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地理備考計劃

  制定計劃是工作學習過程中必要的一個步驟。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一***

  地理總複習工作即將展開,本期教學時間短,任務重,要求高。為了在有限的時間裡,把握考試要點,作到科學合理、優質高效地安排複習,大力提升地理總複習的質量和效益,特別是基礎差的學生,我校八年級地理備課組教師經過仔細磋商,在全面分析課程標準和考試標準的基礎上,特制定如下三輪複習計劃。

  一、複習目標:

  1、按計劃讓學生掌握好教材基礎知識及基本技能;

  2、章節檢測優秀率達到80﹪,合格率100﹪***含補考***;

  3、中考目標:力爭優秀率、合格率、人平分均達到要求。

  二、複習策略:三輪複習

  第一輪複習:***5月2日——5月14***:立足課本,講練結合,夯實基礎

  1、這一階段主要是立足課本,夯實基礎。從去年中考試卷看,命題覆蓋考查是所有章節,且試題凸現異常的靈活性,與社會結合,與時政結合,與生活結合。但不管中考地理試題如何的靈活,呈制的方式如何新穎,有個根本是無法改變的,那就是地理還是地理,不可能脫離地理教學大綱的要求,也不會脫離課本基本知識點的考查。因此這一階段的複習主要是嚴格扣緊考試大綱規定的範圍,以《株洲中考》中概括的知識體系為線索,引導學生認真研讀課本,特別是課本中大小標題***黑體字***的內容,它們概括性強,重點突出。課本中的“活動”、插圖圖表,重要的閱讀材料***如:之“最”***也不能疏忽。做到正確把握地理概念,正確掌握讀圖、填圖、繪圖等基本技能。只有掌握熟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才能夠靈活應對各種試題,做到以不變應萬變。在這個階段,我對學生提出個口號:“以綱為綱、以本為本、抱著地圖打滾”。

  2、第一輪複習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1***“過三關”:過基礎知識記憶關;過基本方法關;過基本技能關。中考有些基礎題是課本上的原題或改造,必須深鑽教材,絕不能脫離課本。必須紮紮實實地夯實基礎。定期檢查學生完成的作業,及時反饋。教師對於作業、練習、測驗中的問題,應採用集中講授和個別輔導相結合,或將問題滲透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等手辦法進行反饋、矯正和強化,有利於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2***讓學生使用好配套練習。以學生手中中考複習資料《名師引路》和《株洲中考》為主,複習完每個單元進行一次單元測試,重視補缺工作。資料使用中注意:《名師引路》用於教材複習時的配套使用,要求全講練,而《株洲中考》用於每個單元的測試,要求全批改。本期每週晚自習一節課教師儘量不佔用,讓學生記憶及完成練習。

  ***3***實際出發,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即分層次開展教學工作,全面提高複習效率。課堂複習教學實行“低起點、多歸納、快反饋”的方法。

  ***4***做好培優補基,重點抓好後進生的補基工作:發動班級及任課教師的作用,實現後進生的全面轉化。消滅不及格現象。

  第二輪複習:***5月15——31日***梳理體系,專題複習。

  課本的基本知識點的熟悉掌握是必須必要的,但是僅僅有這個環節,還是不夠的。因為,考試不是簡單的對課本知識的重複再現。其中,解題的方法解題的思路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中考中能否考出比較理想成績的一個關鍵所在。針對地理考試題的特點***“無圖不成題”是地理中考試卷的重要特點***。我們這階段安排了以下兩個環節:

  1、梳理體系環節。打破幾冊課本之間、章與章之間、節與節之間的界限,以地圖為中心,整合相關地理知識,形成知識系統的體系化。以幫助於學生形成空間觀念、提高空間思維能力***地理思維能力***,也便於學生專題掌握知識,並在中考中答題過濾組織使用知識點。

  2、講練結合環節。主要分各種題型的講練***讀圖、填圖、繪圖訓練,材料分析題訓練, 開放性題目訓練***,各種專題的講練***精選部分中考試題,組成幾套專題練習***。通過講練,幫助學生總結和歸納有規律性的知識,教給學生解題思路和方法,解決某一類問題的切入點、方法,規範表達的方法,分析地圖的方法及提取有效資訊的方法。同時佈置量小而精的作業***對練習要精選,注意練習的基礎性、代表性、典型性,以基礎題為主,適當綜合、適當提高。堅決捨棄“繁、難、偏、舊",的題目***幫助學生理解、鞏固、掌握和應用所學知識,並從中發現不足和漏洞,及時調整教學,補缺補漏。通過這個環節的複習,學生們基本做到課本知識點熟悉,應考方法掌握。那麼學生們參加中考應該說,就沒有多大問題了。剩下的就是強化訓練,衝刺中考了。

  第二輪複習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1***第二輪複習不再以節、章、單元為單位,而是以合理劃分的專題為單位。

  ***2***專題的選擇要準、安排時間要合理。專題選的準不準,主要取決於對教學大綱***以及課程標準***和中考題的研究。專題要有代表性,切忌面面俱到;專題要由針對性,圍繞熱點、難點、重點特別是中考必考內容選定專題;根據專題的特點安排時間,重要處要狠下功夫,不惜“浪費”時間,捨得投入精力。

  第三輪複習:***6月1日——中考***強化訓練,衝刺中考。

  這一階段的複習目的是:通過模擬題實戰的強化訓練 [精選幾套中考模擬試題進行近似實戰的強化訓練***做到限時、限量、優質***,注意發現問題,及時指導] ,進一步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並熟練掌握解題方法、解題技巧,最終以百倍的信心衝刺中考。

  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1***模擬題必須要有模擬的特點。時間的安排,題量的多少,低、中、高檔題的比例,總體難度的控制等要切近中考題。

  ***2***批閱要及時,趁熱打鐵。

  ***3***評分要狠,可得可不得的分不得,答案錯了的題儘量不得分,讓苛刻的評分教育學生,既然會就不要失分。

  ***4***給特殊的題加批語。某幾個題只有個別學生出錯,這樣的題不能再佔用課堂上的時間,個別學生的問題,就在試卷上以批語的形式給與講解。

  ***5***詳細統計邊緣生的失分情況。這是課堂講評內容的主要依據。因為,緣生的學習情況既有代表性,又是提高班級成績的關鍵,課堂上應該講的是邊緣生出錯較集中的題,統計就是關鍵的環節。

  ***6***歸納學生知識的遺漏點。為查漏補缺積累素材。

  ***二***

  一直以來廣州市中學地理學科都面臨著一個非常尷尬的境地,不作為中考升學考試的學科,只在初二進行結業考試,考試成績對中考升學有一定的影響。這種情況使得很多學生甚至個別學校領導都把它作為一門副科來看待,學生不重視,一些學校還出現沒有專業老師,其他老師代課的現象,還有一些學校中考學科課時緊張,出現消減地理課時的現象,使中學地理教學面臨著很大的困境。然而,地理結業考試的成績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中學升學,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做好結業考試的複習工作,力爭結業考試大部分學生取得良好的成績。

  在這種情況下,為了提高學生在考試中的成績,就要求教師必須尋找更有效的複習策略。根據多年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積累的經驗以及不斷的摸索和實踐,我總結出了幾點結業考試的複習策略,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以供廣大地理學科的教師借鑑交流。

  一、抓好課堂效率,在教學過程中注重知識的銜接,為考前複習做好鋪墊

  中學地理考試所包含的內容為七年級上、下冊和八年級上、下冊共四本書,要在大約一個月時間裡複習好兩年時間內學習的所有內容這幾乎是很難完成的,因此必須要提前做好以下兩方面的工作。

  1.提高課堂效率

  由於學生對地理學科不夠重視,學習時間比較有限,缺乏課前必要的預習和課後鞏固複習,為了使學生的知識學得比較紮實牢固,一定要充分、合理、高效的利用課堂40分鐘。學生因為思想上的不重視,會覺得地理課不重要,上課不認真,屬於輕鬆時刻,作業也不認真,敷衍老師。對此,教師必須引起重視。面對這種狀況,我主要有以下對策:

  ***1***樹立教師的課堂威信。上課以前提前向大家提出課堂要求,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我的課堂規矩是怎樣的,讓學生對課堂規矩心中有數,在課堂教學中儘量配合老師,提高課堂效率。

  ***2***作業嚴格要求。學生僅靠課堂40分鐘是很難保證學習效率的,必須要有課後的鞏固複習,也就是要通過作業來鞏固。中學階段地理學科一般不會有大量的作業,但必要的練習還是需要的,現階段我主要讓學生完成中學地理教研室徵訂的地理填充圖冊和學習評價,地理學習的一個重要的能力就是讀地圖,分析地圖,因此我要求所有學生必須完成填充圖冊,熟悉地圖。學習評價由於題量比較大,我要求學生根據個人能力有選擇的做。但是作業我都是親自檢查批改,對於不認真的同學進行鍼對性教育,用教師的重視引起學生的重視。

  ***3***激發課堂學習興趣。為了提高課堂效率,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圖文並茂,設計活動等方式,增設課堂情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注重知識銜接

  雖然中學地理教學內容有不同的模組,但是地理事物之間具有一定的關聯性。為了避免學生出現前學後忘的現象,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要注重知識的銜接,通過新內容的學習也能回顧舊的知識。例如:七年級上冊我們學習了世界的氣候,要求學生掌握世界各區域氣候特徵,時間一長,很多同學就忘記了。但是在七年級下冊的世界區域地理中和八年級中國地理的學習中,一直貫穿著氣候這一部分內容,比如我們在對印度的學習過程中,其中一個重點內容為水旱災害頻繁,那麼水旱災害頻繁的原因就要歸結到氣候特徵這個知識點上了,在教學過程中我是這樣做的:

  圖片匯入世界氣候型別分佈圖,讓學生找到印度的氣候型別,熱帶季風氣候,通過氣溫變化曲線圖和降水量柱狀圖分析其氣候特徵,全年高溫,有明顯的旱、雨季,回顧初一上學期學習的氣候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體現在哪些方面?思考印度的氣候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有哪些?這樣在教學過程中新的知識就沒有難度,學生也能對舊知識進行鞏固複習。

  二、利用複習提綱,全面複習

  在新課結束以後,立足於教材,對於課本知識進行總結,給學生印發一份複習提綱。依照複習提綱進行一輪地毯式複習,目的是讓學生對考點內容和要求有全面、大致的瞭解,同時查漏補缺,把學生在初一、初二未掌握好的知識盲點消滅。中學地理考試內容覆蓋了初中地理四本書,知識點多而雜,記憶性內容所佔比例大,但是考試多考那些最基本、基礎的知識,怪題、偏題較少。因此複習提綱的制訂一定要詳略得當、主次分明,能夠為學生提供複習的方向,讓大多數學生熟悉考點,對考點內容做到心中有數。

  三、梳理知識結構,點面結合

  初中地理考試內容包括初中四本書,知識點較多,學生需要記憶的考點也比較多。這樣學生就會覺得知識點雜亂無章,記憶困難,複習盲目而沒有效率。理清知識網路,學生的記憶就會清晰牢固。

  1.師生共建知識結構網路

  初中地理教材知識點雖多,但內容並不複雜,主要包括地球和地圖,世界地理和中國地理三大部分。這三大部分之間還存在著很大的關聯性。例如世界地理和中國地理都體現了地理學科的地域性,但都需要通過地圖的分析來掌握區域地理特徵。這樣雜亂無章的知識點就變得比較簡單清晰。教師在複習過程中通過學生對複習提綱的熟悉,可以引導學生建立知識結構網路,梳理知識體系,提高學生地理空間思維能力。

  2.點面結合,博學活用

  在建立知識結構網路的過程中,基本內容構成了知識結構的基本框架,各知識點就成了 豐富知識網路的內容。通過學生對知識網路的熟悉,複習過程中既保證了複習面,又囊括了知識點的複習,為學生在考試中活用知識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只有在掌握了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才有可能去聯絡實際。在“博”的基礎上才有可能做到“活”。

  四、針對性訓練與綜合性訓練並重,講練結合,鞏固提高

  1.精選模擬題

  必要的練習可以促進知識形成和轉換,訓練時必須有的放矢,可以選擇專門考點針對性訓練,也可採用模擬考試題綜合性訓練。練習題必須要選擇內容新穎、覆蓋面廣、設問巧、質量高、具有典型性的試題。要提高學生解題的速度和準確度,培養思維的敏捷性。鍛鍊學生的心理品質,反對題海戰術,忌重複相似題型,要善於對一個材料、同一個知識點從多角度、多層次進行思考全面把握。

  2.一練一講,鞏固提高

  “練後講評”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提高學生的“糾錯”能力,教師在講評過程要教會學生如何審題,如何利用題目材料以及學生答題技巧和方法。要研究題型特點以及主觀題的答題技巧。同時教師要教會學生怎樣把觀點與材料有機的結合起來,找準答題角度,研究怎樣運用學科術語恰當組織答案。

  五、聯絡實際生活,查漏補缺

  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要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對學生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這也體現了地理學科的現實性。因此地理考試中必然會體現出地理知識與生活的聯絡。在教材基本的知識點大致掌握以後,教師應引導學生關注時事熱點,注重地理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複習進行到這一階段,基本知識點已基本掌握。此時也已經臨近考試,不適合讓學生在做大量的練習題,而應認真檢查,查漏補缺。但是查漏補缺的方式可因各班學生特點,因材施教,不拘泥於固定模式。例如,班級學生活躍,可以引導學生設計知識競賽等活動,調動學生積極性;如果班級學生過與沉悶,則需要老師從旁引導。我所教的初二9班和10班就屬於這種情況,9班學生活躍,思維活躍,用知識競賽查漏補缺,學生積極性高,熱情高;10班學生沉悶,我就選擇了一些考點,引導他們進行復習,效果同樣不錯,在考試中兩個班成績都不錯。

  教育學家烏申斯基有句名言:“智慧不是別的,只是組織得很好的知識體系。”通過循序漸漸的複習策略,學生才不會在考試中出現心情焦慮緊張,沒有頭緒的現象,同樣也會在考試中做到認真細緻、遊刃有餘,取得良好的學習成績。總之,科學、高效的複習策略是初中地理考試取得優秀成績的有力保證,學生也能做到快樂學習,快樂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