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種植肉桂種植方法及基本要點

  肉桂是一種非常珍貴的重要,那麼肉桂怎麼種植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肉桂種植方法,一起來看看。

  肉桂種植方法

  一、選地、整地。苗圃地宜選在排水良好、溼潤肥沃、土層深厚、疏鬆的砂壤土。坡向宜朝東南方,接近水源,以利乾旱時抗旱。選定後要經2-3次犁耙,同時施入廄肥或堆肥等有機肥料,然後作成寬1-1.2米,高15-20釐米高畦。

  肉桂林地應選在陽光充足,無寒風浸襲的東南坡地,土層深厚,肥沃疏鬆,排水良好,又無沖刷的山中部地帶。呈微酸性的砂壤土為好。

  二、繁殖方法

  1、育苗:生產上主要採用此法

  a播種育苗。播種最好隨採隨播。播種前種子用0.3%福爾馬林液浸種30分鐘。採用點播,行距20-25釐米,株距6-9釐米,覆土2釐米左右。每畝播量為16-18千克。床面覆草保溼,每隔4~5天澆水一次,播後20-30天發芽出土後,即可揭草,隨即進行搭棚遮蔭。一年生苗高20釐米,地徑0.5釐米以上即可選林。

  b萌櫱促根法育苗:此法專供栽培大樹所需的苗木。4月上旬先在萌芽株中選擇1~2年生、高1.5-2米,直徑2-3.5釐米的萌櫱,在緊接地面處,進行割皮處理,隨即培土,促進生根1年後即可移栽。

  2、造林。造林時間以春分前後為宜。每畝施入豬糞500千克,過磷酸鈣50千克。造林密度因矮株作業或喬木作業的不同而異。矮株作業株距為1-1.2米,行距為1.2-1.5米,喬木林作業則株行距分別為4-5米和5-6米,栽植穴規格為50釐米×50釐米×40釐米。

  三、撫育管理:苗木定植後,要及時覆蓋遮蔭,栽後2~3年後,可進行林糧間作或種遮蔭作物。夏秋季注意鋤草,冬季進行追肥。通過加強撫育管理。5年即可採剝桂皮。

  四、病蟲害防治

  1、根腐病:黴雨季節,在排水不良的苗圃,地表現嚴重,防治方法:

  ①防治積水;

  ②及時發現病株並拔除燒燬,以生石灰消毒畦面。

  2、桂葉褐斑病:4~5月發生,為害新葉片,可用波爾多液噴灑。

  3、肉桂木蛾:是肉桂的主要害蟲之一。防治方法:

  ①在其幼蟲孵化時期,可用50%磷胺乳油1000-1500倍液或2.5%敵殺死4000倍液噴霧,10天一次,共噴2-3次;

  ②用白僵菌噴粉防治;

  ③結合剪枝,剪除害枝。

  4、卷葉蟲:幼蟲於夏秋間,將數葉捲曲成巢、潛伏其中,食害苗葉。防治方法:用敵百蟲1000倍液或80%敵敵畏乳劑1500倍液噴霧。

  5、肉桂褐色天牛、幼蟲為害樹幹,防治方法:

  ①夏秋季用鐵絲插入樹幹幼蟲蛀乳內,刺死幼蟲,或用敵敵畏棉塞入蟲孔毒殺。

  ②4月初,發現成蟲,進行人工捕殺。

  五、採收與加工

  矮林作業目的是採葉蒸油和生產桂通、桂心等產品。在造林3~5年後,平均每畝可採剝桂皮40-50千克,同時每年還可採收桂葉蒸油1.5-1.7千克,桂皮採剝時間以3月下旬為宜,這時樹皮易削離,且髮根萌芽快。

  喬木作用目的是培養桂皮,桂子和種子。造林後15-20年採伐剝桂皮,2~3月採收的稱春桂、品質差,可在6月下旬,在樹基部先剝去一圈樹皮。既可增加韌皮部油分積累,又利於剝皮。

  肉桂種植方法要點

  選地與整地

  宜選擇有植被覆蓋,土層深厚疏鬆、肥沃的微酸性山地沙質土壤,在平原、丘陵土壤、以及土層淺薄幹旱的地方不宜種植肉桂。通常是採用全墾整地或環山帶狀開成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地,挖好定植穴、回坑。待苗成活後,間種木薯或豆科植物兩年使其早期有庇陰環境。

  密度選擇

  造林株行距,因經營目的有所不同,以剝桂皮採桂葉為主,株行距採用1m×1.2m或1m×1.7m;以採種母樹或培育大桂為主,株行距為4m×5m或3m×5m。

  採種育苗

  選生長迅速、樹幹通直、皮厚多油的白芽肉桂為母樹。花期5~6月,第二年2~3月果成熟時呈紫黑色。果實除去果皮,取出種子,經水選即可播種,發芽率90%以上。如不播種,須混溼沙貯藏,不超過20天,可保持70%以上的發芽率;超過2個月,發芽率不到50%,8個月後種子全部喪失發芽力。

  苗圃地宜選擇排水良好、溼潤肥沃、土層深厚、土壤疏鬆的沙壤土,有少量廕庇樹的東南緩坡,整地要求細緻,深翻20cm。冬季整地做床,按行距20~24cm、株距5~7cm點播,覆土1~1.5cm厚,蓋草,淋水。每畝播種量12~16kg。20~28天后種子發芽,揭去蓋草,搭蓋遮陽棚,保持透光度30~40%,苗高15cm時可拆去遮陽棚。1年生苗高20cm、地徑0.5cm時,可出圃造林。

  造林

  造林選在春季雨水充足,新芽萌動前進行。主幹直的苗木宜直栽,彎曲的苗斜插,種植時要壓實,並用草覆蓋,減少水分蒸發。

  撫育管理

  新造肉桂幼林要求每年除草鬆土、施肥兩次,每次施氮肥1兩,磷肥1兩或複合肥2兩。種後3~4年可以剝桂皮、採桂葉,但在採收前一年要進行重修枝,以利增加光照,促使樹皮增厚,提高質量與產量。一般在4~5月進行剝桂,剝桂皮採桂葉後,及時對肉桂林進行剷草鬆土,剷下雜草覆蓋林地,以保持溼潤,有利於伐根長出粗壯的萌櫱。減少病蟲害的侵害。注意修枝,將病蟲枝、徒長枝和過多的萌櫱剪除,每株保留強壯萌芽條1~2條,以利於通風透光和減少養分消耗。

  肉桂的種植注意事項

  種子育苗

  選地和整地

  肉桂是深根性樹種,宜選擇在靠近水源排水良好的平坦坡地或閒置荒地,以土壤深厚、質地疏鬆、溼潤肥沃的沙壤土為最佳。整地要全部深翻晒地,待晒白表土後,施用鈣鎂磷肥1950kg/hm2,腐熟的豬欄糞33000kg/hm2作基肥,起畦寬1~1.2m,高15~20cm,溝寬40cm,打碎土塊,整細耙平,開好四周排水溝,以備播種。

  播種

  播種季節選在3月中旬至5月上旬,因肉桂種子屬於短壽命型,所以隨採即播最好。播種前用清水洗淨種子,除掉黴爛、爆裂的種子。用5‰的高錳酸鉀溶液浸種15~20min,再用清水把藥液沖洗乾淨,撈出種子立即播種。以苗床播種量225~240kg/hm2為宜,按行距20~24cm、株距5~7cm點播,覆土1~1.5cm厚,淋足水分,蓋草。

  苗期管理

  播種20天后,苗長出5~6cm高,揭去蓋草,搭建約1.2m高的遮陰棚,要求透光度在30%~40%,以利幼苗生長。30天后當苗芽的小葉如指頭般大時,可噴施磷酸二氫鉀葉面肥。以後每隔15天噴施1次。也可結合殺蟲劑、殺菌劑一起噴施。80天后,苗長出5~6片小葉時,可施複合肥600kg/hm2。冬至以後,苗長至30~40cm高時,可揭棚架,控水控肥來晒苗,讓葉梢晒至老熟蠟黃,以保證次年2~3月份移植時有高的成活率。肉桂苗期生長緩慢,要注意中耕除草,保持苗床溼潤,但要防止積水。

  種植管理

  整地造林

  種植要選土質疏鬆、深厚肥沃、溫溼、陽光充足、不易受寒、排水良好的低丘地或沖刷較輕的山腹地為造林地,坡向宜選擇東向或東南向,秋冬季煉山整地,進行全墾,挖穴的規格為40cm×40cm×40cm。經1~2個月風化後,於3月上中旬栽植,坑內先施入10kg基肥,然後墊一部分表土,栽苗扶正,使根部舒展,分次填土並稍踏實,澆透定根水再培以鬆土,根莖培土略高於地面。天旱時可用稻草覆蓋穴面,保持土壤溼度。

  種植密度

  種植密度按經營目標不同而略有差異,一般採用1m×1m或0.7m×0.8m,密度可達9000~10500株/hm2,甚至最密高達15000株/hm2。若管理水平較高,則採用1m×1.2m或1.2m×1.2m。

  補栽間作

  栽植後30天內進行1次查苗補缺,按原植密度,用同齡樹苗補栽。初栽幼齡林,宜間種一些如木豆、木薯等高稈作物;成林後,可間種益智、砂仁等陰生藥用植物,達到改善土壤結構,助長增收的作用。林木鬱閉後,停止間作。

  林地撫育

  中耕除草:幼齡期,每年要中耕除草2~3次,直至林木鬱閉為止。每年11月份最後1次中耕,將剷除地內的雜草覆蓋於植株周圍,以減少土壤水分蒸發。中耕作業要小心謹慎,不要鋤傷植株莖基,以免萌櫱,消耗養分,影響主幹生長。

  淋水施肥:造林後1~2個月內要定期淋水積溼,保證幼苗成活,以後視旱情而定。每年施肥2~3次,結合撫育進行,頭3年著重施氮、磷肥促生長,第4年加施鉀肥。每次每株施氮肥50g、磷肥50g或複合肥100g。

  修枝整形:為使植株高大通直,要進行去萌修枝,把近地面的側枝及多餘的萌櫱剪除。採果後,要將成齡樹的病蟲枝、弱枝、受傷枝、過密枝剪除,以保證林地內的通透性。首次修枝可在栽後3~4年進行,以後隔年1次。修枝強度,一般4年以下的樹,保留樹冠應占樹高的1/2,5~10年生的,保留樹冠應占樹高的1/3,11年以上的,保留樹冠應占樹高的1/4。修枝時間應在休眠期進行。

>>>下一頁更多精彩“肉桂的栽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