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教學史能夠揭示數學知識的現實來源和應用,展現數學問題的提出、解決與發展,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揭示數學在文化史和科學進步史上的地位與影響,對於大學數學教學具有很強的積極作用。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數學畢業論文,供大家參考。

  數學畢業論文範文一:高等數學在高職教育中的對策分析

  一、高等數學在地方高等職業教育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辦法

  ***一***數學師資力量短缺,教師學歷偏低

  地方高等職業學校通常有以下辦學途徑:一是通過改革,將原有高等專科學校升格成規範化的高等職業院校;二是將具備條件的成人高校擴大招生,強強聯合辦學,突出高職特色;三是發揮一些重點中專的專業優勢,在校內辦高職班。由於以上原因,在現階段的高職院校中,存在一部分學歷不高的數學教師,這既影響了數學課程的整體教學水平,又影響了學生整體素質的培養與發展。要解決這一問題就需要做到以下幾點:1.依託全國教師培訓基地和現有的高等院校教師培訓機制,加強對數學課教師的培訓,做到教師在職培訓和脫產培訓相結合,以在職培訓為主,通過有計劃地培訓,促進教師學歷達標。2.提高高職院校人才錄用標準,在政策和待遇方面給予照顧,引進更多高學歷、高水平的數學專業人才。

  ***二***學生對數學課重要性認識不夠,學習熱情不高

  目前,在高職院校學生中普遍存在著“專業至上”的觀念。他們片面地認為只要專業課學好了,其他的文化課無足輕重。所以數學課堂上出現了出勤人數少、成績普遍偏低的情況。針對這一現象,教師應該處理好數學課和專業課之間的時間分配比例,讓學生認識到二者相輔相成的關係,提高他們對數學課重要性的認識。在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很多學生對數學缺乏學習興趣。他們不習慣數學的獨特結構和抽象的思維方式,加之高職數學課跨度大、內容多、解析難,學生學習數學如見猛虎。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採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想方設法地全面激發學生的興趣關注點,進而帶動他們的思維,從而達到課堂氣氛輕鬆活躍、教學成效顯著的目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心理學角度來講,興趣點的刺激更有利於學習者的理解和記憶。這種興趣的培養不僅僅對學生學習目前的課程有利,對於學生今後的自主學習也會發揮出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高等數學課程設定不合理,教學與實際應用脫節

  由於高等職業教育的教學內容和教材體系不同,高職院校數學課程的安排與普通大學有明顯的區別。它的課程設定應根據培訓目標、教學計劃等內容,合理安排教學方法和步驟。高職數學課程改革的目標應以培養高階技術應用型人才為建設目標,從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中擇優選擇,並圍繞這一目標有層次有步驟地實施。比如,高職院校的數學課程設定,在統計、公共管理類的專業上,就應當凸顯數學學科特點,強化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等數學基礎課程的教學;在涉及計算機類的高等數學課程設定時,就應該加強數學邏輯思維和離散數學的課堂教學,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的重要性,從而縮短理論與實踐的距離;在涉及到醫學類的教學時,應開設“模糊數學”和“線性代數”兩部分內容,其目的是在高職階段讓學生在基本掌握微積分知識的前提下,拓寬學生的數學視野,為今後相關的科學研究提供多樣性的數學方法,同時培養學生縝密清晰的思維、嚴謹科學的方法和能力。

  二、總結

  高職教育是以培養學生應用能力為主的教育方式,所以在高職數學教學中應當強調以實際應用為主要目標,這既適應了數學教學改革的要求,也是今後的發展方向。課程改革既要側重基礎性、應用性,又要增強科學性和理論性;既要加強數學在實際當中的應用,又不應忽視數學作為獨立學科的學科特色;既要把握“適度夠用”原則,又要把握好它在高職教育中的重新地位,以做好數學課的學科建設工作。

  數學畢業論文範文二:資訊科技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體會

  一、資訊科技輔助數學教學中的誤區

  從上可以看出,資訊科技輔助數學教學是隨著計算機的發展、普及而出現的一種現代化教學手段,與傳統的教學方式相比,具有巨大的優越性.但是,資訊科技輔助數學教學目前尚處於“初級階段”,據本人瞭解,不少教師在認識與實踐上存在較大的誤區,集中表現為:

  1.是重公開課表演,輕平時課運用

  在不少學校,往往存在這樣一種現象:要上公開課時,教師就費盡心思,精心製作,將幻燈片、錄影、錄音、電腦製作軟體等都搬上教學舞臺,公開課成了表演課,上課教師也為“伊***公開課***消得人憔悴”.可平常呢?還是“一支粉筆一張嘴,一塊黑板一本書”.

  2.是重網上下載,輕自己製作

  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網上下載變得越來越方便,因此許多教師就地取材,直接從網上下載.如此生搬硬套嚴重違反了因材施教原則,因為不同地區、不同學校學生的情況不同,教師決不可“千人一面,萬人一書”,按同一標準來要求全體學生.

  3.是重工具先進,輕教法創新

  現代教育技術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學習者可參與的環境,使傳授知識和發展智慧、培養素質統一起來.但一些教師認為只要教學手段先進了,教育思想便先進了.很多教師儘管運用了計算機輔助教學這一現代化教學手段,實施的卻是傳統的教學.教師依然是教學的中心,學生仍然是被動的接受者,灌輸、填鴨之風依舊,師生互動實際上是一句空話.

  4.是重機器作用,輕教師影響

  多媒體課件集影象、文字、動畫等多種資訊於一體,能極大地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於是很多教師便在這方面大做文章,用電腦演示代替教師的表演,用“人機對話”代替“人際對話”.其實,教學是十分複雜、細膩的過程,教師的一個手勢、一個眼神、一句稱讚的話等都對教學效果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用多媒體完全代替教師的影響,實為本末倒置的做法.

  5.是重情景創設,輕重點把握

  不少數學教師傾向運用多媒體創設教學情景,卻往往忽略了引導學生把握學習重點.儘管情景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強化主體意識,調到學生的主動性,但是任何形式都只能為內容服務,如果因追求形式而忽略了教學重點,就會喧賓奪主,教學就不能達到應有的目標.因此,情景必須為重點而設,展現的內容必須有助於學生突破難點.

  6.是重資訊科技,輕傳統技術

  如教師在課堂上動動滑鼠,敲敲鍵盤代替了手勢,電腦的播放代替了教師的演講,教師成了放映員,學生45分鐘面對著螢幕,甚至把原先低效的“人灌”變成高速“機灌”,使電腦成了“應試教育”的幫凶.重視資訊科技的運用,忽視傳統技術的運用.特別是在斷電或其他一些特殊的情況下,我們的老師就會急得滿頭大汗,無計可施.一堂課的好壞主要看有沒有以先進的教育思想作為指導,教學效果怎麼樣,而不是使用了何種媒體或技術.

  二、如何實現資訊科技與數學教學的最佳結合

  實踐告訴我們,要實現資訊科技在數學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必須走出上面的誤區.資訊科技作為一種輔助教學手段,必須與傳統教學的優勢、數學課程的資源有機地整合起來,尋找出資訊科技與數學教學的最佳結合點,教師、學生和現代資訊科技環境才能和諧互動,教師才能願用、樂用、多用、用好,充分發揮現代資訊科技的優勢.目前應該把以下三方面作為重點:

  1.資訊科技與教學難點相結合

  數學科學的特點之一是邏輯性強,抽象思維要求高,尤其是涉及三維空間問題、動態過程問題、複雜計算問題等,傳統教學手段由於以靜態為主,很難在課堂上利用黑板將這種複雜的情景展示出來,更不用說藉助情景來分析了.正是因為抽象的情景不能得到直觀、有效的展示和分析,就進一步增加了學生理解和掌握的難度,為此長期成為教學中的難點.以網路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為核心的資訊科技,恰恰在這一方面具有獨到的優勢,它能使這些複雜的問題轉化為直觀、形象、生動的感性情景,這樣大大地降低了學生理解和教師教學的難度.運用建構主義思想進行教學設計,通過課堂教學中學生、教師和媒體的互動,內化為學生自己的知識,使教學難點得以化解.以數學教學為例,幾何畫板是數學老師最喜歡使用的教學軟體,它操作簡單、功能豐富、動感十足,能夠滿足數學教學中化抽象為形象直觀的要求.教學實踐中通過資訊科技課的輔助教學,在學生初步掌握幾何畫板功能的基礎上,開展數學實驗研究,通過學生自主建構知識,能夠有效地突破數學教學中平面幾何的難點.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利用“幾何畫板”自己動手“做”,完成意義建構,探究橢圓構造的方法,以及和其他圓錐曲線***雙曲線、拋物線***的聯絡.

  2.資訊科技與模擬實驗相結合

  現在數學教學也十分重視數學實驗的教學功能.作為實驗必須有自變數和應變數,通過實驗探究應變數和自變數之間的內在關係,從中發現規律性的東西即事物的本質.但是中學數學實驗由於受到實際器材的限制,有些實驗往往只能是紙上做實驗,很難在真實的環境中展開.利用計算機虛擬現實的功能,能夠彌補實驗條件不足的限制.例如在數學教學中,利用幾何畫板軟體的賦值和計算功能,可以開展數學實驗,通過實驗得出規律.

  3.資訊科技與創新研究相結合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時代賦予教學的重要任務,現代資訊科技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有獨到之處.在中學生中開展數學建模的研究,通過藉助網路工具,揭示數學與生活的聯絡,讓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看待身邊的世界,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研究問題,通過跨學科的整合,利用資訊科技解決問題,在設計方案、市場調查、查閱資料、加工資訊等過程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如關於公司建立地點的選擇問題、探討紅綠燈時間差問題,郵遞員投遞問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