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拳的動靜和爭力

  大成拳自問世以來,其拳學理論、訓練方法自成體系。大成拳,無套路和固定招法,強調站樁,強調意念誘導和精神假借,為王薌齋先生在20世紀20年代所創。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1、如果要把意拳比作自然界的一種事物。我們要把它比作什麼呢?

  龍捲風。這要從六面力說起。上下左右前後,如果同時運動,不是龍捲風麼?

  沒有前後的力,龍捲風不可能推倒房屋,沒有左右的力,也沒那麼容易晃動房子的地基。沒有上下的力,如何把房子掀起來呢?

  2、整和散。

  我們的好多人,都認為大成拳就是整,整比散好。我原來也是這麼認為的。其實是各有各的好處。整如果夠快,才能發揮整的優勢。換句話說,是更靈活。我們的拳是挺重,可打不到別人呢?

  那麼如何才能把整放到對手身上呢?好像我的名字。走步。走摩擦步。

  多用步法,活用步法,就算不能打到別人,也不要被別人打到。

  接著談,說到意拳,不能不說三角。這裡並非指三角力,而是指結構。

  什麼是意拳的結構呢?和詠春,八卦一樣,是三角。

  三角有什麼好處呢?

  首先,結構穩定,一點下面有兩點支援。再有,三角可以旋轉化去對方的力。

  保持三角,你可以不用很大力與對方對抗但卻能保持平衡。而你的放鬆又可以使你發出較大的力來。

  天下武術雖不同,但道理相通。望大家批評指正。

  第三點在你接觸對方的那一點在地面上的投影。越是接近正三角形,越穩固。而這種穩固並不需要本身用多大的力。不用多大的力就會放鬆,也可以發出更大的力。不論是什麼力,如果能打不到也是沒有用的。

  技擊之竅要還在鬆緊,如果頂住對方而自己緊了,發不出力來,那頂住又有什麼用呢?

  對於一字長蛇,我覺得通常人們太強調感應而忽視了結構的堅固。如果一字長蛇不能承受一定的力,在第一次衝撞中就已經被破壞了,還談什麼呼應呢?

  不要跟我說你總能有敏銳的觸覺感知能力,不與敵力相撞。所以,強度還是要的。總是鬆呀鬆的,你要是能硬接一拳還能放鬆下來,那才叫真鬆。

  該這麼說。‘不能靜則沒有此能力’靜是指精神集中的能力。“空間放大”能力是指吞吐變化的能力。‘協調的能力’ 是指爭力。

  如果仔細想來,我們的站姿本身就是一個穩定的三角形。

  其實,不論巧進也好,硬進也好,自身都要隨時打算挨對方的進攻,以為你自己一定不可能保證只打到別人,而不讓對方打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