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中考文言文閱讀試題附答案

  文言文閱讀是廣東中考語文中的一個重點題型,為幫助同學們練習文言文閱讀能力,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廣東中考文言文閱讀試題,歡迎大家閱讀。

  廣東中考文言文閱讀原文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2題。

  張綱少明經學,雖為公子,而厲布衣之節,舉孝廉不就,司徒闢為侍御史。時順帝委縱宦官,有識危心。綱常慨然嘆曰:“穢惡滿朝,不能奮身出命掃國家之難,雖生,吾不願也。”漢安元年,選遣八使徇行風俗,皆耆儒知名,多歷顯位,唯綱年少,官次最微。餘人受命之部,而綱獨埋其車輪於洛陽都亭,曰:“豺狼當路,安問狐狸!”帝雖知綱言直,終不忍用。時,廣陵賊張嬰等眾數萬人,殺刺史、二千石,寇亂揚、徐間,積十餘年,朝廷不能討。以綱為廣陵太守。前遣郡守,率多求兵馬,綱獨請單車之職。既到乃將吏卒十餘人徑造嬰壘以慰安之求得與長老相見申示國恩嬰初大驚既見綱誠信乃出拜謁。綱延置上坐,問所疾苦。乃譬之曰:“前後二千石多肆貪暴,故致公等懷憤相聚。二千石信有罪矣,然為之者又非義也。今主上仁聖,欲以文德服叛,故遣太守,思以爵祿相榮,不願以刑罰相加,今誠轉禍為福之時也。若聞義不服,天子赫然震怒,大兵雲合,豈不危乎?若不料強弱,非明也;充善取惡,非智也;去順效逆,非忠也;身絕血嗣,非孝也;背正從邪,非直也;見義不為,非勇也;六者成敗之幾,利害所從,公其深計之。”嬰深感悟,明日,將所部萬餘人與妻子面縛歸降。綱乃單車入嬰壘,散遣部眾,任從所之;子弟欲為吏者,皆引召之。人情悅服,南州晏然。天子嘉美,徵欲擢用綱,而嬰等上書乞留,乃許之。綱在郡一年,年四十六卒。百姓老幼相攜,詣府赴哀者不可勝數。張嬰等五百餘人制服行喪,負土成墳。

  ***《後漢書•張綱傳》***

  張綱單騎詣賊壘,諭張嬰而降之,言弭盜者侈為美談。然綱卒未幾,嬰復據郡以反,

  綱何嘗能弭東南之盜哉!張綱者,以緩一時之禍,而不暇為國謀也,何足效哉! ***王夫之《讀通鑑論》***

  廣東中考文言文閱讀題目

  19.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既到/乃將吏卒/十餘人徑造嬰壘/以慰安之求得/與長老相見/申示國恩/嬰初大驚/既見綱誠信/乃出拜謁/

  B.既到/乃將吏卒十餘人/徑造嬰壘/以慰安之/求得與長老相見申/示國恩嬰/初大驚/既見綱誠信/乃出/ 拜謁/

  C.既到/乃將吏卒/十餘人徑造嬰壘以慰/安之求得與長老/相見申/示國恩/嬰初大驚/既見綱/誠信乃出/ 拜謁/

  D.既到/乃將吏卒十餘人/徑造嬰壘/以慰安之/求得與長老相見/申示國恩/嬰初大驚/既見綱誠信/乃出拜謁/

  20.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經學,研究儒家經典學說並闡明其含義的學問。《詩》《書》《禮》《易》《樂》《春秋》,是公認的儒學經典。

  B.布衣,布制的衣服,借指平民。古代“布”指麻葛之類的織物,平民穿麻、葛織物。後也以布衣稱沒有做官的讀書人。

  C.孝廉,即孝順親長、廉能正直,漢代察舉制的科目之一,是一種自上而下的選拔方式。至明、清兩朝,變為對舉人的雅稱。

  D.二千石,指稱郡守。漢官秩以萬石為最高,中二千石次之,真二千石再次,後一級就是兩千石,漢郡守俸祿為兩千石。

  2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張綱年輕時就通曉經學,雖然是官宦家庭的公子,卻能磨礪布衣的節操,被舉薦為孝廉,他卻不願赴命,後來被任命為侍御史。

  B.當時順帝委任縱容宦官,有識之士都恐懼擔心。張綱為國家命運擔心,出言不遜,皇帝雖知其言語耿直,最終不願重用他。

  C.廣陵寇亂十多年,朝廷派張綱平息寇亂。他不像前任那樣多求兵馬,而是隻身到賊營,分析利弊,曉以情理,結果張嬰等萬人歸降。

  D.王夫之認為,張綱獨自赴賊營,勸張嬰歸降,可謂大智大勇,但後來張嬰再次造反,證明張綱沒有解決根本問題,不值得效法。

  廣東中考文言文閱讀題答案

  19.D***到任以後,就率領差吏兵卒十多人,徑直造訪張嬰營壘,安撫慰問,要求與頭目會見,表明國家的恩惠。張嬰起初非常吃驚,見到張綱的誠信後,才出來拜見。***

  20.C***“孝廉”是一種自下而上的選拔方式。***

  21.D ***王夫之並未認為張綱大智大勇。***

  22.***1***皇上給予了好評,想提拔張綱,而張嬰等人上書乞求留任張綱,於是皇上應允了。***嘉、擢、乃各1分,句意2分***

  ***2***張綱單車獨騎去到叛賊營壘,規勸張嬰並降伏了他,主張安撫盜賊的人都稱誦為美談。***諭、詣、弭、降各1分,句意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