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語教研論文

  教研活動是促進師生全面發展的實踐性研究活動,也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高中英語教研活動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充當著重要角色,在提高英語教師的專業素質水平以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等方面有著積極意義。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高中英語任務型教學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廣,任務型英語教學已漸入人心。本文以新課程標準要求為依據,結合近兩年來筆者嘗試從任務型教學入手,給學生巧設“壓力”,以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提高他們的學習效果。並對任務型教學的實踐,提出在課堂中應注意抓好的四個環節並加以總結,以期對今後英語創新教學有所幫助,對學生語言實踐運用能力的提高有所幫助。

  【關鍵詞】高中英語;任務型

  如何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果,以期使學生和教師能真正把握課堂,向課堂要效率,向課堂要成果,並讓這些效果走上一個良性迴圈軌道,這就是筆者在教學中不斷探索思考的一個問題。筆者嘗試從任務型教學入手,給學生巧設“壓力”,以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提高他們的學習效果。

  那麼如何在英語課堂上用任務型教學提高學習效果呢?筆者認為作為一名英語教師,首先必須要分秒必爭地策劃和排程課堂教學,努力發掘學生的瞬間潛能,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使學生在課堂上儘可能多地掌握教師所教授的知識。其次教師還要用她的教學魅力讓學生在課外也能積極主動地複習和預習。從而形成一個學習的良性迴圈。

  如何讓每位學生都能在英語課堂上完成好學習任務,體驗成功,提高興趣呢?筆者是通過“添壓”方式來實現的。“添壓”在這裡是指通過壓力的方式給學生一個具體的目標或者是任務,強制其實行,以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因此它應該屬於實施任務型教學的一種方式和手段。也許一說到壓力,有的人就認為它不是好東西,討厭它,認為它會給學生造成心理負荷和陰影。其實不然,我們每個人都需要適當的壓力,有壓力才能有動力!尤其對那些學習不主動的學生,壓力是必須的。只要掌握好“壓力”的度與量,我們能讓學生完成他們都認為不能完成的任務。在英語課堂教學筆者通過以下幾種方式給學生新增壓力,體驗成功的。

  1.單詞教學——比一比,看誰記得多又快

  英語教學,單詞是基礎。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否跟得上教師教的節奏與步伐,第一關就是記單詞。單詞好比是一幢房子的基礎,沒有一個堅實的基礎,房子只會是空中樓閣,可見記單詞在英語學習中的重要性。我們在教學實踐中,那些成績落後的學生,以及兩極分化的出現,無不源於在單詞這道關上栽了跟頭。因此對於單詞教學來不得半點馬虎,一定要嚴把單詞關。

  科學家說,人的大腦記憶細胞具有無窮的能量,但絕大多數腦細胞都是處於沉睡狀態,一旦啟用將會產生巨大的記憶效應。因此,筆者採用了“限時記憶法”用“強制”手段啟用他們的記憶能量。在教授完新的單詞時,筆者便要求學生用5分鐘的時間把剛學的新單詞的音、形、義快速記下來,然後進行即時背誦比賽,勝者可以進行考核加分。學生們通常都有爭強好勝的心理,採取這種辦法,他們一下子就來了勁頭,只見課堂上學生們眼到、手到、口到、心到,一個個爭分奪秒地在那哇、哇地大聲朗讀起來,以爭取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把新的知識搶先記憶下來,唯恐落在別人後面。五分鐘限時結束後,筆者一般將比較難記的單詞讓學習好的學生來拼寫,一是藉此強化對他們更高的要求;二是能儘快烘托競賽氛圍,往往好學生的暗中較勁更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慾望。對於學習成績處於中游的學生,筆者一般根據他們的表情來選擇機會讓他們拼寫,他們這個程度的學生,信心很重要,很多時候他們有積極的表現慾望,卻因為沒有把握而不敢主動應答,因此把握他們的神情,及時給予他們合適的能夠正確表達的機會,對於他們自信心的建立非常有幫助。而對於成績暫時處於下游的學生,則刻意將一些比較簡單的單詞讓他們來拼寫,只要應答正確的,筆者都給予很高的肯定,讓他們也能夠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體驗到學習的樂趣。

  2.課文教學——課文朗讀與背誦的比拼

  譯林版《牛津初中英語》以下均以該教材為例Reading部分和Main task部分兩篇文章都是該單元極有代表性的範文。裡面包含了很多知識點,也是作文的最佳範例。因此筆者便在這裡狠下工夫,要求學生不僅朗朗有聲地熟讀,還要求能熟練地背誦。在課堂上,筆者儘量減少講授的時間,把時間交給學生,也是採取限時5分鐘記憶的方式,先是分段記憶,然後全文背誦。

  在分段記憶階段,筆者常把機會讓給那些基礎較差的學生來表現,把一些較短的或新單詞較少的段落讓他們來背誦;那些段落較長,或新單詞較多的段落則讓那些基礎稍好的學生來完成。對於學習基礎好的學生,筆者則要求他們全文背誦。

  3.語法教學——看誰講得好

  以往的語法教學都是教師臺上講,學生下面抄,一堂課下來,學生筆記倒是記了不少,可收效卻甚微。為了提高語法教學效果,筆者就想辦法給學生新增壓力,增加動力,目的就是要求每個學生都加入到教學中來,做課堂的主人。這個壓力就是:比一比,看誰講得好!

  教材的安排非常適合讓學生預習,一個單元的語法重點往往在Welcome to the unit 或 Reading 部分就已經體現出來了,這些內容在以往的教學中也或多或少地出現過,到Grammar部分只不過是梳理和系統化而已。筆者把這項任務下達給學生,要求他們預習,準備比賽看誰講的好。例如講一般將來時,筆者會設計好這些任務:1一般將來時的概念是什麼?2一般將來時的結構怎樣?3一般將來時的時間狀語。4一般將來時的句型轉換。5對比練習。

  在教學過程中,筆者只是提出問題,問題的解決則交給學生。他們可以各抒己見,可以相互討論,相互補充,並由學生自己進行小結。每一步地推進,參與者遍及所有學生,後進生要多引導,多鼓勵,並及時給予發言機會。久而久之,每個學生都明白在英語課上大家都有機會發言,而且必須發言,誰也逃避不了。因此而產生的這種壓力會促使他們主動地學習知識,收集知識。學生的自主性,獨立性,能動性和創造性將由此而得到真正的張揚和提升。

  任務型教學方式的實施,不僅要設定科學的教學任務,更重要的是採取靈活多變的方式來促進任務的有效完成,增添“壓力”的方式只是在任務型教學過程中的一個方面,還有更多的方法值得我們去探索去追尋。

  <<<下頁帶來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