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區礦山地質環境綜合調查與評價論文

  現狀條件下,區內的礦山地質環境問題主要有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縫、土地佔用與破壞、固體廢棄物、廢水、廢液排放、礦坑突水等。礦山地質環境綜合評估分割槽應在詳細調查礦山地質環境現狀、充分研究礦山地質作用與地質環境之間的相互影響及由此產生的環境地質問題的表現形式、形成機制和規律的基礎上,突出以礦山地質環境問題的多少、發育程度、危害程度為主體,兼顧地質環境背景,結合人類工程、經濟活動的強度,依據“區內相似、區際相異”的原則進行分割槽。

      今天小編要與大家分享:西藏自治區礦山地質環境綜合調查與評價相關論文。具體內容如下,歡迎參考閱讀!


西藏自治區礦山地質環境綜合調查與評價


 

  0 引言

  西藏目前已發現101種礦產資源,查明礦產資源儲量的有41種,勘查礦床100餘處,發現礦點2,000餘處,開發利用的礦種為地熱、鉻鐵礦、鹽湖硼礦、金礦、礦泉水及建築用砂石等22種礦產。西藏優勢礦種有銅、鉻、硼、鋰、鉛、鋅、金、銻、鐵,以及地熱、礦泉水等,部分礦產在全國佔重要地位,礦產資源潛在價值萬億元以上。隨著國家對西藏地質勘查工作程序的加快,礦產勘查工作得到了較快發展,已探明的礦種和儲量為西藏礦業開發提供了一定的資源保證。經長期開採,造成礦山生態地質環境破壞及礦山地質災害頻發,影響西藏自治區經濟的發展和生態環境的恢復,也對西藏自治區的經濟發展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構成威脅。

 

  1、 西藏自治區礦山開採概況

  西藏自治區為礦產資源大省,近年來採礦業迅猛發展,礦山企業逐年增多,已形成了國有礦山企業、集體礦山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合作企業、集體聯營企業、有限責任公司和個體採礦並存的礦山企業結構,形成了一批效益型骨幹企業,帶動了地方經濟及相關產業的發展,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並且具有良好發展勢頭。隨著西藏地區基礎設施的不斷改善,尤其是青藏鐵路的興建,西藏礦業開發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將進一步加強。經過幾十年的艱苦努力,目前已發現幾條極具找礦遠景的重要成礦區帶,並初步評價出一批開發價值較高且相對集中的礦產資源區域和一批大、中型礦床,其中有些礦床已經基本具備了開發條件。
 

  2、 礦產開發對生態地質環境的影響和破壞

  長期以來,西藏礦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2002年礦業總產值38959萬元,佔全區工業總產值176035萬元的22.13%,加上礦業後續產業產值33366萬元,佔全區工業總產值的41.09%。礦業作為六大支柱產業之一,為西藏的經濟建設作出了貢獻。礦業的發展,產生一些礦山地質環境問題,使西藏自治區礦區地質環境遭到一定程度破壞,礦產開發所誘發環境地質問題的危害程度將進一步加劇。

  礦產資源的開發,產生的主要的地質環境問題有地面塌陷、地裂縫、崩塌等地質災害。全區礦山地質災害情況如表1所示,各類地質災害經濟損失對比如圖1所示,並引發水土流失,區域地下水位下降,水體汙染等潛在環境地質問題。

  2.1 礦山地質災害概況

  ***1***崩塌

  初步調查金屬礦山開採引起的地面塌陷地11處,塌陷面積累計10公頃。經濟損失60萬元,地面塌陷比較集中,規模比沉陷小,塌陷方式主要為冒落式塌陷,主要分佈在羅布莎鉻鐵礦、朗縣鉻鐵礦、林周鐵礦等礦區。

  ***2***地面塌陷

  本次工作調查崩塌14處,經濟損失113萬元,這些崩塌大多與採礦有直接關係,均為基岩崩塌,這些崩塌規模不很大,但2005年9月20日發生在馬查拉煤礦坑道內的崩塌造成3人死亡,其他崩塌造成的損失主要是對草場的破壞,如圖2所示。

  ***3***地裂縫

  本次調查地裂縫地質災害共20條,多分佈在馬查拉煤礦區、羅布莎鉻鐵礦區。比較典型的為:馬查拉煤礦5條、羅布莎鉻鐵礦10條、朗縣鉻鐵礦5條。

  ***4***泥石流

  本次調查礦區泥石流災害共1處,經濟損失1萬元,分佈於尼木縣銅礦區內,如圖3所示。泥石流溝右岸目前新開一個坑口和一個露天採場,隨著開採時間的推移和開採規模的擴大,廢石堆放量將增大,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物質來源,遇暴雨及強降雨將會爆發泥石流。一旦爆發大規模泥石流對礦山、下游村莊、生態環境等均會造成危害。

  2.2 佔用及破壞土地資源概況

  西藏自治區因礦業開發引起的土地破壞點多面廣,程度各不相同,情況十分複雜,本次工作有一些資料是在野外現場利用GPS定點、羅盤定向、皮尺丈量、實測得來的。部分數根據開採平面圖,結合現場調查和地表移動引數確定塌陷邊界計算而來,遺漏較少,準確性較高。特別是23個大中型企業佔用破壞土地情況,本次調查全部做了實地核查。全區各礦山企業佔用及改變破壞土地8447.84公頃,固體廢料場1216.76公頃,尾礦庫79.5公頃,地面塌陷196.36公頃,各礦山企業佔用及改變破壞土地數總量為9940.46公頃。大型企業佔用及改變破壞土地數量為223.8公頃,中型企業佔用及改變破壞土地數量為3935.43公頃,小型企業佔用及改變破壞土地數量為5781.23公頃。佔用、改變破壞土地主要在砂金礦區。

  2.3 廢水、廢渣、廢石排放概況

  礦山廢水含礦坑水、選礦廢水、堆浸廢水及洗煤水;廢渣包括尾礦、廢石***土***、煤矸石、粉煤灰、廢水及廢渣等。全區礦山廢水年產出量9961.84萬m3,年排放量1811.87萬m3,廢石、廢渣年產出量2645.10萬噸,年排放量2047.73萬噸,累計積存量9609.60萬噸。

  2.4 對地下水系統的影響概況

  根據本次對全區礦山企業的調查,得出全區礦坑排水年產出總量為238.04萬m3,年排放量為47.34萬m3,排放量較小,現狀條件下礦山開發對地下水系統的影響甚微。
 

  3、 礦山地質環境綜合評價

  3.1 評價原則

  現狀條件下,區內的礦山地質環境問題主要有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縫、土地佔用與破壞、固體廢棄物、廢水、廢液排放、礦坑突水等。礦山地質環境綜合評估分割槽應在詳細調查礦山地質環境現狀、充分研究礦山地質作用與地質環境之間的相互影響及由此產生的環境地質問題的表現形式、形成機制和規律的基礎上,突出以礦山地質環境問題的多少、發育程度、危害程度為主體,兼顧地質環境背景,結合人類工程、經濟活動的強度,依據“區內相似、區際相異”的原則進行分割槽。在所劃分的不同的環境地質問題區和亞區內,礦山地質環境的影響程度、區域地質背景以及礦山開採活動的特點應存在明顯差異,具有典型的代表性。

  3.2 評價模型

  選取評價因子並進行單元格剖分;利用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對每一單元格的每一評價因子進行評價賦值;利用積分值法,分別計算各單元格的礦山地質環境及恢復治理、人類活動及礦山地質背景的得分,並計算其總得分;以各項得分為分級因素,利用聚類分析及神經網路方法進行定量分級,在此基礎上,根據各單元格內礦山地質環境問題的發育及危害程度對單元格的等級進行綜合評定;依據各單元格的等級劃分,對全區礦山環境地質問題進行綜合評估分割槽。

  3.3 礦山地質環境綜合分割槽評述

  在評價單元分級的基礎上,將全區礦山環境地質問題發育程度評價分為三個區:嚴重區、較嚴重區和一般區,如表3所示。
 

  4、 結論與展望

  通過對資料的綜合分析,選取評價因子並進行單元網格剖分,利用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將全區礦山環境地質問題發育程度劃分為三個大區:Ⅰ區為嚴重區,Ⅱ區為較嚴重區,Ⅲ區為一般區。通過該評價,可結合西藏自治區礦產資源規劃,遵循“以防為主,防治結合”及“輕、重、緩、急”的原則,推動西藏自治區礦山環境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