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教育孩子節約

  為了教育孩子節儉,您採用了大多數家長的傳統做法,即告訴孩子“家裡沒錢,要省一點。”然而事實證明,靠這樣簡單的口頭說教,孩子是無法真正理解其中的含義的。下面小編收集了一些關於教育孩子節約的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教育孩子節約的方法篇一

  1、讓孩子認識錢幣。

  帶領孩子學著認識錢幣,可以從認識硬幣開始,根據孩子認數能力的發展再逐漸加八對5元、10元等紙幣的認識。不僅要讓孩子知道錢幣的面值,而且還應結合生活實際,讓孩子知道它們所代表的實際價值。比如,乘公共汽車的時候,您可以讓孩子去投幣箱投幣,您也可以帶領孩子去逛超市,讓孩子知道不同面值的錢可以買不同的東西。

  2、讓孩子瞭解錢是從哪裡來的。

  讓孩子知道:錢是人們通過辛苦勞動獲得的,現在自己家裡的錢是爸爸媽媽辛苦勞動得來的,等你長大學會勞動的本領了,你也可以靠勞動賺得錢,而別人的錢也是別人辛苦勞動的成果,別人也需要用這些錢去買他們生活所需的物品,所以隨便拿別人的錢是不應該的。在孩子認識到從別人家拿回5角錢是錯誤的行為後,您可以陪同孩子一起把錢還給別人並向人家道歉。千萬不要因為覺得別人不會在乎這5角錢而不讓孩子去還錢,畢竟這涉及孩子的誠實和知錯就改的問題。您如果擔心因此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可以事先和那位小朋友的家長溝通好,向他們解釋清楚孩子是因為不懂錢的由來,也尚未完全建立所有權概念的情況下拿了錢,所以請他們在孩子登門道歉的時候避免使用“偷竊”等詞語,並以原諒的態度對待孩子。

  3、結合生活實際教孩子懂得取捨。

  孩子認識錢幣,並已經懂得錢與購物之間的關係後,您可以進一步讓孩子明白,花錢必須合理,必須在自己的支付能力範圍內。現在自己家裡錢不多,所以必須的東西才買,可買可不買的東西不買,要省著一點花。當然,如此說教,孩子不太會明白,您可以在平時買東西的時候帶著孩子,讓他在實際生活中體驗這個道理。

  教育孩子節約的方法篇二

  1.教會孩子量入為出。

  父母要經常給孩子講勤儉持家的道理,使孩子懂得一粒米、一滴水、一度電都是辛勤勞動得來的。父母供他的衣食住行的所需費用,都是花費力氣掙來的。

  2.培養孩子勤儉節約的意識是塑造良好品德的開端。

  我們說“有錢難買幼時貧”並不是讓孩子去過“苦行僧”的生活,而是為孩子創造儉樸的家庭環境,讓孩子繼承中華民族的儉樸美德。

  3.要給孩子灌輸知識的重要性。

  父母要讓孩子懂得:知識猶如人體的血液一樣寶貴,人缺少了血液,身體就要衰弱,人缺少了知識,頭腦就要枯竭。

  4.從小事做起,養成節約的習慣。

  首先,在使用學習用品上要講節約,不要因為寫錯一兩個字就撕掉一大張紙,不要老是碰斷鉛筆芯。同時,要在生活細節上養成節約的習慣,如:人走燈滅、一水多用、愛護衣物等。

  5.教育孩子要有長遠目標。

  既然“身教”更勝於“言傳”,請你務必給你的孩子做出一個好的榜樣,要用你的行為向孩子表明:在知識經濟的新時代,知識就是財富,就是潛在的生產力。

  名人教育孩子——勤儉節約

  1人物:洛克菲勒

  世界上第一個億萬富豪洛克菲勒的節儉更是離譜。他經常不厭其煩地教育孩子們勤儉節約,每當家裡收到包裹,他總是把包裹紙和繩子儲存起來。為了讓孩子們學會相互謙讓,只買一輛自行車給4個孩子。小約翰長大後不好意思地承認說,自己在8歲以前穿的全是裙子,因為他在家裡最小,前面3個都是女孩。

  2人物:王永慶

  “臺塑大王”王永慶對子女的教育是嚴格出名的。兒女們在美國的生活並不富裕,王永慶給的學費、生活費是剛剛好。因為覺得打電話太貴,王永慶和兒女溝通都是寫信,從來不打電話。兒女回信,還要報告花了哪些錢,連買條牙膏也寫上去。

  3人物:周福仁

  周福仁說:貧困是資本,而不是障礙。

  在地圖上看,海城位於遼寧省南部,遼河下游左岸,遼東半島北端,市內有平原,適宜農業發展;市內也有礦山,但在開採之前,對填飽人們的肚子沒有任何作用。

  西洋集團董事長周福仁就生在這個偏遠山區裡,父母沒有文化,把對子女的要求寫在條條框框裡是不可能的,因此,周福仁小時候所受的教導都是自然形成的,正所謂“因地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