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養黃鱔的方法有什麼

  黃鱔又名鱔魚或長魚,在我國分佈極廣,它不僅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還具有重要的藥用價值,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飼養黃鱔的方法,一起來看看。

  飼養黃鱔的方法

  1、網箱養殖

  網箱養殖具有投資較小、方便在魚塘開展黃鱔養殖、規模可大可小、操作管理比較簡便、水溫容易控制、養殖成活率高等優點。有湖泊、水庫、池塘等水量充足、水 位平穩條件的均可選擇此法。製作網箱所選用的材料一般為聚乙烯網布,網箱一般製作成長方形或正方形,底面積以不大於20平方米為宜。箱體深度為1.2-1.5米***一般入水深度為50釐米,水面上的70-100釐米為防逃部分***。根據網箱大小裁剪網片,採用優質尼龍線,用鞋底機或縫紉機縫合。網箱 上緣四周翻卷同時縫入小指粗的尼龍繩和留出繩頭便於捆綁到木樁或支架上。塘水位不深可打樁安放固定式網箱,水位較深的塘安放浮式網箱。靜水池塘設立網箱總 面積不超過池塘總面積的30%,有流動水的池塘其網箱面積可達池塘總面積的50%。

  2、生態小池密養

  小池密養具有預防疾病用藥準確、用藥量小,觀察、管理方便,徹底防逃,用水量小,便於繁育等優點。此法適合全國各地的黃鱔出產區。一般鱔池面積10-30平方米,修建規格為2.5米×4米、3米×5米或3米×10米,深度為50-70釐米。內角建成弧形,池沿上砌探頭磚,使池頂的磚塊與池壁呈“T”字狀。整個養殖池都建在地面上,先在池的四周平地鋪一排平磚,再在上面砌池壁,池壁可以砌立磚***牆厚6釐米***,然後池頂再放一塊平磚,使整個池壁與牆腳和頂上的“探頭磚”呈“工”字形。池底用水泥河沙加石子拌勻打底,並使整個池底向出水口的一方略微傾斜,以利排水。擷取一節長度比池壁厚度多5~10釐米,直徑為5釐米PVC塑料管,在其兩端均安上一個同規格的彎頭,將其安裝在養殖池的排水孔處,使其一個彎頭在池內,另一個彎頭在池外,彎頭口與池底相平或略低。若要將池水深度控制在30釐米,則只需在池外的彎頭上插上一節長度約為30釐米的水管。當池水深度超過30釐米時,池水就能從水管自動溢位。若要排乾池水時,只需將插入的水管拔掉。如果養殖池較大,我們可以多設一個排水管。

  3、土池養殖

  採用土池養殖黃鱔,改造1畝***667平方米***稻田,僅需投資2000元左右,加上配套修建幾口觀察池,總投資僅3000元左右,成本比網箱還低。土池養鱔採用泥埂代替了網箱的“跳板”,加上土池內水的深度為50釐米左右,管理非常方便。我國的稻田眾多,利用稻田直接開展黃鱔養殖,平時的管理、觀察、捕撈都很成問題,也不能夠形成產量。將稻田改建成土池便於集約化管理,容易形成較高的產量。據有關資料統計,採用傳統的稻田養鱔,畝產黃鱔僅100-200公斤,將其改建成土池後,畝產可達2000公斤左右。對於沒有其他場地或初期的資金不多的養殖戶,這無疑是養殖的首選。修建土池選用能灌水達40釐米以上的稻田,四周將聚乙烯網布埋20-30釐米到泥土下,其餘網布要打樁固定以防逃。稻田中間也用網布隔成50-100平方米一個的土池,池中放竹框鋪水草即可。養殖戶採用何種方式養殖黃鱔,應根據自身的條件因地制宜進行選擇,各類鱔池的具體修建方法參照《黃鱔生態小池密養新技術》。

  此外,黃鱔池套養泥鰍亦是不錯的選擇。黃鱔、泥鰍種苗高產的關鍵在於種苗的選擇。一定要選用人工培育馴化的深黃大斑鱔或金黃小斑鱔,不能用雜色鱔苗和沒有通過馴化的鱔苗。黃鱔苗大小以每公斤50個-80個為宜。放養密度一般以每平方米放鱔苗1公斤-1.5公斤為宜。泥鰍苗最好用人工培育的,因為人工培育的成活率高。

  養殖黃鱔的準備工作

  1、鱔池建造

  要選地勢稍高、排灌方便的地方建池,可建成地上池、地下池或半地下池。面積以30~50 m2為宜,池壁和底部要打磨光滑,以免鱔魚在活動中擦傷面板造成各種細菌、病毒的感染;池深80~100 cm,池形一般為長方形、橢圓形或正方形,東西走向。並設定自然溢水口,進排水管用鐵絲網牢固封閉,嚴防黃鱔外逃。池子頂端應高出水位30 cm以上,池壁頂部可做成“T”字形。底層鋪20~30 cm河泥或用青草、牛糞漚制的壤土,泥層以上水位保持在20~25 cm為宜,池面1/3的水面可適度種植茭白、水花生、水葫蘆、蒿草等水生植物,以供鱔魚遮蔭躲避,還能降低水溫,改善魚池環境。

  2、苗種選擇與放養

  苗種有來源於籠捕的野生幼鱔,也可從市場收購,但受傷破皮、斷尾的鱔要除去,最好選擇人工繁殖的苗種。苗種應選擇體質健壯、體表光滑、活動力強、大小一致的黃鱔。一般要求重量以20 g/尾為宜,也可投放30~50 g/尾的大規格鱔魚。

  在魚種放養前15 d,用10 mg/kg的硫酸銅和100 mg/kg的高錳酸鉀混合液進行全池潑灑,浸泡7 d後,換上清水。放養前為了測定魚池是否留有殘毒,可用體長5~10 cm的鱅魚或鰱魚苗按2~3尾/m2作“試水魚”,如魚活動正常則池中毒性已消失,反之則應推遲放養。放養時間以早春為好,1周內放齊。放養量一般為1.5~3.0 kg/m2,條件好的可放到5~6 kg/m2。鱔种放養前,用4%食鹽水或10 mg/kg漂白粉浸浴10~20 min,以消除魚苗體表的病原和寄生蟲,增加抗病力。放養時要注意暫養池與放養池的水溫溫差不宜過大,不得超過3 ℃。如相差較大,應適當調節水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