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保教隨筆

  幼師是幼兒的朋友,也是他們的良師。那幼師是如何教育幼兒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一起來看看。

  篇一:大班午睡隨筆

  最近一段時間孩子們的午睡總讓我感到頭痛,這群調皮的孩子們嘻嘻哈哈、說說笑笑,一進午睡室從東跑到西,在床上打滾等。不一會兒告狀聲連綿不斷,誰在推人,誰還沒脫衣服\誰又在講話了。老師大聲喊也不起效果,幫這個蓋被,又幫那個,邊勸說著,想讓大家安靜下來開始睡覺。可那幾個調皮的孩子還磨磨蹭曾的。可是根據幼兒的生理、年齡特點午睡有益幼兒的身心健康。從醫學保健角度分析:幼兒睡眠時,身體各部位和腦及神經系統都在進行調節,氧和能量的消耗最少,利於恢復疲勞,內分泌系統釋放的生長激素比平時增加3倍。所以,睡眠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幼兒的生長髮育、身體健康、學習狀況。

  在幼兒園午睡是孩子們統一的活動,可在孩子們看來,一旦睡下了,就束縛了講話、活動的自由。因此,他們想方設法要在睡前說完想說的話,趁老師沒看見做完自己想做的事真的,當我們感覺到孩子們太煩、太鬧、太吵的時候,不妨反思一下自己是否理解孩子們、滿足孩子們的需要。設身處地為孩子們著想一下,多釋放一些時間與空間給孩子們,孩子們也會配合老師的工作。只要你用心去做了,就一定有好的收穫。

  而對於我們老師來說,在孩子們的一日生活中,教會他們學會知識,照顧好他們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善於觀察他們每個孩子身上的閃光點,要及時鼓勵他們,知道他們在想什麼?需要什麼?和他們做真正的好朋友,他們才會信任你,願意把心裡的話告訴你,願意和你做各種遊戲。

  篇二:不要挫傷孩子的自尊心

  一天午休,小朋友都進寢室睡午覺了。彬彬站在床邊摸著眼淚不肯上床,我忙問他:“你為什麼不趕緊上床睡覺,哪裡不舒服嗎?”只見彬彬嘟著小嘴,一副不高興的樣子對我說:“老師,是貝貝不讓我睡在他旁邊那張床。”我心中有些生氣,叫過貝貝批評了他一通,小朋友都安靜地睡下了,我來回巡視時我發現貝貝躲在被子裡偷偷地抹眼淚,我連忙輕輕掀開被角問他:“怎麼了貝貝,為什麼哭啊?”貝貝一副委屈的樣子對我說:“馬老師,不是我不讓彬彬睡在我旁邊,而是我感冒了,媽媽說感冒了會傳染其他小朋友的,所以我就不讓彬彬睡我旁邊,等我感冒好了,我再和他一起睡。”

  這時我的心裡又難過又愧疚,是我的過失而批評傷害了貝貝小朋友的心。我忙向他認錯,哄他睡了。這件事使我深深地認識到,無論幼兒出現了什麼問題,都不能簡單粗暴地處理。而應該耐心詢問,正確引導,否則將會錯怪孩子,挫傷孩子的自尊心。

  篇三:孩子的是與非

  俗語說:“千人千脾氣,萬人萬模樣。”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每天面對的是幾十張不同面孔的幼兒,同時也是穿梭在幾十種不同的性格中。

  柴一聖小朋友是班內一個比較靦腆內向的孩子,一看這個孩子,你會認為他是個安靜乖巧的孩子,但接觸長了會發現,其實不然,也許正是因為他的孤僻,所以總會出現過激行為。孩子集中如廁時,他會趁人不注意,打一下小朋友的頭或拍一下小朋友的背,這時就會有小朋友告他的狀:“老師,柴一聖打我。”追究原因,一聖會很無辜地說:“老師,我沒有打人。”其實,老師明白,這也許是一聖對小朋友表示友好的一種方式,只是有些粗魯罷了,但這樣的行為畢竟是不對的,老師必須對其進行教育引導。讓他學會和小朋友友好相處,體驗和小朋友一起遊戲的快樂。

  說到遊戲,又出現了一聖的有一大危險之處,當一起玩玩具時,他會因為爭搶某一玩具而張口咬人,作為老師,必須保證孩子的在園安全,當發現孩子的這一行為,我們必須及時教育。而面對老師的質問,一聖沒有感到害怕,他會和老師表白,慢悠悠的對老師說:“老師,他搶我的玩具了。”

  其實,老師明白,在一聖的心裡,他並沒有覺得自己有什麼地方不對,他喜歡這個小朋友所以他會拍他一下,用來表達自己的心情。他搶我的玩具,所以我咬他一下來維護我的利益。

  在孩子與孩子的交集裡,其實並不存在明明白白的是與非,面對各種性格的幼兒,老師最需要做的就是保證每名幼兒的心都不受到傷害,妥善解決孩子存在的偏激行為,保護他那幼小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