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數學教師工作總結

  簡便計算是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和數學思想。今天小編給大家整理了,謝謝大家對小編的支援。

  篇一

  轉眼間,一個緊張而又充實的學年又將過去。回顧這一年,在領導的關心、同事們的幫助以及自己的努力下,我認真做好各項工作,積極完成各項任務。在此,把這學期的工作稍作總結,也為這一年的忙碌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一、同伴互助,資源共享。

  由於地方課程教材沒有參考書,老師們備課時經常要收集大量的資料,教學難度增大。在這種情況下,同伴間的互助尤其重要。特別是同年級的老師更應相互切磋,互相交流。在這點上,大家做得很好,一個個學而不厭,潛心鑽研,經常與組內的骨幹教師交流教學方法,共享教學資源,確實讓人感動。

  二、深刻反思,共同進步。

  具備一點反思能力,是每位教師的必修課。聽課結束後,又對各位教師的授課進行了評課。評課現場,老師們各抒己見,根據美國教育專家艾倫博士的“2﹢2”教師評估法,給各位教師分別提出了兩條優點和兩條建議。同時,針對教學中的共性問題,如“在教學中如何體現地方課程的活動性、整合性、評價性的三條原則”以及“落實地方課程的多元評價”等問題進行了探討。老師們認為,本課程可以不進行書面考試,但要加強促進學生髮展的過程性評價。相關教材可以設計多種形式探究活動,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情況,對相關問題進行討論或反思。教師可以通過課堂活動的參與記錄、學生自己的自我報告來及時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其目的不是給學生評分,而是讓學生學會自我評價,進而促進教師改進教學,促成課程目標的達成。本課程評價對教師的要求較高,因為倡導評價目標先行的原則,所以,需要教師在上課前,結合課程與學生實際情況,進行評價目標的分析與準備,設計評價形式及評價標準。

  三、物化成果,不斷完善。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經過我的努力,我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與別人相比,我的收穫甚少,也還存在許多不足,如對課程的研究還欠深入,教學成果寥寥無幾,但我相信,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作為地方課程一定能取得長足的發展。

  篇二

  一學期即將過去,回顧一學期來的教學工作,可謂有條不紊,腳踏實地,在平凡中有創新,在忙碌中有收穫,一期來我認真執行學校教育教學工作計劃,轉變思想,積極探索,改革教學,把新課程標準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數學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新設想結合起來,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帶著新的課程標準走進課堂。

  《國家數學課程標準》對數學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評估、教育價值觀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鮮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標,有效的學習這一切不能不讓我們重新思考數學該怎樣教?教學中我針對對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精心設計每一個教學環節,加強雙基訓練,力求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有不同的發展。

  二、課堂教學,讓學生帶著問題走向老師,做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

  為保證新課程標準的落實,我把課堂教學作為有利於學生主動探索的數學學習環境,把學生在獲得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都能夠充分發展作為教學改革的基本指導思想,把數學教學看成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課前精心備課,撰寫教案,實施以後趁記憶猶新,回顧、反思寫下自己執教時的切身體會或疏漏,記下學生學習中的閃光點或困惑,是教師最寶貴的第一手資料,教學經驗的積累和教訓的吸取,對今後改進課堂教學和提高教師的教學水評是十分有用。

  課前準備不流於形式,變成一種實實在在的研究,教師的群體智慧得到充分發揮,課後的反思為以後的教學積累了許多有益的經驗與啟示,突破原有學科教學的封閉狀態,把學生置於一種開放、主動、多元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態勢中。在教學因數與積的變化規律這一內容時,我先出示一組題目讓學生觀察因數與積,然後說說自己的發現,將發現小結,讓學生思考是否就能以此下結論?學生通過討論認為一組算式不足以說明問題,還要加以驗證,隨後將驗證工作交給學生。教學設計無論是問題的提出,還是已有資料處理、數學結論的獲得等環節,都體現學生自主探索、研究。突出過程性,注重學習結果,更注重學習過程以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感受和體驗。這說明:設計學生主動探究的過程是探究性學習的新的空間、載體和途徑。

  三、創新評價,激勵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我把評價作為全面考察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手段,也作為教師反思和改進教學的有力手段。

  對學生的學習評價,既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既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更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抓基礎知識的掌握,抓課堂作業的堂堂清,採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定量採用等級制,定性採用評語的形式,更多地關注學生已經掌握了什麼,獲得了那些進步,具備了什麼能力。使評價結果有利於樹立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促進學生的發展。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教學工作苦樂相伴。我將本著“勤學、善思、實幹”的準則,一如既往,再接再厲,把工作搞得更好。

  篇三

  光陰時間,日月如梭。這一學期很快就要結束了。在這一學期裡,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生的配合,領導的關注,圓滿地完成了本學期的教學任務。為了便於今後的教學,現在對本期的數學教學工作做一個簡單的小結。

  一、立足本職,盡職盡責

  本學期來我一直忠誠黨的教育事業,自覺遵守教師職業道德,把培養高素質的建設人才和接班人作為自己義不容辭的職責,甘為園丁,全心全意為教育事業服務。熱愛本職,踏實工作。為了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自己不斷地勤奮學習,刻苦鑽研,及時更新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與能力。虛心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以認真負責的態度上好每堂課。以滿腔的愛心關心學生,關心學生的成長,積極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循循善誘,管教管導,既教書又育人,對學生一視同仁,不歧視排擠差生。做深入細緻的工作,為學生排憂解難,為學生多辦實事。能主動、認真地服從和配合學校各級領導安排的工作。本期承擔了四年級1班的數學教學和兩個班的音樂和美術的教學任務。並且能夠顧全大局,與同事們團結協作,相互幫助,共同完成學校交給的各項工作任務。

  二、 用功學習,不斷攀高

  “書山無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學習是無止境的,活到老,學到老。 教師要不斷更新充實自己的學識。博學多才對每一位教師來說當然很重要。俗話說:“要想授於別人一滴水,必須自己具備一桶水”。因為我們是直接面對學生的教育者,學生什麼問題都會提出來,而且往往“打破沙鍋問到底”。沒有廣博的知識,就不能很好地解學生之“惑”,傳為人之“道”。所以我積極認真地參加學校開展的各項活動,積極參與繼續教育的學習,積極努力把握學習機會。每次教研聽課我都積極參加,並認真地作好記錄。還能認真地總結教學經驗,把自己的教學的經驗和體會寫成論文。此外,我利用業餘時間認真學習電腦知識,學習製作多媒體課件,為教學服務,同時也協助同事製作課件。在課餘的時間裡,經常到有關教育的網站查詢學習的資料,瀏覽教育同行的優秀教案、課件、論文、教學札記。努力學習別人先進的教學經驗,改變舊的教學觀念,把新的教學理念運用在自己教育教學之上。

  三、 用愛育人 ,以心取信

  雖然我不是班主任,但是全員育人的教育思想在我的心中已牢牢紮根。我常常教育學生要愛學校,愛班級、愛老師、愛同學。如果連自己身邊的人和物都不能相處好,談何愛祖國、愛人民呢?因此我時常不失時機地抓住一切可以利用機會,如利用教材內容對學生進行常規教育,對學生的行為習慣、文明禮貌、思想品格等方面品德的培養和愛的教育。例如遇到學生因小事吵嘴或打架,我會主動對他們進行思想教育,告訴他們要學會關愛他人,讓他們學會處理同學之間的關係。對本班的“問題學生”和“成績低下”生,不是幾分、排斥,而是給予親切的關懷和愛護。對於學習落後的學生,我時常給予鼓勵和幫助,為他們解決學習的困難,使他們有信心繼續學習。我用我的心去教誨我的學生,我用我的情去培育我的學生,用自己的行為給他們樹立愛的榜樣,真心地與他們交朋友。

  四、用心教學,以德取績

  現代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認知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個結果。”因此,他強調“教一個人某門學科,不是要他把一些結果記下來,而是教他參與把知識建立起來的過程。”我在教學課堂教學中正確處理好“教”與“學”,“學”與“導”的關係,把教與學的重點放在“學”上,在教法上著眼於“導”,以學生髮展為本,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誘導學生主動探索、主動參與認知結構的過程 ,促使學生樂學,學會,會學。我在平時上每一堂課時,都注重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開拓學生的思維,讓他們在每一堂課上都有所思、有所想、有所發現、有所收穫。我儘量讓他們在學習中相互探討、交流中各抒己見,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獨特見解,不拘一格,只要有道理我就給予恰當的肯定。這樣樹立了學生的自信心,也激發了他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在整個學習中積極主動、認真參與整個認知過程,促進了學生的心身健康發展。

  新教學大綱提出:小學數學教學改革的重要目標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發現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發現數學的規律,教師應該轉變角色,成為真正的組織者、引導者。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中能夠主動地調動相關知識,積極思維,通過自主學習,獲得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在數學的課堂教學中正是如此努力地實現著這個目標。

  總之,我認真地備好每一節課,在備課中,我認真鑽研教材、教學用書。學習好新教學大綱,虛心地學習別人的先進經驗。力求吃透教材,找準重點、難點。上課時認真講課,力求抓住重點,突破難點。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思維。在教學中,有意識地通過生活、例項、活動、遊戲等形式引入新知識點,讓學生感受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處處存在。並通過學生的親身感受、操作、實踐、體驗、討論等方法,創設情景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了學生感知知識形成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