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散打發展與繁榮

  長期缺乏對抗實戰的傳統武術,現今與其根本技擊漸行漸遠甚至到了被挖掘搶救的邊緣。當然人們也為之做了大量的努力,但始終沒能取得實質性、根本性的改變。在傳統武術理論和實踐方面總是在創新與繼承二者之間徘徊,而未能找到二者的契合點。下面是小編為專門您整理好的:現代散打的發展與繁榮。

  

  由於歷史的原因,傳統武術擂臺賽事停止近百年,導致傳統武術的精髓——技擊越來越處於低迷狀態。長時期的低迷處境,讓國人對武術在現代散打中的作用、地位逐漸失去了信心,人們從開始那種狂熱的追捧,走向了反向的極端,將武術的實戰價值貶低得一無是處,我們從網上的許多武術吧,不難看到現代年輕人對武術的看法,雖然我們在中泰之戰、中美之戰、中日之戰的搏擊賽事中取得了不俗的戰績,但武術迷們不斷地發出另一種疑問:“既然中國武術的對抗競技水平在國際上高踞上風,為什麼在諸如UFG、PIRDE、F—1等真打實戰的國際頂級的搏擊賽事上,很難見到中國選手的風采?”顯然這個尷尬的問題讓人難以面對!人們對武術在當今的對抗實戰能力產生了懷疑,而這種懷疑之心不僅體現在武術迷之中,就連武術工作者也不例外。我們從目前武術散打的去中中國傳統武術化和單一化,就能看到教練、運動員對傳統武術自然包括傳統技擊的不自信甚至全面否定。

  那麼,有著千年傳承的中華武術傳統技擊究竟能否適應現代搏擊擂臺呢?這個問題一直是武術工作者和廣大武術迷最為關心,也是不斷研究的一大課題。遺憾的是從上世紀80年代初至今還沒有能夠解決好這個課題,究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重要的一條是擅武者往往欠缺文史,而鴻儒碩學則不精於技擊,難得見有具備合力者從理論與實踐雙向去推動武術的發展。

  客觀地講,自改革開放後,傳統武術整體上得到了迅猛發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然而在傳統武術的技擊術、傳統技擊運用到現代散打這個重要領域卻還存在著一些問題,距離武術發展的需要、距離武術迷們的期望值尚有較大距離。在當今實戰搏擊在國際體壇上大行其道之際,人們需要有更能體現中國特色、更高水平的傳統技擊術,被運用到現代搏擊中去,並期盼能夠取得輝煌的成績,展現中華武術的風采。那麼怎樣才能讓我們實現這個願望呢?頭一條,恐怕就是離不開科學、完善、實用的武術理論,離不開精粹的、能夠運用到現代散打中的傳統技擊技法和練功法,這就急切地呼喚這方面的專家能夠有實踐作為,來填補這個薄弱環節。

  源於實踐的理論,並不僅僅是對實踐經驗的概括和總結,更重要的是對實踐活動、實踐經驗和實踐成果的批判性反思、規範性矯正和理想性引導。一切事物離不開理論的指導與超越,作為實踐性極強的武術自然更是如此。在近期出版的一本專業武術書籍《傳統技擊與現代散打》進入人們眼簾之際,人們不禁眼前一亮,該書作者以理論的角度,客觀科學地分析了傳統武術、特別是傳統技擊的利與弊,利用自身深厚的文化武學功底,從古代典籍的探究到自身從小習武的體會出發,向人們證實了傳統武術的實用性及其獨特的價值觀。作者認為中國武術不僅有一招制敵的搏殺之技,也完全有適合現代散打的技法技術。然而儘管有這種優勢,傳統武術自身切莫要躊躇滿志、固步自封,而要以包容的態度吸納當今世界百家之長,才能夠立於不敗之地。同時現代散打學習繼承傳統技擊不能全盤照搬,而是要具備現代眼光,採取科學的態度,好好下一番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表及裡、由此及彼的改造創新功夫。作者既反對傳統武術自吹自擂的神話,更不提倡將現代散打與傳統技擊全然對立起來的極端做法。作者從理論的高度、高屋建瓴,提出了認為現代散打與傳統技擊既有區別又有聯絡的重要觀點。正確地指出現代散打從內容到形式都脫胎換骨於傳統技擊,它的身上必定滲透著傳統技擊的因子和要素。現代散打要發展,要提高,就一定要注意從傳統技擊裡汲取養料。書中作者不僅從武術理論方面給予中國武術精當全面的詮釋與解析,而且還用了相當的篇幅將傳統技擊的技法溶於現代散打之中,從訓練方法到輔助練習,再到傳統技擊精髓應有盡有,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統一。

  
 

  極有興致地將《傳統技擊與現代散打》這本書讀了數遍,深感此書確實是一部近年來武術書籍中理論性最強的一部著作。它彌補了現代武術散打理論上匱乏的缺憾,理清了傳統武術是否真的能打?怎樣將傳統武術搬上現代競技擂臺?……等重大課題,全書用了近四分之一的篇幅,將中國傳統技擊的過去、現在以及將來的發展講述得一清二楚,堪稱是一部知行合一的發展傳統技擊與散打的教科書。

  任何體育運動必須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之上,中國武術也不例外。中國武術相比其他體育運動,其現代科學理論依據顯得要少一些,許多東西全憑師授徒習的老經驗,鮮見科學理論的指導檢驗。通常用感覺、悟性、意會來教學,所以可複製性差,師傅教徒弟不知科學的重要性,按部就班前輩老師怎麼教我就怎麼教。這樣師傅自己可能練得非常好,卻很難教出優秀的弟子,這可能是武術一代不如一代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傳統武術依然陷此困境,古時好的東西,現代可能不讓用或用不上,我們怎麼在浩瀚無垠的中國武術海洋裡找到現代散打所需的東西呢?怎樣才能教授年輕人將傳統武術與現代散打有機的結合起來呢?《傳統技擊與現代散打》為我們打開了希望之門。

  該書作者從科學的角度,講理論重實戰,書中既有傳統技擊選粹,又有現代散打快摔,還有傳統武術用於現代散打的奇招、高招。以嚴謹、科學的態度揭示了古老帶有東方神祕色彩的中國傳統武術之精髓,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將傳統技擊中符合科學內容的技術精髓融入於現代散打之中,例如用形意拳中的滾捶破解拳擊中的直拳,用反背捶破解散打中常用的側踹……等等。該書的科學性還體現在決不將不切實際胡吹亂編旳東西收入其中,而是由淺至深地將武術的基礎練習、輔助練習、套路練習、對打練習,直到最後進入散打的整個學習訓練過程,系統、完備地介紹給讀者,使他們能夠科學地掌握科學的東西。如對形意拳的講述非常詳細、系統、科學,從形意拳中的代表性套路“砸勢捶”,到形意拳“安身炮”對打練習,再到形意拳散手實戰,十分完整全面。筆者甚至認為,即使一個從未接觸過武術的年輕人,只要按照此書嚴格訓練,也能成為武術強者散打高手。

  中國武術門派、套路眾多,蔚為大觀,這既是中國武術的優勢也是劣勢。優勢是豐富多彩百花鬥豔,適合各類人群學練;劣勢是令人眼花繚亂而往往無從下手,既不易推廣又難與國際接軌。這種優勢與劣勢的辯證法要掌握好才能益於武術的發展,《傳統技擊與現代散打》一書較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該書在種類繁多的拳種流派中精選了最具代表性的中國四大名拳的傳統技擊內容,有太極技擊術、形意拳技擊術、八卦掌技擊術、少林拳技擊術,同時也注意擷取了一些頗具地方特色或當代流行的技擊術,如:陝西紅拳散招三十九例、傳統技擊擒拿術、現代散打招數……等內容。這樣既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中華武術的博大精深、豐富全面,又解決了種類過於繁多的弊端。特別值得指出的是,這種遴選注重突出了一個“精”字,書中可以看到一些很難見到的傳統技擊打法,如“武當點打五攻法”,從而在一定意義上廓清了現代散打只能是低水平“胡打亂踢”的不實說法。該書作者明確而響亮地提出“精準打擊”、“功力招法融合”應是現代散打的發展方向這個新的課題。書中“《擊頭、頭打、民族風格》”一節對傳統技擊與現代散打擊打頭部的重要性做了精彩的闡述,作者以自身執教陝西散打集訓隊的實踐和觀摩國內外搏擊賽事的經驗,總結出了中國武術擊打頭部的特點、作用與安全性,對於散打規則的科學制定也有著積極意義。我們現代散打究竟是打法單一的“胡打亂踢”還是“精準打擊”的中國氣派呢?比賽中是否可以打擊頭部?既要發揮搏擊威力,又要保證安全,這樣看似難以解決的問題,在《傳統技擊與現代散打》一書中都可以找到答案。

  武術的本質就是實戰、實用。《傳統技擊與現代散打》一書,以實用為出發點,以中國傳統技擊為重點,將許多妙招、巧打公佈於世,讓武術迷們大開眼界受益匪淺。書中還將簡單易學的女子防身術單列一章,讓一些柔弱沒有武術功底的女孩子也能學以致用,充分體現出傳統技擊以柔克剛、以巧制勝的巧妙技法。

  《傳統技擊與現代散打》一書內容如此豐富、理論如此深切、實踐如此完備,很難想象此書為一人所著。然而當了解了作者的基本情況,心中的疑惑頓然消失。此書作者孫豹隱先生為陝西文化名人,著有《孫豹隱文集》共三十多種著作。曾任《文化藝術報》總編、中共陝西省委宣傳部文藝處處長、陝西省戲曲研究院院長、陝西省文化廳副廳長、陝西武術協會副主席。陝西文聯副主席、陝西省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文化部文學藝術專家委員會成員、國內外多家武術刊物特約撰稿人。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孫先生已在國內外體育武術報刊上發表了兩百萬字的武術評論、研究及實作文章。孫先生自幼酷愛武術,上世紀50年代末拜形意大師劉實君先生為師,其人天資聰慧、悟性極高,除形意拳外、八卦掌、太極拳、少林拳、以及拳擊等諸多拳種均有涉獵。尤其在散打實戰方面形成了自己獨到的風格和特點。出手如鞭,快似閃電,人稱“閃電手”,他業餘教授的學生,許多人都在全國散打比賽中獲得佳績。先生還著意與眾多的武術大家進行學術交流,如著名武術家李天驥、蔡龍雲、張文廣、沙國政、馬賢達、馬明達等,都與他相交甚密,共同為中華武術的大發展大繁榮努力。有了這樣學貫文武的知識儲備和幾十年的武術實踐,孫先生能寫出來《傳統技擊與現代散打》這樣厚度、實用的著作就在情理之中了。

  武術的發展離不開強有力的理論支撐。《傳統技擊與現代散打》的出版給了我們新的啟迪,武術的現代發展需要這樣的好書,時代呼喚多一些這樣的適時的好書!我們熱切地呼籲能有更多的如同孫先生這樣文武兼備的武術理論家、技擊家,站出來多寫一些這樣的好書,多培養一些武術人才,進而促使古老優秀的中華武術煥發出新的活力,大踏步地挺進國際體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