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領導者就如大學校長
導讀:企業的大老闆也是類似吧,用管理的角度解釋,這就是領導力了,這就叫授權管理,這就叫教練式管理。說到底。
有人說企業是掙錢的機構,不掙錢的企業是不道德的。沒錯!在商業分工上,政府管理巨集觀經濟秩序,公益組織為弱勢群體服務,國有企業關注國計民生,大多數企業要開發產品,以滿足“勞動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生活水平的需要”。
不過很多企業也意識到了,企業存在的目的不是為了單純地掙錢。小企業只為了掙錢,大企業還要承擔社會責任,當然蒙牛除外。大企業為什麼是大企業,它的規模,它的產品,都是很快會被別人學到的,但他的員工絕不可能,被對手一下超越。
大企業之所以是大企業,就是因為有優秀的人才,所以松下幸之助,當年才有一句話說:告訴我們的客戶,我們首先生產的是人才,其次生產的才是產品。可我們很多大企業,還停留在生產產品上,而不是在經營人才上。
但凡優秀的企業,都是靠向社會上的機構或個人,出售了某些產品,從而取得利益。可你們公司有那些產品,別的公司也有那些產品,客戶為什麼要買你們的產品呢?一定是你們公司,在某些方面,比較特殊,打動了客戶。比如說你們的產品特殊,你們的渠道特殊,你們的服務特殊,你們的售後特殊,等等的這些特殊的實現,都要靠企業裡,方方面面的人。企業的的競爭,看起來是產品的競爭,其實是人和人之間的競爭。
但凡優秀的企業,都是行業內的黃埔軍校,有的老闆還以此為自豪。放眼行業內的精英人士,大多是從他的企業出來的,這還不值得驕傲嗎?手機分銷行業的黃埔軍校是天音通訊,日用品行業的黃埔軍校是寶潔,是康師傅是可口可樂。華為也是黃埔軍校呀。
而能充分挖掘出人的潛力,這個企業就成功了。社會上的機構,大學是完全培養人才的機構,企業能不能借鑑大學的模式,來培養人才呢?當然不是國內的大學,而是歐美一流的,成功的大學。如果企業能像哈佛大學那樣,不斷培養出人才來,那不就成功了嗎?
那些優秀大學的特質是什麼呢?比如教授治校,比如大教授也要從事一線的教學工作,比如學分制度,制度透明,比如給學生充分的自主權。大學裡有多少著名教授,反映了大學的水平,而不像國內的大學光有大樓。企業有多少行業頂尖人才,反映了企業的水平。並不是市場份額,那是變動的因素。但我們有多少企業,對外宣傳這個呢?我們看到他們都說自己大,自己行業領先。從來沒有一個企業,說自己有很多專家。企業其實不只是個掙錢的機構,企業更是培養人才的機構。掙錢是手段,為的是可以更好地培養人才。
企業像大學,那老闆就要像校長了。清華大學的前校長梅貽琦,遇到問題總是問別人,你看怎麼辦才好,而不是獨斷專行。得到別人的回答後,如果同意他就會說:我看就這麼辦吧。如果不同意,他就說:我看還是怎麼怎麼辦的好。或說我看如何如何辦,就會如何如何。或我看再考慮考慮。後來,清華的學生送對聯:大概也許或者是、可能恐怕差不多。企業的大老闆也是類似吧,用管理的角度解釋,這就是領導力了,這就叫授權管理,這就叫教練式管理。
當年蔣介石,擔任黃埔軍校的校長,天下的軍人,都以校長的學生為榮,所以才成就了蔣介石的偉業。蔣介石才在軍閥混戰中,能脫穎而出,影響中國幾十年。馬化騰之類的老闆,也紛紛擔任企業大學校長,也是這個意思。很多大老闆,比如王石,早已超越了日常的管理實踐,開始在文化上,戰略上,思想上考慮問題。甚至不斷挑戰自己,爬山,追求自己的極限,因為他知道他的極限,就是萬科的極限。你的老闆呢?像個校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