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數學教研論文範文

  教研論文是闡述教育教學科研成果的文章,有一定的規範和要求。下面小編收集了一些關於高中數學教研論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中數學教研論文篇一

  一、高中數學教學中發散性思維的現狀

  一直有人甚至不少老師也在說數學是一個很“死”的學科,學生將公式和定理死記硬背後,再機械地套到題目中,成了完成數學任務的模式。遇到什麼樣的題型該套什麼樣的公式,已經牢牢地紮根在學生心中,至於為什麼用這個公式,用其他的公式是否可以解出答案,學生根本不會去想,因為老師在教學中沒有培養學生這方面的能力。缺乏發散性思維表現之一:教師為節約課堂時間、提高講題效率,多采用填鴨式、樣板式教學:老師在黑板上一點一點板書習題的正確步驟,不希望學生有其他的想法,只要求他們按照老師應對高考多年所形成的套路來辦,發散性思維幾乎不會出現在數學教學的課堂上。缺乏發散性思維認知之二:表現在教學過程中容易忽視一題多解和一題多問。數學的邏輯性強,但是如果在邏輯性之上建立發散性思維將會對數學問題的研究產生極大地助力。教師在教學中往往“就題論題”,忽視此問題可能存在的解法,忽視題幹可能發散出的新問題,只是將題目簡單一講,忽視了將每一個要講的題目進行價值最大化的利用。這樣的就題論題,使得教學課堂死板,教學進度拖沓,學生的積極性得不到提高,發散性思維也沒有培養起來。

  二、學生髮散性思維的培養方法

  在培養髮散性思維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發散性思維。發散思維,又稱輻射思維、放射思維、擴散思維或求異思維,是指大腦在思維時呈現的一種擴散狀態的思維模式,它表現為不依常規,尋找變異,思維視野廣闊,思維呈現出多維發散狀,也可以理解為一種沿著不同方向去選取資訊重組的方法。“一題多解”用來培養髮散思維能力。不少心理學家認為,發散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最主要的特點,是測定創造力的主要標誌之一。如果說邏輯性思維是學習數學應具備的能力,那麼發散性思維就是在數學方面有所提高的必要條件。它能提升學習數學的熱情,提高效率,養成良好的學習能力。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是必不可少的。

  1.一題多解。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採用多種方式,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去研究問題的解法,一題多解就是培養學生髮散性思維的一種辦法。一題多解不僅可以拓寬思路,更能增強知識間聯絡,讓學生學會多角度思考解題的方法和靈活的思維方式。在多種方法中讓學生學會以發散性思維來解決問題。

  2.大膽創新。教師在教學中不知不覺就會以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條件反射般的對一些題目做出答案,採用的都是些一般的手法。但是,是否只有這些手法可以解決問題呢?教師要引導學生,針對某些題採用一些奇思妙想來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如果教學時常採用這樣的教學方式來引導學生,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大膽按照自己的思路對數學問題進行研究。這就要求數學教師要克服自己內心的框架,克服經驗主義,不斷地學習和思考,更要積極從學生的疑問、錯誤中尋找解題的新思路。對有自己獨特想法的學生要耐心對待,研究他的方法,和他一同找到合適的思路。只有教師不斷進步,認真傾聽學生的問題,自己做到把發散性思維運用到實踐教學中去,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才能得到培養和鍛鍊。

  3.一題多用。數學教師授課很多時候都在為板書發愁,不同的題都要抄寫在黑板上,一一講解,通常是一道題講完就要擦掉然後板書另一道題。這樣不僅加重了師生負擔,更是嚴重降低了課堂效率。通常情況下,一道題只會考到一個知識點,講完這個知識點這道題存在的意義似乎沒有了,但是如果老師在教學中能採用發散性思維的話,做到一題多用,不僅會大大節約時間、提高效率,更能以此鼓勵學生們擺脫題海戰術,讓學生自己把現有的或者是已經做過的題,經過自己的改編,變成考察不同知識點的題目。高中的數學教學不再僅僅是為了提高學生分數,更是為了培養出高素質人才。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要採用靈活的、發散的思維,對於學生的創造力進行有意識地培養和保護,以減輕學生負擔,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提高教學質量,提升教學效率。

  高中數學教研論文篇二

  一、數學教學中的的創新教育

  在數學教學中,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引導十分關鍵.

  1.加強學生自學能力培養

  從人生髮展的角度而言,使學生具備自學的能力十分重要.很多情況下,一個人知識的獲得需要依靠自身主動學習、積極探索鑽研以及積累來實現.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努力為學生創設自學的機會,對學生的自學給予科學的引導,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進而帶動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通過實踐可以發現,具有較強自學能力的學生學習主動性高,對知識的掌握更具有深度與廣度,學習悟性高,學習能力強.

  2.對學生進行逆向思維引導

  從常規習慣相反的方向思考問題就是逆向思維.也就是說,逆向思維對問題的思考與探索是從完全相反或對立的角度展開的.逆向思維是對常規的一種突破,屬於創新思維方法之一,具有絕妙奇特的特點.從高中數學教學實際情況來看,很多學生思維定式十分嚴重,缺乏創新思維.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敢於打破常規,能夠從多角度甚至是反向與對立的角度對問題展開深入的思考與探索,進而產生創新的見解.

  3.對學生的側向思維進行引導

  在特定條件下,利用曲徑通幽、旁敲側擊的方法探索新的解決途徑,拓展思維流向,由此及彼,從側面新的角度探索問題解決的方法就是側向思維法.側向思維和逆向思維比較,主要區別表現為逆向思維是逆向的,側向思維是平行同向的.其突出優點就是能夠降低思維定式產生的消極影響,從側面對問題進行換角度思考,增強問題解決的應變性,對現有的論證與觀點進行突破,最終實現創新.

  4.對學生的多向思維進行引導

  逆向思維、側向思維與別的發散形式的綜合其實就是多向思維.多向思維能夠調動思維的活力,從多角度對問題進行探索,有利於產生新穎獨到的見解.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啟用學生的創新思維,有利於學生主體地位的落實,更有利於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二、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為培養創新思維創造有利環境

  構建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有利於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所以豐富教學形式,優化課程結構,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十分關鍵.教師應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綜合運用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自主學習等學習模式,增強課堂教學方式的靈活性.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研究性素材,為培養創造性思維創設有利環境.創新能力需要在實踐探索中形成,單純依靠死記硬背是難以實現的,研究性學習為學生親身參與實踐創設了條件,學生在這樣的切身體驗中有利於形成主動探索、質疑與勤於動手的習慣,以增強學生的求知慾望,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而提升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講“統計”時,可以讓學生對學校每週學生體育鍛煉時間的分佈情況,以及自己家庭中每月開支情況展開調查統計.學生在這些過程中提升了自我與他人的交流合作能力,學生對資訊收集與利用能力得到了鍛鍊與提高,為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三、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現持久發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對所學內容缺乏興趣,就會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得十分被動,難以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飽含興趣,對學習就會形成創新的動力.興趣是維持創新持久的動力條件.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於利用學生的好奇心,設定恰當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教師設定的問題,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發展情況,做到難易適度,以激發學生對知識展開進一步探求的衝動,進而使學生自覺產生質疑,自覺探索解決,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要充分激發學生的好勝心,這樣學生才會敢於面對失敗,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勇於探索,具備較強的自信心.教師要善於為學生創設各種機會,使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這對於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十分重要.教師要對學生多多鼓勵與讚揚,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信心.總之,新課程改革突出強調了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性.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把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貫穿於教學的各個環節,從多方位鍛鍊學生的思維發展,提升學生的質疑能力、探究能力,使學生形成較強的創新能力,這對於學生終身學習具有深遠的意義.

  高中數學教研論文篇三

  一、分析問題,理清條件

  審題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是將閱讀、理解、歸納、類比、想象等多種思維於一體的綜合能力.在審題中,教師要幫助學生認真地閱讀、理解,掌握一定的審題方法:尋找題裡的關鍵詞,排除干擾,挖掘條件,梳理數學過程,理解數學現象、建立模型.為整個問題建立一條主線,在明確已知條件的基礎上,為科學嚴謹的探究做好條件儲備.例如,下列圖象與事件描述一致的是.1小紅離開家不久,發現辦公室的鑰匙落在家了,於是回去拿了鑰匙再去上班;2小紅以開車一路常速行駛,路上遇到一次堵車耽誤了一些時間;3拿到鑰匙後,小紅心情舒暢,但是由於時間緊又加快了車速.要順利解決這個問題,首先得根據小紅活動的整個過程,找到“離開家”、“回家”、“常速”、“堵車”、“減緩”、“加速”這樣的關鍵詞,才能清楚地整理出一條“去—回—堵—慢—快”的線索,從而清楚地分析座標中的x、y表示的意思.基於這樣的分析,我讓學生根據圖上小紅的活動情況找到關鍵詞,學生很快就找到了,再順藤摸瓜,很容易理解分段函式的圖象,建立s—t圖,讓圖象清楚地再現這個簡單的生活情境,從而順利地解決這個問題.學生審題時,教師要引導他們注重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形成一條清晰的審題思路,從而激發他們主動調動自己的知識,進行靈活整合,活躍思維.只有教會學生一定的審題方法,提高閱讀理解能力,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

  二、匯入策略,方法探究

  授人予魚不如授人以漁.面對抽象的高中數學試題,教師要有效地匯入策略,幫助學生進行有效的分析,使他們學會將綜合性的問題進行分解,從細節入手,挖掘出題裡蘊含的數學思想,學會用數學方法來對習題進行分析、探究、歸納總結.當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僅要讓學生熟練掌握各種知識,靈活進行知識之間的運用,還要掌握一定的解題方法,領悟其中的數學思想.教師可以通過創設一定的情境,順利地匯入問題,將抽象的問題變得生動活潑,調動了學生的思維積極性,從特殊位置入手,以點帶面,以區域性帶動全域性,從而使問題得到順利解決.三、實施解答,查缺補漏高考數學不是簡單的知識堆積,而是一種知識的靈活再現,能力和思維的昇華.在實施解答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做好知識反饋,總結方法與技巧,尋找自己知識上的欠缺,從而修復自己的知識體系,獲得更為靈活的解題技巧,使學生能夠更好地補漏查缺.通過解答習題,學生就能自己分析和歸納出一些常見的解題方法.通過畫圖、建立圖形關係、利用定義或輔助線來降低解題的難度,使解題過程清楚地展示出來.同時將題中涉及的知識點進行反饋,學生就能知道自己學習上的欠缺,從而及時查漏補缺,加強個別概念的比較、理解,做好重難點的歸類分析,鞏固所學知識.總之,“問題解決”的教學模式,使學生更輕鬆、更主動,通過學生的獨立思考或團結協作,在審題中進行“擺事實”,在探究中進行“講道理”,在答題中進行條理解答,及時對問題進行分析、探究和解答.讓問題解決從知識中“走出來”,又從解題中“走回”課本,從而讓學生建立系統的知識結構,學會一般的解題方法,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