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春季高考語文試卷及答案

  上海市的春季即將迎來高考,高考語文的備考大家做好準備了嗎?語文試卷的都做得差不多了吧?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提供關於,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上海市春季高考語文試卷題目

  一 積累應用***l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家住吳門,________________。***周邦彥《蘇幕遮》***

  ***2***蒹葭萋萋,白露未唏。所謂伊人,________________。***《詩經•________•蒹葭》***

  ***3***杜甫《望嶽》詩“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以光的明暗寫山的高大,王維《終南山》詩中運用了相似手法的一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選擇。***5分***

  ***1***小明跑步健身,堅持一段時間後想放棄,以下句子適合用來激勵他的一項是*** ***。***2分***

  A.行百里者半九十。 B.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C.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 D.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2***班幹部改選,小潔被選為班長後發表感言,以下用語得體的一項是*** ***。***3分***

  A.舊的不去,新的不來,我們將翻開新的一頁。 B.謝謝大家的信任,我會盡心盡力,做好工作。

  C.感謝大家的支援,我樂意為大家效犬馬之勞。 D.很榮幸當選班長,我願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二 閱讀***70分***

  ***一***閱讀下文,完成第3—8題。***16分***

  天開圖畫即江山 王風

  ①李白詩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天然”就是自然而然。“天”與“人”是一組對舉的概念,二者同為創造者。“人”在創造,“天”更在創造。大自然的自我創造,稱為“天工”,與此相對的“人工”,通常認為是遠遠不及的。而對於人的創造,最高貴的讚美就是“巧奪天工”。與此相類,大自然的聲響被稱為“天籟”,對於人間的歌唱,其最高讚美也就是用這個詞來形容。

  ②孔子“知者樂水,仁者樂山”,人格在山水中獲得共鳴,這種人與山水的關係延續至今。音樂中大量的是對大自然的抒寫,古代最著名的器樂曲,古琴演奏的《高山》《流水》,引發了千古的讚歎和惆悵。人與人,藉助音樂描摹的山水達成最高的和諧,正是中國文人精神的一個縮影。

  ③魏晉是中國文學藝術的自覺時期,以自然為題材的山水詩和山水畫蓬勃而出,並延續至今,形成詩畫中最引人注目的傳統。開創山水詩的謝靈運好遊,曾經驚動地方官,以為山賊。人的情感與山水相通,則以山水為友。唐代李白“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王維“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都不將山水看作客體。

  ④至於山水畫,最早的文獻也出自東晉。畫家宗炳,因為老病,不能親歷山水,所以圖繪下來以了卻山水之思,山水畫就成了真山水的替代品,可供“臥遊”。中國山水畫,固然有不表現人之活動的純粹山水,但更大量的,則在山水間繪有或行或臥、其小如豆的高人雅士,以及結于山坳水濱的幾椽草廬茅屋。在古人的觀念中,這是人與自然的最高和諧,人就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離開了人,雖然完整,但那是寂寞而缺少生命的。山水畫集中了畫家對山水的觀察和想象,移於尺幅間,石濤山水卷軸所鈐“搜盡奇峰打草稿”正是中國藝術的真精神。也就是,從發現到創造,人可以集自然山水之美於畫幅,咫尺千里,條掛廳室,朝夕相對。

  ⑤山水可以現於畫幅,同樣也可以再起於庭園堂室之中,二者都可以稱之為“縮地移山”。從巨大的皇家園林,到小康之家庭院周遭,千百年來,人們都在模擬山水,這同時也是中國園林美學的最高原則。園林中,有山、有水、有花、有樹,而一定要婉轉曲折“直奪天工”,一若自然。一方面提煉自然山水,成就繪畫的藝術創造;另一方面根據“畫意”再造濃縮的自然。既以自然為師,又以自然為友。中國藝術就在自然與創造、“天工”與“人工”之間不斷轉化,融合無間。

  ⑥所謂“天工”,古人欣賞的不止是山水這樣的巨集觀景象,也包括超出一般經驗的單獨的個別物件,諸如一塊石頭、一截樹根,都能引起人們對自然的驚歎之情,得到審美的愉悅。園林中沒有奇石,反而是不可想象的了。奇石或採于山間如靈璧,或取於水中如太湖,並非因其材質若寶石之高貴,而在於形狀奇異超過人的想象,所謂“鬼斧神工”讓人驚異於大自然的奇妙,從而得到審美的愉悅。也有很多木質器物,多取樹根的天然奇崛,為鎮紙,為筆架,為筆筒,為花插,或僅作擺件賞玩。無論“木者”還是“石者”,強調的是不俟人力,沒有人的干涉,亦即所謂天然的“雕飾”。這也許可以稱之為中國式的一種“雕塑”,只不過這種立體的藝術,崇尚的不是藝術家的雕琢,恰恰相反,它要求的是人的絕不加以干涉。換言之,這種藝術需要的不是創造美的雙手,而是發現美的雙眼,這是用所謂“眼光”創造的藝術。

  ⑦几案上的奇石也有類於奇巒疊嶂者,與庭園中的疊石成山,背後皆襯以粉壁,黑白映照,也恰是水墨畫的意境。人居之外,極目更遠處,則是真山真水,藍天白雲可為背景,是最大的畫幅——“天開圖畫即江山”***黃庭堅詩***。從天地到庭園到堂室到几案,層層與山水相遇,處處與自然共處,這就是中國傳統的文化生活方式。

  ***有刪改***

  3.概括第①段的段意。***2分***

  4.作者在第③段中舉李白、王維的詩句為例,對其目的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用來說明以自然為題材的詩歌蓬勃而出。

  B.用來說明以自然為題材的詩歌綿延不絕。

  C.用來說明文人視山水為朋友,情感相通。

  D.用來說明文人將山水視為主體的一部分。

  5.對第④段寫作特點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繪有或行或臥、其小如豆的高人雅士”一句,描寫細膩,文筆生動。

  B.用“寂寞而缺少生命”形容沒有人的自然,含比擬手法,形象而深刻。

  C.引用石濤“搜盡奇峰打草稿”一語,說明山水畫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

  D.“咫尺千里,條掛廳室,朝夕相對”,照應上文中宗炳“臥遊”的例子。

  6.第⑤段畫線句在結構上的作用是。***2分***

  7.對第⑥段畫線部分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這種藝術需要人力對天然材料的加工和雕琢。

  B.這種藝術需要從天然材料中發現美的藝術眼光。

  C.這種藝術是指繪畫、園林等不俟人力的藝術品。

  D.這種藝術崇尚天然本真,不主張人的參與。

  8.“天開圖畫即江山”意思是“山水就是天畫出的圖畫”。用“天開圖畫即江山”作標題,有哪些作用?***4分***

  ***二***閱讀下文,完成第9—12題。***15分***

  白蘭瓜 畢淑敏

  ①聽說我要西行,所有朋友第一個反應都是:“你可以吃到白蘭瓜了!”

  ②北京的街頭也常見到白蘭瓜,並不白,像個磕碰過的籃球,也不甜,帶有青草的氣息。不過,這並不影響我對白蘭瓜的仰慕希冀之情。

  ③蘭州果真是白蘭瓜的大本營,十步之內,必有瓜陣。刀鋒傾斜著刺入,濃郁的香氣沿著刀柄湍湍流出,光聞著,就知道同北京街頭的不同。每人搶一塊,吞進嘴裡,像喝粥似的往下嚥。

  ④嚮導笑眯眯地看著大家的貪婪,很為家鄉的特產自豪。有人言傳了:“鬧了半天,白蘭瓜也不過如此嘛!真是空有其名!”嚮導的臉色難,忙解釋:“今年雨水多……”平心而論,白蘭瓜真是盛名之下,其實難副,聞著還可以,嚐嚐卻不甜。

  ⑤一路西行,哪裡都要款待白蘭瓜。剛開始還心想蘭州的瓜不甜,別處的可能甜,然而總是失望,哪兒的白蘭瓜都不甜。後來就連嘗的興趣也沒有了,除非渴極了,拿它頂水喝。辜負了我的信任與渴望的白蘭瓜啊!

  ⑥“到嘉峪關就有好瓜吃了,那兒正在舉辦瓜節。”嚮導為大家打氣。

  ⑦只知道嘉峪關是長城的一端,不知道它還是瓜的盛市。西北各省市的瓜,像隕石雨似的降落在小城,滿載的瓜車還在源源不斷地湧入。前面一個急轉彎,幾個碩大的甜瓜被車甩了下來,摔碎的瓜的香氣像煙霧塞滿街道。

  ⑧瓜節隆重開幕了。白蘭瓜形狀的氫氣球飄浮在碧藍的天空,遠處是銀箔似的祁連雪峰。孩子們頭上戴著白蘭瓜形的帽子,街上的社火隊打扮成瓜的模樣……真是一個瓜的世界。嚮導拈起一塊嚐嚐,說:“怎麼瓜節上的瓜也不甜?不要緊,到了安西,就能吃到好瓜了。”

  ⑨過安西時,正是午後沙漠上最熱最寂寞的時光。黑藍色的柏油路蛇蛻似的蜿蜒著,天空中瀰漫著看不見卻無處不在的塵埃,彷彿一杯混濁的溶液。太陽在空中發出幽藍色的光,卻絲毫不減其炙烤大地的威力。鐵殼麵包車成了真正的麵包爐。我們關上車窗,是令人窒息的悶熱,開啟車窗,火焰般的漠風旋渦般地捲來。口脣皸裂,眼球粗糙地在眼眶裡轉動,全身像烤魚片似的乾燥無力。

  ⑩突然,在大漠與公路相切的邊緣,出現了一個木乃伊似的老人。地上鋪一塊羊皮,上面孤零零地垛著一小堆瓜。他出現得那樣突兀,完全沒有從小黑點到人形輪廓這樣一個顯示過程,彷彿被一隻巨手眨眼間貼到蒼黃的背景上。

  ⑪ “瓜甜嗎?”我們停下車,習慣地問。老人慢吞吞地回答:“這裡是安西呀!”因為別無選擇,我們買了老漢的瓜。老人樹根一樣的臉上沒有表情。極便宜的價錢。

  ⑫ 安西的白蘭瓜外觀上毫無特色,第一口抿到嘴裡,竟然是鹹的!過了片刻,才分辨出那其實不是鹹,而是一種濃烈的甜。甜到極處便是蜇人的痛,嘴角、舌尖都甜得麻酥酥的,彷彿被膠粘住了。抓過瓜緣的手指間的汁水彷彿青蛙的蹼一樣,撕扯不開。手背上淌過的瓜汁,留下一道透明的痕跡,舔一舔,又是那種蜂蜜般的甜。

  ⑬ 真不知如此苦旱貧瘠的安西怎麼孕育出如此甘甜多汁的白蘭瓜。

  ⑭ 安西地處荒沙,日照極強,自古以來以瓜聞名天下,故稱瓜州。白蘭瓜原籍美洲,移居中國後,由“蜜露”改名“白蘭”,現在已成為甘肅特產。它在安西紮下根來,比在老家長得還要好。也許,白蘭瓜要正名為“安西瓜”才更符合歷史的真實。

  ⑮ 我也想過,是否因為那天的極度乾渴才使這沙漠之中的瓜顯得格外甘甜。後來遇到過幾次同樣的情形,才知道唯有安西的瓜無與倫比。

  ⑯ 想想這瓜,很有感觸。它原本來自大洋彼岸,卻在這塊古老貧瘠的土地上繁衍得如此昌盛。它入鄉隨俗,褪去了嬌滴滴的洋名字,也不計較人們以訛傳訛地稱它白蘭瓜,寂寞然而頑強地在沙漠之中生長著,以自己甘飴如蜜的汁液濡潤著焦渴的旅人。

  ⑰ 啊!瓜州的瓜啊!什麼叫特產,什麼叫真諦,它只限於窄小的區域。好比一個石子丟入湖中,漣漪可以擴散得很遠,但要找到石子,必須潛入那最初的所在。藍色太陽下的沙漠老人,教給我這個道理。

  ***有刪改***

  9.第④到第⑧段寫到嚮導,有哪些作用?***3分***

  10.第⑨段描繪安西午後沙漠的環境,請分析其用意。***4分***。
  11.第12段對白蘭瓜“濃烈的甜”的描寫,給人印象深刻,請加以賞析。***4分***

  12.第17段說“藍色太陽下的沙漠老人,教給我這個道理”,請對這個道理進行評析。***4分***

  ***三***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第13—15題。***8分***

  雜詩 ***明***豐坊

  孤鬆挺穹壁①,下臨萬里波。

  激湍齧其根,驚飈撼其柯。

  紛紛穴赤蟻,嫋嫋纏青蘿。

  群攻未雲已,生意當如何?

  嚴霜一夕墜,高標復嵯峨②。

  君子固窮節,感慨成悲歌。

  〔注〕①穹壁:高高的崖壁。②嵯峨:高聳的樣子。

  13.從題材上看,本詩屬於*** ***。***1分***

  A.寫景詩。 B.詠物詩。 C.哲理詩。 D.閒適詩

  14.對本詩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孤鬆”二句使用起興的手法,巧妙引出描寫物件。

  B.“激湍”二句中“齧”“撼”動詞使用精確,有表現力。

  C.“紛紛”二句運用疊詞,描摹事物的形態,鮮明生動。

  D.“群攻”二句巧用問句,語意形成轉折,承轉自然。

  15.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4分***

  ***四***閱讀下文,完成第16—21題。***18分***

  ①何武,字君公,蜀郡郫縣人也。武兄弟五人,皆為郡吏,郡縣敬憚之。武弟顯家有市籍,租常不入,縣數負其課。市嗇夫求商①捕辱顯家,顯怒,欲以吏事中商。武曰:“以吾家租賦繇役不為眾先,奉公吏不亦宜乎!”武卒白太守,召商為卒吏,州里聞之皆服焉。

  ②久之,拜為諫大夫,遷揚州刺史。九江太守戴聖,《禮經》號小戴者也,行治多不法,前刺史以其大儒,優容之。及武為刺史,行部錄囚徒,有所舉以屬郡。聖曰:“後進生何知,乃欲亂人治!”皆無所決。武使從事廉②得其罪,聖懼,自免。後為博士,毀武於朝廷。武聞之,終不揚其惡。而聖子賓客為群盜,得,系廬江。聖自以子必死。武平心決之,卒得不死。自是後,聖慚服。

  ③武為人仁厚,好進士,獎稱人之善。為楚內史厚兩龔,在沛郡厚兩唐。及為公卿,薦之朝廷。此人顯於世者,何侯③力也,世以此多焉。然疾朋黨問文吏必於儒者問儒者必於文吏以相參檢。欲除吏,先為科例以防請託。其所居亦無赫赫名,去後常見思。

  〔注〕①嗇夫求商:嗇夫,官吏名,職掌收取賦稅;求商,人名。②廉:考察,查訪。③何侯:指何武。

  16.寫出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2分***

  ***1***顯怒,欲以吏事中商 ____________。

  ***2***世以此多焉 ____________。

  17.為下列句中加點詞語選擇釋義正確的一項。***2分***

  ***1***聖懼,自免 *** ***

  A.赦免。 B.逃脫。 C.解職。 D.謝罪。

  ***2***系廬江*** ***

  A.擾亂 。 B.拘禁。 C.歸屬。 D.牽連。

  18.第③段畫線部分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然疾朋黨問/文吏必於儒者問/儒者必於文吏以相參檢。

  B.然疾朋黨/問文吏/必於儒者問儒者/必於文吏以相參檢。

  C.然疾朋黨問文吏/必於儒者問儒者/必於文吏以相參檢。

  D.然疾朋黨/問文吏必於儒者/問儒者必於文吏/以相參檢。

  19.把下面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6分***

  欲除吏,先為科例以防請託。其所居亦無赫赫名,去後常見思。

  20.根據第①段,州人敬服何武的直接原因是*** ***。***2分***

  A.何武讓弟弟及時補交了欠稅。 B.何武稟告太守召求商為卒吏。

  C.何武巧妙平息了弟弟的憤怒。 D.何武公開稱讚求商奉公執法。

  21.第②段表現了何武怎樣的品格?請結合內容加以分析。***4分***

  ***五***閱讀下文,完成第22—26題。***13分***

  林和靖先生詩集序 ***宋***梅堯臣

  ①天聖中,聞寧海西湖之上有林君,嶄嶄有聲,若高峰瀑泉,望之可愛,即之愈清,挹之甘潔而不厭也。

  ②是時,予因適會稽還,訪於雪中。其談道,孔、孟也;其語近世之文,韓、李也。其順物玩情為之詩,則平澹邃美,讀之令人忘百事也。其辭主乎靜正,不主乎刺譏,然後知趣向博遠,寄適於詩 。

  ③君在鹹平、景德間,已大有聞。會天子修封禪,未及詔聘,故終老而不得施用於時。凡貴人鉅公一來相遇,無不語合慕仰,低迴不忍去。君既老,朝廷不欲強起之,而令長吏歲時勞問。及其歿也,諡曰和靖先生。

  ④先生少時多病,不娶,無子。諸孫大年能掇拾所為詩,請予為序。先生諱逋,字君復,年六十一。其詩時人貴重甚於寶玉,先生未嘗自貴也,就輒棄之,故所存百無一二焉,嗚呼惜哉!

  22.可填入第②段方框處的虛詞是*** ***。***1分***

  A.與 B.耶 C.乎 D.爾

  23.對第②段畫線句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林和靖詩歌具有深遠美好的意境。 B.林和靖詩歌平和醇正、寧靜澹遠。

  C.林和靖的詩歌意在鍼砭朝政弊端。 D.林和靖在詩歌中寄託了閒適心情。

  24.分析第④段畫線部分運用對比手法的作用。***2分***

  25.概括這篇序言的行文思路。***4分***

  26.第①段使用了比喻的手法,請賞析其表達效果。***4分***

  三 寫作 70分

  27.有人說:“我走過許多地方,有寒冷的,有溫暖的,有崎嶇的,有平坦的……但沒有哪一片土地不值得我關注。”請寫一篇文章,談談這段話引發了你怎樣的思考。

  要求:***1***自擬題目;***2***不少於800字。

  上海市春季高考語文試卷答案

  一 積累應用***l0分***

  1.***1*** 久作長安旅 ;***2***在水之湄,秦風;***3***分野中峰變 , 陰晴眾壑殊 ;

  2.***1***A;***2***B

  二 閱讀***70分***

  ***一***3. “天”和“人”都在創造***1分***,通常人工不及天工***1分***;

  4.C;

  5.C;

  6.第⑤段畫線句在結構上的作用是承接上文山水畫就是集自然山水之美於畫幅之中的觀點,引出下文庭園堂室也可以和山水畫一樣“縮地移山”的看法;

  7.B;

  8.“天開圖畫即江山”意思是“山水就是天畫出的圖畫”。用“天開圖畫即江山”作標題,有哪些作用?***4分***

  用黃庭堅的詩句作為標題,具有文學色彩,增強了文章的美感;標題“天開圖畫即江山”點明本文闡述的物件,“天工”是“天”的創造,“圖畫”是人工的代表;本文認為“人工”是對天工的模仿、發現,而“天工圖畫即江山”一語,是對天工的高度肯定,是文章主旨的基礎。

  ***二*** 9.第④到第⑧段寫到嚮導,有哪些作用?***3分***

  嚮導為家鄉的瓜感到自豪,為後文寫安西瓜的甜做鋪墊,嚮導品嚐白蘭瓜覺得不錯,與後文安西白蘭瓜的香甜形成反差;通過嚮導的話,引出作者從蘭州到嘉峪關的西行之路,推出故事發展,避免平鋪直敘;以不斷進行宣傳的嚮導反襯下文言語不多的沙漠老人。

  10.第⑨段描繪安西午後沙漠的環境,請分析其用意。***4分***

  這段話描繪出安西的乾燥炎熱,為沙漠老人的出現做鋪墊,凸顯出白蘭瓜和沙漠老人生存環境的惡劣,烘托出白蘭瓜頑強的生命力。

  11.第12段對白蘭瓜“濃烈的甜”的描寫,給人印象深刻,請加以賞析。***4分***

  通過描繪多種感覺來表現白蘭瓜濃烈的甜,如味覺上,從鹹到甜的變化,“舔一舔,蜂蜜般的甜”等,觸覺上,“蜇人的痛”、“嘴角、舌尖都甜得麻酥酥的”等,寫出了濃烈的甜帶來的多方面感受。

  ***也可以從比喻的角度賞析。***

  12.第17段說“藍色太陽下的沙漠老人,教給我這個道理”,請對這個道理進行評析。***4分***

  這個道理是,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會在流傳過程中被誤傳,我們要深入事實,才能發現真理。這個道理對認識當下社會現象有很強的現實意義,有很多事實,在流傳中發生變化,但這些變化如包裝和宣傳並不能改變事物本質。我們在認識社會現象時,應該深入原點,才能抓住事實真相。

  ***三***13.B;

  14.B;

  15.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4分***

  示例一:本詩託物言志,表達了對君子身處困厄仍然堅守氣節、孤高傲世的讚美,以及對奸佞小人的憤慨和蔑視。

  示例二:作者以孤鬆自比,表達了對奸佞小人的蔑視和對遭受打擊的憤慨,表現了自己孤高傲世的精神和堅守節操的意志。

  ***四*** 16.寫出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2分***

  ***1***顯怒,欲以吏事中商 中傷

  ***2***世以此多焉 稱讚

  17.***1***C;

  ***2***B;

  18.D;

  19.把下面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6分***

  欲除吏,先為科例以防請託。其所居亦無赫赫名,去後常見思。

  ***何武***想要提拔官吏,先制定條例來防止託關係。他在任時也沒有顯赫的名聲,離開後常常被人們思念。

  20.B;

  21.第②段表現了何武怎樣的品格?請結合內容加以分析。***4分***

  面對大儒戴聖,何武不懼威勢,揭露其罪行;儘管戴聖曾在朝廷詆譭自己,但何武不揚其惡;判決戴聖兒子時,何武秉公執法。這些事情表現了何武方正、大度的品質。

  ***五*** 22.D;

  23.C;

  24.分析第④段畫線部分運用對比手法的作用。***2分***

  劃線句將當時人珍視林和靖的詩歌與林和靖不以自己詩歌為貴對比,突出林和靖只是寄適於詩,不求虛名。

  25.概括這篇序言的行文思路。***4分***

  本序先介紹、評論林和靖其人其詩,然後進一步介紹林和靖的重要經歷,最後交代詩集的由來和作序的緣由,表達作者的惋惜之情。

  26.第①段使用了比喻的手法,請賞析其表達效果。***4分***

  第一段中作者用“高峰瀑泉”比喻林和靖,“望之可愛,即之愈清,挹之甘潔而不厭”一句,由遠及近,對喻體進行鋪陳描繪,寫出給人的美好感受,表現了林和靖品格的高尚明潔,表達了作者對他的景仰。

  三 寫作 70分