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中考文言文閱讀試題及答案譯文

  文言文閱讀是廣東中考語文中的一個重點題型,為幫助同學們練習文言文閱讀能力,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廣東中考文言文閱讀試題,歡迎大家閱讀。

  廣東中考文言文閱讀原文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8題。

  王忠嗣,華州鄭人。父戰死,忠嗣時年九歲,入見帝,伏地號泣,帝撫之曰:“此去病孤也,須壯而將之。”更賜今名,養禁中。肅宗為忠王,帝使與遊。及長,雄毅寡言,有武略,上與論兵,應對蜂起,帝器之。試守代州別駕,大猾閉門自斂,不敢幹法。數以輕騎出塞,忠王言於帝曰:“忠嗣敢鬥,恐亡之。”由是召還。

  忠嗣本負勇敢,及為將,乃能持重安邊,不生事,嘗曰:“吾不欲竭中國力以幸功名。”

  帝方事石堡城,詔問攻取計,忠嗣奏言:“吐蕃舉國守之,若屯兵堅城下,費士數萬,然後可圖,恐所得不讎所失,請厲兵馬,待釁取之。”帝意不快。會董延光建言請下石堡,詔忠嗣分兵應接,忠嗣不得已為出軍,而士無賞格,延光不悅。河西兵馬使李光弼入說曰:“大夫愛惜士卒,有拒延光心,雖名受詔,實奪其謀。然大夫已付萬眾,而不立重賞,何以賈士勇?且大夫惜數萬段賜,以啟讒口,有如不捷,歸罪大夫,大夫先受禍矣。”忠嗣曰:“吾固審得一城不足制敵,失之未害於國。吾忍以數萬人命易一官哉!”延光過期不克,果訴忠嗣沮兵。

  又安祿山城雄武,扼飛狐塞,謀亂,請忠嗣助役,因欲留其兵;忠嗣先期至,不見祿山而還。數上言祿山且亂,李林甫益惡之,陰使人誣告“忠嗣嘗養宮中,雲吾欲奉太子”。帝怒,貶漢陽太守,卒,年四十五。後哥舒翰引兵攻石堡,拔之,死亡略盡,如忠嗣言,故當世號為名將。

  初,在朔方,至互市,輒高償馬直,諸蕃爭來市,故蕃馬浸少,唐軍精。迄天寶末,益滋息。

  贊曰:以忠嗣之才戰必破攻必克策石堡之得不當所亡高馬直以空虜資論祿山亂有萌可謂深謀矣然不能自免於讒卒死放地。自古忠賢,工謀於國則拙於身,多矣,可勝道哉!

  廣東中考文言文閱讀題目

  16.對文中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貶,即貶官。古代對官員的升降有其特定的稱呼,表示升職的有“授”“拜”、“除”等,表示降職的有“貶”“謫”“左遷”“黜”等。

  B.卒:古代稱天子死為“崩”,稱諸侯死為“薨”,稱大夫死為“卒”,稱士死為“不祿”,稱百姓死為“死”,稱刑徒死為“崩殂”。

  C.天寶,是年號。所謂年號,是中國曆代帝王用以紀年的名號,往往也是時運變化的標誌。按慣例,新君即位大多會頒行新年號,稱為改元。年號的實行是從漢武帝開始的。

  D.贊:常用於傳記體文章的結尾處,表示作傳人對傳主的評論。這與《史記》中的“太史公曰”是一樣的。

  17.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以忠嗣之才/戰必破攻必克/策石堡之得/不當所亡/高馬直/以空虜資論/祿山亂有萌/可謂深謀矣/然不能自免於讒/卒死放地

  B.以忠嗣之才戰必破/攻必克策石堡之得/不當所亡高馬直/以空虜資論祿山亂有萌/可謂深謀矣/然不能自免/於讒卒死放地

  C.以忠嗣之才/戰必破/攻必克/策石堡之得不當所亡/高馬直以空虜資/論祿山亂有萌/可謂深謀矣/然不能自免於讒/卒死放地

  D.以忠嗣之才戰必破/攻必克策石堡之得/不當所亡/高馬直以空虜資/論祿山亂有萌可謂深謀矣/然不能自免於讒/卒死放地

  1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王忠嗣年紀稍大,雄毅寡言,有武略,深得皇帝器重。擔任代州別駕時,多次率領輕騎兵出塞,忠王擔心他作戰勇猛過早失去他,建議皇帝將其召回。

  B.對於攻打石堡城,王忠嗣有所顧慮,向皇帝建言等時機成熟再來奪取。皇帝不聽勸諫,下詔書讓王忠嗣協助董延光攻城,這使得董延光心裡很不高興。

  C.安祿山在雄武築城,扼守飛狐要塞,陰謀叛亂,王忠嗣識破其陰謀,多次上書說安祿山將叛亂,招致李林甫的嫉恨,因此,藉機誣告王忠嗣。

  D.王忠嗣有勇有謀,但由於受奸人陷害,最終死於被貶之地。史家評論說:“自古忠臣賢良,大多善於治國,卻不善於保身”。

  廣東中考文言文閱讀題答案

  16、B***崩殂古代指皇帝的死亡***

  17、C

  18、B***“延光不悅”是因為“士無賞格”,而不是讓忠嗣協助攻城***

  廣東中考文言文閱讀譯文

  王忠嗣,華州鄭人。父親戰死,忠嗣這一年九歲,入宮見皇帝,伏在地上大聲哭號,帝皇撫摸著他說:“這是像霍去病一樣的遺孤啊,等成年後須任命為。”又賜給現在的名字,養在宮中。當時肅宗為忠王,皇帝讓忠王與王忠嗣交往。等到年紀稍大,雄毅寡言,有武略,皇上和他談論用兵之法,應對流暢自如,滔滔不絕,皇帝器重他。試著讓他任代州別駕,豪強惡霸閉門不出,收斂行跡,不敢犯法。多次率領輕騎兵出塞,忠王對皇帝說:“忠嗣勇猛善戰,恐怕會失去他。”因此召回京城。

  忠嗣本來以勇敢自負,等做了將領,卻能做事穩重,使邊境安寧,不無事生非,曾說:“我不想傾盡中原的人力、物力來取得功名。”

  皇帝正謀劃奪取石堡城,下詔詢問攻取之計,忠嗣上奏說:“吐蕃傾全國之力守衛石堡城,如果屯兵堅固的城池之下,耗費士卒數萬人,然後才能奪取它,恐怕所得不能抵償所失去的,請厲兵秣馬,等時機成熟再奪取它。”皇帝心裡不高興。正趕上董延光上書請求攻下石堡城,下詔忠嗣分兵接應,忠嗣不得已而出兵,但士卒並沒有獎勵制度,延光不高興。河西兵馬使李光弼前來遊說說:“大夫愛惜士卒,有抗拒延光之心,雖名義上接受詔書,實際想耽誤他的計劃。可是大夫已派出士卒萬人,卻不立重賞,憑什麼鼓舞士氣?況且大夫吝惜幾萬匹賞賜,而給奸人留下進讒言的把柄,如果不能取勝,歸罪於大夫,大夫就先受禍害了。”忠嗣說:“我當然知道得一城不足以制敵,失一城對國家沒有妨礙。我忍心拿幾萬人的性命換取一個官職嗎!”延光過期沒能攻克,果然向皇帝訴說忠嗣阻撓進兵。

  另外安祿山在雄武築城,扼守飛狐要塞,陰謀叛亂,請求忠嗣協助築城,趁機想留下他的軍隊;忠嗣先期到達,不見祿山而返回。多次上書說安祿山將叛亂,李林甫更加嫉恨他,暗中派人誣告說“忠嗣曾養在宮中,說我想奉太子為帝”。皇帝大怒,貶忠嗣為漢陽太守,四十五歲去世。後來哥舒翰引兵攻打石堡城,佔領了它,死亡將盡,像忠嗣所說,因此當世號稱忠嗣為名將。

  當初,在朔方郡,每到互市時,忠嗣總是把買馬的價錢給的很高,眾蕃人爭相前來交易,因此蕃馬漸漸減少,唐軍戰馬精壯。到天寶末年,繁衍生息的更多了。

  贊曰:憑忠嗣的才幹,攻戰必破,攻取必克,預計攻取石堡所得不能抵償所損失的,用高價買馬以便使敵人戰馬匱乏,斷定安祿山有叛亂跡象,可說是深謀遠慮了。然而不能自免於讒言,最終死在流放之地。自古忠臣賢良,精通謀劃國事就拙於謀身,這樣的例子多了,可以說得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