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節約糧食
讓孩子懂得糧食來之不易。浪費糧食的孩子,往往不知道食物是怎樣產生出來的,下面小編收集了一些關於的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方法篇一
1觀念培養
從觀念上讓孩子知道糧食來之不易,從而學會去珍惜。浪費糧食的孩子,往往不知道食物是怎樣產生出來的,他們只知道有錢就可以買到很多食物。建議父母有機會帶孩子去農村看一下農民是怎樣播種、鋤草、施肥、澆水的,讓孩子體驗“粒粒皆辛苦”。
2細節培養
在生活細節中不給孩子浪費糧食的機會。當桌子上剩的菜孩子不愛吃的時候父母就會倒掉。這樣就給孩子留下了浪費的機會。建議父母給孩子定量的食物,吃不完不可輕易倒掉。
3訂立原則
從原則上規定不許倒掉剩飯,並且自己的剩飯自己吃,父母不要吃孩子剩下的飯菜。有的父母見孩子吃不完的飯菜,要麼倒掉,要麼自己拿起來吃掉。這樣做會使孩子產生依賴心理,認為剩飯也很正常。如果孩子剩了飯菜,父母可視情況或督促他們儘量吃掉,或讓他們把剩飯留下來下頓再吃。這樣,孩子慢慢就會養成吃多少盛多少的好習慣。
4樹立榜樣
帶孩子外出就餐,父母要樹立良好的榜樣,少點餐,剩飯菜要打包;帶孩子去吃自助餐的時候,要給孩子講明禮儀,要求孩子吃多少取多少,或者每次少取,不夠再去取,而不要讓孩子養成不是自己的東西就可以隨便浪費的習慣。
杜絕浪費,節約糧食,做一個有“糧”心的人,從小做起!培養孩子養成節約糧食的好習慣,承諾做件可貴的小事:不剩飯,不剩菜!
方法篇二
①談話誘導,心靈啟迪
家長要對孩子在不同年齡階段的心理特點、心理髮展水平進行充分了解,結合孩子的知識和經驗,從孩子的身邊入手,在平易近人的談話中擺事實、講道理,引導孩子自我教育,提高孩子的道德認識,培養孩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如發現孩子亂扔剩餘的饅頭、麵包等浪費現象時,家長就要心平氣和地跟他們談話,讓他們瞭解農民春耕秋收的辛勤勞動過程,誘導孩子道德認知,改正浪費糧食的不良行為。②榜樣作用,言傳身教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家長可以抓住孩子喜愛聽故事這個特點,講講革命領袖、英雄人物的節儉故事,如《雷鋒的童年》、《朱德的板凳》等。也可講講身邊貧困孩子的生活,通過生動的故事情節,剖析故事內涵,讓孩子聯絡自己平時的行為進行對照,從而啟迪孩子的道德認知。
愛模仿是孩子的特點,他們的許多行為都是由模仿父母學習得到的。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位老師自身要勤儉節約,為孩子示範非常重要。家長應從每件小事做起,如隨手關燈節約用電等,去感染教育孩子,使孩子提高行為的理智性,真正養成勤儉節約的良好行為習慣。
③勞動體驗,辛勤果實
平時可結合勞動教育,指導孩子進行力所能及的勞動和家務勞動。通過勞動實踐和自我服務活動,使孩子體驗勞動的辛苦,懂得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如農忙時節,讓孩子去拾稻穗等,使他們真正理解“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深刻道理,從而培養孩子艱苦樸素,熱愛勞動的好習慣。可以教育孩子蒐集廢舊物品,賣掉的錢可以存起來,捐助貧苦孩子。家長還可以讓孩子學會利用廢舊物品,比如可利用易拉罐做個花籃,將舊涼鞋剪成拖鞋。這樣既可培養孩子節約的習慣,又是一種手工勞動練習。
④讓孩子學會利用廢舊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