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美術課堂教學高清的作品

  小學美術的情感教育是美術課程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藝術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它的這一特點決定了藝術課堂教學所採用的方法要有別於其他學科。下面是小編整理的。

  









  小學美術教育投入真情溝通心靈

  小學生的基礎文化科學習是非常緊張的,部分學生已經形成較獨立的個性,有自己的主張。既然藝術課不是考核專案,學生對藝術課的學習態度大部分決定於教師。“親其師,信其道”。所以作為教師,上課先要做到抓住學生的心,讓學生接受你、才能接受你的課。情感,不會無緣無故地產生。所以,教師要善於採取靈活有效的策略,積極創設生動真切的情境,用真情去撥動學生內心的情感之弦。

  1、營造氛圍,拉近距離

  努力改變“傳道、授業”的模式,把主角的位置讓給學生。不要讓學生產生“上美術課是一種負擔,欣賞理解作品是一項任務”這樣的錯覺。教師可以把課堂自己坐到學生中間去,作為其中的一份子參與討論。從形式上拉近與學生的距離,營造一個愉快教學的氣氛,讓學生放鬆心情,帶著輕鬆愉快的情緒去感受,才能得到美的體驗。當然這需要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提前預習。

  如:一身廚師打扮的教師在大螢幕上展示“今日的菜譜”***人教版小學美術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上冊,以下簡稱人教版二上,面對色彩繽紛、形狀奇特、構思巧妙的各種菜餚、點心和水果拼盤,學生彷彿一下子走進了神奇美妙的菜譜世界,目不暇接,讚不絕口……教師趁熱打鐵,引導學生暢談菜譜之美,交流欣賞感受,有效激發了學生對各式菜譜的濃厚興趣,為課堂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作了成功啟動和必要鋪墊。

  2、暢所欲言,教學相長

  現代教學論指出: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就是師生之間的互動,即相互之間交流、溝通及共同發展。

  通常在上課結束時,我會抽出幾分鐘時間,讓學生來暢所欲言。學生可以談自己在這堂課上的收穫,提出自己不滿意的地方,也可以討論下一堂課怎麼上,自己打算做些什麼準備工作,給學生介入教學設計的機會。師生間交流對教學的想法,學生會覺得老師的備課中有自己的思路,帶著“這是我的課”的想法,更積極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還因為得到教師的尊重而增強自信心和對教師的親近感。作為教師則從中得到了課堂的反饋資訊,得以改進自己的教學。

  小學美術教育巧用資源積蓄情感

  《美術課程標準》指出:“儘可能運用自然環境資源***如自然景觀、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園和社會生活中的資源***如活動、事件和環境等***進行美術教學。”這給師生的美術教學活動提供了廣闊的創造空間。同時,也要求廣大小學美術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過程中,不僅要使用好原有的課程資源,還必須積極開發新的課程資源,並加以有效整合、靈活運用。

  我在《紙風鈴》***人教版一上***和《會搖的玩具》***人教版一下***教學中,啟發學生思考解決“如何將線穿過紙杯底、不讓杯子上下移動”和“怎樣讓紙圈搖起來”的問題時,請那些通過自主探索、獲得成功的學生做“小老師”,讓他們拿著自己的“傑作”上臺,為大家示範、講解。由於教師巧妙利用了課堂教學活動中的生成資源,在使學生體驗到了大膽探索、相互學習而取得成功的快樂和自豪的同時,難題也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