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對整體動作的要求

  整體要求是全身起、承、轉、合的組合運動,以此來表示出各個部位的活動,在整體動作中,能達到協調、順和及完整性。下面由小編給您介紹:。歡迎閱讀!

  一、身軀在整體活動中的要求

  “長拳”的身型、身法要領是:虛領頂勁、含胸拔背、沉肩墜肘、尾閭中正、舒展大方。在動作轉變中,身法的定型還得加以說明。太極長拳也和太極拳一樣,執行有八個方位,即東、南、西、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還有八個勁別;掤、捋、擠、按、採、挒、肘、靠。這八個勁別有四正勁和四隅勁,再去結合上面的八個方位。所以身法定型,要根據勁別不同而有不同的定型。


  如何使兩者結合,從身法定型上區別四正、四隅,下面就以攬雀尾的掤勁與野馬分鬃的挒勁為例加以分析。掤、挒二勁,同樣是右弓步,掤勁屬於四正勁,挒勁屬於四隅勁。掤勁,右臂前掤、置於胸前,掌心向內,左手護後,勁點在右臂外側尺橈部,勁路向前,身體朝正前方,此乃畢恭畢敬的四正身法定型;挒勁,右臂向右挒出,掌心斜向上,勁點在右臂橈側,掌置於右膝蓋外上方,勁路向右外。此乃勁別之分。身法定型,身體與正前方向左側約20°。這是身法上正隅之別。

  二、腿法在整體活動中的要求

  例如擠勁與野馬分鬃的挒勁,同樣右弓步,可是,弓步形成方法不一樣。擠勁是由捋勁承接擠勁,在捋至終點時,左胯內收,腰右轉,將身體位置調向正前方,兩臂做好擠勢動作,向前直線擠出。掌在胸前方,勁點在掌背,此屬四正勁。在重心上移時,左膝蓋要離開左腳尖方向,內扣10°~15°,左踝關節鬆開,外踝後側著力後蹬,重心前推,左腳掌、腳跟就有螺旋向下、植地生根的感覺,這是四正勁腿法的運用。野馬分鬃的弓步形成,膝蓋不用內扣,隨著重心上移,右胯根蜷收,形成弓步,左腳著力點在外踝外側跟部,這是四隅勁腿法。這些腿法上的區別在外形上是不易看出來的。

  三、上肢在整體活動中的要求

  上肢以手為代表。兩手不斷運轉,肩、肘、腕三個關節,節節鬆開,手臂鬆柔圓活、自由活潑、如風吹柳條。在練拳中,兩手的活動範圍,尚需用意來控制,免其犯規。兩手運轉的原則是:左手管牢左半身,右手管牢右半身,以腕上內關穴為界,不超過鼻尖至“中極”,由上至下的這條中線中極在臍下四寸。手拳向後運轉,手不超出腰隙,手腕上“內關”超過中線,腋下挾癟,手向後超出腰隙,肱二頭肌腱牽拉鬆弛。所以兩臂旋腕轉膀,必須控制這兩個界限。

  走架時,掌向外運轉,要以手領腕,以腕領肘,以肘領肩;兩手由外向裡運轉時,要以肩帶肘、以肘帶腕、以腕帶手、外運內帶,肩關節均不要貫力,才可使手臂靈活、氣貫至掌指。

  四、下肢在整體活動中的要求

  不論是虛步後坐還是弓步向前,都要由大腿的股四頭肌吃力大腿上側,臀部之勁貫到腳跟,向前弓出,膝蓋接近腳尖垂直,屈膝80°,肌四頭肌有酸脹感覺,這樣才能配合好身型姿勢,也是練習太極拳腿功的關鍵所在。上身保持平衡,不使起伏除動作允許高低之外,關鍵在於膝關節屈而不直,提腳出步要經過支撐腿內側,再弧形向。斜前邁出,大拇指領正方向,前弓步、後蹬腳,腳尖保持45°斜角,切忌90°。前後兩腳的橫向距離與肩同寬,胯、膝、踝等角,關節要配合上肢的勁別來實現動作的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