動專案。它既有業餘的也稱奧運拳擊,也有職業的商業比賽。比賽的目標是要比對方獲得更多的分以戰勝對方或者將對方打倒而結束比賽。與此同時比賽者要力圖避開對方的打擊。 拳擊被稱為“勇敢者的運動”。早在古希臘和羅馬時代就有許多有關拳擊的記載。在古代奧運中,拳擊運動就已經是比賽專案之一。到第三屆在聖路易斯舉行的現代夏季奧運會,男子拳擊正式被列入比賽專案。下面是小編專門為您整理好的:。

  

  目前,國際上很多體育專案已不再有“業餘”與“職業”之分。但由於人們長期以來對直接身體對抗的拳擊存在認識上的誤區,所以,拳擊運動至今仍流行著兩種不同形式的比賽——業餘拳擊與職業拳擊。

  職業與業餘拳擊除了運動水平相差懸殊、比賽規則有很大不同外,在賽事的性質、時間、防護、量級、宣傳和裁決等方面也有著很大的差異和區別。

  【區別一:比賽的性質不同】

  職業拳手參加的比賽完全是商業性質的娛樂活動。拳手打比賽的目的是為了賺錢。不論拳手在比賽中結果如何,只要一踏進拳擊場,在不違犯遊戲規則的情況下參賽,比賽結束後,拳手就可以拿到事先雙方商定好的報酬。

  職業拳手參賽報酬多少根據拳手所在級別不同和在拳壇上影響力的大小差異很大。一般行情是,重量級拳手報酬最高,中量級次之,輕小級別則較少。

  身價在上千萬美元的拳手有如鼎盛時期的泰森,老霍、退役前的劉易斯等。現在由於重量級缺少有實力的明星拳王,中量級內的霍亞獨拔頭籌,身價超過所有重量級拳王。

  由於職業拳手把打拳視為一種生存方式,所以他在比賽中獲取的報酬是維持生存和訓練繼續參賽的經濟保障。

  同時,他還必須自己花錢僱請教練、陪練、醫生等與訓練和比賽相關的人員。而且美國的有關法律規定,職業拳手必須在有經紀人的情況下才能安排比賽事宜,拳手自己是不能私下與其他拳手簽訂任何比賽協議的。所以在經紀人的合同約束下,拳手的賽事與行動就會受到一定的約束和限制。

  經紀人具有讓拳手獲得利益和維護拳手利益的作用,對拳手未來的發展影響很大,故拳手都千方百計為自己尋求最理想的經紀人。當然了,經紀人最後要從每場比賽的報酬中分得一定比例相關法律規定,經紀人所得不得超過拳手比賽酬金的33%。

  拳手挑戰拳王的資格是經過無數次的排名戰,競爭、提升名次後才有機會獲得的,不是拳手想和誰打就和誰打,關鍵要看你和誰比賽讓觀眾感興趣。

  業餘拳擊以鍛鍊身體、提高運動技術水平和促進增加友誼為宗旨,一直朝著體育教育的道路前進和發展。業餘拳手參加的比賽是代表國家或地區,運動技術水平是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開展該項運動的綜合實力。

  參賽拳手只獲得獎牌,沒有酬金,舉辦比賽的組織不發一分錢給獲獎運動員,拳手參賽的費用都是由參賽國政府投入,運動員平常是領政府工資的。

  業餘拳擊運動的最高水準是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拳擊比賽,還有如世錦賽、洲際之間的賽事都是屬於國際業餘拳擊聯合會的正式賽事。在這些比賽中獲得獎牌的拳手其所在國家或地區視其實際情況都給予不同程度的獎勵,因為他們代表的是國家或地區的榮譽。

         

  【區別二:比賽的時間不同】

  首先體現在比賽回合數上,職業拳擊比賽的回合數多,時間自然也就長。因為是商業賽事,必須滿足觀眾的觀賞需求和與門票價值對等的時間保證。

  職業拳擊比賽的初期是沒有回合數限制的,直到一方失去反抗能力認輸才算結束,比賽相當殘酷。後來了保護拳手的安全,拳王爭霸賽的回合數被限定為15回合。

  1983年,美國的WBA輕量級拳王雷·曼西尼在衛冕戰中於第14回合打死了韓國籍挑戰者金得九,金得九的老母因喪子悲傷過度,服毒自殺,訊息一經披露,給世界拳壇帶來的震撼無疑是強大的,世界各大媒體開始探討15回合的比賽是否適應職業拳擊發展的需要,在強大的外部壓力之下,經過反覆論證,最後把拳王爭霸賽的回合數減少為12回合,除正規爭奪拳王頭銜的比賽必須要打12回合外,其他比賽則根據雙方拳手情況和比賽的需要可以是4、6、8、10或12回合。

  職業拳擊比賽為了滿足現場觀眾和有線電視網客戶的要求,每組織一場拳王爭霸賽必須保證有40個回合總數的比賽。所以,正規的拳王爭霸賽必須要找3~4對打墊場賽的拳手,以滿足拳擊組織對時間的要求。

  職業拳擊比賽每個回合打3分種,中間休息1分鐘,如果打滿全場,全程賽制47分鐘,拳手在拳臺上實際打鬥的時間為36分鐘,這對拳手的耐力、意志是一個相當嚴峻的考驗。

  業餘拳擊打過3分鐘的3回合;2分鐘的5回合;現在實行的是2分鐘的4回合制,中間休息1分鐘,全程賽制11分鐘,實際搏鬥時間只有8分鐘,只相當於職業拳手打2回合多一點時間。

  這種短賽程的比賽,是為了提高業餘拳手因加帶護具過多缺乏觀賞性而實行的崇尚攻擊力的一種辦法,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比賽的激烈場面。

  【區別三:穿著防護不同】

  職業拳手上場比賽最明顯的標誌是光著膀子,不戴頭盔,只穿短褲。短褲的形式、顏色也是各式各樣五花八門。對拳手唯一的保護是咬在嘴裡的牙託,其他只能靠拳手自己在運動中藉助防守技術和自身的抗擊打能力去完成。這樣做的最大目的就是滿足商業需求,觀眾可以從這些最直觀激烈、精彩的對抗中感受到最原始和最真實的衝動。

  所以對拳擊不單是職業拳擊歷來有兩種截然不同的看法:有人看到的是野蠻,有人看到的是藝術。這兩種觀點水火不能相容,長久以來爭執不下,所以要求取消奧運會拳擊專案的呼聲一直就沒有停止過。

  還是奧委會前主席在二十多年前面對羅馬教皇和英國議員取消拳擊的呼籲公開答覆時說得好:汽車是當代人類生產與生活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是否因為車禍給人類帶來不幸就停止生產或使用汽車呢?

  所以,從1904年拳擊走進奧運會,100年來,它一直是奧運會比賽的重點專案。

  職業拳手不僅防護簡單,而且參賽時戴的拳擊手套也比業餘拳手輕薄,比賽中追求擊倒場面,傷害事故也比業餘拳賽多。

  業餘拳賽是很注重拳手安全的。除了和職業拳手一樣咬牙託外,拳手比賽時穿戴頭盔、背心,使用比職業拳手更原始的拳擊手套,大多數比賽以點數定勝負,少見擊倒不起或懸殊的比賽,運動員身體上也不許有任何塗跡紋身和圖案。

  【區別四:量級的劃分不同】

  由於職業拳擊對拳手的保護措施因商業性質的需求相對很少,場上比賽時間反而長,故此,世界拳擊組織對量級的劃分標準相當嚴格,特別是輕小級別。

  每個量級間的體重差異只有1公斤左右,大級別稍寬,但即使是體重差異最大的輕重量級79.4公斤過渡到次重量級86.2公斤,也有6.8公斤差異。職業拳擊由48公斤劃分到86.2公斤以上17個級別,其間差異38公斤,平均每個級別只有2.2公斤。

  職業拳手同時可以參加幾個拳擊組織的排名賽,獲得各級別冠軍的拳手稱為“拳王”,金腰帶是拳王頭銜的象徵,能夠獲得和拳王比賽機會的拳手一般都是該拳擊組織內排名在前具有挑戰資格的。

  每個量級都有拳王,一個優秀的拳手,可以有機會統一幾個拳擊組織同一量級的拳王頭銜,如劉易斯、霍普金斯等。拳手可以跨級別升降級打比賽,條件是在體重符合要求的情況下,還必須放棄你在原級別中獲得的一切榮譽和排名。

  相對職業拳擊的量級劃分,業餘拳擊就寬鬆了許多。由於賽制短,拳手保護措施完備,量級的劃分間隔沒有職業拳擊細。奧運會以前設定12個量級,81公斤到91公斤間隔達10公斤,從48公斤到91+公斤,其間有43公斤差距,每個級別差異達3.6公斤。

  為了適應奧運會專案的改革需要,開羅會議上國際業餘拳聯已決定從本屆奧運會起將12個級別改為11個級別,把原63.5、67、71公斤三個級別壓縮為64和69公斤級。

  【區別五:包裝宣傳方式不同】

  職業拳擊比賽是要賺錢的,拳擊經紀人敢於在拳手身上投資,推廣人敢於花錢運作這些大規模的賽事,就是衝著拳擊比賽產生高額回報而來。拳手進入職業拳壇後,在圈子裡樹立威信和擴大影響力是很重要的,越是有影響的拳手,就越有市場號召力。

  當推廣人簽單賽事後,就開始對比賽進行不遺餘力的宣傳推廣、巡遊造勢,製造花樣百出的新聞釋出形式,公佈真真假假的拳手與拳賽資訊,其目的就是為了擴大比賽的幅射面,兜售門票,還要拉來有線電視網客戶好從中分紅。

  為了滿足商業賽事的需要,調動現場觀眾的情緒,增加熱烈氣氛,職業拳賽在拳手出場儀式上更是大作文章,盡情渲染,比戲法更精彩,如“王子”哈米德的出場儀式很多觀眾來說就是比看拳賽都重要的節目。

  職業拳王爭霸賽開始時,挑戰者首先出場,等挑戰者進入拳臺後,拳王才在眾人擁簇下腰繫金腰帶出場。現在由隨從雙手高舉過頭以示威嚴的方式也得到了拳擊組織的認可。

  賽前拳王把金腰帶交給裁判,然後由裁判交給世界拳擊組織的代表保管,如果拳王衛冕成功,金腰帶繼續歸拳王;如果失利,金腰帶就會授予挑戰成功的新拳王。

  任何一個連續4年衛冕的拳王將在一個特別儀式上被授予精美且價值昂貴的正式金腰帶約值5000美元,並將終身擁有這條腰帶;連續3年衛冕的世界拳王,被授予一枚特別製作的世界拳擊組織榮譽獎章。

  比賽間隙的1分鐘休息時間內,由事先挑選出的品貌兼優的女大學生身著熱情奔放而不豔俗的三點式服裝,手舉回合序數牌繞場一週,一是為觀眾報數;二是緩和緊張氣氛。

  業餘拳擊比賽就沒有如此繁雜的出場儀式和賽前事後的推廣,即使現場沒有觀眾,比賽也會照樣進行。因為奧運會拳擊官員和運動員只注重名次和比賽過程的公正,比賽能否盈利不是他們考慮的事情。運動員在上屆比賽中獲得的獎牌也沒必要帶到現在的賽場。總之,業餘拳擊缺少了職業拳擊的商業濃度。

  【區別六:裁判評分不同】

  職業拳賽中有1名場上裁判和3名臺下打分評判。3名評判分別坐在拳臺周邊三個不同的方向,採用手工記分的方式打分。每個回合結束後,評判將自己給拳手打出的分由專人收集後送交給拳協代表,由代表在總分表上彙總。

  一旦評判給一個回合作出裁決,就沒有機會變更和調整,以使評分保持公正。職業拳擊記分方法實行10分制,勝方10分,負方最低不能低於6分。

  職業拳賽的打分標準是以擊中拳的質量為標準,看擊中拳是否準確、有力、完美和具有衝擊力,分重擊和輕擊,後手直拳、上下鉤拳、擺拳、交叉拳、有力的重刺拳等明顯擊中對方的重要部位都算重拳。輕擊包括2個輕刺拳等於1個有力的刺拳,3個刺拳等於1個重拳。區分輕重的目的是為了體現評分的公正和客觀。

  在職業拳擊中,被擊倒的拳手在臺上裁判讀到3秒之前站起來,只輸1分;若3秒後起來輸2分;如果同一回合數次被擊倒,輸去的最高分為4分;若被擊倒後10秒不能起來,裁判就可以判其被擊倒,並輸掉比賽。

  在職業拳賽中,如果事前沒有一回合3次擊倒的限制,臺上裁判認為擊倒並未給拳手造成多大影響,比賽可以繼續進行;若臺上裁判認為拳手已經失去反抗能力,或受傷的程度徵得賽場醫務監督同意,認為比賽會對拳手造成傷害時,可以及時終止比賽。

  業餘拳擊比賽時,臺上有1名裁判,臺下有5名評判,2名評判分別坐在仲裁委員席對面拳臺下的同一邊,其他3名評判各坐在拳臺另外三面的中間,評判是以按動電腦打分器打分的。

  為了保證參賽拳手的安全,業餘拳聯規定:一,如果雙方拳手實力差異較大時,裁判員可以終止比賽判優勢者獲勝;

  二,當拳手遭到重擊,裁判要立即進行強制數8,即使拳手在8秒前恢復正常、舉手示意可以繼續比賽,臺上裁判仍需強制性數完8秒;

  三,在一個回合中,若拳手被3次強制讀秒或全場比賽中屢計4次讀秒,裁判即可終止比賽,判擊倒方獲勝。對擊倒者在10秒內不能起來或即使起來已喪失比賽能力者,裁判也會終止比賽。

  雖然職業拳擊和業餘拳擊都有嚴格的規則限制,但裁判在執法的尺度上又有明顯的區別:職業拳擊由於其商業性質所決定,裁判為了迎合觀眾的口味,調動賽場情緒,使比賽的場面激烈、火爆,對拳手比賽中的相互頂撞、推壓、扭搶等明顯屬於犯規的動作都很少給予判罰,追求最終擊倒使比賽具有戲劇效果,所以,職業拳手在技術、體能及精神上都具有比業餘拳手更高的要求。

  業餘拳擊則不同,雖然不存在高額報酬的誘惑,但每個參賽選手都代表了一個國家和地區參戰,它所獲得的榮譽是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的。

  所以,為了保證比賽順利進行,體現奧林匹克公正公平重在參與的原則,臺上裁判對比賽規則的執行是一絲不苟、十分嚴格的,任何違規的行為都要立即判罰,輕者警告、扣分,重者停止比賽或取消拳手比賽資格。

  職業拳手和業餘拳手的身份界線也是很分明的。國際業餘拳聯明確規定:職業拳手不得參加業餘拳擊比賽,而業餘拳手也不得參加職業拳賽。如果業餘拳手參加職業比賽,就意味著他自動放棄了業餘拳手的身份。

  古巴著名拳擊運動員斯蒂文森和薩旺之所以受到古巴人民的愛戴,就是因為他們為了古巴人民的榮譽,甘願放棄來自美國職業拳壇的重金誘惑和個人發財的機會,終身以一名業餘拳手的資格代表古巴3次踏進奧運會賽場,3次為古巴摘取奧運會重量級拳擊金牌,顯示了他們強大的實力和崇高的人格魅力。

  而對唐·金誘使斯蒂文森和阿里大戰一場的100萬美金,斯蒂文森當時說了句名言:“100萬美元怎能與1000萬古巴人的榮耀相比!”

  但我們還是應該看到,在大多數拳擊運動員眼裡,成為職業拳王才是他們人生的價值。很多職業拳王都是在業餘拳擊中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或在奧運會上取得獎牌後步入職業拳壇,經過幾年的鍛鍊後成為職業拳壇明星的。像阿里、福爾曼、劉易斯、老霍、瓊斯、霍亞等,他們都曾是奧運會拳擊獎牌獲得者。

  雖然職業拳手安全措施簡單,比賽殘酷、激烈,甚至經常發生傷害事故,一場拳賽下來眉骨開裂、鼻青面腫是司空見慣的,但面對幾十萬、上百萬甚至千萬美元的重金誘惑,拳手們還是十分情願投身到職業拳擊運動中來。

  職業拳擊與業餘拳擊還有很多細節上的不同,但通過以上六個方面的對比和認識後,大家會對同一種運動、不同玩法的拳擊有一個全新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