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語文試卷及答案

  考試是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衡量和檢測我們的教育質量和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培養選拔人才的重要途徑,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北京市語文試卷

  一、本大題共7小題,共25分。

  閱讀材料一,完成1-3題。

  材料一

  新媒體的媒介形態層出不窮,深刻地改變了原有的社會思維習慣、傳播方式和交往模式。新媒體對傳播時效的推進,加快了社會的整體節奏。快節奏、高效率成為新型的生活方式,新媒體的全時性特點不得不使人們時時保持一種待命狀態。搜尋引qíng 的出現對人們的思維習慣也帶來衝擊,譬如,上網搜尋成為不少人解決問題的途徑,因而記憶策略也發生變化,更多的選擇記憶重要的資訊點和資訊的獲取路徑。

  新媒體的傳播方式對傳統傳媒形式是一種解構。其話語方式更多地表現出反規則、碎片化、去中心的特點。惡搞、嘲諷、質疑權威成為新媒體中一種常見的內容風格,並且能夠迅速得到追捧和傳播。大量短小、碎片化的資訊,正在從不同方面質疑傳統話語權威,解構現有的語法規則和話語結構,但是同時新媒體也通過對不同碎片的拼接,形成一種新的立體的全景式的圖景,在解構權威的同時也在建構新的話語體系。當然,傳播渠道的急速擴充套件,也必然造成冗雜、無效的資訊充斥傳輸媒介,降低人們參與的熱情。

  新型移動終端的出現、物聯網等迅速發展,人與物的直接“對話”越來越常見。網際網路即時通訊、視訊聊天技術的發展,使得人與人的交流變成了“人——物——人”的互動,手機、電腦成為很多人生活中的必需品。新媒體給社會交往帶來了方便,但在享受技術優勢時,也要防止人的異化,人創造了新的傳播技術,不該被自己創造的東西所控制,要防止為物所役。同時,要注意技術所帶來的新的權利的不平等。技術的發展並不一定帶來人的權利的延伸,個人權利的保證與其自身所處的社會經濟文化地位,以及其獲取技術的難易程度相關。“技術上和理論上的平等,絕不意味著參與者事實上的平等。”

  媒體形態的多元化帶來的最為直接的收穫就是表達渠道的擴充套件,每個人都被賦予了自我表達和社會參與的權利,都可以藉助方便快捷的渠道使自己的聲音被傳遞。但是渠道的擴充套件並不一定會帶來良好的傳播效果,在眾聲喧譁的時代,如何讓自己的聲音被聽到而不僅僅是能夠表達,成為新媒體帶來的新挑戰。同時,渠道的多元,要求傳播內容的豐富和高質量,而資訊相對過剩與優秀資源的稀缺,是目前的新問題。新媒體造就的趨向無限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也可能會將人們引向精神的泯滅。一切處於矛盾中,等待著我們jué 擇和妥善處理。

  1、給拼音寫詞語,並給加點字注音。***3分***

  引qíng jué擇 冗 雜

  2、對材料一理解和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新媒體的發展加快了社會的整體節奏,改變了人們的思維習慣,但增加了人們的記憶負擔。

  B.媒體新的傳播方式、內容風格,衝擊了傳統媒體的話語權威,並且改變了現有的語法規則和話語結構。

  C.媒體新各項新技術的出現與發展,使人們的交往更加便利。

  D.媒體形態的多元化,讓每個人都有表達的渠道,都獲得了社會參與的權利。

  3、新媒體的發展也有一些消極的影響,請結合材料一內容進行簡要概括。***4分***

  閱讀材料二,完成4-5題。

  材料二

  麥克盧漢在研究廣告時發現,資訊時代的生產中,商品本身越來越具有資訊的性質,成本中相當部分用於廣告預算。商品的好壞不僅取決於質量,並且越來越取決於它在消費者頭腦中所營造的形象。

  以旅行為例,旅行的過程與其說是在欣賞新的環境,不如說是在尋找已經在媒介裡獲得的想象,用實物來驗證自己想象中的符號。於是“世界本身成為一個博物館,館中的藏品是在別的媒介裡曾經見過的”。

  這些吉光片羽的論述,提出了電子媒介時代的一個重要特徵——我們的世界被符號化了,我們所接觸的不再是世界本身,僅僅是一些象徵符號。我們藉助這些符號來構建起對世界的想象,建構起自己與世界的關係。比如一雙耐克的球鞋,在我們眼中,它並不只是一雙鞋,那個商標讓我們聯絡到喬丹、美國、潮流——當然,它的價格也會比一般的國產球鞋貴很多,儘管它們很可能就出自於同一家工廠。我們所消費的不僅僅是物質的商品,更重要的是它所象徵的世界——一個建構的品牌故事。麥克盧漢提出:“技術最明顯的封閉作用,是創造需求。”

  法國哲學家鮑德里亞進一步發揮了麥克盧漢這一思想。他提出,這個世界變成了一個擬像的世界,真與假很難區分。有時“假”的擬像甚至會比“真”的還要真。比如我們看到的體育比賽中的慢鏡頭,它並不是人眼在現場所看到的場面,而是一個對現實的擬仿,但是我們會認為它比真實的過程更加真實。這種擬像已經變得比真實還要逼真的現象,他將其稱為“超真實”。電影《黑客帝國》就是按照這種哲學理念創作的。人們以為自己生活在花花世界,其實只不過是身上插著無數導管生活在營養液裡,但是這個想象中的“母體”真實得讓人流連忘返,甚至不願面對痛苦的現實。

  4、根據“材料二”,沒有充分體現電子媒介時代符號化特徵的一項是***2分***

  A.年輕人排隊購買新款蘋果手機 B.人們到早市購買農民自產的蔬菜水果

  C.文化學者登泰山 D.人們規劃華東五市精品線路遊

  5、試再舉生活中的一個例子,解說文中鮑德里亞的觀點。***4分***

  閱讀材料三,完成6-7題。

  材料三

  媒介是現代社會生活的核心。從傳統的印刷媒介到不斷完善的電子媒介,它們和它們承載的資訊成為現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塑造著社會個體的認同。在此意義上,媒介成為現代社會人的社會化的重要途經。在傳統社會中,社會教化主要通過家庭、學校、社會團體、教堂來實現。而在最近的半個世紀,大眾傳媒越來越成為社會教化的重要手段。國外的研究表明,從幼兒園到初中畢業的12年中,兒童要觀看長達5000小時的電視節目,從出生到大學畢業在電視機前度過的時間大約18000小時,而同期花在學習上的時間只有12000小時。媒介以其無處不在的影響“從根本上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與周圍世界打交道的方式,即人們很難做到真正自發地、不受媒介文化影響和媒體描述方式干預地來觀察和認識世界”。媒介被稱為“第二課堂”,一方面邊緣化了家庭的教育角色,另一方面對體制化的學校教育形成衝擊和挑戰。

  媒介與資訊的結合導致資訊的極大豐富。面對不可確知的世界,除了用制度力量對資訊傳播加以規範外,更重要的是提升大眾本身媒介素養以自救。

  所謂媒介素養是指使用和解讀媒介資訊所需要的知識、技巧和能力。20世紀二三十年代,美國佩恩基金會資助的電影與青少年研究***1929—1932***已經開始關注媒介對兒童的影響。從20世紀二三十年代開始,英國開展了與電影媒介相關的課程,是全球推行媒介教育最早的國家。1933年,英國文學批評家利維斯和他的學生丹尼斯在《文化和環境:培養批評意識》一書中,首次就學校引入媒介素養教育進行了闡述。他們認為,新興的大眾傳媒在商業動機的刺激下所普及的流行文化是在推銷“低水平的滿足”,這將誤導社會成員的精神追求,尤其會對青少年產生諸多不良影響。因此,教育界應以系統化的課程或訓練,培養青少年的媒介批判意識,使其能夠辨別和抵禦大眾傳媒的不良影響。澳大利亞在20世紀70年代將媒體素養教育作為抵制西歐和好萊塢流行文化的策略和方式,通過法令使媒介素養教育成為每一個學生從幼兒園到12年級教育的一部分。與此同時,美國也以教授批判性的收看電視技巧為切入點,開始了媒介素養教育,並逐漸納入教育體制。中國內地新聞傳播學界從1994年起,將公眾的媒介素養教育研究提上日程。

  媒介素養教育的初衷和目標即是培養公眾對大眾媒介動作的熟悉並保持批判意識,致力於對大眾媒體商業和宣傳手段、技巧進行公開揭示,以此來匡時救弊。因為大眾傳媒作為社會的資訊系統,並非完全自足自為,而是組織的產物,有自身的利益訴求。隨著人們對媒介功能和影響的認識不斷深入,現在媒介素養教育的內涵,已經由單純抵制抗拒媒介的控制,逐漸擴充套件到增強對媒介認識、識別和運用能力提高的層面,即獲取、分析、評價與傳播各種形式的資訊的能力。

  6.下列說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3分***

  A.從國外的研究可以看出,從幼兒園到初中畢業的12年中,兒童成長過程中,觀看電視節目的時間超過了同期花在學習上的時間。

  B.被稱為“第二課堂”的媒介對生活產生了多方面的影響。削弱了家庭的教育功能,就是影響之一。

  C.青少年的不良行為,是新興的大眾傳媒在商業動機的刺激下普及流行文化、推銷“低水平的滿足”導致的。

  D.媒介素養教育的內涵,已經由20世紀二三十年代單純抵禦大眾傳媒的不良影響,逐漸擴充套件到提高媒介的認識、識別和運用能力的層面。

  7. 你認為媒介素養教育應該包含哪些內容?請結合以上三則材料回答。***6分***

  二、本大題共8小題,共29分。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8——15題

  岳陽樓詩集序

  宋 滕子京

  東南之國富山水,惟洞庭於江湖名最大。環佔五湖,均視八百里;據湖面勢,惟巴陵最勝。瀕岸風物,日有萬態,雖漁樵雲鳥,棲隱出沒同一光影中,惟岳陽樓,最絕。古今才人鉅公,登臨寄傲,流嘆聲藻,散要編簡,或傳頌於人口者,才不過一二,惟唐相張燕公文字最著。詢之耆舊,則曰:“樓得名,始命於公矣!”即指導往跡,參傅①其說,皆略而不書。

  頃羅三國,茲實戰衝,鎮守者間有賢傑,非尚智力則任權術;處清境,殆距爐炭,豈暇優遊坐嘯,攄發清蘊哉?六朝通三百三十七年,惟顏延年、陰子鏗見於章句,餘皆寂寥無聞。李唐恢宇,享祚甚巨集遠。嶽去長安猶僻在,當時名輩出能至此者,率自遷謫而來,故所屬篇類,多離騷嘆惋之意。然於徘徊幽覺,未嘗出盈厭之語,殊俗移人,果如是乎!

  天寶中,蘇源明刺東明,因石瀦彷彿遐致,號小洞庭。芳晨良夜,以為留客宴喜之地。每冠蓋盛集,酒行思懌,蘇必雅吟自放,四顧賡唱,雕詞麗句,傳頌不泯。粵自元和五年,令狐楚節制汶上,相去方八十載,諮考故處,已茫然無得矣!

  既嘆而憤,乃引金石以永好事之意,切尋古人曠懷高韻,緬慕天末,瀉千里於一局之水,使彼時風月獨異於他郡,所樂也猶如此。後賢惜其遺音逸事,孜孜重顯之,蓋於賞情愛景之心,無少負也。況僕忝宰於今,旦暮為湖山主事,弗慮乎一旦眾作與橈棟同淪委,則後之議我者,以為何如?亦將恐風月仇人不淺矣!遂用崇新基址。遍索牆堵間,及本朝諸公歌詩古賦,紀以時代,次以歲月,不以官爵貴賤為升降,俾饞石②置於南北二壁中,庶幾他日有聞韶忘味君子,知僕之志也。然歷世寢遠,必多遺難備,直以所存者筆之。如其刪繁擷英,請俟來者焉!

  注:①參傅:參考驗證 ②饞石:石頭的一種

  8、選出成語中加點詞與例句中加點詞意思最接近的一項***4分***

  ①茲實戰衝*** ***

  A橫衝直撞 B一飛沖天 C大盈若衝 D首當其衝

  ②必多遺難備*** ***

  A有備無患 B關懷備至 C求全責備 D德才兼備

  9、對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詢之耆舊 耆舊:年高望重 B. 每冠蓋盛集 冠蓋:代指官吏

  C. 況僕忝宰於今 忝宰:主宰掌控 D. 與橈棟同淪委 淪委:沉沒湮滅

  10、下列對文章有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本文為詩集序,與晉代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屬於同一體裁。

  B.作者認為古代登臨岳陽樓的名輩,多希望像屈原一樣寫出《離騷》。

  C.對於古人曠達的胸懷和高遠的情致,滕子京充滿了緬懷仰慕之意。

  D.作者收集的詩文,除古時才人鉅公的章句,也有同代名人的作品。

  11、閱讀下面的文字,選擇序號填空。***3分***

  第一段中的張燕公即張說,唐代人,因玄宗時被封為燕國公而稱之,這反映出我國古代的稱謂文化。在這種文化體系中,可以稱呼人,如李白又稱李太白;可以稱呼人,如韓愈又稱韓昌黎;可以 稱呼人,如柳永又名柳屯田。

  ①官職 ②字號 ③郡望

  A. 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②③①

  12、閱讀下面文字並完成填空。***8分***

  ①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多少文人墨客對此一往情深,留下詩文對聯燦若星辰,其中有一副對聯如下:

  一樓何奇?杜少陵五言絕唱,範希文兩字關情,滕予京百廢俱興,呂純陽三過必醉,詩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見古人,使我愴然涕下!

  諸君請看,洞庭湖南極瀟湘,揚子江北通巫峽,巴陵山西來爽氣,岳陽城東道崖疆。渚者!流者!峙者!鎮者!此中有真意,問誰領會得來?

  對聯中的“杜少陵五言絕唱”指的是 的 ;“範希文兩字關情”指的是

  的《岳陽樓記》中的 二字。

  ②岳陽樓為我國江南三大名樓之一,三大名樓皆有文人雅士撰文作詩,佳句迭出。如王勃的《》中的“ ,秋水共長天一色”及《岳陽樓記》中的“沙鷗翔集,錦鱗游泳;, 。

  13、第四段中的“聞韶忘味”由《論語·述而》中“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簡化而來,《韶》為一種音樂,孔子認為其至善至美,有太和之氣。我國的不少詩文也都善於藉助音樂來表情達意,如白居易《琵琶行》描寫音樂達到高潮的兩句是“銀瓶乍破水漿迸, ”;蘇軾《赤壁賦》中側面表現客人吹洞簫的音樂效果的兩句是“ ,泣孤舟之嫠婦”。***2分***

  14、請將文中劃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3分***

  庶幾他日有聞韶忘味君子,知僕之志也。

  15、閱讀第四段,簡要概括作者編輯《岳陽樓詩集》的原因。***3分***

  三、本大題共4小題,共18分。

  閱讀下面詩歌,完成16–18題。

  房兵曹胡馬①

  杜甫

  胡馬大宛名,鋒稜瘦骨成。竹批②雙耳峻,風入四蹄輕。

  所向無空闊,真堪託死生。驍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

  【註釋】①此詩作於公元740年***唐玄宗開元二十八年***或741年***開元二十九年***,當時杜甫在洛陽,正值青年時期。兵曹:參與軍事的小官。②竹批:形容馬耳尖如竹尖。

  病馬

  杜甫

  乘爾亦己久,天寒關塞深。塵中老盡力,歲晚病傷心。

  毛骨豈殊眾,馴良猶至今。物微意不淺,感動一沉吟。

  【註釋】①此詩作於公元759年,當時作者流落秦州。

  16.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房兵曹胡馬》是杜甫看到房兵曹的胡馬時所作,體現了詩人對胡馬的讚頌之情。

  B.《房兵曹胡馬》前四句寫眼前馬的外形動態,是實寫,描畫了一匹神清骨峻的“胡馬”。

  C.《病馬》頸聯兩句用先揚後抑的手法,抒發對病馬的濃濃深情。

  D.《病馬》這兩首詩通過對馬的吟詠,反映了杜甫青年和晚年兩個時期的不同心態。

  17.“窮年憂黎元”,“致君堯舜上”,是杜甫詩歌創作的重要主題。下列詩句沒有體現詩人這一主題的兩項是***4分***

  A.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登樓》

  B.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春夜喜雨》

  C.爺孃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兵車行》

  D.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E.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望嶽》

  18.有人評價杜甫詠物詩“超越形似而達到神似的境界”,請從《房兵曹胡馬》《病馬》中選擇一首,分析作者對馬的吟詠是如何體現這一點的?***5分***

  19. 背誦閱讀積累。***6分***

  古人愛馬,在其文學創作中也出現了很多名馬。比如:《史記·項羽本紀》中項羽的;《三國演義》中呂布的,後來曹操又將此馬饋贈給了關羽;劉備的;《西遊記》唐僧去西天取經的坐騎。“馬”也是古代詩詞中常見意象,常常表達奔騰、追求、漂泊之意。比如屈原《國殤》中的“ ,援玉枹兮擊鳴鼓。”和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的“想當年, ,氣吞萬里如虎。”

  四、本大題共5小題,共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0–24題。

  古道秋風

  王劍冰

  ①秋天多霧,也多風。豫西的山原高低起伏,溝壑遍野,為風提供了輾轉騰挪的條件。風從那些溝壑裡一點點踅起,到高處集中,形成隊伍便在原上橫衝直撞,a帶動起所有能帶動的東西一起狂歡。收割後的細碎的莊稼和樹葉漫天飛舞。有些沙土打在臉上,麻梭梭的疼。風帶動不起那些樹枝電線,它們便無休地糾纏著,發出尖利的嘶鳴。

  ②一條河在原上出現,這是一道裂谷。河經流了許多歲月,現在變得細小舒緩。旋著的葉子,旋到這裡忽而栽下,會同渾黃的野草順著河谷跑。

  ③再往前走,便見到了凌厲而險峻的古道。這是一片猛然凸起的山峽,由於時間的久遠,無法理解古道為何不設在我們來時的山原地帶。山石是那麼堅硬,能夠感覺那是一種硬性的穿越,兩邊狹窄之處,必是經過了人力的鑿斫。不規整的峽谷間,出現了深深的車轍,那是鐵輪碾壓的痕跡,並不是歸順地統一在一處,最深的車轍兩邊,仍有轍印交錯,說明通過時的緊張與慌亂。這麼多,這麼深的印記,令人驚心。

  ④四周全是茅草,有的能夠叫上名字,更多的叫不出名字。長長的白蘆,隨著風亂搖,如群舞的小妖。也是,如果沒有這麼多的亂草,這條古道,早就找到了。我們找了位不遠的當地人做嚮導。說不遠,也有一定距離了。那是石壕村來的,對,就是杜甫寫《石壕吏》的石壕村。從村子到這裡的路上,還都是大片的黃土地。b起起伏伏的黃土地,早被人收割過、深翻過、平整過了,麥種已經播進了土地的內部,再一場秋雨掃過,它們就會鑽出地面,c將大地繡滿瑩瑩的錦緞。有的地塊,還有人在忙碌,不知道忙些什麼,農家不會讓地荒掉,他們總是在忙著。田地四周有樹,高高低低。紛亂濃密的地方,就是村莊。在豫西這片地方,你會驚奇地發現,順著山原排下來,竟然有那麼多的柿子樹。從地坑院出來,與地面齊平的屋頂上已經有人在晒柿子,從高空往下看,會以為是晾晒的一塊塊紅被子。田野裡的柿子樹,霧氣纏繞其間,越是靠近,越能看到一串串小燈籠似的紅柿子。早晨的太陽,順著山原升起,光線一層層打在上面,那些樹就一層層地絢爛。

  ⑤這些田地和山村,不知接納了多少漫漫古道的旅人。

  ⑥d秋風吹拂,荒草搖動。古道從黃河與小秦嶺之間逶迤而出,一直朝向了西部更為深遠的山谷。這段古道就是崤函古道,過去蒼莽四百里,連線著洛陽與長安。唐太宗曾有詩:“崤函稱地險,襟帶壯兩京”,崤就是崤山,秦嶺末端的絕險之地。《秦晉崤之戰》寫到的主戰場,離此不遠。秦人襲鄭不成,從這條古道回返進入崤山,遭受了不義之師的滅頂之災。函是函谷關,就在前面。這麼一想,眼前立時旌旗獵獵,車輪滾滾,人吼馬嘯,風煙瀰漫。如此,騎牛的老子,是從這裡衣袂飄飄走向函谷關的嗎?滿腹經綸的老子,走了一路,或許是看破了,悟透了,所以經過這裡,在函谷關一氣寫下了《道德經》,那是另一條閃現著風、陽光與高山的古道。想必,秦始皇東巡的車輦,一次次隆隆駛過這個山峽,可以想見坐在車裡的滋味並不好受。沒有一種信心十足的理由,誰也不會冒如此風險和艱難去長途跋涉。還有詩人杜甫,在一個紛亂的年月,暮投石壕村,經歷了有吏夜捉人的事件,也是穿過這條古道,磕磕絆絆,e一臉風塵,滿懷心緒,“三吏三別”,激湧而出。

  ⑦多少人物、多少朝代過去,只剩下了累累痕跡。

  ⑧有人在那些草裡忙著採集、照相,歡鬧著,追逐著,他們或許很少看到這麼荒涼的地方,這麼原始的所在。也正是這種荒涼和原始,構成了罕奇的景象。

  ⑨晨陽的淡黃光線裡,起伏的原上漸漸托出一個人影,走得近了,看清是一個女孩,手裡拉著箱子。而後又有一輛農用車慢慢爬上來,車上依舊是年輕人。一定是農忙之後,出外打工的農家孩子。

  ⑩太陽越升越高,霧氣全消,眼前一片遼闊。攀上古道邊上的山峰,看見了越來越多的群山。頭髮和衣衫掀動,心襟也被風吹蕩起來。

  《光明日報》2015.11.6

  20.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錯誤的一項是***3分***

  A.文章第①段,渲染了蒼茫蕭瑟的環境特點,為古道的出場作了有力的烘托。

  B.第⑤段是個過渡段,由眼前所見之景轉入對渺遠歷史的思索,結構謹嚴。

  C.第⑥段作者引用了唐太宗的詩,弔古傷今,使文章平添了幾分沉重之感。

  D.作者感慨人物、朝代被時間沖洗成陳跡,飽含著對時間的思索。

  21. 對文章劃線句修辭手法解讀有誤的一項是***3分***

  A.a句運用了擬人修辭,將風人格化,生動寫出秋風無拘無束的縱橫之態和強勁有力的氣勢。

  B.b句運用了排比修辭,富有條理,寫出了農民的忙碌與勤勞,在蕭瑟的環境中凸顯了生機。

  C.c句運用了比喻的修辭,寫出秋雨將大地繡成綠色錦緞的景象,表現了秋雨滋養生命的動態過程。

  D.d句和e句都運用了對偶修辭,音節整齊勻稱,表意凝練集中,讓語言具有典雅之美。

  22.第⑥段中“老子經過函谷關並寫下《道德經》”的材料有何作用?***5分***

  23.請結合文章,分條概述⑧段“罕奇的景象”包括哪些內容。***3分***

  24.有讀者認為應刪掉文中的第⑨段,你是否同意?簡要說明理由。***4分***

  五、本大題共2小題,共60分。

  25.微寫作***10分***

  從下面三個題目中任選一題,按要求作答。不超過150字。

  ***1***自古以來,人類總喜歡將植物某些特徵表現人的精神品格。請選擇一種植物來表現一位名人***或文學作品中人物***的精神品格。

  ***2***漢字的形與義有著微妙的聯絡,例如:中、正、和、美、信、眾、悶、愛、諧……請選擇你鍾情的某一漢字,展開遐思,抒發情感。

  ***3***曾有教授強烈呼籲,中學語文課本應刪掉《魯提轄拳打鎮關西》,原因是充滿了暴力和血腥,影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與成長。請你談談對這個觀點的看法。

  26.作文***50分***

  從下面兩個題目中任選一題,按要求作答。文體不限***詩歌除外***,不少於700字。

  ***1***英國大哲學家羅素也認為,人類文明的重大成果,幾乎都出自有閒階層,為此,他寫了《閒散頌》。空白和閒散並不等於零,但家長和老師總是試圖填滿孩子學習、生活中的所有空白。

  對此你有怎樣的感悟和認識?自選角度, 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

  ***2***新傳媒時代,電視、網路、微信朋友圈構建了一個立體的資訊網,周國平曾說:電視網路潮水般的資訊,沒有一條真正解決你的問題,用英國詩人柯勒律治的一句詩來說,就是“到處都是水,但沒有一滴能解渴。”

  對此你有怎樣的體會和思考?自選角度, 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