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創新教育的幾點做法
小學語文創新教育充分發揮學科特點和作用,小學語文創新教育對師生來說都是一場創新革命。那麼小學語文創新教育的有哪些做法?下面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小學語文創新教育的做法的資料,希望大家喜歡!
小學語文創新教育的做法
一、注重教學內容迴歸生活
現代教育學研究表明,學生能否有效地學習,主要是看教學是否真正建立在他們原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沒有兒童的主動參與和根據已有知識經驗的建構,這樣的學習都是事倍功半,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大忌。所以,小學語文課程教學要儘可能的迴歸社會生活。讓其充分體驗、充分經歷、充分的感受生活。
在觀看一位教師教學錄影片時感觸很深,他在教學課文《雨點》時,正好教室外面下著小雨,他要求學生面向窗外,聲音響亮、盡情的朗讀,看誰能把雨點逗笑。
學生朗讀一段時間後,教師拍手叫停並鼓勵學生說:“小朋友們真棒啊,老師聽到雨點笑了!大家聽聽是不是啊?”同學們安靜下來,認真的聽著。
一位女生說:“雨點在小聲笑”、一位男生站起來說:“雨點在嘿嘿笑”、而有一位女生卻說:“老師,我什麼都沒有聽到?”
“好吧,我們排好隊伍一起到室外聽聽”,老師說。同學們有秩序的到室外,抬起頭面向天空,一會兒大聲說:“老師我們聽到了……”
教學主體的雙主體原則是設計和實施教學的關鍵。教師應充分挖掘教材、教法,廣泛閱讀和理解相關內容,精心設計引言,並在實施過程中,積極指導,開拓學生思路。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主動參與,積極思想,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而這一切都不可能離開已有的生活實踐和經驗。
二、注重人的發展
“面向全體學生,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這一兩全的教育思想是創新教育必須遵循的核心理念。在具體的教學中,認知教育和情感教育同等重要。創新離不開智商的支援,更離不開情商的支配。創新能力的培養中,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舉足輕重。為創新而創新,把教學看做知識的傳遞,看不到是“人性”的養育,這樣的教學不具備“教育性”,創新教育也將成為無水之源、無本之木。所以從創造的角度講,知識為創造提供了材料支援。獲取知識的能力,即科學的思維方法和學習方法,為創造提供了技術支援。非智力因素,即情商為創造提供了動力支援。這一切正是創新的源泉,是個人發展不竭的動力。進而知識在教育中的地位發生了變化:教育是以育人為中心,是以活生生的、整體意義上的人格為中心。例如筆者在教學《生命橋》時就遇到一件事情,教學結束了,為昇華本課情感教育因素,我讓孩子說說在家父母對他們的愛,結果大出我的所料,部分學生說一時想不起來了。為何會出現這樣尷尬失敗的教學局面,我反思再三。最後決定家庭作業就是回家給爸媽講這篇故事。同學們聽了很高興,第二天上課時,舉手踴躍發言:“我們愛爸媽,爸媽更愛我們……”
讓父母的感受感染學生,使學生更深刻的體會到老羚羊的真實想法,對於揭示課文主題,昇華愛的教育更為深切和事半功倍。
三、注重學習過程及教學內容的生成
現代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的學習過程既是一個接受知識的過程,也是一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這個過程既暴露矛盾,又展示學生的個性,它強調了學生對知識的探索,是重過程、輕結論。當然,這個探索過程充滿挫折和失敗,也許有時一無所獲,但卻是學生學習、成長、發展、創造所必須經歷的過程。這個過程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教師課堂設計應當遵循學生目前的認知結構水平,充分考慮學生知識結構的有序性和適應性,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遵循學生具備的知識和經驗。所以,在設計和實施前應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比如鮮活的生動的事例、圖片、教具等,從而豐富小學語文內涵。在觀看名師教學視訊《一粒種子》教學時,教師敘述著:“種子由於有春風的吹拂,睡夢中醒來,喝了一口水,舒服的把身子挺挺……”這時一位同學站起說:老師,種子從哪喝著水的?”教師組織小組討論,答案有:“是澆的水”、“冰雪融化”、“春雨吧”等等……並且有的孩子還說,“不知道種子在哪裡怎麼澆水啊,這個答案我有疑問?”
提問時,雖然回答的結果不盡相同,這時,教師準確抓住時機,讓學生進一步開展小組討論。通過研究,學生髮現了問題思考的正確方法和待於進一步探討的答案。這個變化的過程,就是學生自主探討、創造的過程,雖然前一次失敗了,卻為下一次成功奠定了基礎。具體課堂教學中作為教師應相信人人都有才,努力挖掘每個學生的發展潛能。不是每一個學生在語文學習感悟上都是姣姣者,有的同學甚至感悟能力很不理想,但他***她***都有進步的願望,每個人都有豐富的潛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智慧優勢。思考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廣闊的舞臺,平等的對話平臺,充分展示學生的個性,每一個參與的學生都能得到發展!
關於教學內容的生成,注重講究自然而然,還是課文《雨點》的教學例項,在小雨淅淅瀝瀝的上午,教師走上講臺說:“大家聽聽外面天氣咋樣?”“下小雨了。”同學們說。“我們一起說一句,謝謝天公作美,我們來說課文《雨點》。”教師迴應說。教學內容不留痕跡、過度自然、生成自然。
四、注重教師角***的轉換
傳統教學中,講究“師道尊嚴”,導致一些假教學,也出現在無實質性的師生互動和交流的過程中。創新教育要求師生關係平等,不再是“你講我聽,我寫你抄,我問你答”。在創新教育的教學中,教師要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向引導者和促進者。教學是師生共同發展、共同提高的過程,是一種合作。特別在具體課堂教學實踐活動中要求每位教育者都應力爭做好這方面的定勢轉變,簡言之就是一次教育活動的蛻變。所以,創新教育對師生來說都是一場創新革命。
小學語文創新教育的意義
一、鍛造學生的創新品質
現代研究表明,決定一個人成功的主要因素不是智力因素,而是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人的動機、興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這些因素在人的創新活動中能起到啟動、定向、引導、調節、維持、強化、補償等的重要作用。因此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必須鍛造學生的創新品格,小學語文教學眾多篇目的閱讀教學中,可以滲透這些品格的教育。如:《我的戰友邱少雲》的教學中,使學生受到了為了集體利益,寧願犧牲自己的集體主義教育;在《將相和》的教學中滲透胸懷寬廣、團結協作等品質的教育……,而在語文作業練習和語文活動中,則可著力培養學生認真仔細、吃苦耐勞、知難而進等品質,做到在語言訓練的同時,將語言的文化內涵化為學生的修養、性格、氣質,使之成為學生相對穩定的內在品格。為他們以後發揮創新能力,實現人生價值植下深厚的人格根基。
二、發掘學生的創新潛能
生理學研究告訴我們,創新能力或創新精神人皆有之。也就是說,任何一個大腦發育正常的人都蘊藏著創新潛能。不同年齡段的人,創新思維潛能的發展,存在不一致的速率;相同年齡段的人,有的創新能力易於早期發現,如果不對其加以科學開發,將會延長潛伏期。創新教育的使命就是開發人的創新潛能。培養人的創新素質,發展人的創新能力。所以在教學中,應採取有效機制和科學方法,為學生提供表現創新的機會,發掘每一個學生的創新潛能。例如:在一年級的識字教學中,對學生各自運用的奇方妙法進行識記,給予積極肯定、鼓勵。如:教學“舍”字,有的學生說,人字頭加一個“舌”字就是“舍”;有的學生說:古代一人就是“舍”;有的學生說:請同學們猜一字謎:“有一個雜技演員,嘴裡含著一個‘幹’,幹上頂著一個人。”……在學字時,把學生的這些妙法,交流彙總後,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參考他人的,歸納出一般方法,為以後的學習提供借鑑。這樣使學生在自主的學習過程中,去更新和創造,使他們的創新潛能得到較好的開發。
三、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創新意識是一個人不願墨守成規,渴求標新立異,自覺地要求自己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途徑,從超常規的獨特視角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一種態度和意願。在創新活動中,有了創新意識,才能抓住創新時機,啟動創新思維,產生創新方法。因此,保護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成為小學語文創新教育的最重要的內容之一。所以在學生的自學、質疑、討論、爭辨、練習等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善於捕捉創新資訊,發掘潛藏的創新因素,抓創新動機,進行創新教學。如在教學《草原》一課時,當講到欣賞草原秀美景***時,讓大家先閉上眼睛想象草原的景***,再用比喻句來說說。有的學生說:草原像瑪瑙,羊***像珍珠。有的學生說:瑪瑙不是綠***的,應該說翡翠。這時我及時點拔:草原那麼廣闊,瑪瑙、翡翠能和它相比嗎?學生又說:草原像綠***的海洋,羊***像點點的白帆。還有學生說:羊***像朵朵白***的浪花。這不但理解了課文的內容,進一步描寫了草原。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創新精神人皆有之。要使這一精神得以發揚,首先要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運用已有的經驗靈活地進行思維,用變化發展的眼光去分析和解決語言現象。語文教學設計最忌就事論事,所以在教學設計時,如果能恰當地轉換角度,既可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可以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教學一年級新教材,用“感激”口頭造句。學生說:動物們感激小熊一家,小兔感激小熊一家。小鳥感激小熊一家等。這時學生的思維侷限在學習課文的情境中,於是我啟發:我們還可以從身邊的人,環保等方面內容來造句,學生很快造出:媽媽為了不讓我上學晚了,很早起床做飯,我很感激她。媽媽不在家,老師關心我,我很感激她。此時,我肯定他們愛動腦筋,並進一步啟發,學生又造出:每天早晨上學,走在乾淨的馬路上,我很感激掃馬路的清潔工人。由於啟發得當,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不僅加深學生對“感激”一詞含義的理解,而且激發了學生思維的積極性、靈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