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時代發展與管理及管理學的科學性

  20世紀是管理學發展的一個世紀,在短短的100年裡,已經形成了很多流派,如經驗學派經驗學派又稱案例學派、群體行為學派、管理科學學派、經理角色學派、管理過程學派等等。20世紀的管理學思想活躍、流派眾多,為後來構築管理科學知識體系打了夯實基礎,極大提高了管理效率、孕育與發展了管理與管理學科學性的思想,也為管理與管理學發展的奠定了最初的方向—管理科學化。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隨著西方社會的戰後復興和生產力的高速發展,管理教育和管理研究都有了蓬勃的發展。這一時期,從事管理研究和教育的隊伍的構成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管理理論學派林立、百家爭鳴,進入了一個空前繁榮的階段。

  1 “和平崛起”呼喚管理與管理學的科學化

  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以嶄新的姿態出現在世人面前。這期間,記載著中國人的酸甜苦辣,又承載著中華民族太多的責任與使命。從對“黃禍論”、“崛起論”、“威脅論”、“崩潰論”等各種評論中“韜光養晦”轉變,到2003年中國領導人首次向外界明確提出了讓全世界人為之一震的中國將和平崛起。和平崛起理論的提出代表我國治國理論和對外政策的重大戰略思維形成,這對於國人也提出了更多希望與要求。無論在經濟、文化、政治方面都需要積極支撐這一重大理論。

  管理是伴隨著人類實踐活動發展起來的,哪裡有人類活動,哪裡就需要管理。在經濟、政治、文化方面對於科學管理及管理學科學化方面要求更高。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抗擊帝國主義及國民黨反動派,建立了新中國,到後來建設發展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路,都體現了中國共產黨豐富的管理學知識,在那個特殊的年代,中國共產黨面臨複雜的國內外形勢,要管理和協調一批受封建思想和近代帝國主義資本主義壓迫而具有“大雜燴思想”的老百姓農民階級、工人階級、小資產階級等,需要多麼豐富與科學的管理學知識。社會發展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時期,我國綜合國力已明顯提高,這對於管理與管理學提出了更多新的課題,國家要和平崛起,國家要發展強大,沒有科學管理思維的引導是很難有所成就的。

  要適應目前這個全球一體化的大趨勢,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需要藝術的微笑、需要人性化的管理、需要有創意的發展模式,這些都有賴於管理的科學化。管理已經成為國家治理、經濟發展、文化積累方面潛在的“指揮棒”。

  隨著人類社會實踐的豐富,成功和失敗經驗的積累和總結,人們越來越尊重客觀規律,形成了一套科學的管理理論。並且,伴隨著市場經濟的逐步成熟、國際競爭的日益激烈、系統性市場更加規範,政治、商業、文化資料以及與之對應的邏輯發揮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拍腦袋決策、賭徒思維”必定失敗,這樣,管理越來越科學化,管理學科也相應更加科學化。人類文明的不斷髮展,使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都有自己的個性和社會共同遵循的價值觀社會主義價值體系等,使得優質的、科學的管理越來越成為人們生活、學習、工作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管理工作者所佔的比率也相應越來越大,國家和平發展的模式越來越需要創新的管理理論,它離我國發展的目標也越來越近。

  2 管理與管理學的兩大現實屬性—社會性、時代性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對於管理學這個已經發展了百年的學科提出新的要求,也賦予了管理學新時代意義,特殊的社會需求,也給管理學絡上了深深的社會印記。30年前的中國改革始於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勝利召開,時至今日,中共十七屆三中全會再次部署新一輪改革,並由農村發軔,而且將在糧食問題、土地管理制度、農村金融體系、城鄉一體化建設等多方面有所突破,引發人們對於“土地管理”問題的高度重視,這對全國人民、特別是對廣大農民來說,無疑是一個生活中最大的喜事。初看起來,這是農業問題,但從深層次去審視,這就是一個管理學逐步運用到實踐中的問題。俗語稱:“農業穩,則天下安,農民富,則國家強。”早在新中國成立之初,毛主席就從我國實際出發,提出了“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糧食是基礎的基礎”的著名論斷,並領導人民開展了土地改革,極大地促進了農村生產力的發展、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社會主義的改造。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共產黨全面把握國內外發展大局,尊重農民首創精神,率先在農村發起改革,並以磅礴之勢向全國推廣。農村改革發展的偉大實踐,極大解放和發展了農村社會生產力,改善了廣大農民的物質文化生活。但是幾十年的發展,卻暴露了一系列與土地有關的種種管理問題,土地資源管理的科學化問題受到更多人的質疑,人們在想:中國有這麼豐富的土地資源,有如此豐厚的人力資源,為什麼會出現當前出現的種種問題呢?長期以來,人們將焦點更多放在土地資源的整合和分配上,卻忽略了土地問題中的軟體問題—土地管理科學化問題。而30年後十七屆三中全會卻給這片廣闊的土地帶來了新的生機,也帶來了新的科學管理學知識。

  同樣,在食品安全問題上也暴露出食品安全衛生系統的管理體制問題。隨著2008年9月,石家莊三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嬰幼兒配方乳粉食品生產許可證被停止使用,國家質檢總局釋出公告:登出“北京味全食品有限公司的嬰幼兒配方乳粉”等872家企業、910張食品生產許可證”。“三聚氰胺檢測一直是隱患,低價競爭導致新增成風”。甚至,在三鹿事件爆發後,出現了飼料和產品四處送樣化驗難的局面——因為有限的檢測機構內已經“擠滿了化驗牛奶的人”。同時,“為消除四川廣元柑橘大實蠅事件的影響”,不至於“引發消費恐慌”,有關部門“採取一系列果斷措施,封鎖撲滅疫情”。但是,擺在首位的應急措施還是“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普及大實蠅等植物害蟲對人畜無害的科學知識,消除消費者的恐懼心理。”我們必須承認:這是一條無效的欠缺考慮的措施。2008年10月份《揚子晚報》上已有宋桂芳寫過《居高臨下的專家理論救不了無辜的橘子》,其中的主要觀點解釋了管理理論與實踐脫節的現實現象,不禁讓人深思。在“衣食住行”中榜上有名的“食品”問題,居然已經發展到今天這樣尷尬的局面,人類生存問題讓人們擔憂,在食品的監督與管理上,出現瞭如此大的漏洞,這不得不讓人們想到在社會發展的路程上,國家到底把食品衛生管理監督擺怎樣的一個位置。不可否認,國家在食品衛生方面一直都是在努力著,但是傳統的管理學或者管理科學化的程序與管理的科學的實踐化的速度並不協調。強烈的時代性與社會性提出了更多迫切需要那些有效的管理科學化的成果,能夠解決現實問題或者防止問題出現的管理及管理學知識才是我們需要的。但是要從根本上解決或者緩解類似案例的發生,需要上升到管理學的高度,從管理科學化的科學方式上去為老百姓飲食的安全管理等方面去“保駕護航”,從而確保在其他涉及到百姓生活實際問題上的規範化、科學化、人性化。

  3 弱科學與淡藝術的綜合體——管理與管理學的最終屬性

  科學是反映自然、社會、思維等客觀規律的知識體系。管理的科學性也在於管理作為一個活動過程,其間存在著一系列基本客觀規律。人們經過無數次的失敗和成功,通過從大量實踐並抽象總結出一系列反映管理活動過程中客觀規律的管理理論和一般方法。然而管理在目的性上由於一些“突發問題”而顯得弱化;管理的研究過程上由於學科特點而弱化甚至屏棄了邏輯推理;再由於管理流派眾多和現實基礎很難保持一致的現狀,使得管理學只能扣上一個弱科學的“帽子”,最起碼在目前而言是這樣。

  藝術目前有三個定義,一是用形象來反映現實,但比現實有典型性的社會意識形態;二是指富有創造性的方式、方法;三是指形狀獨特而美觀的樣子。管理的藝術性就是強調其實踐性和創造性,沒有實踐和創造則無所謂藝術。而當前這種管理的藝術性並非完全的藝術性,從定義到研究層次、方法,管理的藝術充起量是一種淡藝術,而管理者主要靠的是人格魅力、靈感和創新等潛在的管理藝術,管理藝術沒有最優解,充其量只有滿意解。如何管理,受天時地利人和的影響,更受管理者本身的價值觀、風格和偏好的影響。總之,一個人有一種藝術,一個管理者也應有一門淡管理藝術。

  管理的科學性是管理的藝術性的前提與基礎。要將管理工作做好,如果只承認管理是一門藝術,而不承認管理是一門科學,就必然導致管理中的隨意性。在很多情況下,管理的藝術性是管理的科學性的補充與提高。在制度不完備的地方,就需要管理者的藝術。可以這樣說,管理藝術是對管理制度的補充。只有當這種管理的弱科學性與淡藝術性有機結合,互相補充,才能發揮“1+1>2”的功效,才能超過單一的管理科學性和狹隘的管理藝術性的價值和功效,充分發揮時代管理學的優勢。

  4 管理學面臨的世紀挑戰

  21世紀管理學所面臨很多難以逃避的課題。組織的資源由以勞動力、土地、資本為主,轉為以知識與資訊為主傳統的資源如勞動力、土地、資本和自然資源,支撐了整個20世紀的發展。但是,21世紀知識與資訊將成為發展的最大資源。如果這一說法成立,現行的資源管理模式是否應該放棄,未來的資源管理模式又應該如何?組織的成員由經濟人向社會人、自我實現的人轉變,在物質不是很豐富而又在逐步豐富的21世紀裡,人民迫於生計更多地扮演著一個追逐利益的經濟人角色,學者們以此構造了他們的理論體系和現實的經濟管理體系,然而在物質甚為豐富,人類生活有了大步提高之後,人們開始擺脫經濟人的頭銜,此時不僅經濟體系需要重構,對於人們工作努力的驅動源管理體系也需要重構。現在許多管理者在號稱進行“以人為本”的管理,也似乎在尋找一種未來的科學管理正規化,更加體現以人為本的管理學思想。

  21世紀人們的倫理將發生全新的變化。20世紀人的心智模式和思維方式是20世紀眾多約束因素綜合作用下的產物。這些約束因素在21世紀發生變化之後,作為管理的出發者,其價值觀念、思維方式等自然都會發生不可預知的大變化。然而,“重利不重義”的20世紀倫理道德和行為方式應該轉為全新的倫理道德和行為方式,以此來構造以後的社會和經濟體系。21世紀的管理學必須要覆蓋全新的管理倫理、管理價值觀和行為方式。故而探討未來的管理倫理學,也將會給管理者更多思想上的啟迪。資訊爆炸將導致資訊搜尋的困難,21世紀是資訊爆炸的世紀,資訊越是豐富,人們就越難及時搜尋到自己所需要的資訊。資訊社會中的人就像一艘孤舟一樣,獨自在江河中漂流。從所需資訊的角度來看,一個個生產者和消費者都是未充分獲取資訊的擁有者,如何架起溝通的橋樑,如何根據21世紀的資訊領域尋找全新觀念和體系的拓展方向管理與駕御他們,這些都是管理學需要研究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