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複習計劃應該怎麼制定

  同學進入高三後,是不是很多同學都會感覺到複習時間總是不夠?那是因為沒有制定好的複習計劃,為了幫助同學們更好的複習,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高考前複習計劃的制定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高考前複習計劃的制定方法

  第一步、迴歸課本,梳理知識

  迴歸課本時特別要注意以下細節:

  1、基礎知識點梳理:概念、原理、規律***包括法則***、專業術語、數字、符號、過程或步驟的陳述。

  2、瀏覽課本輔助學習資料:“小資料”“為什麼?”“課外讀”等。

  3、注意對理科實驗的複習,不能只關注實驗題目的練習,要注意常用儀器的使用,回顧做過的實驗原理、實驗設計、實驗的資料處理與分析。

  第二步、回顧試題,查缺補漏

  1、關注已做過的試題中的錯題,也是考前複習的重點之一。

  分數的增長點就在錯題上,對那些易錯易混的知識點,一定要摸清摸透,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2、建議利用大概一個半月的時間進行專題的複習。

  要有對考試大綱進行專門的研究,以把握命題方向,還要有穿插解題思想與方法,進行思維能力的培養。

  第三步、潛心研究高考試題

  對近三年來的高考試題進行研究,把握今年的命題方向與脈搏。怎麼研究?

  1、做

  做題的目的是找感覺,感受高考試題的深廣度,這有助於我們在複習中把握好“度”,特別是防止在訓練題中片面追求偏、難、怪;

  2、比

  對各年全國卷比較,對全國各地卷比較,從中找差別、找共性、找聯絡,這樣,複習的目標更明確,複習的思想更開闊;

  3、找

  通過對近三五年的高考試題的重點研究,找趨勢、找方向、找規律,據此可排查出高考的重點、難點、熱點,從而提高複習的針對性。

  這裡面還要穿插如何做選擇題、填空題、解答題,進行專項訓練,學會“秒殺”客觀題,規範解答主觀題。

  第四步、規範答題,保證時間

  特別要養成書寫工整規範的好習慣,使用規範的專業學科術語答題。很多考生題一看都會,但是分數就是拿不全,這其中很大的原因是知識點掌握準確了,但表達的不準確、不到位,不會用科學的語言描述問題。

  所以平時做題一定要落實在試卷上,不能只看,答題時表達要準確規範,要會用專業術語回答問題,回答問題要言簡意賅準確無誤。

  目前高考閱卷都是網上閱卷,對書寫的要求是比較高的,因此平時的書寫一定要養成工整規範的好習慣。

  第五步、協調好考試與複習的關係

  複習階段,各種各樣的測驗、考試將比較頻繁。認真分析自己的每一次訓練和考試,分析失分中有多少分是自己會做而未得的分,丟分的原因是什麼。

  應該有意糾正自己不良審題、解題的習慣,儘量減少無謂的丟分。同時做完每套試題之後,要總結歸納自己做這套卷子的收穫,切忌鑽研難題好高騖遠。

  第六步、調節應試心態

  在複習中要實現巨大的跨越,就要學會培養良好的心態,心態決定命運。平時多與老師交流,與他人友好相處,相信自己,笑口常開,這些對保持好的備考狀態都是非常重要的。

  很多同學總會下意識地將測驗或考試的成績與自己的學習水平、近期的複習效果乃至將來的高考成績等一系列問題掛起鉤來,一旦成績有所起伏,便對自己產生懷疑,增添許多心理壓力。

  其實所學的知識與能力,並不是一天兩天就會有多大的提高與下降,一次兩次的成績並不能決定什麼,要對自己有信心,應學會調整心態。

  對於高考,甚至每一次考試,大家都要戰略上重視,認真對待每一個知識點,心態上輕視,不要把考試看得太重,努力過就好,更何況努力後的成績都不會太差~

  高考複習制定計劃的注意事項

  一、清楚自己的目標

  1.做到一科,甚至二科功課考前不用複習。要認識到,到了實際高考的時候,你是沒有時間去複習每一門功課的。堅持做到有一到兩門課程每次考試前不復習,如果每次考試成績都不錯,考生在高考的時候就會對這幾門功課特別有信心。

  2.沒有特別弱的課程,也就是沒有拉分的課程。

  二、要把課程成績進行分類

  1.班裡成績比較好的,能夠進入前十名的科目。這些科目自己比較有信心,學習起來也比較有興趣。可以進行鞏固複習

  2.成績中等的,作業基本能夠完成的科目,就應該多花點時間,進行提升。

  3.成績靠後的科目,抓重點,認真聽老師分析。

  三、要懂得自己的優劣勢

  通常來說,弱項補起來成績比較容易提高。因為從考試試卷看,一定有考基礎知識的題,有比較容易做的題,有很難做的題。把基礎學好,就可以拿到一定的分數。補習課程應按照高考中成績最大值為標準。比如,兩科課程,一科佔分80分,另一科佔分120分,可以優先補120分的課程。這樣,同樣的學習時間可以幫助你得到更多的分數。同樣,可以把一科課程細分。比如,數學中統計部分比較難學,佔分又少,就先放棄,去補佔分多,又比較容易學的部分。

  高考前複習建議

  1、認真回顧課本知識

  這個階段過程主要是用於高中三年全部課程的回顧。這時候希望大家在回顧的過程中能夠找到自己知識遺漏的部分。這個階段相當的冗長,最主要的是要學會迴歸課本。無論如何,高考絕大部分內容都貼近課本的。高考試題的80%是基礎知識,20%是稍難點的綜合題,掌握好基礎,幾乎能上一個比較不錯的大學。因此高三前期,希望同學們老老實實把課本弄懂。弄懂課本不是光記住結論,而是要通讀。即理科全部的原理要弄清、語文課文內標註的字詞句摘抄、英語課文至少要達到唸的通順、文史類知識主線及同類型知識要素要學會整理等。注意,第一輪複習十分重要,大家千萬不要埋頭做題,而是先看課本,再“精”做題目。在複習過程中一定先將課本看明白了,然後再做題,做題過程中不許看課本,不許對答案。會就會做,不會做一定要先想哪些內容遺 忘了,哪裡想錯了,先做後面的,等隔一定時間再看不會做的,馬上看的話效果打折扣的。

  2、把握好自己的節奏

  很多同學因為在複習過程中跟不上老師的節奏,導致前面部分沒弄懂,後面部分更是拉下,學校在教學節奏控制上又不能根據學生本身制定。因此建議大家一定要提高自學能力,如果實在跟不上節奏,就先關注最基礎最簡單的題目,將遺漏的課本部分做好畫線標記,或將頁面折起做標記,以利於及時的回顧。在學的過程中不要因為面子問題不敢發問,建議大家在弄不懂的問題上多問同學,多問老師。最好能夠找到水平相當的同學,互相約定好給對方做考察,給對方講解雙方對知識點的認識,互相研究題目。同學之間相互溝通時所掌握的內容比問老師的效果更好,因為在互相溝通的時候可以帶者任何疑問,可以很容易的將思維的漏洞補齊。

  3、正確處理作業練習

  在處理作業上,千萬不要死磕題目,記住兩個原則:

  一、不要和自己過不去。第一遍做不出來或做錯就直接先放棄,但是要保留這道題,每天抽1~2分鐘看下這類不會做的題,無論是看課本也好,聽老師講解也好,做到一眼看出這題怎麼做時,再動手做,並將這類題型留好。

  二、要加強互動性。不僅是和同學之間的互動,還要和課本進行互動。做完作業不要看對答案,留到第二天把有困難的和同學交流,或第二天看別人怎麼做,然 後問他怎麼想的。如果不善於問同學,至少等到第二天再看課本或是答案。無論對錯,看答案或對答案的過程中儘量回顧當時我是怎麼想的,與別人差別點在哪裡。 這樣,儘管你當時沒有“獲取”答案,但是留下了疑問,又多一些時間來探討自己做題時的思維。

  當基本弄懂一個章節後,一定要定期回顧,如一週的時間後,翻一下課本,這周學了什麼,然後給自己限制時間做幾道題,用以驗證自己哪些內容真正是明白了。通過這麼練習,遠遠比大量做題效果好的多。

  4、如何利用每一次考試

  處理考試上,要認同自己。分數很重要,重要的是你得到的那些分數和你得不到的分數,畢竟不是高考,當前階段分數的高低沒有任何意義。你只需做三件事:

  一、根據你所獲取分數的部分,整理你當前會的知識,會做的題型。

  二、根據你所丟的分數,立即迴歸課本,看完課本後再做一遍。

  三、拿著卷子問自己,當時做對的題自己是怎麼想的,不會的題當時是怎麼想的,現在會的題和當時不會做時差距在哪裡。

1.高一期末考試複習方法和複習計劃

2.高三怎麼制定學習計劃

3.高考備考三個階段的複習計劃

4.高三複習備考規劃建議

5.期末考試前複習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