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和健身氣功八段錦的比較介紹

  太極拳,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太極拳也是一種強身健體的武術拳法。太極拳有很多的健身氣功。下面是小編專門為您整理好的:太極拳和健身氣功八段錦的比較。

  太極拳和健身氣功八段錦的比較

  太極拳與氣功八段錦,在中國可謂淵遠流長。二者都注重人體自身內氣煉養,來調整人體陰陽,達到強身健體,祛病延年的目的。作為中國傳統優秀文化,它們是緊密聯絡,不可分割的。本文試從運動特點和養生原理這兩個方面對太極拳與氣功八段錦進行比較研究。

  1、太極拳的運動特點及養生原理

  太極拳綜合融匯了我國諸多拳種之長,結合古代的導引術、吐納術、吸取古典唯物哲學陰陽學說與中醫基本理論的經絡學說,是一種內外兼修的拳術。

  太極拳練習時要求氣沉丹田,採用腹式呼吸的方法,使之深、長、勻、細,日漸擴大肺活量,奠定健康的根基。練太極拳要周身放鬆,全身運動,以意導動,氣達四梢,內氣執行無處不到。不僅可使大動脈暢通,還可避免微迴圈毛細血管的過早老化,有利於血迴圈疾病的防治。現代社會物質生活的提高,空調、電扇使人免受寒暑之苦,卻使面板散熱功能下降,汗腺閉塞,面板的通透性弱化,有害物質得不到及時排洩,新陳代謝失調。練太極拳“一動無有不動”,在開合收放中使肌膚膨縮、毛孔張閉,一套拳下來汗腺通暢,保證了新陳代謝的平衡。練太極拳以意識引導動作,上下相隨,協調完整,活躍了神經中樞的指揮系統,增強了神經的靈敏性,延緩了其功能的退化。“生命在於運動”,然而超負荷的劇烈運動必使機體受到損傷和勞損。“生命在於靜化”。常以龜齡鶴壽比擬,然而過於求靜則精神萎縮,病氣易侵。太極拳運動綿綿不斷,動中求靜,“外示安逸,內益鼓盈”,動靜結合,運動適度,不用強拙之力,無傷大勞,對機體各器官形成良性刺激,有利於護養機體。常練太極拳,旋膀轉腕,撐襠開胯,伸筋拔骨,纏繞摺疊,不僅增強了筋肉骨骼的柔韌性,內勁、內氣的運用也使內臟的彈性增強,從而延緩了機體的衰老。不少研究還表明,經常練習太極拳對降低血脂有良好作用,能增強血管壁彈性和血管運動神經的穩定能力,使血迴圈處於良好狀態,並且增大肺活量,增強心肌營養,預防和延緩心臟疾病。據國外的一篇論文研究報道,認為保持屈蹲狀態的太極拳練習可以有效地增強下肢力量,提高平衡能力,減少老年人摔跤。

  從養生學的角度看,氣被視為生命之源。太極拳集技擊、養生、哲理於一身,在鬆靜自然的動作中,氣沉丹田,深、長、勻、細的呼吸,以虛靈之心,養剛中之氣,達到培本養元之根本。太極拳講究和順,“捨己從人”,不爭強鬥狠,把人生修為融貫於悠悠運動之中,陶冶人的情操和胸懷,把心理、生理、人生哲學連在一起,把心理平衡、延年益壽、生活情趣融合成一團,從而實現身與心的全面健康。

  2、八段錦的運動特點及養生原理

  八段錦是一套獨立而完整的健身法,源於樑代,成於宋,盛於明清。八段錦的“八”字,不光單指段、節和八個動作,另寓深意厚。表示其功能有多種要素,相互制約,相互聯絡,迴圈運轉。所謂“錦”字是由“金”“帛”組成,絕美華貴,可以理解為單個導引術式的彙集,如絲錦那樣連綿不斷,是一套完整健身方法。

  八段錦功法是以中醫經絡學說為基礎,經絡是執行全身氣血,聯絡臟腑肢節,溝通上下內外的通路。如果經絡阻隔、氣機不暢,則導致津液凝滯而成痰飲、痰溼、血行不利而成血瘀,同時氣鬱影響津液的輸布,造成陰津虧虛,百病由此而生。同時臟腑有病可通過經絡反應出來,所以疏通經絡就能治臟腑之病,經絡不可不通。所謂“通則不痛,痛則不通”就是這個道理。“八段錦”新功法每個動作根據經絡循行起終交結規律,突出體現逢練必旋、逢功必繞的特點,這樣緩解了末梢小血管痙攣狀態,改善微迴圈,從而達到通經活絡的目的。而每一式歌訣都與預防疾病,調理臟腑相聯絡,每式的練習都要求上下肢的協調配合,動作柔和不用僵勁,並且在整個過程中做到柔和緩慢,圓活連貫,鬆緊適度,動靜相間。經常練習“八段錦”可以疏通經絡,消結化瘀,增力補鈣,保津益氣,減脂降壓,暢通氣血,疏筋柔體,強體增智。“八段錦”最大的特點是在練習時要求手臂的旋轉,通過兩臂的內外旋轉來加大對手臂的扭矩,從而加大對手臂的壓力。中醫認為:手臂的屈伸有助於對肘部的刺激,從而起到暢通心肺經絡的目的。軀幹運動可以刺激大椎、命門和任督二脈,以達到固腎壯腰之功效;下肢運動則可刺激足三陰三陽經,以達調理脾胃,疏肝利膽和固腎健腰之目的。另外可以加強手腕的上提和提踵。中醫認為五臟有疾當取十二原。原穴很重要,十二經絡的原穴大部分佈在腕和踝附近,加強頂腕和坐腕,就可以達到刺激原穴,暢通經絡,保健身心,防病治病的目的。該運動處處綿軟,強度較小,時間長,需要消耗較多能量,可減少血液對血管壁的壓力,從而起到減脂降壓的良好功效。再者較長時間小強度的全身運動可以達到消結化瘀的健身效果。

  3、太極拳與八段錦的統一性

  由以上對二者運動特點及健身原理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八段錦與太極拳的運動特點和養身效果存在很多相似的地方。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3.1 隨著社會的進展,作為武術流派之一的太極拳,在社會生活中其技擊作用逐漸淡化,更加突出了是太極拳鍛鍊的健身價值和傳統藝術扮演價值。從這一點來看,太極拳和八段錦都具有很強的健身養身價值。

  3.2 二者都汲取了中國古代導引、吐吶等養生功法的精華。無論是修煉太極拳還是氣功,都十分強調對“氣”的修煉和運用,並將內氣修煉所達到的層次作為判斷功力水平的關鍵。如果修煉者內氣充盈,氣的執行正常,就能為各臟腑組織發揮其正常功能提供有利條件,從而維持身體健康;反之,氣的不足或執行不當,則會變生各種各樣的疾病。

  3.3 太極拳和氣功八段錦的修煉過程中均要求“意、氣、形”三者的合一。氣功在修煉過程中非常注重意、氣、形的結合,認為養氣主要是用意調形。太極拳的“意靜、形正、氣順、神舒”的功理,也要求習練者做到“內三合”和“外三合”,即意、氣、形的統一,以維持整體運動的協調平衡。另外,氣功與太極拳均要求修煉者在修煉過程中,做到鬆靜自然,排除雜念,用意念來引導動作,外導內行,才能練功修身。

  3.4 太極拳與氣功八段錦的功用都是通過調節人體自身陰陽來實現的。氣功各門派功理雖不盡相同,但最終目的都是疏通經絡,調整陰陽。通過修習氣功可調節氣的執行,維持經絡的暢通,調整陰陽的平衡,從而強身健體,祛病延年。太極拳也強調調節人體陰陽。整個太極拳功法處處體現著陰陽的對立統一。在拳勢上,這一特性也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現,如就氣血執行而言,在上者為陽,在下者為陰,如上下不調則會造成各種疾病。太極拳注重以內氣來調整內外,使經絡疏通,陰陽調和,從而達到百病不生。

  4、太極拳與八段錦的差異性

  固然氣功與太極拳有很多相同之處,但由於它們的形成和進展的終極目的不同,導致它們在很多方面存在差異:首先,它們的實質是不同的,太極拳動的是四肢身體,氣功動的是意念引導下的內氣;太極拳靜的是心態平靜,氣功靜的是肢體外表,可見兩者的動與靜的內涵是不相同的。另外,氣功靜中求動是求內氣運動;而太極拳動中求靜只是一個手段、一種方法以靜御動,靜不是目的,它真正追求的目的,也是內氣的動,心平氣和靜,才能很好地運用意念用意不用力並在拳勢的導引下達到內氣運動。其次,從形成和進展上來講,太極拳是為了技擊的需要而產生的,目的是為了制敵取勝,其動作都有攻防的含義。

  太極拳是在不斷的武術實踐當中逐步發展起來;而氣功主要是在醫療實踐上為實現健身養生需要而形成並發展起來的。第三,從鍛鍊的方法和要領上來講,氣功主要是通過身體放鬆、精神放鬆而達到入靜的氣功態,從而實現健身的目的,調神是其核心內容;太極拳則從身體動作入手,經過“由鬆入柔、積柔成剛”的過程而鍛煉出一種柔性的、連續不斷的、具有穿透性的纏絲勁。第四,從它們的終極目的和作用上來講,太極拳是通過“以意領氣,以氣引力”的不斷練習,達到意、氣、力完美結合的境地,從而做到在武術當中意到氣到,氣到力到;氣功的終極目的是醫療作用,是通過氣功練習之後,強健身體,延年益壽。

  太極拳與氣功八段錦相似而又不完全相同。氣功可以成為太極拳基本功練習的重要內容,而太極拳的一些方法和要領也成為氣功練習者的鑑戒內容。所以現在有專家指出,太極拳與氣功同時習練可以達到更好的養身保健效果。正應為如此,現在一種叫做太極氣功的功法正在逐漸流行起來。

  太極拳的總體特點

  太極拳在技擊上別具一格,特點鮮明。它要求以靜制動,以柔克剛,避實就虛,借力發力,主張一切從客觀出發,隨人則活,由己則滯。“彼未動,己先動”,“後發先至”,將對手引進,使其失重落空,或者分散轉移對方力量,乘虛而入,全力還擊。太極拳的這種技擊原則,體現在推手訓練和套路動作要領中,不僅可以訓練人的反應能力、力量和速度等身體素質,而且在攻防格鬥訓練中也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太極拳技擊法皆遵循陰陽之理,以“引化合發”為主要技擊過程。技擊中,由聽勁感知對方來力大小及方向,“順其勢而改其路”,將來力引化掉,再借力發力。

  太極拳的八種勁:掤用於化解或合力發人,捋用於借力向後引力,擠對下盤的外掤勁,按對上盤的外掤勁,或作反關節拿法,採順力合住對方來力,或作拿法,挒以側掤之勁破壞對方平衡,肘以肘尖擊人,靠以肩膀前後寸勁擊人.太極拳是一種技擊術。其特點:“以柔克剛,以靜待動,以圓化直,以小勝大,以弱勝強”。

  全面性

  太極拳是一項全面的系統工程,是一種具有漢族傳統文化特色的綜合性學科,它涉及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以及與人體本身有關的問題,包括古典文學﹑物理學﹑養生學﹑醫學﹑武學﹑生理學﹑心理學﹑運動生物力學等,體現東方文學的宇宙觀﹑生命觀﹑道德觀﹑人生觀﹑競技觀。

  適應性

  太極拳動作柔和﹑速度較慢﹑拳式並不難學,而且架勢的高或低﹑運動量的大小都可以根據個人的體質而有所不同,能適應不同年齡﹑體質的需要,並非年老弱者專利。無論是理論研究還是親身實踐,無論是提高技藝功夫,還是益壽養生,無論是個人為了人生完善自我者,都能參與太極拳,並從中獲取各自需要。

  安全性

  太極拳鬆沉柔順﹑圓活暢通﹑用意不用力的運動特點,既可消除練拳者原有的拙力僵勁,又可避免肌肉﹑關節﹑韌帶等器官的損傷性。既可改變人的用力習慣和本能,又可避免因用力不當和呼吸不當引起的胸悶緊張﹑氣血受阻的可能性。

  太極拳練習的技巧要領

  1、虛靈頂勁

  頂勁者,頭容正直,神貫於頂也。不可用力,用力則項強,氣血不能流通,須有虛靈自然之意。非有虛靈頂勁,則精神不能提起也。

  2、含胸拔背

  含胸者,胸略內涵,使氣沉于丹田也。胸忌挺出,挺出則氣擁胸際,上重下輕,腳跟易於浮起。拔背者,氣貼於背也,能含胸則自能拔背,能拔背則能力由脊發,所向無敵也。

  3、沉肩墜肘

  沉肩者,肩鬆開下垂也。若不能鬆垂,兩肩端起,則氣亦隨之而上,全身皆不得力矣。

  墜肘者,肘往下鬆垂之意,肘若懸起,則肩不能沉,放人不遠,近於外家之斷勁矣。

  4、上下相隨

  上下相隨者,即太極拳論中所云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也。手動、腰動、足動,眼神亦隨之動,如是方可謂之上幣相隨。有一不動,即散亂也。

  5、內外相合

  太極拳所練在神,故云:“神為主帥,身為驅使”。精神能提得起,自然舉動輕靈。

  架子不外虛實開合。所謂開者,不但手足開,心意亦與之俱開,所謂合者,不但手足合,心意亦與之俱合,能內外合為一氣,則渾然無間矣。

  6、相連不斷

  外家拳術,其勁乃後天之拙勁,故有起有止,有線有斷,舊力巳盡,新力未生,此時最易為人所乘。太極拳用意不用力,自始至終,綿綿不斷,周而復始,迴圈無窮。原論所謂“如長江大河,滔滔不絕”,又日“運勁如抽絲”,皆言其貫串一氣也。

  7、動中求靜

  外家拳術,以跳擲為能,用盡氣力,故練習之後,無不喘氣者。太極拳以靜御動,雖動猶靜,故練架子愈慢愈好。使則呼吸深長,氣沉丹田,自無血脈憤張之弊。學者細心休會,庶可得其意焉。

  8、鬆腰

  腰為一身之主宰,能鬆腰然後兩足有力,下盤穩固。虛實變化皆由腰轉動,故曰:“命意源頭在腰際”,由不得力必於腰腿求之也。

  9、分虛實

  太極拳術以分虛實為第一義,如全身皆坐在右腿,則右腿為實,左腿為虛。全身皆坐在左腿,則左腿為實,右腿為虛。虛實能分,而後轉動輕靈,毫不費力。如不能分,則邁步重滯,自立不穩,而易為人所牽動。

  10、用意不用力

  太極拳論雲:此全是用意不用力。練太極拳全身鬆開,不便有分毫之拙勁,以留滯於筋骨血脈之間以自縛束,然後能輕靈變化,圓轉自如。

  或疑不用力何以能長力?蓋人身之有經絡,如地之有溝壑,溝壑不塞而本行,經絡不閉則氣通。如渾身僵勁滿經絡,氣血停滯,轉動不靈,牽一髮而全身動矣。

  若不用力而用意,意之所至,氣即至焉,如是氣血流注,日日貫輸,周流全身,無時停滯。久久練習,則得真正內勁,即太極拳論中所云“極柔軟,然後極堅剛”也。

  太極拳功夫純熟之人,臂膊如綿裹鐵,分量極沉。練外家拳者,用力則顯有力,不用力時,則甚輕浮,可見其力乃外勁浮面之勁也。不用意而用力,最易引動,不足尚也。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練太極拳要掌握的要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