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的智力發育標準

  新生兒的智力發育是爸爸媽媽關注的一大重點,你知道是怎麼樣的嗎?下面就讓小編告訴你,一起來看看吧!

  新生兒智力發育標準

  一、1個月嬰兒

  大運動:拉著手腕可以坐起,頭可豎直片刻***2秒***。

  精細動作:觸碰手掌,寶寶會緊握拳頭。

  適應能力:眼球會跟紅球過中線***稍有移動即可***,聽到聲音有反應。

  語言:自己會發出細小聲音。

  社交行為:眼睛跟蹤走動的人。

  二、2個月嬰兒

  大動作:拉著手腕可以坐起,頭可豎直短時***5秒***。

  精細動作:俯臥時頭可抬離創面,撥浪鼓在手中留握片刻。

  適應能力:立刻注意大玩具。

  語言:能發出A、O、E等母音。

  社交行為:逗引時有反應。

  三、3個月嬰兒

  大動作:仰臥時可抬頭45度,抱直時頭穩。

  精細動作:兩手可握在一起,撥浪鼓在手中留握0.5秒。

  適應能力:眼球跟紅球可轉180度。

  語言:笑出聲。

  社交行為:模樣靈敏,見人會笑。

  四、4個月嬰兒

  大動作:仰臥時可抬頭90度,扶腋可站片刻。

  精細動作:搖動並注視撥浪鼓。

  適應能力:偶然注意小丸,找到聲源。

  語言:高聲叫,咿呀作聲。

  社交行為:認親人。

  五、5個月嬰兒

  大動作:輕拉腕部即可坐起,獨坐頭身向前傾。

  精細動作:抓住近處玩具。

  適應能力:拿住一積木注視另一積木。

  語言:對人及物發聲。

  社交行為:見食物興奮。

  六、6個月嬰兒

  大動作:俯臥翻身。

  精細動作:會撕紙。

  適應能力:兩手同時拿住兩塊積木,玩具失落會找。

  語言:叫名字轉頭。

  社交行為:自喂餅乾,如會找躲貓貓***手絹擋臉***的人的臉。

  七、7個月嬰兒

  大動作:獨坐自如。

  精細動作:把弄小丸***直徑約0.5公分***,自己取一積木,再取另一塊。

  適應能力:積木換手,伸手夠遠處積木。

  語言:發DA-DA,MA-MA,無所指。

  社交行為:對鏡子有遊戲反應,能分辨出生人。

  八、8個月嬰兒

  大動作:雙手扶物可站立。

  精細動作:拇指、無名指捏住小丸***直徑:0.5CM***,手中拿兩個積木,並試圖取第三塊積木***正方形,邊長2CM***。

  適應能力:持續用手追逐玩具,有意識的搖鈴。

  語言:模仿聲音。

  社交行為:懂得成人面部表情。

  九、9個月嬰兒

  大動作:會爬,拉雙手會走。

  精細動作:拇指、食指捏住小丸。

  適應能力:從杯中取出積木***正方形,邊長2CM***,積木對敲。

  語言:會歡迎,再見***手勢***。

  社交行為:表示不要。

  十、10個月嬰兒

  大動作:會拉住欄杆站起身,扶住欄杆可以走。

  精細動作:拇指、食指動作熟練。

  適應能力:拿掉扣住積木的杯子,並玩積木,找盒內的東西。

  語言:模仿發語聲。

  社交行為:懂得常見物及名稱,會表示。

  十一、11個月嬰兒

  大動作:扶物、蹲下取物,獨站片刻。

  精細動作:開啟包積木的紙。

  適應能力:積木放入杯中,模仿推玩具小車。

  語言:有意識的發一個字音。

  社交行為:懂得“不”,模仿拍娃娃。

  十二、12個月嬰兒

  大動作:獨自站立穩,牽一隻手可以走。

  精細動作:試把小丸投入小瓶,全掌握筆留筆道。

  適應能力:蓋瓶蓋。

  語言:叫媽媽、爸爸有所指,向他/她要東西知道給。

  社交行為:穿衣知配合。

  智力發育的五個階段

  0-1歲,聲音辨別關鍵期

  健康診斷:

  聽力篩查——出生後各種環境影響、藥物作用、疾病因素等均可導致寶寶的聽力障礙,在早期通過無創的聽力篩查定期檢查,可及時發現聽力異常的寶寶,給予及時干預和康復。

  訓練方法:

  1.多跟跟嬰兒說話,快而模糊的話是沒用的,溫和慈愛的聲音才最恰當。媽媽的話語是她最愛聽的聲音……

  2.在嬰兒睡後或精神好的時候,朗讀一些兒歌給他聽。

  3.讓嬰兒適當與他人接觸,瞭解更多聲音的頻率和模式。

  決不要忽視嬰兒的學習能力。如果作出誇張的表情,嬰兒會更樂意與您交流。

  0-2歲,動作發展關鍵期

  健康診斷:

  骨密度檢測——骨密度是反映骨質量的一個重要標誌,通過超聲無創檢查可輔助判斷骨質疏鬆程度,協助臨床醫生預測骨折危險,根據檢測情況,為孩子制定提高骨密度的飲食及運動方案。

  訓練方法:

  1.撫摸嬰兒。撫摸是強有力的刺激和學習工具,對於使嬰兒平靜下來也有很好的效果。

  2.滿月後可用手推著寶寶的腳丫,訓練他爬行。

  3.鼓勵嬰兒模仿。抱嬰兒時保持大約8英寸的距離,可作鬼臉,如吐舌頭。嬰兒也會回饋給你一個鬼臉。

  4.給孩子講一個他喜歡的故事,后角色扮演,把故事情節當做遊戲玩兒,手舞足蹈有益於動作協調。

  1-3歲,口語發展關鍵期

  健康診斷:

  早期發育訓練——通過動作發育、語言交流、情感互動多個方面,由專業的醫護人員對寶寶進行小班課的專業指導,早期發現發育遲緩跡象,並給予相應的干預指導,促進寶寶的健康成長,有效減少高危兒的腦癱發病率。

  訓練方法:

  1.用您最擅長的語言,使用盡可能多的詞彙與嬰兒交流。引導寶寶注意大人的發聲、口型,鼓勵他自己開口講話。

  2.引導寶寶把所講的東西與實物聯絡起來。比如說了“大樹”,就讓寶寶指出哪個是大樹,這樣慢慢建立聯絡,語言能力也就變強了。

  3.多給孩子講簡單故事,讓孩子熟悉說話的發音和語氣,從故事中也學到了邏輯性。

  2—4歲,計數能力發展的關鍵期

  健康診斷:

  智力測評——採用全球公認的韋氏智力測評,對寶寶智商進行評定,多維度瞭解寶寶在操作和言語方面的智力水平,有助於醫生開發寶寶包括知識、詞彙、算術、圖畫填充等的各種潛能。

  訓練方法:

  1.平時利用任何機會給寶寶數數,上臺階、吃水果都可以。

  2.利用不同物體讓寶寶識數。積木、卡片、手指都可以。

  3.用實際物體演算數學問題。3-2=? 可以讓寶寶用蘋果數出來。

  1-5歲,音樂能力發展的關鍵期

  健康診斷:

  以上的健康診斷都正常後,5歲時寶寶沒有明顯差異的地方,說明一切正常,無須擔心身體健康問題。

  訓練方法:

  1.與寶寶共同唱一個兒童歌曲,教孩子唱。

  2.選擇適合寶寶的歌曲與他一起欣賞,適當提問激發想象力。

  智力發育遲緩的表現

  1.哭聲異常

  哭聲是寶寶和外界交流的一種媒介,在寶寶無法用語言表意的時候,哭聲就是寶寶傳遞表達自己需求的媒介。要是寶寶的啼哭時間過長,或者寶寶不愛哭鬧,持續刺激寶寶才能引起寶寶大哭,或者寶寶哭聲異常,如過於聲小或過於尖銳,都可能是寶寶智力發育遲緩的表現。

  2.進食異常

  寶寶吮吸不住東西,遲遲不能學會自己嚼東西吃,吃固體食物容易嘔吐或者經常被卡到。

  3.睡眠異常

  寶寶嗜睡,睡眠時間過長或者不容易感知外界發來的喚醒訊號。

  4.活動異常

  寶寶轉頭困難,眼睛不能靈活轉動,笑得晚,而且寶寶時常表情呆滯。

  5.反應異常

  寶寶依然熱衷於玩手和欣賞自己的手指,而且反應遲鈍,不會自己轉向聲音來源,離開大人的幫助不能轉頭或者翻身,不能獨立坐穩。

  6.說話異常

  常流口水,非睡眠時間磨牙,不會自己伸手拿東西,雙腿不能承重,運動發育晚,走不穩。遲遲不會說話,簡單音節也不會。

  7.性格異常

  寶寶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對外界一切刺激表現冷淡且遲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