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育孩子不挑食

  現在父母在做飯的時候都要變換著花樣儘量滿足孩子的要求,孩子很容易挑食,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教育孩子不挑食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教育孩子不挑食方法

  一、父母要控制孩子的零食量 。

  孩子之所以在吃飯的時候挑食,不愛吃這個不愛吃那個,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在飯前,吃的零食太多了。他吃零食就已經吃飽了,所以就不想吃飯了,或者只是吃一點兒自己喜歡吃的,對於那些自己不愛吃的飯菜連碰都不會碰一下,於是他慢慢地就會養成挑食的壞習慣。 平時父母可以給孩子製作一張零食表,這張表上要明確地規定他每天吃的零食的種類、吃零食的時間、吃零食的量等,如果他做到了就獎勵一朵小紅花。這樣既不會讓孩子對父母的做法產生反感,又能夠控制他的零食量。當然獎勵的方式要多種多樣,以孩子感興趣的方式為原則。

  總之父母要學會控制孩子的零食量如果他們經常吃零食那麼他們就會養成挑食的壞習慣。另外要想辦法讓孩子多吃飯讓他從一日三餐中攝取足夠而全面的營養這才有利於他的身體健康。

  二、父母要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就餐環境。

  一家人一起吃飯的時候,父母一定要努力為孩子營造一種溫馨、和諧的氣氛,因為這種氣氛能夠使孩子的心情愉悅,他就會吃得非常開心。反之如果為了讓孩子必須吃某種菜而採取強制的措施或訓斥的手段,那麼很容易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效果適得其反。另外,如果在孩子吃飯的時候父母能夠用一些特殊的方式,讓他享受到吃飯時的樂趣,那麼他就會更喜歡吃飯。 家人吃飯的時候,我和妻子就經常為兒子營造一種愉悅的氣氛。從來沒強迫過兒子吃什麼,當然也不會因為他不喜歡吃某種蔬菜而訓斥過他。兒子平時不愛吃胡蘿蔔,可是胡蘿蔔裡含有非常豐富的維生素,如果經常不吃的話可能會造成營養不均衡。我的妻子就會經常把胡蘿蔔做成各種各樣的形狀,比如小魚的形狀。兒子之後就會非常喜歡,然後就會主動把"小魚兒"吃了。有的時候我在飯後也會給兒子講一些他愛聽的小故事。但是講故事有一個條件就是吃飯時兒子得多吃點兒胡蘿蔔,兒子對爸爸的做法也很配合。就這樣慢慢兒子地改掉了不愛吃胡蘿蔔的壞習慣。在吃飯的時候父母一定不要在飯桌上嘮叨和訓斥孩子,這樣他在吃飯的時候就會形成一種沉重的心理負擔,這種負擔會影響他的食慾,嚴重的會使孩子產生厭食症。如果他犯了錯,父母可以在他吃完飯以後再對他進行教育。

  總之 吃飯時氣氛的好壞非常重要父母一定要努力為孩子營造一種愉悅的氣氛這樣他才能夠在快樂的氣氛中攝取更全面的營養慢慢地改掉挑食的壞習慣。

  三、父母可以帶孩子多進行一些戶外運動。

  適量的戶外運動不僅有助於加快孩子對食物的消化,還可以增強他的食慾。如果孩子整天待在家裡或者是很少出去運動那麼食物就會在他的胃裡停留時間較長消化減慢這樣他的食慾自然就會減弱。長期這樣下去的話他的腸胃功能也會減弱,這不但不利於消化和吸收,而且還會影響他的身體健康。當孩子食慾下降的時候,在吃飯的過程中他自然就會挑三揀四碰,到自己喜歡吃的就多吃一點兒,碰到自己不喜歡吃的就少吃甚至不吃,這樣他慢慢地就會養成挑食的壞習慣。 因此,父母一定要經常帶孩子到戶外做適量的運動,尤其是在吃飽飯以後,不要讓他坐在電視機前看動畫片或者是馬上上床睡覺,可以帶他到戶外散散步,做做簡單的運動。這樣既可以增進一家人的感情,又能夠促進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適量的戶外運動對全家人的健康都非常有好處。父母一定要努力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如果他現在已經養成了挑食的壞習慣,那麼父母一定要想辦法讓他改掉這個壞習慣,對於他那些不良的生活習慣絕對不能縱容。

  培養孩子不挑食的好習慣方法

  第一,父母要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榜樣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他們的一言一行都被孩子注視著。父母在飲食上有什麼壞毛病或不好的習慣,孩子不離十也會有,這些都是因為孩子受父母的影響。

  一般家庭中,如果大人都不挑食,相信孩子挑食的機率會大大降低。在我們家,豆爸和豆媽都不挑食,平時的飲食生活很隨便,做什麼就吃什麼,不會因為某此東西不好吃或做得不好而不吃。豆媽還有點個壞毛病就是不愛吃麵食,作為在南方土生土長的人來講,不愛吃應該不算是壞毛病,只是不愛吃,並不是不吃,有了爸爸和媽媽做榜樣,豆豆小朋友也算得上是什麼東西都吃。

  第二,孩子的飲食建議多樣化

  孩子這階段,對任何事物都會充滿好奇心,食物也不例外,如果天天讓他看到同樣的東西,吃同樣的東西,相信時間久了別說是孩子,就是大人都會有一種厭倦感。

  為了不讓這種厭倦感在孩子身上發,建議同一天中不要做同樣的食物給孩子吃。而且,同一種食物也不要採用一塵不變的方法做,偶兒變換下做法感覺就完全不一樣。比如:豆豆小朋友喜歡吃麵食,光面條豆媽就能變換著做出N多種方法,一星期都能吃到不同風格、不同口味的麵食。今天炸醬麵、明天打滷麵、後天拌麵、大後天悶面,再過一天說不定又是炒麵等。

  光炸醬麵又能做出很多花樣,採用不同的配料,做出來的醬又不同。居家過日子,做飯菜講究的是營養,迎合家人的口味,加些自己的創意,隨意去搭配,相信這麼多方法這麼多樣式,總有幾種是適合孩子的。另外,孩子有時候不同時期他們的口味和喜好也會發生變化,細心的媽媽一般都會觀察到。

  第三,給孩子自主權,不強迫他吃東西

  有時候家長辛苦辛苦做出來的美味佳餚,端到孩子面前時他卻無動於衷。媽媽不想讓自己的辛苦浪費,就會強迫著孩子吃,有老人在身邊的更為顯著,基本上都是老人跟在孩子屁股後追著喂,孩子在前面跑,大人在後面追。

  豆媽面對這種問題的觀念就是放任自由。媽媽辛苦做出來了,你給面子大口大口地吃,會非常開心,不吃雖然有點難過,但是不會強迫你吃。這樣一方面是給你自己選擇的權力,另一方面也許是媽媽做出來的東西根本都不合你的胃口或者是當時肚子不餓不想吃,等餓了的時候再吃。如果強迫孩子去吃,只會給他的心理增加一種負擔,從而更加抗拒那種食物。

  第四,家裡儘量少備零食

  現在家庭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家裡都會儲備各種各樣的小食品,有些是為孩子準備,有些是為大人而準備。不管是為大人準備的,還是為小朋友準備的零食,在正餐吃完後,下頓還沒開始時,餓了填填肚子都是可以的。問題是有些家庭慢慢已把零食當主餐,吃飯時不好好吃,飯後就開始吃零食,只要孩子提要求,家長馬上滿足。慢慢孩子就養成愛吃零食的壞習慣。

  豆媽正好想反,平時家時很少備零食,當有需要時才考慮去買。不備零食並不是買不起或者是捨不得花錢買給孩子吃,只是不希望孩子因為有零食吃,而忘記了正餐飲食。孩子如果經常吃零食會使消化功能紊亂,吃飯時,消化液就會供不應求,吃的食物在胃裡不能很好地被消化、吸收,慢慢地孩子也就沒有食慾,自然而然就形成挑食的壞毛病。

  第五,用讚美的方式誇獎孩子

  人人都喜歡聽好聽的話,孩子更不例外。平時,吃飯時家長多采用一些讚美的語言稱讚孩子,孩子聽到家長讚美的話心裡肯定更美。心裡一樂吃起東西也更輕鬆。

  記得豆豆最初看到青椒一類的食物都不吃,他認為他們都是屬於辣椒一類,吃起來肯定很辣,一起到辣,孩子就不敢嘗試。於是,豆爸或豆媽會告訴豆豆,青椒裡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小朋友吃了後身體就會變得棒棒的,身體棒了,就不會生病,不會吃藥,不會打針。身體棒了還能幹很多自己想幹的事情。

  就這樣在爸爸媽媽的誘引下,開始去嘗試青椒的味道,第一次可能舔一舔,第二次可能是一小口,慢慢逐漸增加,最後終於不需要我們引導就會自己主動吃。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每一個小小的進步,我們都會及時給予鼓勵和稱讚。孩子得到家長的稱讚後,更加有信心。

  第六,通過故事引導孩子

  有時候父母10句教導趕不上一個故事。比如前幾天,豆豆不喜歡吃水果。北方秋冬天氣乾燥不吃水果更加容易上火,豆媽用哄騙的方式都試過,效果不明顯。剛好為此事發愁時收到布奇樂樂園11份的早教書,本期的主題是《我不挑食》。故事中,小米吃飯時只吃雞腿不吃青菜。豆豆看到此畫面時,馬上就對豆媽說,小米這樣做不對。小米吃完飯後,媽媽讓她吃蘋果,小米又不吃。後來小米聽到好朋友布奇和莫莫他們說蘋果中含有很多有營養價值的東西,也開始嘗試吃一點,吃過後發現蘋果很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