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飼養的娃娃魚的方法

  娃娃魚的吃法有很多,清蒸,紅燒,熬湯等。可謂五花八門,多種多樣。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娃娃魚的食用方法

  先將老母雞洗淨入鍋,輔料都放進去,燉5個小時左右,熬出一鍋濃湯。

  在燒一爐開水,把娃娃魚丟進去,5分鐘再把娃娃魚撈出來,用刀刮洗魚身上的粘液,剖去內臟清洗乾淨,切成小肉塊,用姜、蔥、蒜食鹽等佐料醃製半小時。

  把醃製好的娃娃魚塊,放入雞湯中,用小火在燉2小時,娃娃魚肉的鮮味就會入湯,鮮美的娃娃魚湯就完成了

  娃娃魚食用注意事項

  因為娃娃魚身體表面黏膩,不好殺,有人用釘子把娃娃魚定在案板上,在剖腹殺,也有直接砍魚頭底部,就是將魚的喉管割斷,然後再開腹的。這兩種殺法都沒有燙殺最好,因燙殺不用放血,燉出來湯的味道要比剖殺、宰殺更鮮美!

  娃娃魚的飼養方法

  【養殖條件】

  室內外均可養殖。室外為露天專門修建的養殖池,室內為各種閒置設施改造成的養殖池。養殖池只需保證安全牢固不滲漏水,保持流水或配備增氧機。室內養殖池的大小可從1平方米到幾十平方米不等。養殖池在放養前需用水浸池1個月,使pH值在***以下,一般不要強光照,只保持微光或無光均可。

  【日常管理】

  大鯢的日常管理簡單,但很重要。投餌時保持三定:定時、定點、定量。瞭解大鯢的生態習性很重要,大鯢喜靜怕吵,喜清水怕渾水,喜陰暗怕強光,養殖中要儘量照顧它的這些習性。另外,定時對鯢體及養殖池消毒防病,注意水溫變化,夏季控制水溫不超過26℃,以防“夏眠”,冬季防止水溫低於結冰溫度。

  【水質調節】

  養殖大鯢應經常保持大鯢池內水質清爽無汙染,水體透明度大,溶氧量高,PH值在6.8~7.8間。在實際養殖過程中,要及時清除殘餌和排洩物,定期用生石灰調節水質,長期保持池水流動。

  【溫度光照】

  大鯢對水體溫度要求較嚴,超出其忍受力會造成大鯢冬眠或夏眠,在炎熱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必須採取降溫或增溫措施,確保大鯢有一個適宜的水溫生長環境。另外,大鯢畏光,養殖場應採取措施避免日光強射,夜晚巡查時,不能用強光對射。

  【放養密度】

  大鯢養殖池其放養密度視養殖大鯢規格和養殖場水源、水體、餌料等因素而定。一般情況下,苗種階段考慮大鯢其活動範圍較小,攝食能力較弱,放養密度可適當偏大,便於集中管理飼養。在成鯢階段考慮大鯢活動範圍大,攝食能力強,加之有互相攻擊性,其放養密度應小。我們多年的養殖實踐認為,苗種階段其放養密度為60~100尾/平方米,成鯢階段5~20尾/平方米。放養時,要求規格儘量保證整齊,個體之間不宜相差0.5倍以上。

  【飼養技巧】

  養殖池設餌料臺,檯面高出水面少許。投喂飼料,以天然餌料為好,主要有浮游生物類、蟲類、肉類及魚類、貝類等。每天早晚各投餌一次,時間為早晨7:30前及晚上10:30前為好。在投餌料時應先清理掉上次的殘餌。投喂量為體重的5-10%。當水溫在16-23℃時應加大投餌量,次數及時間可保持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