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傳統節日小作文

  中華傳統文化應包括傳統節日均按農曆,以下是小編整理分享的關於的相關文章,歡迎閱讀!!!!

  篇一

  去年9月的一個傍晚爺爺奶奶正在看電視爸爸媽媽正忙著手頭的工作而我正獨自一個人玩著電腦遊戲。突然爺爺一拍腦門說“明天就是中秋佳節了讓我們一起過個傳統的中國節日吧!”“好啊好啊!”我第一個跳起來響應。

  說實話因為繁忙的工作、巨大的壓力、快速的現代生活已經讓爸爸媽媽們無暇顧及祖國的傳統節日了。如今對於這個嚮往已久的節日我怎能不歡呼雀躍呢?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第二天晚上當夜幕降臨爺爺奶奶擺好了飯桌全家人準備一起喝“團圓酒”吃“賞月飯”嘗“團圓餅”時奶奶想起了我的叔叔和嬸嬸於是給遠在美國的他們打通了電話。叔叔說“抬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在這中秋之夜特別想念親人們。”

  吃完賞月飯在平臺上對著天上又亮又圓一輪皓月我纏著爺爺和爸爸讓他們給我講中秋的故事。爺爺說“辰辰你知道中秋的來歷麼?”我歪著腦袋想了想說“中秋不就是秋季的正中麼?”奶奶笑著說:“算你歪打正著吧!古時候七月、八月、九月這三個月叫做秋季八月是仲秋之月而十五又是這個月中間的一天處在秋季的正中所以把八月十五稱為‘中秋’。中秋這一天月亮最圓月色最美。人們常常把月圓看成團圓之意因此中秋節又叫團圓節是親人團聚的最佳節日。”“呵呵看還是我最聰明吧!”我得意地說。 “那你猜得出月餅的來歷麼?”這下我可沒辦法了只好向爸爸幫忙。爸爸說“據史料記載元朝末年民不聊生許多有志之士準備起義。當時起義軍的領袖張士誠暗中串聯把寫有‘殺韃子滅元朝八月十五家家齊動手’的紙條藏在圓餅裡送到各戶人家約定中秋節起義。到了中秋節那天大家一起動手殺死‘韃子’揭開了起義的序幕。從此中秋節這一天製作月餅、饋贈月餅就成了一個民俗既然是團圓節就把月餅做得圓圓的。”“沒想到這小小的月餅還有這麼大的來歷呢!”說完我輕輕地咬了一口手中的月餅。大家都笑了……

  夜漸漸深了可我一點都不累反而覺得這個傳統的中秋節過得特別的有意義。

  篇二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他大約始於周代,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了。

  清明節最開始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所以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地,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所以,清明節也是重要的祭拜祖先的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的就是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它是在每年陽曆的4月5日,這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打馬球、盪鞦韆、蹴鞠、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的習俗。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這個節日既有祭掃祖墳生別死離的悲傷,又有踏青遊玩的歡樂,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篇三

  伴隨著雪花飛舞的冬季,也迎來了中國最熱鬧、最溫馨的節日——春節。

  光看著這些剛上桌的食物,就讓大家滿嘴流油了:圓乎乎的湯圓、又細又長又美味的年糕、令人眼饞的水餃……這可絕對是一年來大家吃過的最香甜可口的食物了。

  大過年的,不開心怎麼行?這不,所謂‘炮竹聲聲辭舊迎新’,春節令小孩子最歡心的可就是鞭炮了。一陣陣‘噼裡啪拉’的響聲,惹得大家笑開了花!

  最溫馨的事情啊,就是你的親人即使是身處天涯海角,都會趕回來和你一起吃年夜飯,一家人說說笑笑,比天上的神仙還快活哩!待到午夜12點的鐘聲敲響,新的一年就到來啦,在此時此刻許下你的新年願望和對你最愛的親人送去最美好的祝福,那麼在新的一年裡自己也會得到最誠摯的祝福。

  孩子們的歡笑、噼裡啪啦的炮竹、一家人恩恩愛愛、開開心心地團聚在一起,都是給新年的點綴。新年有平時感受不到的熱鬧、有平時感受不到的快樂、有平時感受不到的溫暖……讓我們一起在12點的鐘聲裡大喊——過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