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飼養黃麂的方法是什麼

  黃麂的飼養有著卻很高的效益,使得一部分人開始飼養黃麂。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飼養黃麂的方法,一起來看看。

  飼養黃麂的方法

  黃麂的繁殖主要受內分泌的控制,而周圍環境及公母麂比例則直接影響其內分泌的規律。發情期雄性間爭鬥顯得激烈而隱蔽。時間多集中在晨昏,人工養殖時難以觀察到。由於雄性頭上的杈角鋒利,兩雄相爭,必有一傷,鬥敗者往往連人工投給的飼料都難以採食,常倦蹲在一角休養生息,有的傷勢嚴重,難以救治復愈。

  此外,環境周圍尖銳刺耳的噪音也直接影響黃麂的情緒,使他們常常躲縮在一角或因飼養場內無隱蔽藏身之處而惶恐不安,久之則導致內分泌紊亂,不再發情,並可引起消化功能紊亂,成活率降低。

  黃麂發情時,生殖器官在外觀上見不到明顯的季節性變化。雄性黃麂不像鹿那樣經常吼叫、頸部變粗、皮毛蓬鬆、經常翻滾於泥潭之處,全身沾滿汙泥,表現出強烈的發情症狀和爭偶行為,而是在晨昏時靜悄悄的爭偶、交配。

  人工養殖黃麂時,在繁殖前期要掌握好公、母麂性比在2:5左右,多餘黃麂必須隔離飼養,對受傷的雄麂應加強觀察,及早發現,及時隔離,單獨飼養。治療藥物最好混入飼料中喂。傷口不大時不可採取強行捕捉,保定縫合。由於黃麂屬於”神經質動物”保定治療所引起的心理上的損害大於生理上的治療效果,只有在迫不得已時才可採納。

  此外,為產仔設定巢箱顯得尤為重要。以黃麂的生態習性為依據,結合飼養實際。

  用1.5釐米厚的松木製成單隻巢箱。箱底用磚塊墊高10-15釐米以防潮,底部便於用水沖洗。

  整個巢箱組合放置於涼蓬下,防止雨淋日晒。每4只巢箱組成一組,根據養殖規模,整個運動場安置3-4組為宜。公、母比應控制在2:5左右。飼養實踐證明,組合箱的頂部亦常有黃麂棲息。巢箱內有糞便結存,但較為乾燥,平時可不打掃巢箱,但須防止漏水淋雨。

  黃麂的習性

  黃麂主要棲息在山地、丘陵地區灌叢和低海拔闊葉林,草叢也是它常活動的場所,在山寨村旁,田園房角也可發現其行蹤。

  一般是營獨居生活。常出沒在森林四周,尤以早、晚活動最頻繁,叫聲也多,其叫聲如同犬吠,數裡之外都能聽到。白晝活動較少,從10點到下午2點時兩極少聽見其叫聲,此時常隱蔽在密林或草叢中不易被人發現,如有出來覓食,行動也非常謹慎小心,走得很慢,腳步又輕,不大發出其他獸走動時“沙,沙”聲。聽覺敏銳,膽小,如遇驚動即狂奔疾馳,稍為受傷出血則驚恐更甚,以致不能走動;此時易被人或被其他猛獸捕獲。

  它靈巧的軀體和細長四肢能在密林、草叢中活動自如,且能疾走,在密林中疾走時掀起臀部,低垂頭部,巧妙異常。它主要取食多種植物的枝葉,也喜食果實、幼葉、嫩芽,有時偷食農田作物如大豆、花生等,特別嗜貪鹼性植物。

  雌麂8月齡,雄麂12月齡性成熟。一般在1—2月交配,妊娠期6個月,7—8月生產,每胎產1—2仔。有時生殖季節可延至秋末。

  黃麂的天敵主要是各種食肉類的猛獸如虎、豹、豺、狼等,常可在棲息地發現被猛獸撕吃後的殘肢、碎體。

  黃麂有時也偷吃農作物,喜吃豆科植物嫩葉、幼芽,但其危害程度遠不如野豬和豪豬那樣嚴重,特別應該注意的是黃麂生性膽怯,只要在山區作物地上按上自動敲擊器就可以防除其危害。

  黃麂取食的植物達到215種,隸屬58科。其中木本植物114種***佔53.02%***,草本植物95種***佔44.19%***,蕨類植物6種***佔2.79%***。取食頻率超過0.01%的植物主要集中在25個科,共計55種,對這些種類的取食頻率達到總取食頻率的89.23%。不同季節中黃麂取食的植物種類沒有明顯差異,但是在食物種類的選擇方面存在季節性差異。黃麂對植物部位的選擇性有季節性差異,從取食部位看,黃麂屬於以嫩枝葉為主的精食者。無論旱季還是雨季,黃麂主要在有刺灌叢和灌叢草地生境型別中取食。野外見到黃麂以直接飲水的方式來補充對水分的需求,旱季表現得尤為明顯。

  遍及亞洲,由低海拔到三千公尺都有分佈,以闊葉林同水源處都有。

  黃麂乸大約五個月性先至成熟,開始排卵,排卵間隔約莫十四日,每胎生一隻,懷孕期長成七到八個月。生仔後三、四日又可以受孕,唔受哺乳季節影響。全年都可連續繁殖。乸懷孕會形成約七至八個月嘅集體大量懷孕週期,黃麂仔多數同期出世,同一般草食動物嘅年週期繁殖唔同。

  黃麂公九個月性先至成熟,唔似一啲鹿科響換角期間,公仍具製造精子嘅生殖力。

  黃麂外形特徵

  黃麂夏毛為紅棕色,冬毛為暗褐色,頸背和背脊毛色較深。前額至吻部毛色微黑,自眶下腺至角分叉處每側有一條較闊而明顯的黑帶,下頦部毛色發白,臉及頸的二側鮮棕,耳背毛色暗棕,耳內側具較疏的白毛,下頦部及咽部毛色淡白,胸部毛色鮮棕,腋部有一白色塊斑,後腹部毛色由淡黃到純白,鼠蹊部及臀部內側和尾腹面呈純白色。尾背毛與背毛同色,尾腹毛純白色。

  黃麂的頭骨略呈三角形。鼻骨前半部較狹窄。前頜骨、上頜骨相接在鼻骨的中部,額骨前部中央凹陷,側緣嵌進鼻骨與淚骨之圈。額骨二側緣明顯隆起一直延至角之基部,雄獸角從額骨後側緣直伸而出。角基比鹿科任何一種均長,其長度超過角長的一倍。頂骨向下傾斜。淚骨略呈長方形。淚窩約佔淚骨面積的2/3。前頜骨,鼻骨不與淚骨相連,上頜骨不與額骨相連。因而在前頜骨、上頜骨、淚骨、鼻骨之間形成一個明顯的略呈長方形的空隙。

  黃麂的上頜無門齒。雄獸犬齒相當發達,呈獠牙狀,向下後方伸出,齒尖銳利,雌獸犬齒很不發達,其齒冠高度與第三前臼齒之高度相當或略短,臼齒內緣齒谷間有琺琅質的齒柱,相當明顯。下頜三對門齒中第1對最大,略似斧形;第2、3對依次漸小,


猜你感興趣:

1.如何飼養黃麂

2.如何飼養黃花魚

3.如何飼養黃頰山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