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養黃粉蟲方式

  黃粉蟲又叫麵包蟲,在昆蟲分類學上隸屬於鞘翅目,擬步行蟲科,粉蟲甲屬。。被譽為“蛋白質飼料寶庫”。是養殖蜘蛛、蜈蚣、蠍子、蛇以及家禽家畜的最佳飼料。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黃粉蟲的養殖,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黃粉蟲的養殖

  黃粉蟲生性好動,晝夜都有活動現象。一般發生3-4代,世代重疊,無越冬現象,冬季仍能正常發育。適宜的繁殖溫度為20-30℃,在20-25℃下,卵期7-8天,幼蟲期122天,蛹期8天, 從卵發育至成蟲約需133天;在28-30℃下卵期3-6天,幼蟲期100天,蛹期6天,卵發育至成蟲只需110天。溼度對其繁殖影響也很大,相對溼度以60-70 %為適宜,過高溼度達90%時,幼蟲生長到2-3齡即大部分死亡,低於50 %時,產卵量大量減少。成蟲羽化率達90%以上,性別比1:1,喜群居,性喜暗光,黃昏後活動較盛。羽化後的經3天交尾產卵,夜間產卵在飼料上面,每條雌蟲可產卵約200餘粒,常數十粒粘在一起,表面粘有食料碎屑物,卵殼薄而軟,雌蟲壽命1-3個月不等,產卵一半月後,產卵量下降,可以淘汰。7-8月卵期要1周,幼蟲有1-10個齡期,約4-6 天脫皮1次,歷經60-80天,喜群集,在13℃以上開始取食活動。

  黃粉蟲的飼養環境

  溫暖、通風、乾燥、避光、清潔、無化學汙染。

  適宜生長密度

  ***1 ***成蟲飼養密度每平方米在5000 — 8000 只。

  *** 2 ***幼蟲飼養密度每平方米在2 萬隻左右***約5 千克***。

  *** 3 ***蛹身體嬌嫩,以單層平攤無重疊擠壓為宜。

  *** 4 ***種蟲飼養密度每平方米在2000—3000 條為宜。

  *** 5 ***夏季高溫飼養密度要小一些,冬季密度可稍大

  適宜生長溼度

  飼料含水量15 % ,大氣溼度70%左右。若飼料含水量超過18%或空氣溼度大於85 % ,黃粉蟲發育減慢並容易患病。

  適宜生長溫度

  對於成蟲和幼蟲來說,—4 ℃ 是其生存低限,低於6 ℃ 進人冬眠狀態,12 ℃ 是發育起點,30—33 ℃ 是其生存適宜溫度,在此溫度下生長健壯,成活率高。生長最快溫度是35 ℃ ,但長期處於此溫度容易發病。高於37 ℃ 生長速度減慢,39℃ 是其致死溫度。對於蛹來說,最怕高溫,30 ℃ 以上就可能使其窒息死亡。因此,在夏季尤其要注意通風降溫,減小密度,防止太陽暴晒。

  黃粉蟲的養殖技術

  成蟲期

  蛹羽化成蟲的過程大約3-7天,頭、胸、足、翅先羽出,腹、尾後羽出。因為是同步挑蛹羽化,所以幾天內可全部完成羽化,剛羽化的成蟲很稚嫩,不大活動,約5天后體色變深,鞘翅變硬。雄雌成蟲群集交尾時一般都在暗處,交尾時間較長,產卵時雌蟲尾部插在篩孔中產出,這個時期最好不要隨意攪動。發現篩盤底部附著一層卵粒時,就可以換盤。這時將成蟲篩卵後放在盛有飼料的另一盤中,撥出死蟲。5-7天換一次卵盤。成蟲存活期在50天左右,產卵期的成蟲需要大量的營養和水分,所以必須及時新增麥麩子和菜,也可增加點魚粉。若營養不足,成蟲間會互相咬殺,造成損失。

  養蟲車間

  卵期

  成蟲產卵在盛有飼料的木盤中,將換下盛卵的木盤上架,即可自然孵化出幼蟲,要注意觀察,不宜翻動,防止損傷卵粒或傷害正在孵化中的幼蟲。當飼料表層出現幼蟲皮時,1齡蟲已經誕生了。

  幼蟲期

  卵孵化到幼蟲,化蛹前這段時間稱為幼蟲期,而各齡幼蟲都是中國林蛙最好飼料。

  成蟲產卵的盤,孵化7-9天后,待蟲體蛻皮體長達0.5釐米以上時,再新增麥麩子和鮮菜。每個木盤中放幼蟲1公斤,密度不宜過大,防止因飼料不足,蟲體活動擠壓而相互咬殺,要隨著幼蟲的逐漸長大,及時分盤。

  麥麩子是幼蟲的主要飼料,同時也是棲身之地。因此飼料要保持自然溫度。在正常情況下,當溫度較高時,幼蟲多在飼料表層活動,溫度較低時,則鑽進下層棲身。木盤中飼料的厚度在5釐米以內,當飼料逐漸減少時,再用篩子篩掉蟲糞,新增新飼料。1-2齡幼蟲篩糞,要選用60目篩網,防止幼蟲從篩孔漏掉。要先準備好盛放新飼料的木盤,邊篩邊將篩好的淨幼蟲放入木盤上架。

  黃粉蟲幼蟲生長要突破外皮***脫皮***,經過一次次蛻皮才能長大。幼蟲期要蛻7次皮,每蛻一次皮,蟲體長大,幼蟲長1齡。平均9天蛻一次皮。幼蟲蛻皮時,表皮先從胸背縫裂開,頭、胸、足部,然後腹、尾漸漸蛻出。幼蟲蛻皮一般都在飼料表層,蛻皮後又鑽進飼料中,剛蛻皮的幼蟲是乳白色,表皮細嫩。

  黃粉蟲幼蟲如何管理

  剛孵出的黃粉蟲幼蟲長約3毫米,乳白色。1天后,體色變黃。體13節,呈圓柱形,頭部位於體節的前端。口器扁平,咀嚼式,能啃食較硬食物。第2一4節為胸部,長有3對足,第5一12節為腹部,第13節下部有肛門,尖部有兩錐形短尾。

  幼蟲同幼蠍一樣,有蛻皮特性。其生長髮育是經蛻皮進行的,約1個星期蛻1次皮。在溫、溼度適宜的情況下,幼蟲蛻皮順利,很少有死亡現象。剛孵出的幼蟲為1齡蟲,蛻第1次皮後變為2齡幼蟲。剛蛻皮的幼蟲全身為乳白色,隨後逐漸變黃。經60天7次蛻皮後,變為老熟幼蟲。老熟幼蟲長2.5一3釐米,接著就開始變蛹。其生長期為85一130天,平均120天。此期要加強管理,創造較高的經濟效益。管理方法是:

  ***1***當肉眼能看清幼蟲體形時,要進行加溫、增溼,促使其生長髮育。升溫可採取加大密度方法。增溼是定時***每天6-8次***向飼養盒灑水。但量要小,不能出現明水。在飼料中加大水分也能增溼。

  ***2***給幼蟲投喂營養豐富的一、三、五號飼料,並給予大量青飼料。

  ***3***大小幼蟲最好分開飼養,以免出現殘食現象。

  ***4***此期適宜溫度為25一32℃,溼度60%-75%,麩皮溼度10%-15%。

  蛹期

  幼蟲在飼料表層化蛹。在化蛹前幼蟲爬到飼料表層,靜臥後蟲體慢慢伸縮,在蛻最後一次皮過程中完成化蛹。化蛹可在幾秒鐘之內結束。剛化成的蛹為白黃色,蛹體稍長,腹節蠕動,逐漸蛹體縮短,變成暗黃色。

  幼蟲個體間均有差異,表現在化蛹時間的先後,個體能力的強弱。剛化成蛹與幼蟲混在一個木盤中生活蛹容易被幼蟲在胸、腹部咬傷,吃掉內臟而成為空殼;有的蛹在化蛹過程中受病毒感染,化蛹後成為死蛹,這需要經常檢查,發現這種情況可用0.310-6漂白粉溶液噴霧空間,以消毒滅菌。同時將死蛹及時挑出處理掉。挑蛹時將在2天內化的蛹放在盛有飼料的同一篩盤中,堅持同步繁殖,集中羽化為成蟲。

  黃粉蟲的飼養方法

  1***幼蟲。用長60釐米,寬40釐米,高13釐米的木箱,放入3倍~5倍於蟲重的混合飼料,將幼蟲放入。再蓋以各種菜葉等以保持適宜的溫度。待飼料基本吃光後,將蟲糞篩出,再添新料。如需要留種,則要減少幼蟲的密度,一般一箱不超過250克。前幾批幼蟲化的蛹要及時揀出,以免被傷害,後期則不必揀蛹。

  2***蛹。用幼蟲飼養箱撒以麥麩,蓋上適量菜葉,將蛹放入待羽化。

  3***成蟲。成蟲需鑲入鐵絲網,網的孔以成蟲不能鑽入為度,箱內四側加鑲防滑材料,以防逃。鐵絲網下墊一張紙或木板,再撒入1釐米的混合料,蓋菜葉保溼,最後將孵化的成蟲放入,準備產卵。之後每隔7天將產卵箱底下的板或紙連同麥麩一起抽出,放入幼蟲箱內待孵化。

  3.乳、油、蛋類飼料

  動物的油、乳、蛋,在組合配製植物性飼料時,是不可缺少的新增料,不但增加組合飼料的營養成分,而且還可提高飼料的適口性。

  ***1***動物乳汁類。通常使用的有營養全面、適口性較好的牛乳和羊乳兩種。這類飼料可作為一齡蠍與體質較弱蠍的滋補性飼料,一般均採用拌合肉粉或饅頭花、饃屑的方法飼餵。

  ***2***動物油類。一般使用的動物油有牛油、羊油、豬油和雞油等。在組合植物性飼料時,這類飼料是配組的重要成分之一,多用於二齡蠍或進行食性馴化時配合使用。通常採用烤化後拌合其他飼料的方法飼餵。

  ***3***蛋類飼料。家禽蛋和鳥類蛋,不但來源豐實,而且營養價值很高,適口性亦佳。可以用鮮蛋打汁合肉粉或其他植物性飼料。還可以將鮮蛋煮熟後取出蛋黃使之乾燥,然後加工為純蛋黃粉貯

  備,以便配合其他飼料時使用。以上確是各齡蠍的上等食物。 東亞鉗蠍的植物性飼料主要有穀物類、糠麩

  4.植物性飼料

  類、油粕類等飼料。這些飼料如不經處理,單一投放時,在一般情況下人工養殖的蠍均表現為拒食。所以在使用這類飼料之前,必須進行蒸、炒或其他處理方法。經過處理的植物性飼料,還應配合適量的肉粉或油、乳、蛋類飼料***稱組合飼料***拌合均勻分置在食盤上飼餵。根據目前較通用的植物性飼料處理方法,主要有: ***1***蒸。適用於穀物類飼料。先將穀物磨粉,經發酵後蒸熟,再捏碎以供組合其他飼料。

  ***2***炒。適用於糠麩類飼料。先將料放在鐵鍋內,用小火炒熟,然後組合其他飼料。

  ***3***制粉綜合處理。適用於飼草類飼料。先將苜蓿葉或槐葉晒乾製成粉,經發酵後用蒸法處理,然後組合其它飼料。

  組合性飼料的適口性雖然有所改善,

  5.輔助性飼料新增劑

  但畢竟不及肉食類飼料的適口性好,故採食量均不大。因此,必須在組合飼料中新增適量的維生素和礦物質調節劑,來增進組合飼料的營養成分含量和改善適口性。

  ***1***維生素新增劑。按每公斤組合飼料加入維生素B1 1克,B2 2克,D3 3克,多維葡萄糖3克即可。

  ***2***礦物質調節劑。按每千克組合飼料加入硫酸鋅0.5克、硫酸鈉***又叫芒硝***0.5克、磷酸二氫鈣1克,磷酸二氫鉀0.5克、碳酸氫銨1克、食鹽0.5~1克即可。

  黃粉蟲的養殖注意七項事項

  一、注意分養

  各不同蟲態發育階段的卵、幼蟲、蛹、成蟲都要分開飼養,便於按不同的要求投喂飼料,還可防止幼蟲吃掉蛹及成蟲在採食時吃掉卵;基本同齡的幼蟲應在一起飼養,便於飼餵、銷售、評級,如旺盛時幼蟲需要補充營養,老熟幼蟲則不需要;剛羽化的成蟲蟲體較嫩,抵抗力差,不能吃水分多的青飼料。

  二、注意獨養

  幼蟲生長到5齡以後就要開始變蛹,應將蛹及時從飼養箱中揀出,單獨放在一個地方。因為蛹不吃食物也不動,如果和幼蟲放在一起會被幼蟲咬傷或咬死。

  三、注意厚密

  飼養箱中幼蟲的厚度不能超過3釐米,以免發熱造成死亡;蛹期需置於通風乾燥保溫的環境中,不能封閉和過溼,以免蛹腐爛成黃黑色。在炎熱的夏季,蛹皮易乾枯,應適當翻動,噴少量水滴,以保持蛹皮溼潤。幼蟲和成蟲都有相互殘殺的習性,因此,飼養密度不宜過大。

  四、注意清潔

  飼養箱應經常保持清潔,要及時清除死去的蛹或成蟲,除去幼蟲的蛻皮和糞便。清理的方法是:在準備清理的前三四天不要向飼養箱內投放飼料,儘量讓其將原來的食料吃淨。然後用篩子除不同齡期的蟲糞和分離蟲子。需要用幾種規格的篩子,篩網型號可分別為100目篩網***用於10齡以上的幼蟲***,老熟幼蟲用普通窗紗即可。

  五、注意管理

  隨不同季節氣溫的變化,管理方法也不同,如天氣溫度高,幼蟲生長旺盛,要有充足水分,因此必須多喂含水分多的青飼料,要注意通風降溫。冬季需要減少喂青飼料,要防寒保溫。

  六、注意蟎類

  蟎類對黃粉蟲危害很大,它造成蟲體瘦弱,生長遲緩,卵孵化率低,繁殖力減弱。一般多發生於7~9月份,氣溫過高,飼料溫度大,料中帶蟎時。防治方法:嚴防飼料帶蟎,有條件的均可將飼料隔水蒸20分鐘消毒。平時要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降低溼度。特別是在夏季雨天溼度過大時,儘量不投或少投過溼的青料。發現蟎時,及時把飼料拿到太陽下晒10分鐘。另外,螞蟻、老鼠也是黃粉蟲的大敵,平時要注意消滅它們。

  七、注意防病

  1.乾枯病:患病後黃粉蟲的頭部、尾部乾枯,最後全身枯乾而死。防治方法:在乾燥高溫季節,及時投放青料或灑水於地面降溫。

  2.軟腐病:病蟲行動遲緩,糞便稀,蟲體變黑軟爛,最後死亡。本病多發於黴雨季節,室內空氣潮溼,飼料過溼,放養密度過大或蟲體受傷時。防治方法:發現軟蟲體要及時拿出,清除殘食,停止投放青料,調節室內溼度。用0.25克氯黴素或金黴素拌麥麩250克投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