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蔥的種植方法及病蟲防治

  大蔥原產於西伯利亞,我國栽培歷史悠久,分佈廣泛,而以山東、河北、河南等省為重要產地。大蔥是如何種植的呢?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大蔥的種植方法。

  大蔥的種植方法

  育苗及定植時間安排:第一茬,6月底至7月初育苗,9月定植,第二年 3~4月上市;第二茬,9月中旬育苗,第二年3~4月定植,8~9月初上市。

  育苗地選擇:由於兩個茬次的育苗時間幾乎都在雨季,所以應選擇土地平坦、地勢稍高、旱能澆、澇能排的3年以上沒有種過大蔥、洋蔥、韭菜、大蒜等百合科蔬菜的地塊。

  施足基肥:由於大蔥幼苗根系短入土淺,吸收土壤營養的能力差,要想培育壯苗,必須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和一定數量的磷、鉀肥。具體方法是,在耕地前,每畝施腐熟細碎的廄肥***雞、鴨、羊糞及生人糞尿除外***5000~6000公斤,整好畦。播種前再撒施硫酸型三元素複合肥25公斤。

  精耕細耙,起壟做畦:為了預防地下害蟲危害幼苗,有機肥撒開以後,應再撒施毒餌一次。即每畝用麥5公斤炒黃,然後用250毫升辛硫磷稀釋液拌勻,密閉悶捂3小時後撒佈地面,隨有機肥翻入土中,可一次殺死多種地下害蟲。耕翻過的土地,要充分耙細、耙實、整平。做畦前先在地的一邊開好澆水用的壟溝,然後再做畦。畦淨寬1~1.2米,畦埂寬20~23釐米,高8~10釐米***踩實***。

  畦做好後,先在畦內每畝撒施三元素複合肥***N、P、K各含15%***25公斤,鋤透摟平,然後播手中。

  播種每畝用種3~4公斤兩種播種方法,可以任選一種。

  摟種:在整平的畦面上均勻撒播種子,撒完後用耙子細細地摟一遍,使種子與土充分摻和,並淺淺地埋入土中,然後澆水。

  蓋種:畦整平後,用平杴清出1釐米厚的畦面細溼土,再次把畦面整平。

  澆水:待畦內水達到6~7釐米深時停止澆水。畦面明水滲幹後播種,播後覆蓋細土,厚度1釐米左右。蓋播的幼苗根深、根多、苗多耐旱,幼苗健壯。如果能採取遮陰防暴風雨的方法育苗,效果更好。播後可進行人工操作時趁墒噴灑除草劑。

  幼苗期管理

  齊苗到5葉期,進行1~2次間苗。苗距1~1.5釐米。結合間苗,拔除未被除草劑殺死的雜草。控制澆水,不旱不澆水,以減輕“發病率”和“黃化苗”的發生。如果幼苗生長較細弱,可結合澆水適當追肥。每畝隨水衝施尿素7.5公斤~10公斤,隔20天衝施一次,共衝施2次。如果生長期間遇到連陰雨天氣,應注意防治霜黴病和白色疫病,以確保壯苗。

  大蔥的病蟲防治

  大蔥病蟲害有霜黴病、黑黴病、紫斑病、潛葉蠅、根蛆等。每畝地用“新高脂膜”乳劑300克,兌水230~250千克,均勻噴霧,間隔7~10天,共噴2~3次,有效預防大蔥的霜黴病。黑黴病,用0.1%硫酸銅或1%的石灰水或0.1%高錳酸鉀溶液50公斤噴灑。紫斑病,用80%代森鋅0.5%水溶液噴灑或用50%甲託0.1%水溶液或硫酸銅,生石灰和水,按1:1:200倍比例配製波爾多液噴灑,畝用量50公斤。根蛆蟲害,每畝用甲胺磷粉5公斤或2.5%敵百蟲粉3.5公斤~4.5公斤或用2.5公斤辛硫磷顆粒劑施於土內。紅蜘蛛,可用蟎光靈3000倍~3500倍或紅白蟎絕2500倍~3000倍防治。

  大蔥幹尖是大蔥優質高產的障礙,直接影響種植戶的經濟效益。酸性土壤引起幹尖,中性土壤適於大蔥的生長,以pH值7~7.4最適宜。當有機肥施用較少,大量施用硫酸銨、過磷酸鈣時會使土壤酸化,引起蔥葉細弱,外葉枯黃。防治對策:每畝施用足夠的腐熟有機肥並施150公斤氧化鈣。

  大蔥的儲存方法

  挖溝貯存:大蔥收穫後,就地晾晒幾個小時,除去根上的泥土,剔除病、傷株,捆成10公斤左右的捆,放在通風良好的地方堆放6天左右;使大蔥外表水分完全陰乾。選擇背風通風處挖溝距50~70釐米。若溝底溼度小,可澆一次透水。待水全部滲下後,把蔥一捆挨一捆地擺放在貯藏溝內,然後用土埋嚴蔥白部分。在嚴寒到來之前,用草簾或玉米秸杆覆蓋即可。這樣能貯存到第二年的3月份。

  埋藏貯存:將用上述方法經晾晒、挑選、捆捆的大蔥放在背陰的牆角或冷涼室內,底面鋪一層溼土,蔥的四周用溼土培埋至蔥葉處即可。若在室外埋藏,嚴寒來臨前可加蓋草苫防凍。

  假植貯存:在院內或地裡挖一個淺平地坑,將立冬前收穫的大蔥,除去傷、病株,捆成小捆,假植在坑內,用土埋住蔥根的蔥白部分。埋好後用大水澆灌,增加土壤溼度,促進萌發新根,減緩蔥葉乾枯,延長保鮮時間。

  幹貯存:將適期收穫的大蔥晾晒2~3天,抖落掉根上的泥土,剔除病、傷株,待七天干時,紮成1公斤左右的蔥把,根向下一把挨一把地擺放在乾燥通風處。在貯存期間注意防熱與防潮。

  凍貯存:大蔥收穫後,晾幾日,待種子萎蔫後,剔除傷、病株,抖掉泥土,捆成小捆,放在空房或室外溫度變化小、陰涼、乾燥的地方,不加任何保溫措施,任其自然冷凍。至嚴冬,貯存的大蔥全部凍結,待天氣轉暖時,大蔥可自然解凍。俗話說:“不怕凍,就怕動”,大蔥在解凍期間切勿搬動,否則解凍後易引起腐爛。

  露地越冬貯存:種植的大蔥到了收穫季節而不收穫,在土地結凍之前,對大蔥壟進行高培土、厚培土,此後可根據需要隨時挖出上市。

  短期保鮮貯存:在陰晾靠牆的地方挖一個20釐米深的平底坑,坑底鋪0.3釐米厚的沙子,坑的四周用磚圍住,坑的大小根據貯量而定。大蔥收穫後或者購買回後,先在坑內澆灌6~7釐米深的水,待水滲下,立即將大蔥放入坑內,每隔3~4天向坑的四角內澆一些水,這樣可以保鮮1個月左右,葉子不變黃,不幹把,可以上市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